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一、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发展
1.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
2.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兴起
3. 文明的扩散和交流
二、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
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政治
2.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法律制度
3.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贡献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2. 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
3.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四、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吠陀时代和种姓制度的形成
2. 孔雀王朝的兴起和印度教的发展
3. 印度古代文学和科学的成就
五、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
1.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2. 西非的古代国家和贸易网络
3. 斯瓦希里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六、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
1. 奥尔梅克文明和玛雅文明
2. 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3. 美洲古代文明的科技和农业成就
七、历史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 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 ;地点:北平*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毛泽东;③大会确定定都北京;以公元纪年;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革命先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一致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它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1、向全国进军,并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除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及香港澳门外,全国实现了统一。
(祖国大陆基本统一。
)。
2、抗美援朝:(1)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2)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②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3)目的:保卫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全,帮助朝鲜抵御外敌。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和政策也需要加强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意义。
教材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切入,通过介绍新中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的的重要途径。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6.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合作破裂,国民统治腐化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站起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是关于唐宋时期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特点,以及唐宋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唐宋时期的政治。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的时期,特别是唐朝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为完善的时期之一。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推行农田制度,建立了健全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些政治制度的建立为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次,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十分突出。
唐朝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
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唐朝时期的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宋朝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唐宋时期的文化也是非常繁荣的。
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科技
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唐宋时期的唐宋诗歌、唐宋绘画、唐宋科技等都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学习唐宋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了解唐宋时期的历史,从中受益。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首任),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军委主席,朱德为总司令。
2.开国大典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国内意义:①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②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取得解放的斗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历史结论:(1)主要原因:①中共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②坚持走武装斗争道路的结果;③坚持统一战线的结果。
(2)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西藏的和平解放1.时间及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意义: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一、抗美援朝战争1.开始时间:1950年10月2.司令员:彭德怀3.结束时间及标志:1953年7月中朝人民军队与“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4.意义:(1)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2)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3)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5.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二、土地改革运动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2.开始时间及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结束时间:1952年冬,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历史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下历史第一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夏、商、西周三代的
历史。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是由大禹建立的,
夏朝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社会。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青
铜时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西周是中国历史
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建立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个时期也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诗经、尚书等文化作品的产生都是在
这个时期。
同时,西周时期也是贵族阶层割据一方的时期,这也是
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堂课中,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包括贵族、
农民和奴隶。
贵族是统治阶级,他们拥有土地和财富,掌握政治权力;农民是社会的主体,他们耕种土地,为贵族提供粮食和劳动力;奴隶则是社会底层,没有自由,被贵族剥削。
这种社会结构在中国
古代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秦朝的统一才逐渐被改变。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农业生产,
农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同时,青铜器的使用也标志着
中国古代生产力的提高,青铜器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术,也促进了
手工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堂历史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以及古代社会的结构和生产方式,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很大的帮助。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的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规定了国旗、国歌④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⑤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最终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 )
①新文化运动②五四运动③抗日战争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诞生,“28响”的寓意是( )
A.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斗争
B.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斗争的28年
C.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D.因为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
5.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C.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6.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7.判断改错题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
(2)邓小平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