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5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工业时期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和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工业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此外,教材还涉及到工业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它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历史意义和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听说过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事实。
然而,他们对工业的深入了解可能还不够,对于工业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系统。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技术发明和工业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发明和创新,并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培养对科技发展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背后的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工业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工业的过程和成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工业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笔记
标题: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思潮
一、工业革命背景:
1.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 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逐渐暴露;
3. 自然科学研究的进步;
4. 社会需求和生产的不断扩大。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生产力大幅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条件恶劣,工人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3. 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公正、平等、民主等问题,社会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三、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1.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但未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
2.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1. 阶级斗争:认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张工人阶级通过斗争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2. 无产阶级革命: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平等、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
五、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 第一国际:1864年成立,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
2. 第二国际:1889年成立,主张通过合法斗争维护工人权益;
3. 第三国际:1919年成立,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20课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迁比较北美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异同点:(1)北美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相同点①背景:南北美洲人民都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剥削;经济发展促使南北美洲人民都要求打破宗主国束缚;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南北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强烈;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为南北美洲人民的独立战争创造了条件。
②目的:都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
美国在于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拉丁美洲人民要摆脱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③结果:推翻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打击了欧洲列强,促进和配合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后的美洲国家大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独立以后都没有废除奴隶制。
④性质:都是以独立战争为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2)北美独立战争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不同之处。
①背景:北美13州的资本主义经济比拉丁美洲发达,因此北美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而拉美经济不发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北美13州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拉美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
②领导者:北美独立战争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形成联盟,起了领导作用;而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作为一股力量参加革命,运动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手中。
③结果:北美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而拉美独立后,封建主庄园经济仍然存在,政治上又处在独裁统治之下,很大程度上只是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2.最早的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葡萄牙3.三角贸易示意图:大西洋4.影响:对非洲:对欧洲:对美洲:二、拉美的殖民化与近代国家的建立1.16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地区完全沦为、的殖民地2.1810——1826年,拉美独立运动。
3.主要领导人——(南美解放者)。
4.结果:建立了17个独立国家( 共和国),基本奠定了现代拉美的政治版图。
第20课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战斗争【知识管理】知识点1“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
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殖民者的残暴统治,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领导人:玻利瓦尔。
经过:1810年,加拉加斯的革命者行动起来,赶走了西班牙的督军。
次年,成立了委内瑞拉共和国。
第一次革命失败后,玻利瓦尔于1813年率领队伍,重新解放了加拉加斯,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
不久,革命再度失利。
玻利瓦尔在海地政府支持下,率领远征军打回委内瑞拉,建立根据地,并宣布解放奴隶,获得了人民的拥护。
他率军从北向南打击殖民者,连战连捷。
1819年,在南美洲北部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玻利瓦尔当选共和国总统和最高统帅。
19世纪20年代,玻利瓦尔联合南美大陆起义军,同西班牙军队展开决战。
1824年,秘鲁全境获得解放。
第二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改国名为玻利维亚。
结果: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由于功勋卓著,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激起印度人民的强烈反抗。
经过:1857年5月,印度土兵不堪宗教侮辱,率先起义,并占领了古都德里。
印度各地民众纷纷起义,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者急忙进行镇压。
英军在进攻中印度的章西土邦时,章西女王挺身而出,直至壮烈牺牲。
1859年末,起义的烈火被扑灭了。
失败原因:各地起义军虽然英勇战斗,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内讧,又由于参加起义的封建王公的动摇妥协、叛变投敌,各地起义先后失败。
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使他们认识到印度人民的强大力量,在统治政策上不得不做一些调整和让步。
大起义同时唤起了印度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推动印度最终走向民族独立的精神源泉。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
1.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棉纺织部门。
二、经过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发明“珍妮机”的意义: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3.蒸汽机
(1)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时代的到来。
(2)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三、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1.时间:19世纪
2.标志: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四、火车与铁路
1.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火车的发明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火车发明的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意义: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5.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的发生、主要发明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发明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工业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第一次工业的详细情况,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主要发明和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主要发明和影响,认识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的发生、主要发明和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第一次工业。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国工业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的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主要发明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一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总结第一次工业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他们对第一次工业的认知。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一次工业1.发生背景2.主要发明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