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患者治疗前后HCVRNA与抗_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0.12 KB
- 文档页数:3
丙肝患者血清HCV-Ab、HCV-cAg、HCV-RNA检测的比较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王中东;黄麦华【摘要】目的探讨HCV-Ab、HCV-cAg、HCV-RNA及ALT、AST、γ-GT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ELISA方法检测HCV-Ab、HCV-cAg,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γ-GT.结果检测HCV感染者186例,其中HCV-Ab、HCV-cAg的阳性率分别为95.7%、25.3%、82.7%.ALT、AST、γ-GT水平与HC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同时检测HCV-Ab、HCV-cAg、HCV-RNA可充分掌握丙肝患者病毒感染情况,以及检测ALT、AST、γ-GT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治疗时间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1【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丙型肝炎患者;HCV-Ab;HCV-cAg;HCV-RNA;ALT;AST;γ-GT【作者】王中东;黄麦华【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 virus, 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感染者中绝大部分发展成慢性感染进而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1]。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大约2.35%的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
丙型肝炎病毒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病理性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损伤,它还有诱发原发性肝癌的可能。
而高度慢性化是该病的最大特征[2]。
由于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控制HCV感染的形势十分严峻,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防控HCV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最为有效的手段。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检测的临床意义钟瑛;刘章平【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定量与抗-HCV检测结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220例疑似丙肝患者的抗-HC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其HCV-RNA水平.结果 220例抗-HCV阳性血清中,HCV-RNA阳性146例,占66.36%、阴性74例(占33.64%),另有5例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可能为HCV早期感染者;在不同抗-HCV 定量值(≤20、20~、60~和≥100)患者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42.86%、67.37%、83.33%和84.00%,结果随着患者血清抗-HCV含量的增大,HCV-RNA 的检出率亦相应增加(P<0.05).结论抗-HCV检测仍是目前用于HCV诊断的主要检测手段,HCV-RNA载量检测对丙型肝炎的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运用HCV-RNA,联合抗-HCV检测,对正确诊断HCV及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评估等都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丙型肝炎;抗-HCV;HCV-RNA【作者】钟瑛;刘章平【作者单位】延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延安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HCC)。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2]。
·论著·丙型肝炎病毒RNA与核心抗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张怡青王洁常静霞汪茂荣【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与HCV核心抗原(HCV c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全军肝病中心就诊的65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检测其HCV RNA和HCV cAg,分析二者间以及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各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和HCV cAg阳性率分别为30.2%和39.4%,HCV cAg阳性和阴性患者HCV 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70.907、P< 0.001),HCV RNA与HCV cAg的阳性符合率(即HCV RNA阳性患者中HCV cAg阳性的比率)为95.4%,阴性符合率为84.8%,总符合率(即HCV RNA与HCV cAg同时阳性或同时阴性的患者占比)为88.0%。
若以HCV RNA水平为金标准作ROC曲线,HCV cA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95%置信区间(CI)为0.948~0.988。
HCV RNA与HCVcAg检测值显著相关(r = 0.629、P< 0.001)。
肝功能正常和异常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和HCV c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0.435、89.507,P< 0.001)。
HCV RNA和HCV cAg阳性时,ALT、AST、TBil、DBil和GGT与HCV RNA和HCV cAg检测值均不相关。
77例患者在接受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前HCV RNA与HCV cAg均为阳性,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CV RNA与HCV cAg阴转时机不完全同步,大多数患者[88.7%(68/77)]治疗过程中HCV RNA阴转早于HCV cAg,少数患者[11.3%(9/77)]HCV cAg阴转早于HCV RN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分析赵睿;王一清;王玲玲【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4(19)8【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9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不同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阳性标本(>50 U/L)10份设为观察组,检测阴性标本(≤50 U/L)80份设为对照组。
对两组均进行血液筛查。
观察90份血液标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
结果 9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 HBsAg阳性以及抗丙型肝炎病毒(anti-HCV)阳性情况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多≤20 U/L;病毒核酸检测(NAT)联检阳性,鉴别为阴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多≤50 U/L。
观察组HCV、HBsAg阳性率分别为40.00%、60.00%,高于对照组的33.75%、5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面向血站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全面血液筛查期间,在血液筛查重要性不断突出的背景下,血液检测安全性也呈现出一定的提升趋势。
但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价值比较有限,因此除了要做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外,还要做好血液筛查中输血五项指标等的检测,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依据,及时筛出异常血液样本。
【总页数】4页(P88-91)【作者】赵睿;王一清;王玲玲【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血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相关文献】1.机采血小板献血前快速法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后血液检测结果对比分析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研究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探析4.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肝的肝功生化检测标准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测定ALT和AST是常用的肝脏损伤指标,其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在丙肝患者中,ALT和AST的水平往往升高,尤其是ALT,其水平的升高程度与肝脏炎症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ALT和AST 的测定是判断丙肝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二、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测定胆红素是由肝脏合成和代谢的产物,其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异常。
在丙肝患者中,TBil和DBil的水平往往升高,尤其是DBil。
DBil的升高通常意味着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
因此,TBil和DBil的测定是评估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
三、血清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测定ALB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其水平的下降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减退。
在丙肝患者中,ALB的水平往往降低,而GLB的水平则升高。
ALB/GLB比值的改变可以反映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因此,ALB和GLB 的测定是评估丙肝患者肝功能减退的重要指标。
四、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PT和APTT是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指标,其水平的延长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
在丙肝患者中,PT和APTT的水平往往延长,尤其是PT。
PT的延长通常意味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
因此,PT和APTT的测定是评估丙肝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是丙肝肝功生化检测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评估丙肝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指导丙肝的治疗和疾病的监测。
但需要注意的是,肝功生化检测只是丙肝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手段,综合临床症状、病史、病毒学检测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丙肝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摘要】目的探讨抗-HCV-IgG 抗体以及血清HCV-RNA 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丙型肝炎患者312例和同期在院体检健康人群300例,分别采用ELISA 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抗-HCV-IgG 抗体滴度及血清HCV-RNA 载量,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组合血清HCV-RNA 载量和肝功能关系。
结果丙型肝炎组中,抗-HCV-IgG 阳性率高达81.41%,HCV-RNA 阳性率高达90.71%;而健康对照组中抗-HCV-IgG 阳性率仅3.67%,HCV-RNA 阳性检出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丙型肝炎患者单纯抗-HCV-IgG 检测与HCV-RNA 检测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
HCV-RNA 载量在104~106区间时抗-HCV-IgG 阳性率最高(40.71%)。
227例抗-HCV-IgG 抗体及HCV-RNA 均阳性患者中,HCV-RNA 载量与抗-HCV-IgG 抗体S/CO 值呈正相关(r =0.579,P <0.05)。
抗-HCV-IgG 抗体及HCV-RNA 均阳性与抗-HCV-IgG 抗体阳性或HCV-RNA 阳性两种不同结果患者ALT 、AST 异常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
HCV-RNA 及抗-HCV-IgG 抗体均阳性者HCV-RNA 载量和ALT 水平呈正相关(r =0.583,P <0.05);而HCV-RNA 阳性、抗-HCV-IgG 抗体阴性者HCV-RNA 载量和ALT 水平无相关性(r =-0.068,P >0.05);HCV-RNA 阴性、抗-HCV-IgG 抗体阳性者HCV-RNA 载量和ALT 水平亦无相关性(r =0.102,P >0.05)。
结论单一抗-HCV-IgG 抗体或单一血清HCV-RNA 检测用于丙型肝炎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寻找抗-HCV-IgG 阳性检出率最高的HCV-RNA 载量区间,将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确诊率,但对于不同结果类型患者,HCV-RNA 载量和ALT 水平相关性并不一致。
2019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s, DAAs)的泛基因型时代。
优先推荐无干扰素(IFN)的泛基因型方案,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亚型的HCV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并且在多个不同临床特点的人群中方案统一,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除了失代偿期肝硬化、DAAs治疗失败等少数特殊人群以外,也不需要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
因此,泛基因型方案的应用可以减少治疗前的检测和治疗中的监测,也更加适合在基层对慢性HCV感染者实施治疗和管理。
但是,泛基因型方案不是全基因型方案,对于少数未经过DAAs临床试验,或者已有的临床试验未获得90%以上SVR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相关替代突变(Resistance-associated substitutions, RASs)的感染者[1,2],还需要规范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基因型特异性方案仍然推荐用于临床,主要考虑其在中国的可负担性优于泛基因型方案,以及一些特殊人群(如失代偿期肝硬化、儿童/青少年和肾损伤等患者)。
优先推荐不需要联合RBV的DAAs方案,但如果临床试验证实需要联合RBV方可获得90%以上的SVR,则应该参照药品说明书联合RBV,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监测RBV的不良反应。
而且,具有RBV绝对禁忌证的慢性HCV感染者应该选择不联合RBV的DAAs方案。
HCV RNA病毒载量与HCV抗体、AFP、AST、ALT关系研究及其对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2.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43500[摘要]目的:探讨HCV RNA病毒载量与HCV抗体、AFP、AST、ALT关系以及HCV RNA病毒载量对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1.09-2023.01我院收治的丙肝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HCV病毒载量分成了高、中、低三组,比较它们三组之间HCV抗体、AFP、AST、ALT有无差异以及与FIB-4指数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HCV RNA载量低、中、高间比较,HCV抗体、AFP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ALT结果P<0.05,随着HCV RNA病毒载量升高而增加。
HCV RNA病毒载量的高低与FIB-4指数代表的肝纤维化分级无相关性。
结论:HCV RNA病毒载量结合转氨酶来判断患者肝脏损伤的情况,而其对肝脏纤维化判断无明显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HCV RNA病毒载量、HCV抗体、AFP、AST、ALT、FIB-4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CV RNA load and anti HCV、AFP、AST 、ALT and the diagnosis value of HCV RNA load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 in Hepatitis C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Huangshi CentralHospit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Edong Healthcare Group.Hubei Key Laboratory Of Kidney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intervention,Huangshi 435000,China2.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Kidney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Intervention ,Huangshi 43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CV RNA load and anti HCV,alpha-fetoprotein(AFP),aspartatetransaminase(AST),alanine transaminase(ALT) and the diagnosis valueof HCV RNA load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 in hepatitisC.Methods:A total of 159 HCV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uangshiCentral Hospital from the september of 2021 to the January of 2023were selected. Thes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to their HCV RNA load.The anti HCV,AFP,AST,ALT were compared.Then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HCV RNA load and the index of FIB-4.Results:After comparing the low, medium and high group of HCV RNA load,the results of HCV antibody and AFP didn’t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esults of AST and ALT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se results increased with the raised of HCV RNA load.The level of HCV RNA load didn’t have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ex of FIB-4 which standed for liver fibrosisclassification.Conclusions:HCV RNA viral load combined with transaminas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liver damage in patients,but it had no obvious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in judging liver fibrosis.丙肝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约有1000万病例。
丙型肝炎的病毒学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丙型肝炎的病毒学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联合核酸检测(HCV-RN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 90例样本联合应用HCV抗体与HCV-RNA检测后,检测为阳性7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8%(7/90),单独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8%(7/90),单独HCV-RNA抗体筛查阴性标本未检测出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血液筛查中采用HCV抗体筛查联合HCV-RNA检测能够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效果,有助于尽早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降低输血风险。
【关键词】:血液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联合应用Virological detection of hepatitis c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irological detection index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c.Methods 90 cases of hepatitis 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ir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HCV) and nucleic acid detection (hcv-rna),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Results after the combined HCV antibody and hcv-rna detection in 90 cases, 7 cases were positive,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was 7.8%(7/90),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HCV antibody alone was 7.8%(7/90). Hcv-rna antibody alone did not detect positive samples in the negative sampl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HCV antibody screening combined with hcv-rna detection in blood screening can improve the screening effect of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which is helpful to detect transfusion-related infectious disease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blood transfusion.【 key words 】 : blood screening;Detec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Nucleic acid testing;The joint application丙型肝炎为我国常见传染性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体液或血液。
丙肝抗原的检测与抗-HCV及HCV-RNA定量的关系探讨申爽;奉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394-395)【作者】申爽;奉淼【作者单位】125001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检验科;125001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各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 0.1% ~ 10%,平均为 3%,1.7 亿 ~ 2 亿人感染了 HCV。
我国一般人群 HCV 感染率为 3.2%[1]。
成人感染HCV 后,50% ~ 80% 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约20% 可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中,每年 1% ~ 4% 可发展为肝癌[2]。
由于目前对丙型肝炎已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 HCV 感染者的病毒检测,既有利于控制丙肝的传播和预防,又有利于丙肝患者的治疗。
现行的 HCV 检测技术主要为 HCV 抗体检测及核酸(HCV-RNA)检测,两者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HCV 核心抗原检测是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对 HCV 感染具有诊断意义,国内 HCV 游离抗原检测已有不少报道,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与抗体和 RNA 之间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调查抗-HCV 阳性反应血清的 HCV 核心抗原状况,并结合 HCV-RNA 定量检测情况探讨HCV 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1.1.1 标本来源收集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30 日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疑似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每天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CIA)检测抗-HCV,共收集初筛结果呈阳性(S/CO > 1.0)的血清 125 例,其中包括 1.0 < S/CO < 8.0 的样本64 例,S/CO ≥ 8.0 的样本 61 例。
对初筛结果为阳性的血清于–80 ℃保存。
抗-HCV 抗体检测与HCV-RNA 检测在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李春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 楚雄 675000)[摘要]目的:比较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检测与HCV-RNA 检测在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抗-HCV 抗体检测、HCV-RNA 检测。
然后比较对这些患者进行抗-HCV 抗体检测、HCV-RNA 检测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抗-HCV 抗体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79.27%(65/82),对其进行HCV-RNA 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1.46%(75/82)。
对这些患者进行抗-HCV 抗体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对其进行HCV-RNA 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 <0.05。
结论:与抗-HCV 抗体检测相比,HCV-RNA 检测在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抗-HCV 抗体检测;HCV-RNA 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12-0126-02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RP 及血浆D-D 的水平均高于治疗3 d 后、治疗1周后上述指标的水平,P <0.05。
治疗3 d 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RP 及血浆D-D 的水平均高于治疗1周后上述指标的水平,P <0.05。
详见表3。
表3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RP 及血浆D-D 水平的比较(s ±)组别例数血清CRP (mg/L)血浆D-D (mg/L)血清Hcy (μmol/L)治疗前8515.32±1.78 6.25±1.6533.25±10.52治疗3 d 后8512.56±1.34a 4.56±1.25a 25.68±8.15a 治疗1周后85 6.02±0.85ab 3.12±1.08ab 10.02±3.95ab t 值1023.013114.811185.746P 值0.0010.0010.001注:a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 <0.05;b 表示与治疗3 d 后相比,P <0.05。
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与临床鉴别诊断引言: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相比,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易于慢性化,且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通过病例分析,探讨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与其他肝炎的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患者A,男性,45岁,近期出现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肝脏轻度肿大,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ALT和AST升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为200 U/L,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为180 U/L。
抗-HAV-IgM、HBsAg和抗-HC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患者无肝炎病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怀疑为丙型肝炎,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1. 潜伏期长: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可长达2-26周,平均为7-8周。
相比之下,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2-6周,乙型肝炎为4-26周。
2. 慢性化倾向:丙型肝炎易于慢性化,约70-85%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
而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分别仅为5-10%和5-10%。
3. 肝功能损害:丙型肝炎患者常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如ALT和AST的升高。
此外,血清总胆红素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升高也常见。
4. 无黄疸期: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患者的黄疸期较短或可完全缺失,使其易被忽略或误诊。
鉴别诊断:1.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的潜伏期相对较短,患者常有明显的黄疸期,并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
甲型肝炎抗-HAV-IgM阳性,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2.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与丙型肝炎相近,但乙型肝炎患者的黄疸期一般较长,且肝功能异常常较严重。
乙型肝炎HBsAg阳性,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3. 药物性肝炎: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如某些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等。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HCV RNA定量及HCV核心抗原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分析毛燕群【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08)022【摘要】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定量检测结果与HCV核心抗原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涪陵监狱卫生所94例住院和门诊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标本中的HCV R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核心抗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94例样本中HCV RNA阳性率为56.4%(53/94),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53.2%(50/94),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为84.9%(45/53);ALT异常率为62.3%(33/53),随着HCV RN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HCV RNA定量检测结合HCV核心抗原及 ALT检测,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及肝脏的炎性反应状态,以指导临床用药及疗效观察.【总页数】2页(P2711-2712)【作者】毛燕群【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卫生所,408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清转换前献血液中HCV RNA定量及核心抗原的检测 [J],2.123例抗-HCV阳性患者HCV-R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J], 周薇薇;马鑫;周洪明3.三种 HCV RNA 荧光定量 PCR 检测试剂的结果分析及应用比较 [J], 淦伟强;黄小慧;谭雷;严颖;林潮双4.258例血清中抗-HCV阳性联合HCV-R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J], 庞丽娜;薛金方5.丙肝患者血清HCV RNA定量与抗-HCV检测结果分析 [J], 李宏;张蕾;谢建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 著丙肝患者治疗前后H CV RNA与抗 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分析陈作芬,曹永平(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肝病科 400700)摘要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H CV RN A、抗 H C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水平及治疗后H CV R N A和AL T水平的变化规律。
方法 对87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法(P CR)检测H CVRN A、EL ISA法检测抗 H CV和酶速率法检测AL T浓度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 H C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部分患者的AL T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H CV R NA含量与AL T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0.673,P<0.01),而与抗 HCV的S/OD值无显著相关性(r=0.122,P>0.05);在治疗早期,患者H CV RN A含量在第2天显著性下降,而A LT浓度呈一过性上升。
结论 在H CV诊断与疗效观察中,血清H CV RN A、抗 HCV和AL T指标各有利弊,3者有机结合在正确诊断和预测肝脏损伤及早期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CV RN A; 抗 H CV抗体;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中图分类号:R575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 9455(2010)12 1175 03Analysis of HCV RNA,anti HCV and ALT levels in hepatitis C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H EN Zuo f en,CA O Rong p ing.D ep artment of H ep atitis,the9th Peop le!s H os p ital of Chongqing,Chong qing400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v ariat ion o f serum HCV R NA,anti H CV and alanine aminotr ansfer ase(AL T)lev els befo re tr eatment,H CV RN A and AL T lev els after tr eatment in patients w ith hepat itis C.MethodsT he serum H CV RN A was tested by real time fluo rescent quantitative assay,ant i H CV by EL ISA and AL T by enzy me rate method w ith the sample fro m87cases of hepat itis C patients.A nd then,all t he dat a w ere ana 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Anti H CV ser um antibo dy titers in hepatitis C patients wer e significantly higher t han that in the contro l g ro up,and the AL T levels wer e sig 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majo rity of patients;HCV R NA and A L T levelsw ere sig nificant ly co rr elated(r=0.673,P<0.01),but H CV RN A and anti H CV had no significant cor relation(r=0.122,P>0.05).Dur ing the ear ly tr eatment,H CV RN A levels decr 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fir st2d,while AL Tlev els r ose transient ly.Conclusion Each index of H CV RN A,anti H CV and AL T has adv ant ag es and disadvantag esin the diagnosis and t her apy of H CV,the r ig ht combinatio n o f t hese index es has import ant clinical signif icance in thediag no sis,prediction of liv er injur y and efficacy of early tr eatment.Key words hepatitis C v irus; H CV R N A; ant i H CV antibody; alanine aminotr ansferase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人类丙型肝炎的病原体。
全世界大约有3%的人感染H CV,超过半数者发展为慢性感染,其中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发展中国家受感染人数占总数的90%,我国也是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之一。
HCV是一种R NA病毒,主要由输血和注射等途径传染,应及早做出诊断和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习惯检测抗 H CV抗体来判断患者是否为丙肝患者,但抗 H CV产生后可长期存在,对诊断和治疗疗效的评价并无太大意义。
H CV R NA是HCV存在的最直接、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指标,但H CV RN A的检测对检测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因此,目前不少的医疗单位把抗 H CV的(S/CO)值阳性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T)升高作为丙型肝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为了解抗 H CV的S/CO值和AL T水平的筛查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 CV R NA、抗 H CV和A L T水平及治疗早期HCV RN A和AL T水平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丙型肝炎患者87例(排除甲、乙、丁、戊型病毒肝炎)。
其中男61例,女26例,年龄为21~74岁。
收集患者初诊和抗病毒治疗中的多次血清,置-70∀保存。
健康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排除与肝炎相关异常指标者)。
1.2 试剂 HCV RN A实于荧光定量法(PCR)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第3代抗 HCV诊断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A LT检测试剂由上海生物研究所提供。
1.3 仪器 德国Roche公司L ightcy cler PCR仪;芬兰L ab systems公司Wellscan K3酶标仪;芬兰T hermo公司W EL L WA SH PL U S洗扳机;日本HIT A CH I公司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Eppendo rf的低温高速离心机。
1.4 检测方法 抗 HCV检测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样品O D值/CO值(S/CO值)大于或等于1者为H CV抗体反应阳性;H CV RN 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FQ RT PCR),定量测定范围为103~ 107copies/mL,低于103co pies/mL判定为H CV RN A阴性;A L T检测采用酶速率法,参考值范围:5~40U/L。
上述检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对H CV RN A含量的对数值与AL T 浓度、抗 H CV 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值比较用t 检验。
2 结 果2.1 丙肝患者血清H CV RN A 与抗 HCV 及A LT 水平 在治疗前,根据H CV RN A 含量(U /mL )将87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大于105co pies/mL (高载量组)、103~105co pies/mL (中载量组)和小于103copies/mL (低载量组)3个组,对抗 H CV的S/CO 值及AL T 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丙型肝炎患者的抗 H CV 的S/CO 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当HCV R NA 含量小于105copies/mL 时,均有部分患者的A LT 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
然而,当H CV R NA 含量大于105copies/mL 时,A LT 异常率为100%。
该3组间的AL T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丙肝患者血清H CV R N A 与抗 HCV 及A L T 水平间的比较项目低载量组(n =14)中载量组(n =45)高载量组(n =28)对照组(n =20)An ti H CV S /CO 值 6.42∃4.549.86∃7.3910.78∃6.340.37∃0.19AL T(U)59.71∃44.6892.16∃58.21144.21∃66.8524.62∃11.65AL T 异常率(%)35.786.71002.2 H CV RN A 与AL T 、抗 H CV 的相关性 对HCV R NA 含量大于103copies/mL 的73例丙型肝炎患者,取H CV R NA 含量的对数值分别与AL T 浓度和抗 H CV 的S/O D 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HCV R NA 含量与AL T 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 =0.673,P <0.01)(见图1),而HCV RN A 含量与抗 H CV 的S/O D 值无显著相关性(r =0.122,P =0.302)(见图2)。
图1 丙肝患者血清H CV RN A 含量与A LT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图2丙肝患者血清H CV RN A 含量与抗 H CV 滴度的相关性分析2.3 治疗后丙肝患者血清H CV RN A 与A LT 水平变化 以血清A L T 异常、H CV RN A 含量大于103co pies/mL 的67例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治疗后的H CV RN A 与A L T 水平变化。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HCV R NA 含量普遍下降(除1例外),且在第2天时HCV RN A 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图3)。
然而,患者的血清A L T 水平并没有随之下降,反而在第2天时呈显著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