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麻醉学科卓越的奠基人——谢荣教授
- 格式:pdf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6
麻醉的科普小常识麻醉的发展历程早在1846年,一名牙科医生在外科手术中就采用了乙醚,为患者实施了麻醉,并建立了麻醉学科。
虽然人类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但是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流程中并没有产生麻醉,直到近几百年来人们才发现了麻醉。
在麻醉未出现之前,人们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其他的创伤治疗都需要患者忍受巨大的痛苦。
而麻醉出现之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就能大大减少来自手术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因此,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外科手术或者说对于整个医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而言,麻醉学科的出现是比较晚的,但是麻醉学在医学中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麻醉技术也在随着快速发展。
我国的麻醉事业是由上海吴觉以及北京谢荣共同建立的。
解放之后,我国的麻醉学科才开始发展,此时医院内所有关于麻醉的工作几乎是由护士完成,直到1983年之后,才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从事麻醉工作。
八十年代后,我国的麻醉事业含金量逐渐升高,麻醉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麻醉学科建立的最初目标是缓解患者在手术中的痛苦,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的麻醉学科不仅仅运用于外科手术治疗还用于临床治疗,对救助患者,调节体外循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现代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学科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麻醉就是对患者打一针,患者睡一觉,操作就是这样的简单。
有一句话讲得好: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对于麻醉医生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才是降低手术中的疼痛,尽可能提高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传统的医学中,麻醉为医院的瓶颈科室,目前逐渐发展为手术平台科室。
根据我国1984年卫生部相关文件要求,手术过程中采用麻醉治疗,需要麻醉医生控制好药物剂量,要使患者睡过去,也要能够醒过来。
但是因为患者不同身体差异明显,因此做好麻醉工作显得十分的有难度。
因此,要保障所有患者的安全,需要麻醉医生具有精湛的麻醉技术,针对性对待患者。
麻醉学发展史一、麻醉学的起源和发展麻醉学是一门研究麻醉技术和方法的学科,旨在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减轻或消除病人在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中的疼痛感受。
麻醉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医学中,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一些草药和植物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例如,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叫做“莲花汁”的草药就具有镇痛作用。
此外,古代中国医学也有使用麻醉草药的记载。
然而,这些古代的麻醉方法并不够安全和可靠。
到了19世纪,麻醉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个时期,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乙醚和氯仿等药物作为麻醉剂。
1846年,美国外科医生威廉·T·G·莫顿成功地使用乙醚麻醉了一位手术病人,这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诞生。
二、麻醉技术的进步与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醉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在麻醉药物方面,新的麻醉剂被开发出来,如七氟醚、异氟醚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和更少的不良反应。
麻醉设备和监测技术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早期的麻醉设备简单粗糙,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高级麻醉设备被引入临床实践,如呼吸机、麻醉机和监测仪器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
三、麻醉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随着麻醉学的发展,人们对麻醉的认识逐渐深入,并意识到麻醉不仅仅是简单的药物应用,还涉及到复杂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等知识。
因此,麻醉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门培养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
为了提高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麻醉操作进行规范。
同时,麻醉学的教育和培训也得到了加强,以确保麻醉医生和护士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四、麻醉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麻醉的需求不断增加,麻醉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麻醉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麻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案。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新的麻醉设备和监测技术将不断涌现,使麻醉操作更加安全和精确。
历史性时刻:1989年5月3日,卫生部12号文件“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繁忙的工作中,你是否每天只是忙于看患者、麻醉、再看患者的循环中?即便是医院在分配时将麻醉科列入医技科室,也只是麻木的在内心飘过几个字。
偶尔听到别人喊一句“麻醉师”,心可能会痛一下。
一切都无法改变,因为我们处于幕后,话语权实在太少。
但我们要说的是,现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信念。
如果每个人都不再关心学科发展,这个学科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今天,我们要再次回顾那历史性一刻。
看过之后,我们相信:一定能激起你那颗曾经澎湃的心!我们都知道,1989年5月3日,卫生部下发了12号文件,文件标题是“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
至此,麻醉科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是临床科室!麻醉学科成为临床科室发展脉络:既往麻醉科在我国一直被定义为“医技科室”,麻醉医生总是被称为“麻醉师”。
1984年谢荣教授带领专家对我国这种现状多次研讨和分析,认为麻醉学科工作范畴已经超出了原麻醉词义的范畴,麻醉学分会向卫生部提出了将麻醉科由医技科室改为临床科室的建议。
1987年,谢荣教授、李树人教授、罗爱伦教授、李敏学教授与时任卫生部长陈敏章在京就关于麻醉作为临床学科进行会商。
此次会商被誉为“ 历史性会晤”。
1989年5月3日,卫生部颁布了12号文件“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
12号文件的落地为麻醉学科明确了专业性质、指明了工作方向、促进了学科发展。
此次文件颁布被誉为“ 历史性时刻”。
如今,麻醉学科已成为医院的平台型科室。
随着外科分科的越来越精细化,麻醉科综合性知识储备在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这十几万麻醉医师的坚守,每年上亿人次手术才能安全离开手术室。
新的时期下,疫情即将过去,我们将再次踏上征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麻醉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们再次提醒大家:请称呼我们“麻醉医生”。
谢国荣教授针灸临证经验总结顾星; 冯淑兰【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11【总页数】3页(P1240-1242)【关键词】针灸; 特色针法; 临证选穴; 补泻手法; 谢国荣【作者】顾星; 冯淑兰【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州广东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谢国荣教授,湖南桃源人,毕业于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前身),退休前任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刺灸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湖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针灸学会主任委员。
1977至1980年间赴非洲塞拉立昂参加援外医疗队,以针灸临床医疗见长,被外交部、卫生部授予援外荣誉证、先进工作者称号。
谢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多年,临床医疗强调针灸的即时效应,讲究针术技巧;专业教学注重针灸理论与实践并举;科学研究以探索针刺补泻手法与穴位的特异性为主,“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穴位局部解剖的研究”“针灸的安全操作”等曾获省部级科研课题资助与奖励。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3年,现择其要者简介如下。
1 针刺补泻的力学观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医师临床常用的操作之一,谢教授遵循《难经·七十八难》所言“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的原则,他在针刺补法操作时,针尖的力量与方向,以朝下推进内插为重,即进针之后,持针用力由浅表皮层向肌肉深层,推进下插,得气之后,保持针刺深度不变,做捻转、提插手法时,手指握针的用力方向与力量始终以向下向内为重,即所谓“欲进不进”之暗力,或紧握针柄旋固不动,手指持续发力以内顶针体,促使气至病所。
此类针刺补法能激发经气感传,患者针刺局部或全身多产生热感,具有扶正补虚之功效。
在针刺泻法操作时,针体的力量与方向,以朝上引退外提为重,即进针之后,持针用力是由肌肉深层向浅表皮层方向,旋紧上提,但不出皮肤之外;得气之后,保持针刺深度不变,做捻转、提插手法时,手指握针的用力方向与力量始终以向上向外为重,即所谓“欲退不退”之暗力,或紧握针柄旋固不动,手指持续发力提针似拔而不出针。
·述评·中国麻醉学科发展60年概要于布为 作者单位: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 作者简介:本刊副主编。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麻醉学与危重病学系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专科化培训基地麻醉科专家组组长。
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Anesthesia &Analgesia 中文版等多本杂志副主编,《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Cardiothorasic Anesthesia 编委,《医学参考报麻醉学频道》主编。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项。
2007年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拥有发明专利2项。
西方麻醉技术传入中国,应起自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各地相继建立教会医院,多由嬷嬷(修女)和医学实习生施行麻醉,此后逐步转向外科助手轮流实施麻醉。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乙醚麻醉是在1847年,即M o rto n 开创乙醚现代麻醉后的第2年。
20世纪40年代末,尚德延教授在兰州陆军中央医院建立了中国第1个麻醉科。
同时期,李杏芳教授在上海仁济医院从事麻醉工作(1957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吴珏教授建立了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和国内第1个血库,谢荣教授则建立了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此后,吴珏教授通过带教进修生(其早期学生有史济湘、王景阳、李德馨等,以及南方地区学生),谢荣教授(其学生遍及北方地区)和尚德延教授(其早期学生后来多成为各军区总医院的主任)通过开办学习班,为国内麻醉学科的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人才。
之后,谭慧英教授从法国回国,与前述4位教授成为中国麻醉界在“文化大革命”前被评为正教授的5人,加上天津王源旭教授和南京军区总院李德馨教授,对中国麻醉学科的早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题解基础知识A1/A2 型题1、首先提出乙醚麻醉分期的是A. Guedel,B. John SnowC. LundyD. Horace WellsE. Williamn2、临床麻醉学属于A.一级学科B.二级学科C.三级学科D.四级学科E.五级学科3. 世界上第一个有麻醉医师协会的国家是A. 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E. 中国4. 首先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是A、可卡因B、甲哌卡因C、普鲁卡因D、罗哌卡因E、布比卡因5、我国卫生部把麻醉科规定为与内、外科相并列的一级临床科室是在A.1984年B.1985年C.1989年D.1992年6、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针灸专著是A.黄帝内经B. 医宗金鉴C.针灸甲乙经D.铜人针灸俞穴图经E.针灸大成7.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麻醉药是A.曼陀罗B. 乌头C草乌散D.羊踯躅E. 麻沸散8.我国古代首先用用全麻行剖腹产术的是A.扁鹊B. 华佗C.张景岳D.孙思邈E.李时珍9、麻醉的概念A.镇静B.睡眠C.无痛D.肌松E.整个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感觉10. 将肌松药首先应用于临床的有A. KingB. Griffithsand JohnsonC. BovetD. GinzelE. Theolff11.首先合成利多卡因的是A. HalsteadC. Lofgrenand LundguistD. EinhomE. Fournean12.普鲁卡因是谁发现的A. KollerB. SicardC. SchleichD. EinhornE. Halstead13. 首先将钠石灰用于麻醉的是A. RovenstineB. SnowC. LavoisierD. JiuporobE. Guedel14. 首先将硫喷妥钠用于临床麻醉的是A. BierB. WeaseC. GreD. LundyE. Scharpff15.“吸人麻醉药的一次革命”是指哪种药的应用?A.恩氟烷B.异氟烷C.氟烷D.七氟烷E.地氟烷16.关于妊娠合并外科疾病时是否能施行麻醉和手术,下列错误的是A. 必须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B.妊娠头3个月易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尽可能避免手术C.择期手术可在妊娠4个月以后施行D.妊娠 4~6 个月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必要时可施行限期手术E.急症手术在麻醉时充分供氧,循环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施行手术17. 有关患者术前状况,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体温上升常表示体内存在炎症,麻醉药用量需加大B. 不足3个月的婴儿,术Hb超过 80 g/LC.基础代谢率可明显影响麻醉药用量和麻醉耐受性D. 超过标准体重 10%以上者,麻醉剂量比一般人小E.尿蛋白阳性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炎症18. 麻醉后体位改变易导致反流,下列不正确的是A.侧卧位较仰卧位容易发生反流B. 仰卧位较侧卧位容易发生反流C.头低位时最易发生反流,但误吸的发生率较平卧位少D.麻醉后保持腹肌松弛不易发生反流E.麻醉后胃内压维持在 18 cmH2O时不易引起反流19. 关于昏迷不正确的是A.有哈欠、吞咽等反射动作,提示尚无损害脑干功能B.意识消失、呼吸、瞳孔反应和眼球活动仍正常,提示代谢抑制或药物中毒C.昏迷伴上肢时部呈屈曲位肌强直者,提示双大脑半球功能障碍,但脑干无损害D.昏迷伴上下肢均呈伸直位肌强直提示双上位脑干结构损害或深部大脑半球损害E.昏迷伴癫痫大发作,可能与术前应用麻醉前用药有关20. 计算基础代谢率(%),下列正确的是A:基础代谢率(%)=0.75×每分钟脉率数+0.74×脉压一72B. 基础代谢率(%)=0.76×每分钟脉率数十0.75×脉压一73C.基础代谢率(%)一0.77×每分钟脉率数十0.76×脉压一74D.基础代谢率(%)=0.78×每分钟脉率数十0.77×脉压一75E.基础代谢率(%)=0.79×每分钟脉率数十0.78×脉压一7621. 关于临床麻醉工作的目的正确的是A.消除疼痛B.保证安全C.便利外科手术D.意外情況的预防与处理E.以上全部22.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是A.-4%~+4%B.-6%~+6%C.-10%~+10%D.-8%~+8%D.-12% ~+12%23.胃急症手术患者选择全麻时,预防误吸的最好措施是A.快速诱导,气管插管B. 放置粗大胃管,排空胃内容物C.刺激咽喉,诱发患者呕吐D.待胃排空后再手术E.清醒气管插管24、显露声门的第一标志是A. 会厌B. 门齿C.腭垂D.咽后壁E.软腭25.喉的9条肌肉及其功能错误的是A. 后环杓肌司声带外展B. 侧环杓肌司声带内收C.杓状软骨间肌司声带内收D. 甲杓肌中心部分为声带,外周部分司喉前庭收缩和松弛E.环甲肌司喉头紧张变,兴奋时松弛,喉痉挛解除26.纤维光导喉镜杆的外径相当于A. F20 号纤维光导喉镜杆的外径,能顺利通过内径 F28 号气管导管B. F22 号纤维光导喉镜杆的外径,能顺利通过内径 F30 号气管导管C. F24 号纤维光导喉镜杆的外径,能顺利通过内径 F32 号气管导管D. F26 号纤维光导喉镜杆的外径,能顺利通过内径 F34 号气管导管E.28 号纤维光导喉镜杆的外径,能顺利通过内径 F36号气管导管27.成人男性门齿至隆突的距离是A. 10~14 cmB. 15~18 cmC. 19~22 cmD. 23~27 cmE. 28~32 cm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刺激会厌的喉面会引起喉痉挛B.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C.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呼吸困难D.咽神经从仅由舌咽神经组成E.呼吸道最敏感的部位是隆突29. 关于气管套囊的作用,错误的是A. 防止漏气、通气不足B.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C. 防止口、咽、鼻腔手术血液误吸D. 防止导管刺激气管E. 防止吸人麻醉气体外逸,维持麻醉平稳30. 修正式喉镜头位是A.头朝向地面B. 头下垂 10cmC头位呈水平位D.头垫高 10 cmE.头垫高 20cm31.消醒插管成功的关键是A. 充分氧合B. 口腔喷雾表面麻醉C. 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D. 环甲膜穿剌表面麻醉E. 完善的咽喉和气管内表面麻醉32.目前国内全麻诱导药使用率正在上升的是A. 氯胺酮B. 依托咪酯C. 丙泊酚D. 咪达唑仑E. 羟丁酸钠33. 下列不属于气管插管的绝对适应证的是A. 开胸手术B. 巨大甲状腺肿手术C.全麻用肌松药D. 时间长于5h的下腹部手术E.小儿肠梗阻手术34.全麻快诱导插管的做法错误的是A. 自肌颤完毕后开姶给氧控制通气B. 诱导前预吸氧 2~3 minC. 诱导中一有呼吸抑制即给辅助或控制通气D.过度纯氧通气大于 1min,可允许呼吸暂停 2~3 minE.做控制呼吸时可按压环状软骨以关闭食管35.下列不适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是A. 气道不全梗阻B. 肠梗阳者C. 饱胃者D. 情绪紧张的患儿E. 高龄危重者36.插双腔管时错误的是A. 明视下插管B. 可辅以气管、隆突表面麻醉C.到位时应充起气爽,两肺上下分别通气听诊D. 翻身改变体位后应再次两肺分别通气听诊E. 快诱导时肌松剂量应酌减37.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A. 插管 2h即有纤毛倒伏和破坏B. 插管4h 即有纤毛倒伏和破坏C. 拔管后 6h有纤毛坏死脱落D. 拔管后2天纤毛逐渐修复E. 插管超过 24 h 气管黏膜呈片状剥脱38. 喉镜显露声门时,下列错误的是A. 根据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B. 显露声门的操作要迅速准确,轻柔C. 麻醉转浅时应重新加深D.将上门齿作为支点显露店门E.上提喉镜显露声门39.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的长度为A. 成人22cm,儿童 16cmB. 成人21cm,儿童 10cmC. 成人14cm,儿童 16cmD. 成人5cm,儿童 3 cmE. 成人10cm,儿童 3cm40.气管环和气管黏膜毛细血管MAP为A. 16 mmHgB. 18 mmHgC. 20 mmHgD. 26 mmHgE. 32 mmHg42.成年男子门齿至声门的距离最接近A. 4~6 cmB. 6~8 cmC. 8~10 cmD. 10~12 cmE. 13~15 cm43. 气管隆突的高度相当于A. 颈静脉切迹B. 第2肋间C. 第3肋间D. 胸骨柄E. 胸骨角44.有关导管气囊充气正确的是A. 充气2~3 mlB. 充气 4~5mlC. 充气 6~7mlD. 充气 8~9mlE. 充气至吸气、呼气刚好不漏气为准45. 下列提示气管导管误人食管的是A. 挤压胸廓时导管有气流流出B. 听诊只有-侧有呼吸音C.两肺呼吸音均匀一致D.挤压气囊时两侧胸廓同时均匀拾起E.挤压气囊时腹部隆起46. 经鼻气管插管正确的插入方向是A. 与患者冠状面平行插入B. 与矢状面呈45°角C. 保持水平方向插入D. 与面部作垂直方向插入E. 向对侧倾斜10°角插入47.在成人,颈过伸时,前端可向咽喉方向移动平均A. 2. 0 cmB. 1.0 cmC. 1. 6 cmD. 1.9 cmE. 2. 5 cm48. 气管套囊的压力不能超过A. 18 mmHgB. 25 mmHgC. 30 mmHgD. 32 mmHgE. 40 mmHg49.会厌的神经支配是A. 舌咽神经B. 迷走神经C. 舌下神经D. 副神经E.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50. 气管插管遇到困难而反复插管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 气道损伤B. 喉头水肿,喉痉挛C. 高血压D. 心搏骤停E. 低氧血症51.西方国家1万例麻醉期间死亡的原因中,完全由麻醉引起的约B.3~4例C.5~6例D. 7~8例E. 9~10例52. 在决定麻醉意外的诸因素中,最根本的是A. 患者的一般情况B. 麻醉医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C.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D. 麻醉仪器的正确使用E. 手术操作过程53. 判断气管导管误入食管的最佳方法是A. 听诊未闻及呼吸音B. 手控通气阻力大C. 通气时腹部隆起D. 氧饱和度下降E. 呼气末 CO2曲线消失54. 为预防吸痰、拔管时的呛咳反应,宜选A. 丙泊酚 5mg/kg 静脉注射B. 利多卡因1.5mg/kg 静脉注射C. 芬太尼2ug/kg 静脉注射D. 氯胺酮 2mg/kg 静脉注射E. 地西泮1mg/kg 静脉注射55. 消除咽喉反射的麻醉深度为A.麻醉I期B. 麻醉II期C麻醉III期1级D.麻醉III期2级E.麻醉III期3级56.快诱导气管插管最常用的肌松药是A. 琥珀胆碱B. 阿曲库铵C. 罗库溴铵D. 维库溴铵57. 关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均由5个亚基构成B. 每一亚基各有一跨膜氨基酸片段C. M2功能区可能是全麻药的作用部位D. 全麻药直接与通道蛋白结合产生通道阻滞E.肌型和神经型乙酰胆碱受体、甘氨酸受体、GABA 受体、5- HT 受体及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等同属配体门控通道家族58. 下述对吸入麻醉药的苏醒速度影响不大的是A. 麻醉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蠲脊B. 麻醉药的作用强度C. 肺循环血量D. 肺泡通气量E. 麻醉维持时间59.下列最不可能是 5-HT的作用的是A.睡眠B.感觉C.呼吸D.行为E.情绪60. 全麻机制研究中认为全麻药-神经组织脂质发生物理化学结合,导致神经细胞各组分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而产生麻醉的全麻机制属于A. 亲水区作用学说B. Meyer-Overton 法则C. 容积膨胀学说D. 蛋白质作用学说E. 多部位膨胀学说61.麻醉药分压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的麻醉药浓度比为A. LD50B. 分配系数C. ED50D. T1E. 可靠安全系数62.下列关于临界容积学说的描达,哪项是正确的A. 神经膜疏水区容积膨胀超过临界值阻塞离子通道或改变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而产生麻醉B. 温度降低时临界容积下降C. 温度增加时膜膨胀易达到临界值D. 压力增加时临界容积被压缩减少E. 上述均不正确63.第二信使应除外A. IP3B. Ca2+C. GMPD. cAMPE. ATP64.下述不符合 Meyer-Overton 法则的是A. 脂溶性相似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麻醉效能B.化合物的脂溶性越高,麻醉效能越强C.烃链长的化合物出现麻醉作用减弱甚至截止现象D.全麻作用直接与进人脂质膜的药物分子数无关E.受体激动剂通过作用在受体周围脂质产生麻醉协同作用65.相同条件下,吸人麻醉药的麻醉诱导速度与下述因素成正比,但除外A. 饱和蒸气压B. 分子量C. 最低肺泡气浓度D. 血/气分布系数E. 油/水溶解比率66.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吸人麻醉药从肺泡弥散入血液的速度的因素?A. 肺泡气中麻醉药浓度B. 麻醉药在血中的溶解度C.心输出量D.通气/灌流比值E.麻醉药的作用强度67. 全麻药对脂质膜的作用下述正确的是A.降低通透性,增加阳离子外流B. 减少膜流动性C. 膜膨胀,容积增加D. 降低侧向压力E. 使脂肪酸排列紊乱减少68. 对于Meyer-Overton 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身麻醉状态的产生与吸入气体中麻醉药的分子数量及分子形态有关B. 全身麻醉状态的产生与吸入气体中麻醉药脂溶性的高低有关,也与分子存在形态有关C. 全身麻醉状态的产生与吸入气体中东醉药分子数量有关,而与分子形态无关D. 全身麻醉状态的产生与吸入气体中床醉药拢合物数量及分子形态有关E. 全身麻醉状态的产生与全麻药效能及其热力学活性的相关性的高低有关69. 全麻药对电压门控钙通道的影响主要是A. 抑制钙内流B.促进钙内流C.促进钙失活D.抑制钙外流E.抑制钙分泌70.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下述错误的是A.CI-通道开放可降低 IPSPB. 多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发放的冲动产生C. IPSP 常由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超极化D. IPSP 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E. IPSP 主要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地加后去对K+和Cl-的通透性有关71. 全麻药主要作用于哪个部位产生麻醉作用?A. 脑干网状结构B. 中脑结构C. 大脑皮质D. 脊髓背角E. 上述全部72.下述全麻假说正确的是A. 膜流体化假说认为,全麻药使流动性降低,脂质膜变“硬”,通道不能变形开放B. 相转换假说认为,全麻药使脂质膜从“液”相变为“固”相,影响通道开放C侧向分离假说认为,全麻药使侧向分离界面接近蛋白质,通道无法开启D.质子泵假说认为,全麻药使膜内质子外漏增加,膜功能受抑制E.上述均不正确73. 全麻药对脂质膜的相互作用正确的是A. 膜通透性增加及进人膜内水分增加B. 膜容积增加,通道受挤压,C. 外界压力增加时细胞膜的侧向压力增加,促进通道关闭D. 温度升高使膜容积增加E. 使跨膜电场发生改变并使离子经通道流到膜外74.成人黄韧带至硬膜的距离错误的是A. 腰间隙 5~6 mmB. 中胸部3~5 mmC. 下颈部 1.5~2 mmD. 在颈屈时T1间隙可达 3~4 mmE. 在L4~5间隙可达7~8mm75. 关于脊柱的组成错误的是A. 颈椎8节B. 胸椎 12节C. 腰椎5节D. 骶椎5节E. 尾椎4节76.成人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不包括A.颈曲B.胸曲C.腰曲D.骶曲E.尾曲77.有关脊神经的组成错误的是A. 颈神经7对B. 胸神经 12对C. 腰神经5对D. 骶神经5对E. 尾神经1对78.硬膜外腔内充满以下哪种组织?A. 血管B. 淋巴管C. 脂肪组织D. 网状组织E. 以上全部79. 新生儿的脊髓通常伸展到哪一部位?A. L1B. T12C. 椎管的全长度D. L3E. L580.孕妇硬膜外阻滞平面扩散较广的主要机制是A. 体弱平面易扩散B. 硬膜外间隙是负压C. 硬膜外间隙是正压D. 硬膜外血管充盈间隙变小E.通气量大81.脊髓的硬膜囊延伸到哪一部位?A. L4B. L5C. S2D. S1E.尾骨32. 麻醉平面达剑突,达到哪一脊神经高度,A. T4B. T6C. T8D. T10E. T1283. 全脊麻演变过程中最先发生的致命并发症为A. 脉搏细弱B. 心搏骤停C. 意识消失D. 呼吸停止E. 血压下降84. 关于脑脊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成人脑脊液量为 120~150 mlB. 脊蛛网膜下腔内 25~30 mlC. 脑脊液PH为7.35D. T10平面约 15 mlE.脑脊液成分主要为蛋白质85.机体自身御寒反应减慢体表降温速度最主要的原因是A. 肌肉产热增加B. 末梢血管收缩C. 热屏障增加D. 内分泌反应增强E. 内脏产热增加86. 静息状态下,单位质量产热最多的器官是A. 肌肉B. 皮肤C. 心脏D. 胃肠道E. 脑87.手术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A. 10% ~20%B. 20%~30%C. 30% ~40%D. 40% ~50%E. 50% ~60%88. 脑血流自动调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 交感缩血管神经B.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C. 交感舒血管神经D. 副交感缩血管神经E.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89.正常成人的脑灌注压为A. 70~90 mmHgB. 50~60 mmHgC. 100~115 mmHgD. 30~70 mmHgE. 110~140 mmHg90.髋关节的感觉由哪一神经支配?A. 生殖股神经(L1~2)B. 股外侧皮神经(L2~3)C. 闭孔神经(L2~4)D. 坐骨神经(L4~5和S3)E. 上述全部不正确91.腓深神经支配A. 足背旁侧B. 整个足背C. 足背内侧D. 大 趾和第2趾的蹼间E. 第3趾和第4趾的蹼间92.关于神经损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鹰爪手是由尺神经损伤所致B. 垂腕是由桡補经损伤所致C. “猿手”是由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合并损伤所致D. 叩击鹰嘴上方肱三头肌,患者不出现前臂伸展反应,神经损伤高度相当于C3~4E. 叩击置于肱二头肌腱上检查者的拇指,患者无前臂屈曲反应时,神经损害相当于 C693. 足跖面的皮肤神经支配是A. 腓长神经B. 胫后神经C. 腓浅神经D. 隐神经E. 腓深神经94.下列因素决定心肌自律性高低的是A. 动作电位 1相复极速率B. 动作电位 2相除极速率C. 动作电位 3相除极速率D. 动作电位4 相去极速率E.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二、X型题95.手术体位不当,可导致哪些呼吸系统并发症?A. 通气不足B. 呼气性呼吸停止C. 上呼吸道阻塞D. 肺部病变播散E.反流、误吸96. 麻醉器械检查应包括A. 气源B. 麻醉机C. 监护仪D. 全麻插管用品或穿刺用包E. 吸引器97. 选择气管导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成年男子较同龄女子大 0.5~1.0IDB. 发音低沉者较发音高尖者大0.5~1. 0 IDC. 喉头高者较喉头低者大 0.5~1.0IDD. 鼻孔大者选用导管相对较细E. 经鼻插管比经口小 0.5~1.0 ID98. 上呼吸道的3条轴线是A. 口轴线B. 咽轴线C. 喉轴线D. 鼻轴线E. 气管轴线99.下列因素造成麻醉意外属管理不当所致的为A. 氧流量过低B. 术中突然大动脉瘤破裂出血C. 气管导管被分泌物堵塞D. 气管导管脱出气管滑入食管E. 气管导管与麻醉机回路脱离100.关于电压门控 Caz-通道下述正确的是A. 己发现有T、L、N和P4种亚型B. N和P型分布在神经元C. N型 Ca2+通道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D. 中枢 Ca2+通道对全麻药敏感E. 外周Ca2+通道对全麻药敏感101.全麻药对神经递质的影响主要是A. 抑制递质再摄取B. 干扰递质释放C. 改变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效应D. 影响递质合成E. 阻碍递质与受体结合102.关于第二信使,下述正确的是A. 全麻药对细胞内静息 Ca2+无影响B. 临床浓度全麻药明显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C临床浓度全麻药明显减少脑内IP3含量D. 全麻药可使脑内cGMP 减少E. 抑制第二信使系统是全麻药重要作用机制之一103. 下列属于中枢神经递质的为A. 乙酰胆碱B. 谷氨酸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E. 5-羟色胺104.下列属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是A. 谷氨酸B. 门冬氨酸C. 色氨酸D. 氨基丁酸E. 甘氨酸105. 目前普遍认为,中枢神经递质大体可分为A. 传统神经递质B.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递质C. 氨基酸类递质D. 阿片类递质E. 神经肽类递质106. 下列属于神经肽类神经递质的是A. P物质B. GABAC. 脑啡肽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E. 多巴胺107. 蛛网膜绒毛分型包括A. I型绒毛B. II型绒毛C. III型绒毛D. IV型绒毛E. V型绒毛108.紧闭式麻醉的优点有A. 减少手术室污染B. 节省麻醉药C. 增加对患者情况了解D. 不适于地氟烷E. 保持呼吸道湿度与温度109.低流量吸入麻醉的缺点为A. 初学者从紧闭法开始有困难B. 环路内有麻醉气体以外的气体蓄积C. 使用 N2O时可起缺氧D. 吸气浓度不易控制E. 须有适用的麻醉机和蒸发器110. 下述有助于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的是A. 消除紧张焦虑B. 提高动脉压C. 提高吸人氧浓度D. 适当减慢心率E. 降低后负荷111. 下述指标可提示心肌缺血的为A ST-TB. PAPC. CID. QRSE. RPP112.体外循环中泵压的监测能反映A.动脉插管是否插入主动脉夹层B. 动脉插管的位置是否适宜C.动脉管路有无凝血D.动脉输出管道的通畅与否E. 灌流量113. 下列因素可以增加冠状血管的阻力的是A. 去氧肾上腺素B. B受体阻滞剂C. 氧分压升高D. 乏氧及低通气E. 迷走神经兴奋114. 二尖瓣脱垂综合症多伴发于A. Marfan 综合征B. 冠心病C. 先天性心脏病D. 心肌病E. 高血压115.辦膜患者维护循环稳定必须A. 增加前负荷B. 降低后负荷C.加强心肌收缩力D.维护心率正常范围E.降低前负荷116. 洋地黄化患者行过度通气会造成哪些危险?A. 呼吸性碱中毒B. 低血钾C. 洋地黄毒性增加D. 室颤E. 血钙降低117. 合并有血钙升高的疾病有A. Paget 病B. 骨髓癌C. 骨癌D. 脊柱结核E. 长期卧床的截瘫患者118.骨折的专有体征不包括A. 肿胀B. 畸形C. 功能障碍D. 反常活动E. 疼痛与压痛120. 有关骨黏合剂的应用,以下叙达错误的是A. 骨黏合剂为高分子聚合物,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构成B. 在将粉剂和液态单体混合的过程中,产热可高达 100°C以上C. 单体具有挥发性,有刺激味,能吸收入血,为减少单体的吸收.应在混合时作充分的搅拌D. 骨黏合剂的血管扩张作用和可能产生的肺栓塞、低氧血症是造成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E. 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黏合剂时,捆扎止血带能减小不良反应的发出121.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说法错误的有A. 常见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B. 患者有过度换气C. 血糖一般在 16.8~28 mmOl/L(300~500mg/dl)D. 血酮体在300~500 mg/LE. 只有严重酸中毒或循环衰竭时,才须给予碱性溶液122. ACTH 垂体瘤有以下哪些表现?A. 蛋白质代谢异常B. 向心性肥胖C. 高血压D. 低钾、高氯E. 性功能障碍123.下列不是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的有A. 高血糖B. 高代谢C. 高血压D. 向心性肥胖E. 夜尿增多124.影响钙磷代谢的激素有A. 雄激素B. 雌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甲状旁腺激素E. 胰岛素125. 糖皮质激素对下列何种化学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具有抑制作用A. 前列腺素B. 白三烯C. 5-羟色胺D.缓激肽E.肾上腺素126.所谓基础状态是指A. 清晨空腹B. 环境温度在 20~25°CC. 清醒安静D. 静卧E. 肌肉松弛127. 关于臂丛神经组成,以下正确的是A. 臂丛神经主要由C5、C6、C7、C8、T1 脊神经的前支组成B. 有时外加 C4及T2的一部分组成C. 上干由C4~C6前支构成D. 中干由C7构成E. 下干由C8~T2构成128.表面麻醉可使用的部位是A. 鼻B. 眼C. 气管D. 直肠E. 皮肤129.确定肌间沟位置的体表标志有A. 前中斜角肌B. C6横突C胸锁乳突肌D.环状软骨E.锁骨下动脉搏动130. 可引起传到阻滞的因素有A. 膜电位降低B. 不应期传导C. 不均匀传导D. 心动周期缩短E. 前负荷过大131. 针麻具有的优点有A. 安全、简便、经济、易学B. 无麻醉药干扰生理功能C. 术中患者清醒,可主动配合D. 针刺有调整生理功能功效,副反应轻E. 针麻后效应有利于患者康复132.下列情况易发生呕吐误吸的为A. 急诊剖宫产B. 上消化道出血C. 肠梗阻D. 脑外伤昏迷E. 麻醉苏醒期133. 功能残气量包括A. 潮气量B. 补吸气量补呼气量C. 补呼气量D. 残气量E. 通气量答案及解析一、A1/A2 型题1. A2.B麻醉学为二级学科,属于临床医学范畴3. B4.A5.C6.C《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针灸专著;《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志当存高洁敢为天下先
龚亚红;徐仲煌
【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2)4
【摘要】北京协和医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可以称之为孕育名医的沃土,也被誉为中国医学的最高殿堂.而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同样是这个殿堂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协和麻醉科走出的众多麻醉学家,如中国麻醉学科的卓越奠基人谢荣教授、赵俊
教授,中国心血管麻醉的创始人尚德延教授、徐守春教授,乃至我国第1位获得英国皇家麻醉学院“名誉院士”称号的罗爱伦教授,无一不是中国麻醉学界的泰山北斗.【总页数】4页(P301-304)
【作者】龚亚红;徐仲煌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志”存高洁病亦豪──记燕居谦式的干部杨进旭 [J], 张玉德;
2.文人喜欢兰花,寄寓高洁情志 [J], 雷其坤
3.竹蕴高洁泉存清明——浅析紫砂茶具“空竹鸣泉”的个性特色 [J], 吴秋红
4.传承伟人志敢为天下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倾力打造现代化名牌医院 [J],
宋汉晓; 严海丹
5.胸怀凌云志敢为天下先——记杭州舒博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标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26 -126-和,则阴从其寒而独行,故证见里急、腹中痛。
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热独行,故见手足烦热等症。
由于阴阳不相协调,各走极端,以至形成寒偏一隅、热偏一隅的复杂现象。
《灵枢·终始篇》云:“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泄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金匮要略心典》:“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
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此其二。
小建中汤用甘草、大枣、胶饴之甘建中而缓急;以姜桂之辛通阳而调和卫气;芍药之酸收敛和营,目的在于建立中气,如此收散并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俾阴阳调和,此其三。
参考文献:[1]大道至简[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8):72.[2]毛俊同,丁国华,王畅.丁光迪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论述及运用“升阳三法”的临床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6,48(9):1-4.[3]付国春.黄元御治疗中风的学术特色[J].中医临床研究,2012,4(9):47.[4]徐婷婷.中西医防治高血压前期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4):136-138,142.[5]顾蘅,毛新颜,张毅,等.小建中汤临床用药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 2017,9(25):68-6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0729);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改课题(JXJG-2016-095);江西省教改课题(JXJG-16-12-22);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2017A237,2017A232)。
作者简介:陈谦峰(1985-),福建长乐人,博士学位,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医病机理论及应用研究。
谢斌(1975-),通讯作者,江西上饶人,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从事内经理论研究。
编辑:田杏茹编号:EA-4180118138(修回:2018-09-16)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综合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评估Evaluation on applying significa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anesthesia recovery nursing in operating room冯香(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277100)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6-0126-【摘要】将全身麻醉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苏醒期血压、心率低于常规组(P<0.05),呼之睁眼、呼之握拳以及拔管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