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 和 民族歧视 的阶级根源
(2)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民族关系随国家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P.72、73
(1)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
民族 一律平等
。”
(2)民族团结原则:民族的团结、民族的 凝聚力 ,是衡量一个
• ②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 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 ③只有增强民族团结,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平等、 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 系。
• 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 的关系,在组 织上是 独立 的,在法律地位上是 平等 的,各民主党派与中 国共产党 互相监督. 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是 监督与被监督
•
◆人民政协相关知识
•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中国共产党 和各 民主党派 合作的组织形式。
• (1)性质:它是 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 •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国每个少数民族至少有1名代表,人口特别少的33个民族都各
有1全国人口的8%,而其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
占总名额的12%。这说明( )
A.少数民族在我国享有特殊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我国实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B
C.加强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D.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生活,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由衷热爱。这从侧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