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6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作者:王宝泉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2期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其中文化作为我国人们的精神食粮也取得较大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其中地理环境作为影响文化文章的重要因素,其在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对于文化发展的研究,简要探析了地理环境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文化发展;影响引言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这么久远的时间变迁,再加上人类大脑不断的开发和在地球上频繁的活动,形成了一定层级上的文化,也称之为文明。
地理环境就是我们在文明发展道理上不可或缺的产物。
其中文化发展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文化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地理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根本,是整个人类文明得以进步的文职源泉。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们文明的进步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
特别是在人类整体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地理环境给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话题,这同时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1.地理环境为整个人类文明的产生提供了全面的基础众所周知,一个文明要想形成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内部的物质条件为根本,同时这个一定的地域内部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给该地域内部的人类文明的产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分别为: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河盆地以及两河流域全部处在非常优越的亚热带、热带以及暖温带等适宜的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哺育形成了四个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明。
这些良好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这些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那么为什么优先在这些地区产生了优秀的文明呢?这也是由于文明的产生以发展需要充足的剩余时间所造成的。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一般说来,所谓文明是指人类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精神遗产和物质成就。
文明的类型的划分十分复杂,它可以按照地域、经济结构、历史时代、宗教信仰、区域政治等不同的门类分别划分。
在各种文明类型当中,所涉及到的文明主要是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和游牧文明,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拟谈谈古代中西方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影响。
作为西方文明的摇蓝的希腊,地处欧洲南部,位于地中海环绕着的巴尔干半岛的南端。
半岛是一种三面环水的陆地,海岸线自然很长,而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更是海岸线曲折绵长,且多海峡和港湾,因此,希腊拥有相对于陆地面积而言的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
希腊半岛的陆地部分山多土薄,山脉丘陵纵横交错,仅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小块平原又为难越的关山所阻隔。
希腊的北、中、南三部分陆路交通,因大山、丘陵作梗,在古代始终处于行路难的状态。
所以希腊内陆各地的交通也多靠海运,尤以爱琴海的航运居多。
因为多山,希腊的耕地缺乏,而且耕地的地力状况不好,大多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希腊的粮食不能自给。
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和以后西方的政治、经济、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为关山所分割、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助于形成古代希腊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
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而且极不容易形成专制。
2.平原少、土地贫瘠,只利于种植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这使得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而对希腊来说,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就决定了古希腊民族从整体上相对而言,决不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是一个工商航海贸易占据重要经济地位的商业民族。
古希腊曲折的海岸,众多天然的海湾良港,温和的地中海型的气候,晴朗的天空,风平浪静的海洋,又为这种工商航海贸易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
古代希腊的经济结构至少是一种农、工、商并重的一种经济形式,而且,即使是农业,同古代中国的农业相比,希腊的农业也有面向市场的特点,决不同于古代中国的自然农业经济。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深远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挑战和机遇,塑造着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定居和分布。
地形和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定居的主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通常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农业和生活的发展。
许多古代文明如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都诞生于河流周围的平原地带。
相反,山地、沙漠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则限制了农业和人类定居的可能性。
例如,封闭的山谷和高山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限制了物质资源和交流的流动,形成了封闭的文明体系。
因此,地理环境直接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定居模式,进而影响了文明的发展。
其次,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丰富程度。
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的地区更适合农业发展,而气候寒冷或沙漠化的地区则较难进行农业生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亚马孙雨林地区和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差异巨大。
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成为最重要的财富,社会结构呈现出贵族地主和农民的分化,进而影响着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形成。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和交流。
例如,多河流的地理环境使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成为伟大的古代文明。
河流提供了交通和灌溉的便利,促进了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
此外,地理环境还影响着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驱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沿海地区的发达海运和交通网络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船舶建造、导航技术和海洋探索的发展。
山地和高纬度地区则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技术的创新。
因此,地理环境对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地势等。
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活,受到其影响下的文化形成也会有所不同。
这篇文章将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并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首先,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文化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气候直接影响农业发展,而农业又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炎热干旱的气候下,人们更倾向于发展灌溉农业和固定居住,这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聚集。
例如,古代埃及就是因为尼罗河的灌溉,使得埃及文明得以繁荣发展。
相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更倾向于发展牧畜业和游牧生活,迁徙性居住的文化便会形成。
北极地区的苔原民族就是典型的游牧文化,他们根据季节和动物迁徙的需要,追随着牧民生活。
其次,地貌与地势也是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各具特点的文化。
例如,山地地区往往是民族的聚集地,山地民族的文化常常具有保守、封闭的特点。
他们通过山脉的天然屏障,形成了与外界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就是其一个典型例子。
而对于沿海地区来说,海洋往往是与外界交流的媒介,这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了开放、多元化的文化。
希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的文化与航海和贸易密切相关。
第三,水资源对文化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文化中对水的利用方式和重视程度。
亲水文化的形成受制于水的自然分布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在缺水地区,人们更加注重节约用水和开发水资源的技术手段。
以色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实现了在沙漠之中进行农业活动的奇迹。
而在江南水乡,水资源的充沛使得文化中注重船舶交通和水上经济的发展成为可能。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还可以涉及其他方面,例如植被、土壤肥力等。
例如,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有利于农业发展,促进了城市的聚集和文化的繁荣。
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文化多样性。
人文与文化——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对农业、交通、居住和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的发展史上,水源和土地的丰富性是农业社会繁荣的基础。
例如,尼罗河流域的长期洪水泛滥使埃及成为了最早的农业文明之一。
当河水退去后,留下了肥沃的泥沙,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类似的例子还有黄河流域、恒河流域和亚马逊流域等。
这些地区的农业文明得以繁荣是因为地理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资源。
其次,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交通的方式和范围。
例如,地形的高低和水系的发达与否对航海和陆路交通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欧洲的河流交通网络使得古代欧洲的国家能够通过内陆水道相互联系,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而在高山、沙漠等地形条件恶劣的地区,交通困难,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交通方式和距离的限制,影响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地理环境还对人类的居住方式产生了影响。
人类栖息地的选择受限于地理环境的条件。
例如,高山地区由于气候严寒和缺乏自然资源,人类的居住范围较小,形成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特点。
而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人类社区相对容易形成。
地理环境还决定了居住方式的多样性。
例如,沼泽地区的人们选择在水上居住,形成了独特的水上生活文化。
各个地理环境的不同特点与人类的居住方式相互作用,塑造了多样化的文化形态。
最后,地理环境也影响着艺术的创作和文化的传承。
地理环境的各种元素如山川、河流、湖泊和动植物等,都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受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的启发,艺术家们通过描绘山水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覆盖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自然环境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对文明产生的影响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度和纬度。
不同的地理位置会对当地社会文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位于亚洲中心的中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之一。
中国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这些都为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支持。
另外,在历史上,地理位置还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流和贸易活动的便利程度。
例如,欧洲大陆位于亚洲大陆西部,与非洲大陆相连,这使得欧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文明交流中心。
欧洲的地理位置使得欧洲文明在历史上得以繁荣发展。
二、气候条件对文明产生的影响气候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当地社会文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附近的埃及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而形成了古埃及文明。
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极少,但尼罗河流经境内,为古埃及人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
这些自然条件为古埃及文明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在历史上,气候条件还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适宜居住和发展。
例如,北极圈内部分地区由于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而无法居住和发展,这就限制了当地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土地资源对文明产生的影响土地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土壤、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
不同的土地资源会对当地社会文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位于中亚草原上的蒙古因其独特的土地资源而形成了蒙古帝国。
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牧场资源,这些自然条件为蒙古帝国的兴起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在历史上,土地资源还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农业生产和发展工业经济。
历史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历史地理环境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历史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某个地理区域的文化特点和传统。
本文将探讨历史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具体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接触程度,并塑造了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例如,位于地中海的地区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曾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古希腊、罗马等文明在这个地区得以兴盛并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中海文化。
相反,一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由于与外界的交往受限,文化的发展相对较为封闭。
地理位置可以通过交通和贸易的便利程度来影响文化的发展,而这又进一步影响了经济、科技以及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气候条件也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气候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食物习惯以及艺术表达方式等方面。
例如,位于热带地区的文化往往更加强调色彩的明亮和生活的轻松愉快。
而寒冷地区的文化则往往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保暖性。
此外,气候条件也会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文化的形成。
例如,历史上中国北方地区的农业条件不适宜水稻的种植,而适宜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因此北方地区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的饮食文化。
自然资源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差异,从而影响了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例如,位于平原地区的文明往往更加农业为主,农耕文化也相应得到强化和发展。
而位于山区的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可能更加注重林业、矿产资源的开发,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文化和习俗。
此外,地理环境对于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建筑风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地理条件限制下,人们创造出适应环境的居住方式、宗教仪式和建筑风格。
例如,位于沙漠地区的地方会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采用适应高温和沙尘风暴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11海外文摘1 环境的定义研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历史学科中重要的一个课题。
人类生存在环境中,通过劳动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发展人类文明;环境也会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反作用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
人类与环境密不可分。
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仅局限在地球大气圈范围内来说,那么可以说其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动植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
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从上述定义可以知道,环境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因此也可以有很多分法。
从性质入手,我们可以将环境分为地理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地理环境由环绕在人们身边的各种自然因素构成,即前文提到的大气、水等物质。
人工环境是由人为设置边界面围合成的空间环境,如房子、马路等。
人工环境是建立在自然环境上的。
从根本上来说,人类营建人工环境的材料都来源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工环境的基础和支撑。
这两种环境都是由真实的物质构成的,而社会环境却比较抽象。
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如整个社会文化经济体系、政治格局。
它是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有意识的劳动形成的。
可以说,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也就是说,从人类有了理性意识开始,人类的社会环境就出现了。
社会环境要晚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形成[1]。
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若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的话,不仅要从其国内来分析,更要将其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研究。
所以,我们可以从距离远近上将环境分为国内及其周边环境、国际环境(这里的环境专指社会环境)。
2 依性质划分的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1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地理环境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即新航路开辟之前,对人类文明有着重要影响。
论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以古代中国与古希腊为例摘要:一个文明的演变,离不开地理的影响。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华夏大地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古希腊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给整个爱琴海沿岸乃至地中海带来了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地理,古希腊,中国,文明地球这个蔚蓝的星球,是人类的家园。
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已有46亿年。
当人类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就是文明的开始。
纵观人类文明,我们可以看到有璀璨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也有承载地中海古典文明的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
人类文明的演变与该文明的地理位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有江河流淌于国度之中,江河孕育文明的壮大。
这些河流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
中国文明诞生于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之畔。
古印度文明源于印度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淌其中。
尼罗河为早期的埃及人创造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河谷。
大河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宝库,但不幸的是除了中国文明延续下来,其余三个文明都相继终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是大河流域不适应文明的进程吗?答案显然不是。
如果大河流域不适应文明的进程,那么他们的文明就不会绵延几千年。
大河流域诞生了农耕文明,农业的发展是保证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流提供了灌溉的水源,也提供了肥沃的泥土。
人类在河流两岸居住,建立城市,甚至成为国家的中心。
长安位于渭河河畔,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长安城成为西汉和唐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
东汉的首都洛阳,北宋的首都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也成就了中国文明辉煌的历史瞬间。
关中平原、江汉平原、伊洛平原、华北大平原这些适宜农耕的地区,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主要所在地。
正因为中国的地理环境,让中国能独善其身。
中国地大物博,疆土广袤。
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在中国的西南是高原地带,高耸的青藏高原是天然的屏障。
西北是茫茫的戈壁与沙漠,寸草不生的地带犹如死亡之海。
中华文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PDF
中华文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一直是世界文化、历史、政治乃至社会问题研究的核心之一。
中国拥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文化,这深受地理环境影响,同样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可
以说,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两者之间有着有机联系、相互依赖。
其一,地理环境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大陆地理环
境的变化和生态影响密不可分。
国土的狭小,以及受西山山系、太行山、黄河流域的影响,限制了中原地理区域的文明方式发展;而喜马拉雅山、淮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则是国家的腹地安置,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谱系。
其二,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中国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但也是对外交
流有限的。
它在西部和东部面对着其它文明,要吸收、学习外来文化也非常困难,当然这
也要跟大体形狭窄地貌及性格独立等地理环境有关。
另外,华夏文明孕育在西北草原,影
响着中华文明国家建立的扩大统一政权构造,以及落实统一法律、制度影响了中国文明的
发展。
总的来说,中华文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深刻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依相生的。
地理环境可以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金矿藏”,同时也影响着中国文明的影响力。
因此,深刻理解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保护地理资源,并高度重视各地文化景观的保护,对发掘中华文明的智慧精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其中文化作为我国人们的精神食粮也取得较大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其中地理环境作为影响文化文章的重要因素,其在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对于文化发展的研究,简要探析了地理环境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文化发展;影响
引言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这么久远的时间变迁,再加上人类大脑不断的开发和在地球上频繁的活动,形成了一定层级上的文化,也称之为文明。
地理环境就是我们在文明发展道理上不可或缺的产物。
其中文化发展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文化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地理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根本,是整个人类文明得以进步的文职源泉。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们文明的进步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
特别是在人类整体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地理环境给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环境和
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话题,这同时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1.地理环境为整个人类文明的产生提供了全面的基础
众所周知,一个文明要想形成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内部的物质条件为根本,同时这个一定的地域内部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给该地域内部的人类文明的产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分别为: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河盆地以及两河流域全部处在非常优越的亚热带、热带以及暖温带等适宜的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哺育形成了四个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明。
这些良好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这些文明的传
播和发展。
那么为什么优先在这些地区产生了优秀的文明呢?这
也是由于文明的产生以发展需要充足的剩余时间所造成的。
人类只有拥有除了繁重的劳动以外的充裕的时间,才能进行其他形式的活动。
在这些整体生产能力比较低下的古代世界,正是由于这些优越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力,为古代人民生产力的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资源,这才有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成果的产生。
当然,在我们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基础作用时,绝不意味着要忽视人的能动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自然条件的有利,
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但决不提供剩余劳动的现实性。
现实性的实现是通过人的活动来进行的。
2.地理环境条件给文明发展带来的双重作用
所谓的地理环境条件给文明发展带来的双重作用,就是说地理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明的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明的发展。
所谓的促进作用就是,如果没有充足的金属地理资源条件,人类文明中怎么会出现铁质、铜质用具的使用,也就无法超于那个久远的石器时代,也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
再者,如果没有广阔的、肥沃的自然地理动植物群体,人类怎么会从狩猎的远古时代走向游牧文明时代。
此外,大量的史学研究均已表明古欧洲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自身所在的东西方贸易枢纽位置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此外,众多的史学研究及史学记载均已表明,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一定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其给人类文明的发展还能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简单来讲,就是过于优越的环境,人类取得各种生活物资就会非常容易,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人类的惰性思维,人类就不会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创造、去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延缓了生产力的再提升,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无疑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我们中国而言,由于非常由于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昏庸的末代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
其他各国进行任何的贸易往来,采用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清朝进步的眼睛,导致最后受到西方国家的瓜分主权,国家四分五裂。
这就是过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力我国古代优秀文明的再次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西方的列强,我国很多重要的文化资源的损伤,对我国的文明带来非常严重的损伤,
3.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给文明进步带来的影响
地理环境之间的巨大差异给不同的地区赋予非常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地理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个地区生产力发展方向上的不同。
特别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初期阶段,人类内部的生产力发展主要是针对于不同的农业耕种条件。
由于不同的地理条件,造成不同的农业耕种环境,造成人类不同的生产方式,各个生产方式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生产能力水平。
4.人类文明在进步的过程中地理环境所付出代价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开发也达到几千年。
造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损害也到达几千年。
例如:我国古代各个朝代之间的更迭,无不对自然环境造成非常惨重的伤害,在距今有六千到七千年的幼发拉底河谷底旁边,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境内,那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养育了非常灿烂了的苏美尔文明,苏美尔人民依靠非常充足的灌溉水源以及先进的犁耕技术实现了对于幼发拉底河
的深度开发,但是他们所采用的生产技术并非可持续的,这就给整个河流造成非常研究的伤害,造成非常研究的河道堵塞现象,给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同时也引发了非常严重的水源危机。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同样受到大自然环境带来的惩罚,当第一批定居者到达科西嘉时,那儿的海岸还是树木参天,船只的桅杆甚至被伸向海中的巨大树干击坏。
在地中海森林的荫护下,这一地区土壤肥沃,后来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谷仓。
古希腊人首次改变了这一景观。
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很多森林被砍伐以满足对木材、薪木以及木炭,大森林在更新的更新速度远远小于土壤之间的侵蚀和古希腊人的开发速度,导致大面积的森林移为大面积的荒漠。
古罗马人认为整个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是神灵给与人的馈赠,人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实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开发,这就使得古罗马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给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带来非常大的伤害。
此外,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经济的发展,但是带来的自然地理环境伤害也是非常深远的。
5.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开发将会更加广泛,开发的力度将会更大,给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大,造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将会更深。
这就要求相关的地理环境与文明研究工作者不断增大自
身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研究文明进步和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深入关系,建立完善的理论依据,并使其更好的指导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守春.地理环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再认识──关于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批判的反思的反思[J].地理研究,1995,01:94-103.
[2]王守春.地理环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再认识──关于对“地理环境论”批判的反思的反思[J].地理研究,1996,01:99-114.
[3]王晴佳.文明比较、区域研究和全球化――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所见之史学研究新潮[J].山东社会科学,2006,01:27-37+54.
[4]曲玮,涂勤,牛叔文,胡苗.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检验――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村贫困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
农村经济,2012,02:21-34.
作者简介:王宝泉(1963.05-),男,汉族,河南许昌,本科,讲师,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