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之数字
- 格式:ppt
- 大小:924.50 KB
- 文档页数:45
“七上八下”看中西(B10120504 蒋慧珍)——从中西数字词语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数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 在人类文化交流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数字词语也以其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东西方文化中表现它独特的魅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可谓点睛之笔。
本文将从数字“7”,“8”来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
关键字:数字,中西文化,差异正文:在人类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数字。
《数的灵物崇拜》中说: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
生活中我们对数字运用最多的地方就是计算,而数字的功能不仅仅只体现在表面的计数方面,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蕴含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信息,亦注重文化信息的继承、表达和传播。
由于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不同及东西方世界的文化差异,每种文化在使用数字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他们也会赋予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意义和内涵。
因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会形成各自独属的数字文化。
中国社会经历过两千多年的封建教习,虽然,现代社会提倡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然而仍有一些传统的封建思想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
人们总是趋向于那些幸运的数字避免那些不吉祥的数字。
在我国某些地区,有这样一句俗语“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是说七月初七这日不宜嫁娶。
这种习俗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织女为天帝的孙女,偷偷地下凡到人间,与牛郎婚配,后被王母用金簪画出的银河隔开,于每年的七月七日有喜鹊搭桥才能相见。
相反,由于西方人大多信奉基督教,在《旧约》中说上帝在7 天时间内创造了世间的万物,因而“7”也被认为是圣神幸运的数字。
在天主教和基督教里有七美德之说,数字“七”意味着完美,“七”美德是:诚信、希望、慈善、正义、勇敢、节制和宽容。
另一方面,“seven”跟“ heaven”的发音很相似, 英语中有这样的说法“ be in seventh heaven”表示非常幸福, 非常快乐。
中西文化差异(认识、数字、颜色)1)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
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
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
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
再者,tiger一词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Ⅱ)中的释义: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Singapore,Taiwan,and South 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
)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
再如,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对等虽然不错,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意思是“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这个含义源自一个传说。
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
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吉利数字比较
发布时间:2008-04-12 13:17:46 来源:网络转载作者:佚名【打印】【评论】在我国,4(four)和7(seven)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特别是这两个数字在一起的时候,更使人们感到不舒服,因为它们的谐音给人带来不吉利的感觉。
在英美等国,13 (thirteen)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据说耶稣在13日(星期五)遇难,于是星期五(Friday)便成为不吉利的数字;在最后的晚餐上,耶酥与12个门徒在一起吃饭,总人数为13,而门徒犹大出卖了他,从此数字13(thirteen)便成为不吉利的数字,若某月13日恰逢星期五,更是双重的不吉利。
西方人对数字13的忌讳比我们对4与7的忌讳更厉害。
甚至达到了恐惧和非理性的程度。
当你到英美等国,你会注意到住宅的门牌,楼房房间等号尽可能不使用数字13(thirteen),而改为12B(twelve B)之类。
据说有一次一个英国人(English man)举行家宴(party),突然有人发现正好13人(thirteen people)同坐一桌,就有人立时感到恐惧和不安,不知有什么灾难不幸即将将临到他们头上,面对着丰盛美味的饭菜无心下咽,直到有人聪明地指出其中1人已经怀孕,因此总人数不是13而是14(fourteen)时,众人这才如释重负重新欢笑起来。
当然,外国的风俗,中国人不必信。
但当我们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对其数字文化亦应如此。
保定市智慧城市(一期)土建装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保定华澳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
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对比分析【摘要】数字不仅是数学符号,还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不同的文化对数字有不尽相同的崇尚和忌讳。
本文对中西方的数字文化进行了对比,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关键词】数字;文化;对比众所周知,数字一般是人们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的。
但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还具有神圣的意义,它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
由于语言、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们对数字的喜恶也不尽相同,一个民族往往崇尚某些数字,认为它们神圣、吉利,另一方面厌恶、忌讳某些数字,认为它们不吉利,这就形成了一个民族独有的数字文化观,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一、中国文化里的幸运数字中国人向来有追求对称、平衡、和谐和稳定的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
《周易》认为“宇宙起源于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这种文化关照下,事物都是从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发展的。
因此,双数在汉语中蕴涵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1]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
从老百姓门上的对联到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上的对偶,无不体现出汉民族对双数“二”的情有独钟。
除此之外,双数四、六、八、十在中国文化当中也被认为是吉祥的数字。
汉语习语中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
“六六大顺”意味着百事顺心。
数字十意味着圆满和完美。
人们称美不可言的境界为“十全十美”,极有把握为“十拿九稳”。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双数的崇拜。
幸运数字一直以来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挑选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的时候,吉祥的数字是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二”意味着“和谐”,“六”寓意“顺利”,“八”是最为吉祥的数字,与广东话中的“发”谐音,意味着繁荣、财富和地位。
很多宾馆酒店为了图吉利,把所有的房间号前都加上“8”字。
中西数字文化对比数字语言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折射不同的文化层面,包括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风俗民情等等。
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影响下中西数字文化禁忌也各具特色。
因此中英文化对同一数字的喜好明显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
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崇尚偶数,以偶为美,以双为吉的审美传统。
日常生活中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人际交往中送双份礼,以及作为文字形式的春联和作为修辞格的对偶,对仗,对称,无不体现出汉民族对偶数的情有独钟。
然而,西方人与我们不同。
视偶数为不吉祥,奇数为大吉(十三除外) 。
他们认为偶数隐含分裂,兆示灾难。
单数体现信念。
如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面加尾数“一”。
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 (十分感谢,万分感激,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a thousand and one way to help(许多的方法)。
受宗教的影响,西方社会认为奇数“three”,“seven”等都是完美和谐的数字。
由此可以看出,英汉两个民族对数字的偏好显示出巨大的差异。
在中国,根据阴阳二元论,偶数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因此, “二”成为人们喜爱的数字。
婚事喜庆尤其喜用双数,是取成双成对之意。
如迎亲的宾相、陪嫁的钱物、洞房的红烛及其他的陈设、饰物(如喜字、对联,窗花) 均取双数。
汉语中与“二”相对的“两”和“双”多数时候都与吉利美好联系在一起,如“两全其美”,“智勇双全”,“举世无双”。
又因“二”的发音很像“爱”, 人们常将“二”与其他数字连用以表特殊含义, 如“520”意为“我爱你”,“131420”, 谐“一生一世爱你”。
在英语文化中, “2”却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英语中的two 来源于dice (骰子) 一词,而dice 又是die(骰子) 的复数形式,die (骰子) 与die (死) 同音。
中西文化中的数字差异
在中国,数字“零”是最矛盾的一个数字, 充满虚无,而又容括万物,从零开始,而后归于零;数字“一”则代表首位的意思,如一马当先、一步登天等;数字“二”则表示美满的意义, 也有另外一个说法, 二是双, 如智勇双全、双喜临门等; “三”是多的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为例证;“四”是四方的意思,也是平稳的象征,如四平八稳、四面八方等; “五”是代表神秘而抽象的数字,五行阵、五光十色、五花八门等;“六”是顺利的意思,如六六大顺、六畜兴旺等;“七”表示复杂和凌乱,如七窍生烟;“八”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属性的数字,如八节、生辰八字等;而且中国人对数字“八”也是情有独钟;“九”是数字中代表至高无上的,如九土、九天、九州、九品、九王之尊、九九归一等;“十”为完美具足之意,如十分、十方、十全十美等。
西方文化中“一”代表“万物之始”,象征唯一的源头,“二”是象征同伴,见证人。
“三”是象征神圣的,属神的。
“四”是象征肉眼看得见的受造物,地的四个方向,或属地的。
“五”是象征人的五官,人的数目。
“六”与“三又一半”是象征不完全, 不能达到目的。
“七”是象征完全,属零的整数,他们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八”是象征再生的数,复活的数,永恒的数。
它是创世后的第八天,也是复活节前那一周的第八天,基督在这一天复活。
“九”是象征美德的数,是圆满“三”的圆满形式;托勒密天文学上有九重天,“十”是象征完整,统一。
数字“7”的英汉文化内涵对比————————————————————————————————作者:————————————————————————————————日期:数字“7”的英汉文化内涵对比-汉语言文学数字“7”的英汉文化内涵对比□宋阿敏摘要:数字“7”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存在着差异。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不注意数字“7”的深层文化内涵差异,将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
本文对比了数字“7”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关键词:数字“7” 英汉文化内涵对比跨文化交际一、引言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中指出:文化是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1]。
随着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数字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数字的功能也不仅仅只体现在其表面的计数方面,它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蕴含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信息,即注重文化信息的继承、表达和传播。
由于英汉语言植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每种文化在使用数字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因此,英汉语言会赋予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意义和内涵,神秘数字“7”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7”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这对于英汉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汉语中数字“7”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同时存在着对“7”的崇拜与禁忌这两种完全对立的现象。
一方面,数字“7”被赋予了正面的或者吉利的含义。
中国语言文化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颇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七”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这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也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这些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在《周易》中,“七”是天道循环往复运行的周期数,《周易?复卦》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之说[2]。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含“七”的词语,如“七书、七侠、竹林七贤、七情六欲、七尺男儿、七仙女、春秋七子、建安七子、孔明七擒孟获、曹植七步吟诗”,诗体中也有“七言律诗”,种种用法显示着人们对“七”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