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1精品: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 格式:ppt
- 大小:314.00 KB
- 文档页数:36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二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量的根本是_____,大气的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和较大尘埃例:白天多云比晴朗时凉爽散射: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阳光没有直接射入教室,教室依然明亮、日出前和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吸收:具有选择性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的。
cDA大气上界BB1看上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A为辐射,B、c均为辐射,D为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均属于_____波辐射,太阳辐射为_____波辐射。
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概念:由于地面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画出热力环流:总结记忆:垂直方向:空气受热_______,箭头指向__压空气遇冷_______,箭头指向_压水平方向:空气总是从___压流向___压热力环流的实际问题:城市的热岛效应‚海陆风ƒ山谷风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概念:气压梯度力:只要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便会产生一种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力,简称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______,由___压指向____压。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高空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线三、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成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三低四高气压带和六风带)形成原因: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书本38页图2-1-11)图自画:①在气压带和风带中:带来降雨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风带是_______天气晴朗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风带是_______、________②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导致了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___移,冬季____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④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特点: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恒星日(真正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点为0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向两级递减公转运动太阳自西向东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近日点:(1月初冬至附近) 快远日点:(7月初夏至附近) 慢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
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水在各自然要素中表现为最活跃,在自然界的分布也最为广泛,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通过水循环各环节使各种水体处在不断循环和交换更新中,将四大圈层紧密联系起来,也是联系各种水体的纽带,维持着物质和能量的动态平衡。
本节介绍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及水循环意义,水循环运动规律是阐明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理论。
学情分析:通过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有了初步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可以自主学习掌握水循环概念、各环节甚至可以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合作探究水循环的意义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图2-2-3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能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绘图、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形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水循环运动过程,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2、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各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预。
教学方法:多媒体件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绘图法、比较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情景导入新课: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了吗?由此引入新课。
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课件展示让学生回答问题:1.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起来?2.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个类型?3.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教师分别展示图片,在白板上绘图阅读教材P47内容完成:读“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图,完成下题:(1)类型:A为循环,B为循环,C为循环。
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风学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风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风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风学习目标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风的成因。
一、热力环流1.概念:热力环流是由地面①__________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的②________的形式。
2.过程(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③______;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④______;(2)B、C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⑤______;F、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⑥______;(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⑦______流向⑧______。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类型影响大气运动的力风向及图示(北半球)高低气压分布(北半球)名称方向高空风⑨______________垂直于⑩____,由⑪____压指向⑫____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左⑭______右⑮______地转偏向力与风向⑬______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上风向与等压线⑱__________⑲______低压,⑳______高压地转偏向力⑯________与风向⑰______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热力环流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复杂的形式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湿、减温考查点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4.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方法技巧练方法一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1.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方法技巧(1)等压面凹凸与气压类型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可简化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故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在同一高度上,气流是从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水平流向下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