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含解析_1
- 格式:doc
- 大小:394.50 KB
- 文档页数:8
1.(2016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A.①和细胞膜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结构,属于容易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别①②所指部分代表的内容。
2.(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答案】B【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膜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过程,B项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项正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只有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3.(2016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答案】D【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名师点睛】“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4.(2016课标1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逐一分析各选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2018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 B.二氧化碳C.RNA D.胰岛素【答案】B2.(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答案】A【解析】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A错误;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后,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降低温度会降低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D正确。
3.(2018全国Ⅰ卷,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4.(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答案】D5.(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 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脂双层B.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要跨过0层生物膜,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C.水稻叶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CO2D.乙醇和氨基酸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答案】B【解析】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不需要跨过核膜,故A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通过囊泡的方式运输,跨过0层生物膜,故B正确;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CO,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进入叶绿体,需要跨过2层膜,2故C错误;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
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A.As进入水稻细胞,可能会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B.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C.P可能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s含量能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最可能是导致有关酶活性失活,进而影响细胞代谢,故A正确。
As在水稻内富集,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是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的,故B错误。
细胞加入P后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它们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最可能是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故C正确。
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第二单元细胞代谢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2013·高考北京卷)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解析:选D。
A项,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突触小泡与细胞膜接触融合,以胞吐形式进入突触间隙;B项,mRNA在细胞核内经转录形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C项,溶酶体具有消化衰老和损伤细胞器的功能;D项,O2进入线粒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不是主动运输,因此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
2.(2013·高考福建卷)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解析:选C。
VLDL的成分中有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为核糖体,A项错误;VLDL 是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外,B项错误;肝糖原合成的原料是血浆中的葡萄糖,肝糖原的合成可以使血糖含量降低,肝糖原的分解可以使血糖含量升高,C项正确;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有三种,其中胰岛素可使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含量升高,D项错误。
3.(2013·高考浙江卷)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细胞内浓度(mmol·L-1)细胞外浓度(mmol·L-1)K+140.0 3.0Na+18.0 145.0A.K+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解析:选D。
分析表格数据得知:K+排出神经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不是主动转运;Na+排出神经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但是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故不属于主动转动,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
2021年高考生物全国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考试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2、提前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第Ⅰ卷客观题第Ⅰ卷的注释(共10题;共20分)1.(2分)(2021·湖北)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浓度高于生理盐水)中体积缩小,在低渗NaCl溶液(浓度低于生理盐水)中体积增大。
下列有关该渗透作用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对Na+和Cl-的通透性远高于水分子,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B.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C.细胞膜对Na+和Cl-的通透性远高于水分子,Na+和Cl-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D.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Na+和Cl-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浓度高于生理盐水)中体积缩小,在低渗NaCl溶液(浓度低于生理盐水)中体积增大,该渗透作用机制是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水分子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2分)(2021·山东)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
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 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2+通过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Ca2+通过CAX 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 的运输速率变慢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Ca2+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B、Ca2+进入液泡,细胞液浓度增加,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C、H+焦磷酸酶抑制剂抑制H+的运输,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差减小,Ca2+跨膜运输缺少能量,速率降低,C正确;D、H+进入液泡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无机焦磷酸水解释放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2022版新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代谢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五年高考—考点1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2021湖南,3,2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1 mol/L NaCl溶液和1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D2.(2021广东,13,4分)(不定项)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
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如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C.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答案A3.(2020课标全国Ⅱ,5,6分)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答案D4.(2018浙江4月选考,17,2分)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图,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C5.(2017课标全国Ⅱ,4,6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019 年1.(2019?全国2卷.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o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U-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K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卡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U-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卡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
【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 值明显下降,说明即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 —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C错误;由①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
2.(2019?浙江卷.15)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15题袭感于 外甑溶液的离子书城< nimob L>Mg'0,25 NO ;2 H : Fl L I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 收Mg +,的量无关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 吸收HPO 4的量会不断增加 C.若溶液缺氧.根细胞厌氧 呼吸产生乳酸会抑制NO ■义的 吸收D.细胞呼吸电子传递链阶段 产生的大量ATP可为吸收离 子供能【答案】D【解析】离子从细胞膜外到细 胞膜内是逆浓度运输,是主动 运输,需要能量。
1.(2022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A.①和细胞膜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别试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结构,属于简洁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别①②所指部分代表的内容。
2.(2022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集中速率与脂溶性有关【答案】B【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掩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膜蛋白参与帮忙集中过程,B项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项正确;脂溶性物质简洁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简洁通过细胞膜,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淌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1)区分:具有肯定的流淌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只有生物膜具有流淌性,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3.(2022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取SO42-的过程【答案】D【考点定位】主动运输【名师点睛】“三步法”推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4.(2022课标1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帮忙集中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解析】由题意“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A、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ATP削减,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忙,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因变性而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2022新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生存与增殖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应用篇【应用集训】应用盐碱地植物的抗盐生理1.下列现象与渗透作用的关系密切程度最小的是( )A.施肥过多导致烧苗B.蜜饯比水果耐储存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根毛细胞吸收K+答案D2.(2020山东济南期末,13)目前,袁隆平团队已经培育出能在盐(碱)浓度0.6%以上的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
关于海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分子是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渗透B.海水稻的正常生长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普通水稻不能在盐碱地种植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影响了水稻对水分的吸收D.水稻细胞可以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离子答案A3.(2021届湖北荆州中学月考一,10)盐碱地中某种植物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了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B.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不同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答案C[教师专用题组]【应用集训】应用盐碱地植物的抗盐生理1.(2018北京房山一模,2,6)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溶胶中的的是( )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以降低Na+对细胞溶胶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A.Na+由细胞溶胶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答案D据“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可知,Na+由细胞溶胶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A选项正确;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且该载体运输Na+的结果是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增强细胞在盐碱地的吸水能力,提高植物的耐盐性,B、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下列对图中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化扩散相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B.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C.简单扩散速率只由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决定D.参与易化扩散的载体蛋白对被转运的物质有专一性【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曲线,在一定被转运分子的浓度下,易化扩散比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高,超过这一浓度,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比易化扩散的高,故AB错误;简单扩散速率是由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决定的,故C错误;参与易化扩散的载体蛋白对被转运的物质具有专一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学生解读曲线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示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答案】C【解析】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进入细胞,细胞吸水速率是逐渐减慢的,故C正确。
其余图形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答案】C【解析】气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AB错。
K+浓度高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C正确。
Na+浓度低于细胞外,进入细胞为高浓度到低浓度,为协助扩散,D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同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考点 考向1 被动运输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本专题知识难度较低,但考题中特别重视对能力的考查,一是通过对渗透现象(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二是通过图解、图表比较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考查考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三是通过模型建构过程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考查考生对原理的应用能力。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本专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分析以及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判断。
预计2021年高考中,试题将着重体现对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1)运用表格的方式加深对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理解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2)构建各种跨膜运输的数学模型和温度、氧气对主动运输的影响曲线,能够加深对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主动运输 胞吞与胞吐真题探秘基础篇基础集训考点一被动运输考向1 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1.(2020届某某重点中学起点考,3)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放在适宜的条件下,随着时间推移,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答案 B2.(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2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
a、b表示相应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 )A.a>b,细胞渗透吸水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 D3.(2019某某某某期末,15)萝卜条质量变化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把相同的新鲜萝卜条放入a、b、c 三个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溶液浓度为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减少B.若溶液浓度为b,水分子不会进出萝卜细胞C.若溶液浓度为c,萝卜细胞将发生渗透失水D.一段时间后,在c浓度溶液中的萝卜细胞液渗透压最小答案 C考向2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4.(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15)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 C5.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则K+能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答案 B考点二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考向1 主动运输1.(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30)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 C2.(2019某某某某中学二调,19)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第二单元细胞的代谢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挖命题【考情探究】析,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 跨膜运输方式,考查考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能相适应的特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命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分析和物质跨 膜运输方式的判断。
运用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真题典例】<3017躁标全園IL A f 宜别将菜种桁物的就離细胞放人…崔谦度的物股、溥啟中“宣¥ \ ?规其原生離律(即植㈱细胞中细胞唯氐内的i"| 滞分)的体积变化色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 J 正确的最( |A.0-4 h 内喑TfU 孤有遽过细翹膜进入细腮内 11.0-1 M 血怵駅与原生曲体犠积的尿丽莘C 2-3 h 内謝JftA 博靈的樓遴压小于堀翱ft 的編雄 D.41 h 内裁泡中癥悴的涔透甩大于州鯉蔺莘质的涛遥尿O 命題技巧(门以舰打铤底丈购为背景苇豊瀋逸作创12)曲文館0时査学土眦L 物知便的理粹 4秋血川 ❷核心考点 4村物炯胆施墅井育金质蚤廿育連原的❸題團解谀喘讒 w 说圈・胞先水+症主应(21 "上升”说瞬期程腹水面发生脸令他細电内潢遹压丹高Q 易混易愴植粉威董裁鶴口朋夏區的IM 是外界稱At 中的沟质可进人刑曬,从而便壇雁液浓麼 <升高而喘忒 ❺核心素养分析解读 本专题知识难度较低,近年高考重视对以下能力的考查:一是通过对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分 ;二是通过图像、图表比较判断物质 ;三是通过模型建构过程体现结构与功I I命业念:总患仃FftjPL抽质的 f I妙专且期薦内外矗透压r- ftt(2) WMi ^Hr r j 运用HtfiUl ■..通口:Zr拚;Ilf t 凹川出违Lt空电|时廉J抑❻试題精析< 鬱吐PS4破考点考点一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考点集训】考向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2019届山东济宁一中期初检测,13)下列能够称之为渗透作用的是 ()A.钾通过原生质层 B.氧气通过细胞膜C.水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答案 C2.(2019届山东安丘上学期第二次检测 ,13)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此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向a 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向b 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刚开始时和最终时的液面高低分别为()C. a 低于b ,a 高于bD. a 低于b ,a 低于b 答案 C考向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2019届山东泰安上学期月考,5)下列关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 需要把装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固定后再观察C. 该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 发生质壁分离后处于复原过程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 C4.(2019届山东临沂上学期期中,6)在室温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 ,测得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高于 b ,a 高于 bB. a 高于b ,a 低于A. ①组成成分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 ③是细胞质基质,其中不含色素C. ②中溶液的渗透压与蔗糖溶液渗透压相同D. ③的空间大小与①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答案 A6. (2018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调研,7)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没有设计对照实验C. 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 ,是因为有紫色中央大液泡D. 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答案 A7. (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第二次验收,14)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 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 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不同溶液 (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
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0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2012广东T1,6分).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答案:C解析:A、任何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ATP的参入提供能量;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入;D、几乎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2.(2012浙江T1,6分)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 CO2B. O2C. K+D. Na+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K+如果进入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是主动运输。
Na+如果进入细胞,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是协助扩散。
(2012海南T11,2分)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A.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答案:B解析:人红细胞中的Na+只有血浆中的1/6,为了维持Na+细胞外高浓度、K+细胞内高浓度,细胞靠主动运输运出Na+,运进K+,故 A、C项错误;O2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故 B项正确;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浓度比血浆中的浓度高高,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了物质运输的方式,涉及到无机盐离子、氧气和碘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及血浆、红细胞、细胞外液等离子含量,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非选择题1. (2012北京T31,16分)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1)将I组卵母细胞放入低渗溶液后,水分子经自由扩散(渗透)穿过膜的______进入卵母细胞。
2)将蛋白A的mRNA注入卵母细胞一定时间后,该mRNA______的蛋白质进入细胞膜.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体积______。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2018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 B.二氧化碳C.RNA D.胰岛素【答案】B2.(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答案】A【解析】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A错误;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后,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降低温度会降低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D正确。
3.(2018全国Ⅰ卷,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 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4.(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答案】D5.(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6.(2018浙江卷,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答案】C【解析】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
7.(2018浙江卷,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C8.(2017•海南卷.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答案】B【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
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
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9.(2017•海南卷.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
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答案】B【解析】有题目给的信息“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B错误,C正确。
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
10.(2017•江苏卷.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答案】BCD【解析】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正确;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B错误;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合成抑制剂对其没有影响,C错误;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D错误。
11.(2017•新课标Ⅱ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12.(2016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A.①和细胞膜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答案】C13.(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答案】B【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膜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过程,B项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项正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项正确。
14.(2016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答案】D【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15.(2016课标1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16.(201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答案】C17.(2016江苏卷.6)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
18.(2016浙江卷.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