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第二章 经济法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710.50 KB
- 文档页数:35
新版“经济法概论(法律类)”笔记第二章(1)第二章经济法本体论一、经济法概念:1、经济法概念: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不雅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概念的研究价值及其提炼方法:(1)研究价值:节约交流成本、增进理论自足、推进学派形成(2)提炼方法:“属+种差”3、经济法的具体调整范围:(1)调整对象包罗两方面:一个是宏不雅调控关系,一个是市场规制关系,可以别离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合称为“调制关系”(2)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看宏不雅调控法和市场规范法的产生:宏不雅调控法的产生:市场失灵——产业失衡——结构失衡——总量失衡——经济失衡——宏不雅调控——政府失灵——依法调控——宏不雅调控法市场规制法的产生:市场失灵——竞争失效——市场行为规制——综合市场规制——政府失灵——依法规制——市场规制法4提炼经济法概念的价值:(1)有助于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现代性、经济性和规制性,这是它与其他所有部门法的不同。
b.经济法概念可以涵盖日益打通的国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这本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c.经济法不仅关乎个体利益,也关乎社会公益乃至国家利益。
(2)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法的特征、宗旨等问题。
二、经济法的特征:1、提炼经济法特征的理论准备:研究经济法的特征,应当先明确特征的提炼标准、认识基础和参照对象。
2、经济法的特征:(1)经济性和规制性:A、经济性:a.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具有降低社会成本,增进总体收益,从而使主体行为及其结果更为“经济”的特性。
b.表示:ⅰ、经济法高速的目标是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ⅱ、经济法要反映经济规律ⅲ、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ⅳ、经济法运用的是法律化的经济手段ⅴ、经济法追求的是总体上的经济效益B、规制性:指在调整的目标和手段方面,经济法所具有的把积极的鼓励、促进与消极的限制、禁止相结合的特性。
经济法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总论法律1.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经验条件所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用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分为狭义: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国家的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3.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法的特征:1.具有国家意志性2.具有强制性3.具有利导性4.具有规范性。
5.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6.法律关系的要素:1.法律关系的主体2.法律关系的客体3.法律关系的内容。
7.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但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
8.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种类:1.公民(个体户、农户、合伙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机关、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各政党、社会团体)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9.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0.义务分为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的财产安全等)11.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为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客体是确立权利与义务关系性质和具体内容的依据,也是确定权利行使与否和义务是否履行的客观标准。
1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物(自然物、人造物、财产物)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3.行为4.人身。
13.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14.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15.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现象。
大二上学期末经济法概论课程笔记分享经济法概论是大二上学期所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体系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我国经济法的一般规则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研究经济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认真总结、整理了一些笔记,现在就对这些笔记进行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经济法概述经济法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法律关系进行规范、管理的法律体系。
它是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法律体系。
我国的经济法包括宪法、行政法、财政法、金融法、税法、公司法、合同法等。
第二部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自由原则平等自由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体现了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是维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
2.保护公共利益原则在市场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全体市民的利益,调整和矫正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不正常现象。
3.法律约束原则市场经济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法律约束原则要求市场经济活动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和限制,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有序运行。
第三部分:经济法中的重要内容1.合同法合同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法律行为,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释等基本规则,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法律基础。
2.公司法公司法是指导公司组织和经营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公司的组建、管理、监督等内容,是保护公司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的重要法律。
3.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条件等内容。
第四部分:经济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济法并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我们需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我们需要遵守相关的合同法和公司法;在参与劳动活动时,我们需要知晓并依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经济法概论主讲老师:李侠第二章经济法本体论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重点章节,是整个经济法理论的基础。
重点考察的知识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构成。
考察题型为单选、多选、名词、简答、论述.考核知识点:一、经济法的概念二、经济法的特征三、经济法的地位四、经济法的体系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一、概念的研究价值提炼方法(一)概念的研究价值1、节约交流成本。
2、增进理论自足。
3、推进学派形成。
(二)概念的提炼方法依据定义公式,探寻经济法所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二)调整对象的进一步具体化1、宏观调控关系:财税关系、金融关系、计划关系。
2、市场规制关系:反垄断关系、反不正当竞争关系、消费者保护关系。
三、经济法的定义及其提炼价值(一)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对经济法概念的提炼意义:1.由于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是作用于现代市场经济,因而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现代性,这是它与传统部门法的重大不同;2.经济法的宗旨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是运用法律化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手段来进行调整,具有突出的经济性和规制性。
3.经济法概念,可以涵盖日益打通的国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这本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4.经济法不仅调整一般的经济关系,而且还要调整日益重要的体制关系,从而不仅关乎个体私益,也关乎社会公益乃至国家利益。
典型例题:1 .经济法是调整现代国家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B.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C.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D.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A.经济管理关系B.宏观调控关系C.微观调控关D.市场交易关系E.市场规制关系第二节经济法的特征经济法的特征是经济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有现象,是表征经济法本质特点的概括性标志。
经济法概论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企业法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社会经济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个方面的含义1.经济法是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法的范畴。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2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在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调整这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由一个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经济法属于国内法范畴,而不是国际法范畴,它不同于国际经济法3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不仅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而且这种运行过程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等部门法有本质区别三。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最一般原则2国家干预原则本质特征的原则3经济民主原则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前提条件,国家经济干预中首先要市县的目标4经济公平原则最高价值目标基本追求和基本目标5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国务院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经济法规4地方性法规5司法解释6国际条约经济法的体系1经济组织法2市场调控法3市场调空法4社会分配法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所确认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具有权力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意志的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在主体资格上具有复杂性,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在组织上具有隶属性3经济职权和经济权利不能抛弃,经济职责和经济义务一般不能转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具有相对性4.经济调空行为是经济法律关系最重要,最普遍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主题的定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限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这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先决条件经济法主体取得条件1法定取得2授权取得公民的民事与经济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承担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的资格。
从出生到死亡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是指具有民事与经济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与经济权利和承担民事与经济义务的组织企业法人是主体法人条件1依法成立2有独立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与公民的民事责任区别1权利能力的产生与消灭不同2权利能力的范围不同3权利能力的限制不同经济权限经济权限是指国家机关依法行使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时所享受的一种具有命令与服从性质的权利。
初级经济法基础各章节知识点速记第一章:经济法的概述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经济法的特点:经济性、规范性、关系性、制度性。
经济性:指经济法中所规定的对象和范围涉及经济生活领域,主要是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
规范性:指经济法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即经济法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规则。
关系性:指经济法调整和规范的是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制度性:指经济法是国家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经济法的功能: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和专门的经济法律法规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大体系。
第二章:宪法的经济规定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文件,是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国家政治、法律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调整和规范作用。
宪法的经济规定内容:宪法的经济规定主要包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等内容。
宪法的经济规定对经济法的影响:宪法的经济规定为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本原则。
第三章: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制度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自由、平等、公平、协调和可持续的原则。
市场经济的主要制度:产权制度、市场竞争制度、价格形成机制、财政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包括物权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
市场竞争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包括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
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市场价格和非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
财政金融制度:包括财政制度和金融制度,主要调节和管理国家财政和金融活动。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第四章: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原则、国家干预原则、法治原则。
市场经济原则:指国家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保护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