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练习巩固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课前抽查】1.解放战争中歼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什么?2.解放军占领南京并且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什么?【教学目标导入】学法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把关键词用笔圈画出来,知道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及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2.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概况、意义;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必背)3.了解、认识、掌握、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概况、时间、人物代表、涉及的文件、历史意义【学习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职能、内容;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生自学自研】(独学预习)一、学法指导:情感体验,同学们可以观看电影《开国大典》进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新课的内容,也好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要上的新课知识点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背景:2.时间、地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3.内容:4.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2.1949年9月、北平3.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学生们在预习时要特别注意的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统一的战线组织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伫立在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有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是指什么?(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知识点二:开国大典1.时间、地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2.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本学期历史课程的开端,也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新中国的建设,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过程,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x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x藏解放的过程。
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x藏是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x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片断,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军迅速击溃国民党的军队。
中国共产党的迅速胜利,说明了什么?(国民党的腐败使得它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是民心所向。
)渡江战役以后,解放军胜局已定,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能否收复尚未解放的国土、建立一个顺乎民意的全国政权。
筹建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请同学看书,找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与会代表代表了哪些人。
代表相当广泛,这与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形成鲜明对比。
请同学看书,回答:各党派、各阶层在大会上协商的成果有哪些?形成了什么文件?内容是什么?《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名称——国家的性质——《共同纲领》的性质是——临时宪法。
选举出什么机构?确定了哪些国家的基本标志?开国大典准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任命的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分别是谁?开国大典:放录像: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请同学回答:对开国大典的观感。
教师解释54门礼炮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28年的斗争。
请学生看几幅图片:英舰紫石英号在1949年4月被解放军击沉;领事裁判权被取消,美国驻上海的领事被捕;解放军在北平的入城式在东交民巷列队通过等材料。
让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列强的态度,跟1840年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对列强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况思考:中国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跟以前的在以前历届政府中的地位有何不同?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课题: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姓名:李明单位: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手机:电子邮箱: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
二、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的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
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伟大祖国母亲的生日吗?每年的国庆节又是为了纪念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起回到祖国母亲诞生的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设计意图:倾听优美的音乐,激活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我们刚结束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屈辱史、挨打史、血泪史、抗争史、探索史。
教师:坚强的中国人民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终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展示:教师:中国现代史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今)第一篇章 黎明的曙光---- 一届政协展示:毛泽东:恩来,今天(3月23日)是进京的日子,我们进京赶考去。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材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抗争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掌握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包括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国旗。
教师: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崭新的篇章。
(二)合作探究: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史料研读: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
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
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
教师: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所以他把进入北平城称作“进京赶考”。
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做是“进京赶考”,是说明进京对共产党人来说至关重要。
对一个人来说,进京赶考是人
生大事,10年寒窗苦读,只在于一朝赶考,赶考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命运。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自1921年成立近28年来,经历了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