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_
- 格式:pdf
- 大小:235.87 KB
- 文档页数:7
海洋生物多样性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各种海洋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遗传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中,不仅包括了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等大型生物,还包括了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微小生物。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 维持生态平衡: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可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保护基因库: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包含了丰富的遗传信息,这些基因资源对人类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3. 维持生态功能:海洋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各种生态系统功能,如氧气生产、有机物分解、海洋污染物的净化等,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促进经济发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为渔业、旅游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1. 生物种类丰富: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了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等,数量庞大。
2. 遗传多样性:海洋生物中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遗传特征,这种多样性对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3. 生态系统复杂: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 受到威胁: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 设立海洋保护区: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划定保护区域、限制捕捞和开发等方式,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海洋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现状,指出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东亚地区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研究、政策法规的制订相对滞后,加之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尽快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多设立保护区,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水平,才能真正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使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才会有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一.前言1.1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
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
在海洋资源中,除海水动力、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外,海洋生物将是现今和将来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
海洋生物食品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新药源泉,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观赏种类和景观,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和固定二氧化碳,缓和了全球变暖过程。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
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
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生多样性丧失那样引人注目,海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危机。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物的研究起步晚,被描述的海洋物种较少,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比陆地更加丰富多彩。
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分析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拥有许多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物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许多严峻的保护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首先,过度捕捞是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超过80%的全球渔业资源正逐渐衰竭,其中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过度捕捞不仅威胁到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和海洋生物资源,还破坏了整个食物链。
一旦关键物种消失或减少,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更多物种的灭绝。
其次,污染是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另一个重大威胁。
工业和农业活动引入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到海洋中,如化学物质、油污、塑料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损害海洋生物的健康,还影响到它们的繁殖能力和生存环境。
例如,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成为一种严重的问题,许多海洋生物被误食或缠绕在塑料中导致死亡。
第三,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洋温度的变化、海平面上升和酸化度升高等气候变化效应,使得许多海洋生物适应环境变得困难。
一些珊瑚礁物种不能耐受更高的海洋温度,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
这不仅损害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影响到与珊瑚礁相关的其他生物。
为了解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限制捕捞和其他破坏性活动,在保护区内允许海洋生物得到恢复和繁殖的机会,同时也将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监管并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标准来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提倡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意识提高也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人们需要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引言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是重要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手段之一。
生态系统保护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具体来说,需要制定有关海洋保护区的政策和法规,划定合理的保护区域和保护区内的管理措施,实现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
此外,应该推广生态旅游、海洋科普等活动,以增强公众对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和理解。
海洋污染治理海洋污染是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海洋污染主要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带来的油污染、塑料垃圾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视海洋污染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海洋污染。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立法工作、推广清洁能源、控制海洋运输的污染等方法。
保护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珊瑚礁面临着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珊瑚礁,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包括控制水温、减少海洋酸化、防止过度捕捞等。
珊瑚礁保护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了解珊瑚礁的生态特征,制定更为科学的保护措施。
推广可持续渔业渔业对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许多重要的渔业资源已经面临了枯竭的局面。
为了保证海洋生物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推广可持续渔业,采取灵活有效的渔业管理措施,支持农民钓鱼,推广深海养殖等方法。
科学立法对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科学立法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制定有关海洋保护、海洋资源利用、海洋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全面、科学、合理的法规和政策,然后实现政策和法规的切实执行,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和完善政策和法规,以适应不同阶段和不同发展需要。
结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承载着丰富而多样的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程度。
这些海洋生物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恶化,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海洋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
如果某一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将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群落和生态功能。
例如,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更高级别的生物提供了养分。
如果浮游生物数量减少,将会直接影响到鲸鱼、海豚等哺乳动物的生存,导致整个食物链的崩溃。
因此,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其次,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起到了重要的碳汇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海洋植物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有助于减轻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一些海洋生物还能够通过吸附、分解和转化有害物质,净化海洋环境。
例如,珊瑚礁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同时提供一个栖息地给其他底栖生物。
因此,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还能减轻环境压力。
最后,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药物来源。
许多人类常食用的海产品,如鱼类、贝类和虾类,都是从海洋中获得的。
此外,海洋中的生物还可提取出一些有效的药物成分,用于医学和药物研发。
例如,海洋中的海绵类物种被发现具有抗癌和抗菌的潜力。
因此,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维护人类的食物安全,还有助于推动医药科学的进步。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首先,政府和环保组织应加强立法和监管,禁止非法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的主要原因,这包括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物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切实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建议,如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现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
因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
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分布空间格局复杂多样等特点。
由于我国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更是倍受人们关注。
然而此时,由于多年来持续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更面临着空前的威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出的1211种濒危物种中有190种在我国境内。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政策建议导言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则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改变和环境压力的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面对这一现状,各国政府应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1.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全球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生态破坏、非法捕鱼等因素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和酸化,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破坏包括沿海开发、海洋污染等,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非法捕鱼活动非法捕捞不仅危害海洋生物多样性,也破坏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和措施。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共享,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
3. 单项保护措施的推行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比如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鱼、限制渔业捕捞和生态破坏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缓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退化,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政策建议1.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保护海洋环境。
各国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规章,限制近岸开发、减少海洋污染,并加强海洋环境监管。
此外,加强对捕鱼活动和渔业产业的管理,控制渔业捕捞量,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2. 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和监测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导。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投入,提高科研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海洋监测,及时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问题。
3. 推进国际合作和法律机制建设国际合作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拥有广阔的领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近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不负责任的行为给海洋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1.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复杂的生态系统网络。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全球气候稳定、食物链平衡、新药物研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重要的药物成分和化合物来自于海洋生物,而且海洋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类的生计息息相关。
2.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不适当的渔业管理、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大规模的渔业活动导致了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数量锐减,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洋污染,尤其是来自工业和城市的废弃物排放,不仅对海洋生物本身造成了直接的危害,还对整个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问题也极大地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
3.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改善渔业管理,限制捕捞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以保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得以繁衍和生长。
其次,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一定面积的海洋得以保护和恢复。
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和垃圾管理,以减轻海洋生物所面临的危害。
此外,应注意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少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问题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4.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全球性的任务,需要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
国际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加速解决海洋保护问题的进程。
各个国家可以通过签署和执行国际协议和公约,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世界上有超过70%的地球表面都覆盖着海洋。
在这片神秘的海域中,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种类,其中大部分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和研究。
这些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海洋生物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保护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它们在形态、生长环境、食物来源和生命活动等方面都具有巨大差异。
比如,多彩的珊瑚、超大体型的鲸鱼、光彩夺目的鱼类和像海马一样奇特的生物等都是海洋中独特之处。
2. 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定量和定性上都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它们调节大气氧气水平、消耗人工有机物和废弃物质、控制海洋物质循环和海洋温度的变化等。
3. 来源与特性:海洋生物种类众多,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它们有的可以在极限环境下生存,如深海、海底热泉等。
同时,许多海洋生物也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可以用于开发药物。
例如,海洋中的藻类、海绵类、珊瑚类、虫类以及螺类等都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
二、海洋生物面临的保护挑战1. 生境破坏:人类的活动导致海洋环境的大规模变化,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过度捕捞、破坏珊瑚礁、城市化和工业化等都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 水污染:海洋生物还必须要面对由人类排放的废物和污染物质的威胁。
这些污染物资不仅污染海洋水域,破坏了物种间和谐关系,而且进一步危及了海洋生物和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甚至可能带来更多的人类健康问题。
3.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最新的保护挑战。
海洋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因此会丧失掉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这可能会引发物种的灭绝。
三、如何保护海洋生物1. 减少污染:减少水污染是保护海洋生物的关键,控制人类的废水排放是首要任务。
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李新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海洋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现状,指出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东亚地区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研究、政策法规的制订相对滞后,加之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尽快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多设立保护区,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水平,才能真正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使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才会有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1 前言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
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
在海洋资源中,除海水动力、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外,海洋生物将是现今和将来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
海洋生物食品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新药源泉,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观赏种类和景观,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和固定二氧化碳,缓和了全球变暖过程。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
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
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生多样性丧失那样引人注目,海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危机。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物的研究起步晚,被描述的海洋物种较少,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比陆地更加丰富多彩。
海洋中生活着世界上现存的32个动物门中的31门,其中14门完全是海洋生的。
珊瑚礁,就象热带雨林一样,以高物种多样性而著称。
海洋中生命财富远不止是物种数量,地球上测得的最大生产力在北太平洋的海藻床。
最近的证据表明,在深海也有可能有非常高的物种多样性,在海底热泉口群落被发现的大约20年中,鉴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报告第4203号。
本文受国家“十五”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1999043709)资助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9超过20个新科或亚科,50个新属和上百个新种。
从结构复杂的红树林海岸到似乎无特色的大洋中心水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至少可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提并论。
但人类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了解非常有限。
例如,直到1938年,才知道腔棘鱼这种被认为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物种还生活在印度洋,而在此之前只知其化石。
直至1977年,热泉口才在东太平洋发现,同时发现热泉口存在特殊的此前人类一无所知的动物类群,那里具有复杂的生态系统。
科学家估计,在深海底部可能有约100万个未被描述的物种。
对海洋的认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中的一项长期的必不可少的任务。
2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2.1 我国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中国海包括黄海(含渤海)、东海和南海,管辖海域跨38个纬度(从辽东湾顶至曾母暗沙),约300万km2。
在世界 49个大海洋生态系统中,中国海就有4个,即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东海大海洋生态系统、南海大海洋生态系统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这4个生态系的水文、生物区系和生产力各有特点。
中国海岸线长约18000km,具岩岸、砂岸和泥岸,滩涂面积2.07万km2。
各岸相均有其独特的海岸生态系统。
中国海的潮汐有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潮和混合潮3种类型。
福建沿海最大潮差8m以上,而西沙仅0.8m。
潮间带生态系统与潮汐紧密相关。
中潮区,亦即真正的潮间带,生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水温是海洋生物种性质的最主要制约因子之一。
2月份水温南北端相差33℃。
中国近海的海流,主要是黑潮及其分支和当地生成的沿岸流及季风漂流。
此外,还有以低盐为特点的河口径流及以低温、高营养盐为特点的上升流。
上升流生态系生产力高,往往是渔场的所在地。
中国沿岸约有1500条河流入海,河口以咸淡水交替和软相底质为表征。
在长江口(崇明)和辽河口等北方的河口滩涂芦苇极为繁盛;而珠江口、九龙江口、南渡河口等南方和台湾的一些河口滩涂,红树林发达。
河口滩涂也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
河流向海洋注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盐,为海洋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沿岸有6 000多个海岛。
因岛屿效应的结果,海岛周围海域的物种最丰富,岛上生物区系最独特,如旅顺口外的蛇岛。
广阔的海域面积,复杂的地形,变化多样的海水理化性质等,使中国海呈现了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海洋生物具有特有门类多、物种多于淡水环境而少于陆地环境、物种分布由北往南递增、以暖水种居多,也有些广分布种和暖温种,以及少数冷温种的特点(刘瑞玉等,1986;黄宗国,1994)。
至今,中国海洋生物绝大多数类别都进行过分类学研究,能够反映这些类群物种的概貌。
但对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小型和微型、采集和发现困难的生物,有待进行研究。
对珊瑚礁生境、深海生境和热带海域的物种,也需进一步开展调查和分类学研究。
2.2 我国的海洋生物类群及物种资源中国是亚太地区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海洋物种显得更为丰富。
已被描述和发现的海洋生物据几年前统计大约20 278种(黄宗国,1994),但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
随着人们对海洋环境特别是深海和远洋生物的认知、研究仪器的更新、研究手段的进步,正不断有新的海洋生物物种被发现。
2.2.1 海洋植物10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海洋植物一般分成大型藻类、单细胞藻类(微型藻类)和高等海洋植物做研究,大型藻类主要有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单细胞藻类主要包括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等,其中硅藻门是单细胞藻类的主要成员;高等植物,如海生单子叶植物海草,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特有的木本植物红树。
据最新统计(夏邦美等),我国已知大型藻类约1 200种,海草13种,红树约30种。
海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食用的藻类如红藻门中的紫菜、石花菜,褐藻门中的海带、裙带菜,蓝藻门中的螺旋藻等;可作为工业原料提取琼胶、卡拉胶、褐藻胶等的如红藻门中的石花菜、江篱,褐藻门中的马尾藻等;许多含有抗癌、治疗心血管疾病、碘缺乏症等的化学物质,为开发研究海洋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一些药品已相继开发成功,如施普瑞、PPS、碘晶片等。
单细胞藻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食料。
红树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福建和海南岛,在海岸常形成高矮不同的红树林,具有保护海岸、滩涂的作用,还可为鱼、虾、蟹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场所,形成海岸高生物多样性区域。
2.2.2 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动物门类众多,尤其是无脊椎动物更是繁复庞杂。
我国在主要的门类上都已开展了分类学和区系研究。
根据最新统计(郑守仪等),我国海洋已记录原生动物约2 000种,海绵动物200多种,腔肠动物约1 000种,多毛类环节动物900多种,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各约3 000种,棘皮动物580多种,苔藓动物470多种。
这些类群大多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原生动物如有孔虫、放射虫和颗石虫等是判别地层年代的指示生物;腔肠动物的某些大型水螅还可以作为渔场的标志;造礁石珊瑚是形成珊瑚礁的主要海洋生物,我国热带海洋中的珊瑚礁为各类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繁殖环境,栖居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区域;我国南海海域水深50~100m的中陆架海底分布着大面积的形似水草的单列羽螅,被称为“拟草原”,也是海洋中高生物多样性的区域。
苔藓动物也是珊瑚礁的造礁生物之一。
多毛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是海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
多毛类动物由于其隐居的特性,使发现和采集较为困难,实际种类和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是海洋食物链上极其重要的一环。
甲壳动物栖息于海底、深渊、浅海、潮间带、泥沙软底、岩礁、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各种海洋环境中,在海洋生态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底栖生物的重要类群,也是游泳动物和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它们种类繁多,素有“海洋中的昆虫”之称,由于其栖居环境复杂多样,大量种类尚未被认识,据估计甲壳动物应是海洋中种类最多的生物类群。
软体动物门是目前海洋中已知种类最多的无脊椎动物门类,而棘皮动物经常是底栖生物常见的类群,二者在海洋生态系尤其是底栖生物中占用重要地位,常是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
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种类是重要的经济种。
如甲壳动物的虾、蟹,软体动物的扇贝、鲍鱼,棘皮动物的海参、海胆等是重要的海产品;小型种类则是鱼、虾等的天然饵料,甲壳素是工业和医药原料;一些种类具有药用、工艺品、饵料等价值。
近年来,海洋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逐渐加强,尤其是对海绵、腔肠动物的珊瑚和海葵和棘皮动物的海星、背囊动物的海鞘等动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筛选非常活跃。
海洋无脊椎动物将是未来重要的药物源。
有些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危害。
如原生动物的一些种类因过度繁殖形成赤潮,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11或寄生、附着于鱼、虾等大型动物体上而造成病害;甲壳动物的藤壶、苔藓动物、软体动物的双壳类等是危害很大的污损生物,软体动物的船蛆会危害渔船或海岸木质设施;棘皮动物的海星等一些种类会对珊瑚、贝类、藻类等造成很大危害。
海洋无脊椎动物还有动吻动物门、线虫动物门、棘头动物门、须腕动物门、被囊动物门、星虫动物门、嗌虫动物门、曳鳃动物门、内肛动物门、帚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纽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门等类群,它们多因种类少或分布区偏狭而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在我国海域基本都有种类分布。
正是这多种多样的动物门类才使海洋生物呈现出高生物多样性,维持了海洋生态系的稳定。
2.2.3 海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在海洋中主要是鱼类。
据最新统计(王存信等),我国已知海洋鱼类已超过3 000种,约占世界海洋鱼类的1/4。
海洋鱼类是最重要的海洋生物,不但种类多、数量大,是海洋中的主宰,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顶极,而且在海洋渔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个别有毒种类还可作药用。
除鱼类外,海洋脊椎动物还包括爬行动物(如海龟)、鸟类(如海鸥、企鹅)、哺乳类(如鲸、海豹、海豚),均在生态系和经济上具有一定价值。
另外,海洋中还有各类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包括异养菌和石油烃降解菌等,有时数量相当大,构成海洋生态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