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科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19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部答案【一、第一单元】(一)问题一:什么是自然现象?答案:自然现象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原因形成的各种物质的变化或状态的变化,如温度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等。
例如,太阳升起是一种自然现象,雨季有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二)问题二:简单凝结是什么?答案:简单凝结是指当空气冷却到达它的凝结温度(绝对温度)时,湿气就会变成液态,从而形成小水滴。
当水簇粒凝结成水滴之后,这种过程叫做简单凝结。
(三)问题三:什么是水的三态?答案:水的三态指的是水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形态,它们在不同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冰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融化为水,水加热可以汽化。
(四)问题四:怎样检查水中是否有污染?答案: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检查水中是否有污染,比如水中有污染的话就会降低pH的值,可以使用pH试纸检查;此外,水中的污染物也会引起水质的变化,可以通过使用水质分析仪器来测量检测不同的污染物。
【二、第二单元】(一)问题一:什么是蒸发?答案:蒸发是指物质进入空气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将液体物质转化为气态或潜热物质,并从容器中脱离出来。
蒸发反应通常会带走液体的热量,使容器内的温度变低,蒸发后液体的体积会变小。
(二)问题二:什么是冷凝?答案:冷凝是指物质从气态向液态变化的物理现象,它通常结果水,是通过降低物质的温度实现的。
当空气被冷却到它的凝结温度(比对应湿度和绝对温度)以下时,气态物质就会析出液态细小水簇粒,从而形成凝结或露水。
(三)问题三:如何处理冷凝水?答案:使用一个合适的健全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收集和处理冷凝水,以防止建筑物内潮湿、滋生微生物、污染环境、损坏建筑物及对居民的健康有害等问题。
(四)问题四:什么是水运行的特性?答案:水运行的特性指的是水的流动方式,包括快速流动、低粘性、高温容量、低比热等特性,它们是水能够流动的关键因素。
此外,水的流动也受到水中的物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植物一、我们知道的植物P3塑料花是植物吗?答:塑料花不是植物。
它不能长大,不需要营养和水分,不会枯萎死亡,不具备植物的特征。
二、观察一棵植物P6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
答:大部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有些会开花结果,果实中有的有种子,这些是大部分植物具有的特征。
三、观察叶P1O叶有什么特点?它会怎样变化?答:一片完整的叶包括叶片、叶柄和叶脉。
叶有生命,不断生长和变化,嫩叶和老叶的颜色、形状、厚薄、软硬都不同,随着叶不断地生长,叶最终会枯萎凋落。
不同的树叶,叶的生长也不同,主要有对生、互生、轮生三种生长方式。
四、这是谁的叶P13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答:我们根据叶的颜色、形状、边缘、气味等特征找到的。
在校园里找到的。
五、植物是“活”的吗P151.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是“活”的?塑料花是“活”的吗?答:植物会长大、会开花结果、会枯萎、会死亡,需要阳光、空气、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塑料花不具备这些特征,所以它不是“活”的。
2.我们为自己种养的植物做了什么?答:我们把植物放在温暖的地方(阳台上),定时给它浇水和施肥,剪掉周围的杂草,精心照顾,每天坚持做科学记录。
六、校园里的植物P19我们观察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有哪些发现?遇到了哪些问题?答:观察了草、花、树木等。
发现它们有的爬在墙上,有的在开花等。
植物的种类太多,有的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一、在观察中比较P27我们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答: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我们在比较恐龙模型大小中,通过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胖到瘦等方式进行比较,并通过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起点和终点P30哪只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答:纸蛙跳远中,纸蛙要对齐起点进行起跳。
纸蛙落地时,要在纸蛙尾部画线,作为终点,再用纸带做标记,在纸带一端标出起点,另一端画终点。
第二单元溶解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1、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或()的方法分离出来,称为溶解了。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
3、我们把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可以采用()的方法。
4、溶解是指物质()地、稳定地分布在水中,不会()、也不能用()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5、将适量的味精、酒精、面粉和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到()会沉淀,()会溶解,()会分层。
6、取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观察发现高锰酸钾水溶解是()的,用肉眼无法看到物质颗粒,说明高锰酸钾是()于水的。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水面,再(),然后一缕缕的(),轻轻搅拌(),充分搅拌(),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8、能溶解于水中的液体和水可以形成稳定的().()地分散在水中。
9、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都()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沙、面粉、食用油()在水中,形成的是()。
10、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
11、水除了能溶解()和()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2、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是因为鱼鳃能呼吸溶解于水中的()。
1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有关。
14、(),(),()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5、同样重量的块糖和细糖放在水中,()溶解较快。
16、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克。
17、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8、一定量的水可以溶解()的物质,并不是无限制的19、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2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
加热时用()加热。
21、在“用加热的办法减少浓盐水的水分”实验中,在蒸发皿底部垫上石棉网的作用是().22、把海水引进盐田时,利用()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便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四年级上册科学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填空1、小棍失去了平衡空气有质量2、弹性大3、旋转停止旋转空气受热膨胀上升4、水蒸气5、有害物质6、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7、氧气制造厂空气净化器8、肝脏和脑二、选择1、B A2、A3、D4、A C三、现象分析1、蜡烛燃烧一会儿后会熄灭,而且饮料瓶中进入了一部分水,说明空气中有一部分空气支持燃烧;发现火柴熄灭了,这说明剩余的空气不能够支持燃烧。
2、我们会发现矮的蜡烛先熄灭了,然后高的蜡烛也熄灭了,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而且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四、问答1、往两杯水中分别倒入二氧化碳或者用吸管往里面吹气,杯中液体变浑浊的就是澄清的石灰水。
2、可以用冰块冷藏肉,将冰块放在肉的上面,这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后下降,把冰块放在肉的上面,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这样肉周围的空气会逐渐变凉,便于保存。
3、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地窖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大,用蜡烛来试,如果蜡烛熄灭,就说明里面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所以人们常常采用上下拔水桶、用鼓风机吹气等方式将里面的二氧化碳赶出来。
五、实验探究1、制作喷气气球,让它们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探究喷气气球跑的距离有什么因素有关系?2、请你设计实验研究冷热空气的对流。
六、阅读短文1、干旱少雨、气候变暖、动植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2、郁郁葱葱的森林是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 它丰厚的植被把天上珍贵的降雨留下来,树根把雨水送到地下, 形成泉水和地下水。
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第二单元一、填空1、液体固体固体气体2、温度计红水水银液体的热胀冷缩3、自下而上外焰灯帽4、浅色衣服比深色衣服吸热少5、热胀冷缩6、热辐射二、选择1、A2、B3、A B4、C5、C三、现象分析1、这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冬天架设电线时,电线处于冷缩的状态,如果这时将电线拉得刚刚好或者过松的话,等到夏天来到后,电线受热膨胀就会变得更松了。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科学参考答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我来填一填(20分)1、科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3.科学并不神秘,如果留意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4.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的科学家是牛顿。
5.摩托车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6.羽毛毽子被踢起落下时,羽毛的方向是向上的。
7.我知道的玩具有、、。
二、看图填空(14分)略三、找一找(14分)1.在纸风车、小汽车、皮球、机器人、毽子、小轮船、玻璃球、陀螺中▲形状相同的有皮球玻璃球。
▲有转动部分的有在纸风车、小汽车、小轮船。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有。
2.在蜻蜓、猫、梅花鹿、小白兔、蝙蝠、蚊子、蜈蚣、青蛙、蜗牛中▲身体表面长毛的有猫梅花鹿小白兔蝙蝠。
▲会飞的蝙蝠蚊子。
▲小时候在水中生活的有蜻蜓蚊子青蛙。
▲三对足的有蜻蜓蚊子。
四、判断(用“√”或“×”表示)(14分)1.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
(√)2、在啤酒瓶前吹不灭在它后面的蜡烛。
(×)3、人走上坡路时,总是身体先往前倾,然后脚再迈出。
(√)4、吸密封盒内的饮料时,在密封盒上插两根吸管会更方便地吸到饮料。
(√)5、夏天狗张开嘴巴喘气是为了散发热量。
(√)6、桃树秋天开花,春天结果。
(×)7、小蚂蚁用头上的触角和同伴打招呼。
(√)五、选择。
(8分)1、能够连续不断地拍摄记录事物的机器是②。
①照相机②摄像机2、血压计是②。
①治疗器械②诊断器械3、与台式电脑相比,笔记本电脑的优越性是①。
①携带方便②功能更齐全4、下列两种说法,更确切的一种是①。
①科学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②科学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六、画图、回答。
(14分)略七、问答题(16分)略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一、填空(30分)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们能够把物体分类,是因为物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四年级科学单元综合作业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动物王国》一.填空1.昆虫头、胸、腹触角足2.鱼类水腮3.头、躯干、尾4.羽毛有喙卵生二.选择1.A2.A3.D4.D5.C三.连线蜻蜓鸟类海马哺乳动物企鹅昆虫鲸鱼鱼类四.观察与操作1. (触角)2.放大镜五.猜想与探究答:我的猜想:鱼是用鳃呼吸的实验方案:(头)(胸)(腹)(足)准备一条鱼放在透明的鱼缸里。
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挤出,观察绿色的水的流动方向。
现象预判:发现绿水从鱼的嘴流入,从鳃流出。
实验结论:鱼用鳃呼吸。
(方案合理即可)六.科学与生活答:(1)不购买或使用野生动物制品,并劝告有类似行为的亲戚保护野生动物;(2)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
(至少答出三条,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第二单元《冷与热》一.填空1.温度温度计2.玻璃泡刻度热胀冷缩3.风4.膨胀收缩热胀冷缩5.膨胀轻上升二.选择1.B2.A3.A4.B5.B三.判断1.×2.√3.√4.×5.×四.观察与操作1.冷热2.变快五.猜想与探究答:我的猜想: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方案及预设现象:(1)用铁丝吊起铜球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铁环去套铜球。
观察到铜球能通过铁环。
(2)用酒精灯加热铜球,然后用铁环去套铜球,看到铜球不能通过铁环。
(3)让铜球自然冷却后,再用铁环去套铜球,看到铜球能通过铁环。
我的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其它实验方案,若合理亦可得分)六.科学与生活答:因为炉灶工作时产生的油烟因为受热膨胀变轻,会上升,抽油烟机安装在炉灶上面可以迅速把油烟排出室外。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一.填空1.空气温度气温2. 风向东风风力风级3.天气4.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5.降水二.选择1.D2.A3.D4.D5.A三.判断1.×2.√3.√4.√5.√四.观察与操作1.2.(1)天气(2)8℃ 11 (3)西北五.科学与生活1.中国的北方在冬季经常刮西北风,夏季常刮东南风。
五年级上册科学参考答案1.地球内部有什么※我的收获:地壳地幔地核2.火山1.红色热水自下而上升上去了。
2.岩浆地壳番茄酱受热外溢现象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3.地震压力断裂地震4、做一块卵石温度、水、植被风化风化作用5、各种各样的矿物1.矿物矿产2.能源金属非金属6、地表的变化1.化石2.变化大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活动一、我的收获1.填一填。
(1)地壳、地幔和地核(2)薄弱地震(3)温度、水和植被(4)冲刷摩擦(5)硫磺、石墨、黄铁矿、斜长石、石英、滑石、方解石、金刚石(6)张衡地动仪(7)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2.小法官。
(1)对;(2)错;(3)对;(4)错;(5)对;(6)错;(7)对3.我会选。
(1)C;(2)A;(3)B;(4)B;(5)B;(6)A二、生活中的科学。
1.答: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伤。
如果来不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若来不及跑出房屋,则应该躲在机构最小的房间里,或降低重心躲在桌下,保护头部等。
2.答:是陆地。
7、声音的产生1.振动2.振动停止振动8、谁能传播声音1.气体、液体、固体2.声波四面八方9、怎样听到声音1.外耳、中耳内耳中耳内耳2.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椭圆形透明耳蜗听神经3.外耳道听小骨听神经4.听觉10、各种各样的声音1.大小高低2.大小3.音调4.20--20000 超声波5.20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1.噪声污水废气垃圾2.飞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声音、生活娱乐休息烦躁第二单元活动1.填一填(1)振动(2)空气(气体)四面八方(3)气体、液体、固体(4)真空(5)外耳道听小骨听神经(6)振动振动(7)噪声污水废气垃圾(8)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鼓膜耳蜗听神经(9)音调(10)大小高低2.小法官:(1)错(2)对(3)对(4)错(5)对(6)对(7)对(8)错3.我会选(1)A(2)A(3)B(4)A(5)A B(6)B(7)B(8)B A12、秋季星空1.大熊座七勺子北斗七星勺子星2.仙后座13、冬季星空1.猎户座2.逆时针第三单元活动1.填一填(1)星座 88(2)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3)四四边形三(4)大熊(5)不同不变2.小法官(1)错(2)对(3)错(4)对3.我会选(1)B(2)B(3)C14、木材1.不易导电、易燃烧、能浮在水面、有软硬2.天然材料人造材料3.天然做家具、木雕、生活用品4.年轮15、纸1.龟甲兽骨竹简木简2.造纸术蔡伦3.有光泽硬度大吸水性弱无光泽硬度小吸水性强4.10016、陶瓷1.瓷国2.隔热绝缘易碎不燃烧17、金属1.导热导电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不易燃烧一般硬度较大2.金属矿废旧金属3.导电导热铁延展性4.天然人造18、玻璃与塑料1.易碎、透明、不燃烧;不易碎、易燃、较轻2.人造3.0.02519、材料的分类1.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再生材料不再生材料2.玻璃纸金属塑料第四单元活动1.填一填(1)天然材料人造材料(2)年轮(3)瓷国(4)20082.小法官(1)错(2)错(3)错(4)错(5)错(6)对3.我会选(1)C(2)A(3)A(4)A(5)B A C(6)A(7)A(8)B20、蒸发1.水蒸气蒸发2.液体表面积、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通速度21、沸腾气泡蒸气沸腾沸点22、凝结遇冷液态的水23、水的三态变化1.冰点2.冰、水、水蒸气温度的变化24、小水滴的旅行1.水蒸气 0摄氏度以上 0摄氏度以下2.露水蒸气3.小冰晶霜第五单元活动1.填一填(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2)固体(3)气泡气泡蒸气沸腾液体的沸点(4)放出(5)冰点2.小法官(1)错(2)错(3)错(4)对3.我会选(1)A (2)C (3)C (4)A。
人教版上册科学练习册及答案### 人教版上册科学练习册及答案第一章:物质的性质练习题1:描述物质的三种状态,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通常存在于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例如冰块;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形状会随容器改变,如水;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如空气。
练习题2:解释为什么水在加热时会从液态变为气态。
答案:当水被加热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
当分子运动速度足够快时,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不足以将它们保持在一起,因此水分子会从液态逃逸到气态。
第二章:力和运动练习题3: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不会改变其运动状态。
练习题4:描述摩擦力,并解释它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答案: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阻力,它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摩擦力可以减慢物体的速度,甚至使其停止。
例如,当一个滑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滑块的摩擦力会减慢滑块的速度,最终使其停止。
第三章:能量的转换练习题5: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请简要说明。
答案: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这意味着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尽管能量的形式可能发生变化。
练习题6:举例说明机械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
答案: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时,它的重力势能(机械能的一种形式)会转换为动能。
当物体撞击地面时,动能又转换为热能,导致物体和地面的温度升高。
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练习题7: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它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答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这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日出日落的时间、季节性天气变化等。
练习题8:解释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月亮和星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后问题完整答案第一课气压1. 什么是气压?气压是空气对物体造成的压力。
是由大气压强引起的。
2. 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来了解气压?通过用吸管吸水、用吸管吹气球等实验可以感受到气压的存在和作用。
3. 为什么高处的气压较低?高处的空气较稀薄,分子数量较少,所以气压较低。
4. 编造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气压会变化。
实验一:将一个空水瓶子封闭,用火把加热后迅速插入冷水中,将看到瓶子挤压变形。
实验二:用吸管吸取少量水后用手捏住吸管口,在吸管口松开手,水会被气压推上来。
5. 气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气压的变化会导致气象变化,如天气的晴朗、阴雨、风级大小等。
第二课水的性质1. 水的三态是什么?水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 什么是水的比热?水的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水升高温度1℃所需要的热量。
3. 为什么水的比热较大?由于水的比热较大,所以水的温度变化较慢,能够保持环境的稳定。
4. 编造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水的传热性质。
实验:将一个金属勺子放入冷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勺子会逐渐变热。
5. 什么是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
第三课火的利与害1. 火的好处有哪些?火能提供光明、热力和能量,也能烹饪食物、照明、取暖等。
2. 如何安全使用火?使用火时需要确保火源的安全、注意用火的时间和地点、防止火源扩散等。
3. 火的不当使用会带来哪些危险?火的不当使用可能引发火灾、烧伤等危险情况。
4. 编造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火的利用。
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柴点燃蜡烛后产生的火光和热力。
5. 火的利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火的利用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提高了生活质量。
第四课电流传导1. 什么是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2. 电流经过金属导体时会发生什么?当电流经过金属导体时,金属中的电子会发生流动。
3. 如何制造电流?制造电流有多种方法,如用电池、发电机等。
4.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
四年级科学上册答案【篇一: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txt>一,填空:(每个空 1分)1、水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5、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6、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身体能够做许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二、简答(共55分,1-4题,每题10分,第5题15分)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4、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5、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篇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class=txt>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问题解答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四年级(上)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一、填空(27分)1.我们的食物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
2.在检测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遇到碘会变蓝色,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3.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 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4.按味道分类,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酸、甜、苦、辣、咸五种。
5.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6.要使饮食有益于健康应该做到:选择食品要卫生,营养搭配要均衡,饮食时间要有规律,饮食多少要适量。
7.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二、判断 (用“√”或“×”表示 14分)1.少年儿童要多吃以肉类为主的食品配餐,这样才能长得高,智力好。
( × ) 2.小明学习很刻苦,回到家中也不放弃学习,边吃饭边学习。
( × ) 3.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人的生命健康。
( √ ) 4.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每天饮用会有益于人的生命健康。
( √ ) 5.即使是赤日炎炎的夏天,冷食也不宜吃的过多。
( √ ) 6.说到底,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因此,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应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 )7.面包和馒头都是含淀粉比较多的食品。
(√)三、选择(12分)1.①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③是人体的能源;②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身体抵抗力等作用。
①蛋白质水盐类②维生素③淀粉脂肪2.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主要时期,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应该讲究营养卫生,第一,食物要②,不然就会因缺少某种营养而得病;第二,进食要适量,③会营养不良,①会得肥胖等疾病。
①吃的过多②多样化③吃的过少3.下列能为我们提供较多纤维素的是②。
①南瓜和莴苣②韭菜和芹菜4.各种食物中均含有的营养素是②。
①纤维素②矿物质5.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是②。
①营养②卫生、无毒、无污染6.合理的饮食应该①。
①荤素搭配②依口味选择四、连线(15分)五、观察实验(16分)六、问答题(16分)四年级(上)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一、填空(30分)1.食盐放入水中并溶解后,我们便得到了食盐水,食盐水的科学名称叫食盐溶液。
2.我们尝一尝食盐溶液,感觉它的味道是咸的,这说明:食盐仍存在于水中,并没有丢失。
3.把沙子放入水中,不论你是否搅拌,过一会儿沙子都会沉到水底。
这说明沙子不能在水中溶解。
4.当你在一杯水中加糖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食糖不再被溶解了。
这种现象叫做饱和。
这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5.搅拌、加温、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6.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7.做饮料时,每次都要对每种配料定量选取,并且多次配制才能发现哪种最好。
8.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所以说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成分。
二、判断(用“√”或“×”表示 12分)1.自然界中的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
( √ )2.由冰到水的过程叫做溶解。
( × ) 3.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虽然看不到了,但并没有消失。
( √ )4.高锰酸钾在水中能溶解。
( √ ) 5.水能溶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
( √ ) 6.成功地制作一种饮料,不但要有科学的配制方案,还要经历一个不断尝试不断调适的探究过程。
(√ )三、选择(12分)1.属于溶解的是①。
①水把食盐变成了极微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
②温度把冰变成水。
2.属于溶液的是③。
①小米粥②冰水③白糖水3.在同样的条件下,溶解比较快的是②。
①粗盐②细盐4.一般地说,可溶解的物质,在①的条件下溶解得快。
①温度较高②温度较低5.可溶解的物质,在①的条件下溶解得快。
①快速搅拌②慢慢搅拌6.自来水厂水质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是③。
①沉淀②过滤③消毒四、连线(8分)五、探究实验(18分)六、名词解释(4分)七、思考回答(8分)八、创意题(8分)四年级(上)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一、填空(34分)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 30多万种。
2.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植物的根一般分为两大类,它们是直根类和须根类。
葱的根为须根,芫荽的根为直根。
4.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
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5.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6.在光合作用中,“绿色食品加工厂”是指叶绿体,生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植物所需的养料和氧气。
7.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人和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8.在植物的茎中,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是筛管,自下而上主要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9.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些,可以促进根吸收水分,还可以使空气湿润一些。
10.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温度和水。
二、选择(10分)1.果实和种子都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是a。
a.花生 b.枣树 C.马铃薯2.主要吃地下茎的植物是b,吃植物的叶的是 a 。
a.白菜 b.马铃薯 c胡萝卜3.生有须根的植物是a。
a.小麦 b.大豆 C.芹菜4.生有主根的蔬菜是b。
a.大葱 b.芫荽 c.大蒜5.人们主要用根部作食物的植物是a,吃植物的花的是 b 。
a.萝卜 b.黄花菜 c.藕三、判断 (用“√”或“×”表示 14分)1.植物所需的水分是靠茎运输的。
( √ ) 2.探究过程中的猜想是否科学,必须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 √ ) 3.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方,可以看见柏树和桃树同在一块土地上茁壮成长,这说明植物的生存与环境没有什么关系。
( × ) 4.植物生长在土壤中的部分都是根。
(× ) 5.茎是植物身体的主要部分。
( × )6. “根深叶茂”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7. 在果树上选取比较粗的枝条,把树皮环割,可以让叶制造的养料积存在上部,以利于果树结果。
(√)四、名词解释( 8分)五、写出下列植物主要的食用部分(6分)六、画图(4分)七、观察实验(8分)八、思考回答(16分)四年级(上)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一、填空(30分)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而欧洲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了热气球。
2.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至 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3.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4.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力越小,这是因为空气越来越稀薄。
5.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6.厨房里的排气扇应安装在厨房的上方。
7.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8.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至今,仍然有人喜爱乘热气球在天空邀游。
9.自来水钢笔,墙壁上的橡皮挂钩,抽水机等都应用大气压力。
二、选择(10分)1.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②。
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2.两块带水的平板玻璃合在一起,人们就不容易把它们掰开,这是因为②的缘故。
①两块玻璃互相吸引②大气压力3.当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①的方向运动。
①相反②相同4.利用空气有弹性而制作的物体有①③。
①汽车内胎②小火箭③篮球5.当炉火比较旺时,挂在炉子上方的手帕会①。
①不停地飘动②静止不动三、判断(用“√”或“×”表示 10分)1.火箭就是利用反冲原理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的。
(√)2.孔明灯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3.在同样的情况下,皮球充的气越多越有弹性。
(√)4.气球吹得越大,其反冲速度越快。
(√)5.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气压力无所不在。
(√)四、回忆实验,回答问题(30分)五、思考问答(10分)六、动脑子,比一比,看谁发明得好(10分)四年级(上)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第五单元热的传递一、填空(23分)1.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
2、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如、;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如、。
3.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铁等。
4.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6.太阳的热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7.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等组成。
9.物质的密度越大,热在其中传递的速度越快,反之传递的速度越慢。
10.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浅色衣服吸热少;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深色衣服吸热多。
二、判断(用“√”或“×”表示 12分)1.“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向周围发射”。
据此可以说,热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传递的。
(√ ) 2.在生活中,我们不但需要保温材料,也需要散热材料。
(√ ) 3.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吸收的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
(√ ) 4.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既会吸热,也会释放热。
(√ ) 5.气体比液体较容易传热。
(× ) 6.冬天,用铁制的火炉取暖,人可以获得三种方式传递的热;通过炉体获得传导热,通过空气获得对流热;通过炉火获得辐射热。
(√)三、选择(12分)1.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是②,传递方向①。
①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②传导③辐射④对流2.冬天,人们喜欢穿毛皮衣服,这是因为它们①。
①保温性能好②能产生热量3.制作太阳能集热器,应选择①材料。
①深色②浅色4.太阳能集热器,应朝向太阳②。
①与地面垂直放置②与太阳光垂直放置5.制作散热器应选择①的材料。
①密度较大②密度较小6.烤制食品主要用的是②。
①传导热②辐射热四、名词解释(8分)五、分类(5分)六、观察实验(16分)七、思考问答(16分)八、创意题(8分)四年级(上)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期中测试卷(A)一、填空(23分)1、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 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 2 份左右。
’2、当你在一杯水中加糖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食糖不再被溶解了。
这种现象叫做饱和。
这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3、在光合作用中,“绿色食品加工厂”是指叶绿体,生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植物生长所需养料和氧气。
4.植物的根能固定固定植物。
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