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
- 格式:docx
- 大小:42.44 KB
- 文档页数:5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脏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血清ALT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LT活性。
4. 分析血清ALT活性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内的酶,主要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
当肝脏受到损伤时,ALT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清ALT活性的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LT活性。
在实验中,ALT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呈现棕色,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ALT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1. 血清样本:取适量血清样本,置于冰浴中保存。
2. 试剂:丙氨酸、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等。
3. 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试管架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加入2,4-二硝基苯肼和氢氧化钠,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ALT活性的测定:取血清样本,加入丙氨酸、α-酮戊二酸、磷酸盐缓冲液和2,4-二硝基苯肼,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反应一段时间。
反应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终止反应,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ALT的活性。
3. 结果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计算ALT的活性,分析ALT活性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的制作: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8x-0.0035,R²=0.998。
2. 血清ALT活性的测定:测定血清样本的ALT活性为540 U/L。
3. 结果分析:根据文献报道,ALT活性在正常范围内为0-40 U/L。
本实验中血清样本的ALT活性为540 U/L,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肝脏疾病。
包头文治医院-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方法操作规程【产品名称】通用名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试剂盒(IFCC法)【预期用途】该试剂盒采用IFCC法,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肝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力。
【检验原理】在ALT催化下,从丙氨酸转移到2个氨基到α-酮戊二酸上,生成产物谷氨酸和丙酮酸。
后者通过乳酸脱氢酶催化下转变成乳酸,在340nm波长条件下检测到NADH吸光度下降速率,与ALT的活力成比例。
L-丙氨酸+α-酮戊二酸ALT丙酮酸+ L-谷氨酸丙酮酸+NADH+H+LDH L-乳酸+NAD++H2O【主要组成成份】R1:Tris缓冲液150mmol/L L-丙氨酸750 mmol/L 乳酸脱氢酶(LDH) 1200U/LNADH 0.4mmol/LR2:α-酮戊二酸90mmol/L NADH 0.9mmol/L *不同批号试剂盒各组分请勿混用。
【储存条件与有效期】未开启的试剂盒在2℃~8℃保存有效期为一年。
试剂开瓶后应避光保存,在2℃~8℃可稳定28天。
试剂不可冰冻。
【适用仪器】迈瑞B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P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AU6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若需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参数,请随时和公司联系。
建议用户在不同仪器上使用本产品时,根据实验室情况进行验证。
【样本要求】新鲜血清或肝素血浆样本,采集后及时测定,应避免污染。
【检验方法】试剂准备R1:即用液体试剂R2:即用液体试剂测定条件波长340nm 温度37℃分析类型动力学法反应方向下降反应操作步骤空白/校准/样本10ul R1200ul混匀,37℃孵育5min;R250ul 混匀,37℃孵育1min后,连续测定3min内的吸光度,计算吸光度变化率(ΔA/min)。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1 检验目的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本试剂以国际临床化学会(IFCC)推荐方法为基础,所采用的反应原理与反应式如下。
⑴样本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丙氨酸的氨基转换至α-氧代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
⑵丙酮酸被试剂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还原为L-乳酸的同时还原型辅酶I(NADH+ H+)被氧化为辅酶I(NAD+),而使波长340nm处的吸光度值下降。
通过对波长340nm处吸光度值的下降速率进行监测,即可测得样本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
(3)样本中内源性丙酮酸的干扰,可由试剂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在测定的延迟时间内快速、完全地消除,不会对测定产生干扰。
ALTL-丙氨酸 + -酮戊二酸丙酮酸 + L-谷LDH(乳酸脱氢酶)氨酸丙酮酸+ NADH + H+L-乳酸 + NAD+ + H2O3 标本3.1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3.2 类型:血清。
3.3. 标本存放: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10%;15~25℃保存:<17%;标本稳定性:-20℃保存至少可稳定4周。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ALT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试剂1 L丙氨酸 600mmol/L 乳酸脱氢酶>1820U/L(R1):NADH 0.26mmol/LTris缓冲液 80mmol/L试剂2(R2):Tris缓冲液80mmol/L α氧代戊二酸36mmol/LEDTA 5.0mmol/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1.实验原理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推荐的紫外连续监测法。
ALTL-丙氨酸+ -酮戊二酸丙酮LDH(乳酸脱氢酶)酸+ L-谷氨酸丙酮酸+ NADH + H+L-乳酸+ NAD++ H2O 上述偶联反应中,NADH的氧化速率与`样品中ALT的活力成正比,在340nm处NADH呈现特性吸收峰,而NAD+则没有。
因此,可在340nm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的活性单位。
2. 标本:2.1 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2.2 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血浆。
3. 标本存放: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10%;15~25℃保存:<17%;标本稳定性:-20℃保存至少可稳定4周。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6.1 试剂欧泰克ALT测定试剂盒6.1.1 试剂组成Tris缓冲液pH 7.4 80mmol/LL-丙氨酸800mmol/LLDH(乳酸脱氢酶)≥1200U/La-酮戊二酸18mmol/LNADH 0.18mmol/L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
试剂不可冰冻。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叠氮钠(0.95g/L)为防腐剂。
不可入口!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
6.2 校准品:使用罗氏公司提供的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 文件。
6.3 质控品: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 文件。
7. 仪器: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8. 操作步骤8.1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SOP文件8.2 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SOP文件9. 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10. 质量控制: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5页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血清ALT活力的方法和原理。
2. 熟悉ALT在肝脏功能监测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ALT是一种酶,分布在人体的细胞内,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
正常情况下,ALT主要在肝脏中发挥作用。
当肝脏受到损伤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LT活力的升高。
因此,测定血清ALT活力是一种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方法。
本实验使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LT活力。
利用谷草-丙氨酸转移酶测定(AST)所产生的谷草酸,和血清ALT催化产生的丙酮酸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胺,其吸光度与丙酮酸的浓度成正比。
由此计算出血清ALT活力。
三、实验步骤1. 将标准品和待测血清样品准备好,室温恢复至20-25°C。
2. 取比色管,在无菌条件下加入以下试剂:2.5ml缓冲液pH7.5、0.25ml 10mmol/L 肌酸盐缓冲液、0.2ml5.5mmol/LNADH、0.2ml2mol/L丙酮酸、0.1ml3%的PEG,混匀。
3. 加入待测血清样品1ml,立即混匀。
4. 马上读测吸光度(Zero)。
5. 在37℃恒温箱中孵育10分钟。
6. 然后再读一次吸光度。
7. 加入ALT试剂,混匀,孵育60秒钟。
8. 反应结束后7分钟内,读取吸光度值,记录。
9. 将标准品同样操作,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中ALT活力的单位(L_0.9)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的所有仪器、试剂、杯器等都要事先清洗干净,确保无污染。
2. 实验操作应在干燥、无尘、无异味的净化房间内进行。
3.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常温。
4. 实验中的吸光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定,避免影响结果。
5. 测定前,必须保证血清样品无血浆外渗。
6. 测定期间谨慎操作,防止试剂泼溅,注意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ALT活性测定值与肝损伤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当ALT活性超过健康人参考范围时,说明肝脏功能出现异常,可能出现肝炎、脂肪肝等肝病状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测定主要通过肝功能检查进行,其参考值范围为0~40U/L。
在测定前,患者需要空腹12小时,不过不同年龄及人群参考范围没有明显差异。
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偏高时,通常提示肝脏受到损害。
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如不良饮食习惯、过度劳累、药物因素等。
如果同时伴随肝区不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情况,可能存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测定原理是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
具体来说,ALT催化丙氨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上,生成丙酮酸和NADH,然后NADH在LDH的催化下生成NAD+。
在上述偶联反应中,NADPH的氧化速率与样本中酶活性呈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检测NADPH的氧化速率来确定ALT的活性。
总的来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对于评估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检测到肝脏功能受损,建议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实验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生化实验生化实验释的丙酮酸标准液(500μg/ml)0.1ml,再按下表操作。
各管混匀,于室温静置10分钟,520nm波长,以第11管为空白管比色,读取各管光密度将各管丙酮酸含量(5-50μg)按下式换算成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 以每100ml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单位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酶活性的测定取干燥洁净试管2支,标明测定管和对照管,按下表操作。
混匀,静置10min,用分光光度计,在520nm波长,用蒸馏水调节零点,读取测定管和对照管光密度,以测定管光密度值减去对照管光密度值,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酶的活力单位。
【注意事项】1.标本应空腹取血,当时进行测定或将分离的血清贮存于冰箱中。
2.酶的测定结果与酶作用时间、温度、PH及试剂加入量等有关,在操作时均应准确掌握。
3.测定试剂更换时,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临床意义】ALT广泛存在于一般组织细胞中,肝细胞中此酶含量最多。
肝炎、中毒性肝细胞坏死等肝病时,血清中此酶活性增加,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等亦有增高。
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谷丙转氨酶活性得测定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附注】1.酶活力的意义及测定方法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和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一般以酶的活力单位为观察指标。
酶活力是指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用酶活力单位表示,酶的一个国际单位为在25℃下,1分钟内催化1μmol/L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1微摩尔(1μmol)底物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测定酶活力时,常常用产物的生成量或是底物的消耗量来计算。
一般以测定产物增加量为好,因为产物从无到有,只要方法足够灵敏就可以准确测定。
2.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方法简介一类是分光光度法,另一类是比色法。
前者是测定酶速率的方法,需要紫外分光光度计与酶试剂。
后者有金式(King)法,穆氏(Mohum)法与赖氏(Reitman Frankel)法3种。
2014级12班1组201450557 陆丽霞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实验原理:以丙氨酸和ɑ-酮戊二酸为底物,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产量的多少,即反应酶活性的大小,丙氨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
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可用比色测定。
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绘制:⑴取6支试管并编号,按表4-16操作;表4-16 标准曲线的绘制试剂对照 1 2 3 4 52mmol/L丙酮酸标准液0 0.05 0.10 0.15 0.20 0.25底物溶液0.50 0.45 0.40 0.35 0.30 0.25 PBS缓冲液0.1 0.1 0.1 0.1 0.1 0.1 混匀,37摄氏度水浴5分钟,然后各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2,4——二硝基苯肼0.5 0.5 0.5 0.5 0.5 0.5混匀,37摄氏度水浴2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0.4mol/L NaOH0.4mol/L NaOH 5.0 5.0 5.0 5.0 5.0 5.0相当于ALT活力单位0 28 57 97 150 200A5200 0.059 0.107 0.167 0.208 0.249⑵将所得6支试管混匀,10min后以对照组调零,用520nm波长比色并读取吸光度;⑶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管相应的转氨酶单位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2.酶活性测定:⑴取2支试管,编号,按表4-17操作:表2 ALT活力测定试剂对照测定血清——0.1PBS缓冲液0.1 ——底物溶液0.5 0.5混匀,37摄氏度水浴3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2,4—二硝基苯肼0.5 0.5混匀,37摄氏度水浴2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0.4mol/L NaOH0.4mol/L NaOH 5.0 5.0A5200 0.122⑵用520nm波长比色,以对照管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实验结果:由标准曲线方程y=0.0014x,当A520=0.122,即y=0.122,故x=87那么测得ALT酶活力单位为87讨论:1.查资料得参考正常值为40单位以下,实验测得ALT酶活力单位为87,机体可能发生了肝病变。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2.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移换酶,能催化α-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ALT的最适pH接近中性,其种类甚多,其中以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活力最强。
当发生肝炎、心肌梗死等病患时,血清中ALT活力常显著增加,因此在临床诊断上ALT活力的测定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ALT活力,通过测定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来计算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丙氨酸、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氢氧化钠、血清样品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一系列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丙氨酸溶液,然后加入α-酮戊二酸和2,4-二硝基苯肼,混匀后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反应30min。
取出后加入氢氧化钠终止反应,以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为纵坐标,丙氨酸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取一系列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血清样品,然后按照标准曲线的制作步骤进行操作。
3. 数据处理:将样品测定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代入标准曲线,计算ALT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丙氨酸浓度与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生成量的线性关系。
2. 样品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到血清样品中ALT的活力。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血清ALT活力的测定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ALT活力在肝炎、心肌梗死等病患中显著增加,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避免过度反应。
2014级12班1组201450557 陆丽霞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
实验原理:以丙氨酸和ɑ-酮戊二酸为底物,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产量的多少,即反应酶活性的大小,丙氨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
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可用比色测定。
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绘制:
⑴取6支试管并编号,按表4-16操作;
表4-16 标准曲线的绘制
试剂对照 1 2 3 4 5
2mmol/L丙酮酸标准液0 0.05 0.10 0.15 0.20 0.25
底物溶液0.50 0.45 0.40 0.35 0.30 0.25 PBS缓冲液0.1 0.1 0.1 0.1 0.1 0.1 混匀,37摄氏度水浴5分钟,然后各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肼0.5 0.5 0.5 0.5 0.5 0.5
混匀,37摄氏度水浴2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0.4mol/L NaOH
0.4mol/L NaOH 5.0 5.0 5.0 5.0 5.0 5.0
相当于ALT活力单位0 28 57 97 150 200
A5200 0.059 0.107 0.167 0.208 0.249
⑵将所得6支试管混匀,10min后以对照组调零,用520nm波长
比色并读取吸光度;
⑶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管相应的转氨酶单位为横坐标,绘制标
准曲线
2.酶活性测定:
⑴取2支试管,编号,按表4-17操作:
表2 ALT活力测定
试剂对照测定
血清——0.1
PBS缓冲液0.1 ——
底物溶液0.5 0.5
混匀,37摄氏度水浴3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2,4—二硝基苯肼0.5 0.5
混匀,37摄氏度水浴2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0.4mol/L NaOH
0.4mol/L NaOH 5.0 5.0
A5200 0.122
⑵用520nm波长比色,以对照管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实验结果:
由标准曲线方程y=0.0014x,当A520=0.122,
即y=0.122,故x=87
那么测得ALT酶活力单位为87
讨论:
1.查资料得参考正常值为40单位以下,实验测得ALT酶活力单位为87,机体可能发生了肝病变。
2.查资料得,急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血清ALT显著增高;
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及心肌梗死时血清ALT中度增高;阻
塞性黄疸和胆道炎症时血清ALT中度增高。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实验原理:血清中的胆固醇酯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胆固醇,胆固醇在其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它可以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与苯酚及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下生成红色化合物醌亚胺。
在5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血清总胆固醇含量。
实验步骤:
1.取3支试管,编号,按表4-10操作:
表4-10 胆固醇溶液的配置
试剂标准管测定管空管
血清——0.02 ——
胆固醇标准液0.02 ————
酶工作液 1.5 1.5 1.5
A500 0.202 0.189 0.000
2.混匀后,置于37摄氏度水浴15min
3.在500nm波长下比色,以空白管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
实验计算:总胆固醇(mmol/L)=A测定/A标准×5.18
故总胆固醇(mmol/L)=0.202/0.189×5.18=5.536(mmol/L)
实验结果:所测得的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为5.536mmol/L
讨论:
1.血清总胆固醇的参考正常值为:2.59~6.47mmol/L,实验所测值在正常范围
2.高胆固醇血症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肥胖病等3.低胆固醇常见于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
尿酮体的定性检测
实验原理: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及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作用产生紫红色化合物
实验步骤:
1.取“酮体测试粉末”少许置于滤纸上
2.滴加一滴尿液于测试粉末上
3.稍待一到两分钟,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未出现紫红色(—)
讨论:
1.正常人每天排出酮体少于100mg,且主要是丙酮,故应为(—)。
实验结果未出现紫红色,说明该机体尿酮体处于正常值,相关
器官未发生病变
2.尿酮体阳性主要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风湿热、结核病、败血症、急性胃肠炎伴严重脱水、麻醉后、中毒性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