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 格式:pdf
- 大小:414.77 KB
- 文档页数:4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杨秀芳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120例,将其分为A组(n=60)和B组(n=60)。
B组采用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A组采用口服给药。
而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A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患儿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过程中,要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并密切观察治疗过程,给予有效的药学监护,避免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不良反应;药学监护【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091-01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对厌氧菌、格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等均可产生较高的杀菌活性。
近年来,阿奇霉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且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1]。
为了更好的掌握、了解阿奇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随机抽取我院儿科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120例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儿科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120例,将其分为A组(n=60)和B组(n=60)。
A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5~12岁,平均年龄为(8.5±3.2)岁,病程在5~23天,平均病程为(14±8.2)天。
B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在6~10岁,平均年龄为(8±1.9)岁,病程在6~20天,平均病程为(13±6.4)天。
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B组采用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
具体如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儿阿奇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20342;生产企业: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规格:5ml:0.5g),静脉滴注,每次15mg~0.4g,每日1~2次。
文/蒋金秀 张正娟 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儿童青少年使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须知为肝功能衰竭。
如何预防肝损伤?在用阿奇霉素前,应询问患儿、家长是否存在肝脏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确定无相关疾病后才能用药,避免肝脏损伤。
尽量不要大剂量、长时间服用阿奇霉素,严格控制用药疗程。
在儿童青少年服用阿奇霉素后要密切观察,若发现有不适症状,第一时间停止用药,立刻带领儿童前往医院就诊。
胃肠道不适阿奇霉素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有一定概率可导致胃肠道不适,发生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这一类胃肠道症状属于常见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多在服药初期发生。
如何防治胃肠道不适?在用阿奇霉素前,应确认儿童是否存在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消化不良及慢性胃炎等,存在相关疾病应咨询医师是否用药。
一般情况下,阿奇霉素空腹服用,若存在胃肠道疾病,建议饭后服用。
若静脉滴注,要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若消化道症状比较重,可暂停使用,换用其他抗生素治疗。
尽量不要让患儿长期用药、大量用药,且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时间。
在儿童遵从医嘱用药后,需指导儿童维持良好饮食习惯。
小结阿奇霉素除上述介绍的3种不良反应,还有其他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不仅有口服剂,还有注射剂,注射剂更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中毒性肝炎及肾功能损害等。
为降低阿奇霉素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需提高对阿奇霉素应用的重视程度,儿童青少年使用阿奇霉素时更需高度关注,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干预。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所以常在多种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应用。
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广泛分布,组织浓度比较高,药物吸收速度比较快,药物半衰期比较长,优点颇多。
伴随着阿奇霉素应用范围的扩大,阿奇霉素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儿童青少年属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
过敏反应阿奇霉素可在抗感染中发挥理想作用,但也有一定概率诱发过敏反应。
一些儿童青少年服用阿奇霉素后,有皮肤红肿、恶心呕吐、腹泻及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这一类患儿极有可能是发生了阿奇霉素过敏反应。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目的:观察和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8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以及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容易出现过敏性休克、胃肠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加强预防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因不良反应导致严重后果。
标签: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阿奇霉素(AZM)属于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效果较强,作用于人体内,能有效消灭格兰阳性菌、金葡菌、厌氧菌以及肺炎球菌等,同时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1]。
因其杀菌效果较好,近年来,在儿科疾病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
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8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8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有150例为呼吸系统感染,21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9例为泌尿系统感染。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儿49例,女性患儿41例,年龄分布3~11岁,平均年龄(6.5±2.5)岁,病程7d~1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44例,年龄分布4~10岁,平均年龄(6.2±3.1)岁,病程5~25d。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理特征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剂量:15mg~0.3g,根据患儿的体重给予适量剂量,1天1次;对照组患者通过口服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剂量:0.25~0.6g,根据患儿的体重给予适量剂量,1天2次,分早晚服用。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中的感染治疗。
在应用过程中,阿奇霉素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阿奇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 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且自限性的,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数天内症状会自行消失。
2. 肝功能损害:阿奇霉素可引起肝脏损伤,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
3. 心脏问题:阿奇霉素可能引起心脏不良反应,如心律不齐、心悸等。
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在有心脏病史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要格外注意。
4.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药物热、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药学分析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相互作用:阿奇霉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浓度变化或药效增强。
阿奇霉素可能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要调整剂量并监测凝血指标。
2. 肝肾功能调整剂量:对于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调整阿奇霉素的剂量。
这是因为阿奇霉素主要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如果这两个脏器功能不正常,药物可能在体内堆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3. 个体化用药: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个体化选择阿奇霉素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儿童和成人的剂量不同,需要根据相关指南进行调整。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阿奇霉素时,需谨慎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剂量调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应对方法。
方法选取阿奇霉素用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的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
结果46例患儿中,经口服给药的患儿19例(41.3%),经静脉滴注给药的患儿27例(58.7%);其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例,过敏性皮疹4例,肠胃不适31例,发烧9例,以肠胃不适为主要症状,占67.4%。
结论阿奇霉素应用于儿科治疗中,可能因多种原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胃肠道反应是其主要表现,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积极的预防干预有利于减轻、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不仅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而且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血药浓度较高、耐药率低的优点,在多系统感染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1,2]。
尽管与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相比,阿奇霉素在用药安全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儿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完善,抵抗力与成人相比也更差,一旦用药中出现不合理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更高,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3,4]。
本文就本院收治的阿奇霉素用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用药途径等。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11月收治的阿奇霉素用藥中发生不良反应的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6.8±2.3)岁。
患儿均不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
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患儿28例,皮肤感染患儿7例,泌尿系感染患儿11例。
1. 2 方法所有患儿均因感染或炎性病变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用药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确定,其中经静脉滴注的患儿给药剂量为10~500 mg(滴注时需先以注射用水将其充分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1 g/ml的溶液,再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进行滴注,当阿奇霉素注射液浓度为1.0 mg/ml时,滴注时间为3 h;浓度为2.0 mg/ml时,滴注时间为1h);经口服途径用药的患儿,给药剂量为0.25~0.5 g。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表时间:2015-11-19T16:49:28.2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第21期供稿作者:陈积全[导读]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卫生院572626 阿奇霉素抗菌谱广,对肺炎球菌、厌氧菌、金葡菌等具有高度的杀菌活性,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抗菌药物.海南省东方市东河卫生院572626【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用药。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5年收治的儿科患者500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采用阿奇霉素的口服治疗,B组患者采用注射安琪霉素治疗。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后,共计发生176例不良反应,A组87例,B组89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差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反应、发热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疹四种,但也不排除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
我们应加强儿科的日常监护,并在用药前严格试敏。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抗菌谱广,对肺炎球菌、厌氧菌、金葡菌等具有高度的杀菌活性,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抗菌药物,可用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多种感染,也经常用风湿热的预防等,同时具有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所以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1]。
但是在儿科用药中,因为幼儿的身体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低,很容易会因为用药不合理造成幼儿的不良反应。
本文就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现将整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收治的儿科患者500例,分为两组。
A组患者男性127例,女性123例,年龄在5~12岁之间,平均年龄6.31.5岁,病程在4d~25d之间。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2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3人,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49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26人;B 组患者男性135例,女性115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年龄6.51.4岁,病程在4d~30d之间。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探讨目的对阿奇霉素应用于儿科临床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分析予以简单探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应用阿奇霉素开展治疗的儿科患者5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观察组患者应用口服的方式给药。
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热症状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应用阿奇霉素为患者开展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症状,但是口服阿奇霉素的反应症状较轻,建议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尽可能的采用口服的方式给药。
标签:阿奇霉素;儿科;不良發应;药学探讨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脂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其具有抗链球菌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的作用,其应用于儿科的临床治疗中,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发热等不良反应症状[1]。
本文研究了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应用阿奇霉素开展治疗的儿科患者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5~10岁,平均年龄(7.3±0.4)岁;患者病程为6~14 d,平均病程(11.3±0.8)d;观察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为6~11岁,平均年龄(6.8±0.6)岁,患者病程为6~14 d,平均病程(11.5±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所有患者都应用到了阿奇霉素,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应用10~500 mg的药物阿奇霉素开展治疗,1次/d,连续用药7 d;对观察组患者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药物的剂量控制在0.25~0.5 g,用药1~2次/d,共开展7 d的治疗[2]。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症,特别是儿科感染症。
本文将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药学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
一、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1.肝毒性反应在长期或高剂量使用阿奇霉素时,可能发生肝损害。
轻度肝功能异常不常见,但严重肝功能损害和黄疸等症状可发生,需监测肝功能指标。
2.心律失常阿奇霉素的心律失常风险可能较高,主要体现为心房颤动或心室性心动过速等症状,对心脏病患儿要格外谨慎使用。
3.泌尿系统不适阿奇霉素也可能引起泌尿系统不适,如尿色异常、尿频、尿痛等症状,其病因假定与药物肾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有关,应密切观察。
4.过敏反应阿奇霉素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面部水肿、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停药,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有哮喘和荨麻疹家族史者慎用。
5.其他不适阿奇霉素也可能引起腹泻、头晕、头痛、疲乏等不适症状,但多数轻微且不需要特殊处理。
注射剂可能导致注射现场疼痛、痉挛、红肿等反应,可改变给药方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二、药学分析方面1.药代动力学阿奇霉素口服后极易吸收,在小肠上段达到峰值,可转移进入组织液及细胞内,在肝脏被代谢,大部分经肾排出。
阿奇霉素的作用时间长、半衰期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效果。
2.药物相互作用由于阿奇霉素主要由肾脏代谢排泄,因此肾功能障碍可明显影响药物排泄,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建议使用更少的药物剂量,或者增加药物给药间隔时间。
临床上有与哌嗪类治疗脑膜炎患儿时应特别注意,使用两种药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死亡。
3.药物毒理学阿奇霉素毒理学效应可能与细胞内酶类有关,其能影响肝细胞的酶类活性,导致肝损害;此外,阿奇霉素可能引起可逆性心肌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引起心律失常,对心脏患儿应格外谨慎使用。
综上,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是较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对于肝功能异常、心脏病患儿、荨麻疹和哮喘患儿等要格外关注。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杨海霞发表时间:2018-11-29T16:18:14.1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1期作者:杨海霞[导读] 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
石泉县人民医院儿科陕西安康 725200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儿90例,依据患儿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每组患儿例数各45例。
予以阿奇霉素注射治疗的患儿作为参照组,予以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
结论:在儿科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会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临床主治医师需结合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并首选口服治疗,从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降低。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引言阿奇霉素属于临床中一种大环内酯抗生素,又叫阿奇红霉素、阿红霉素等,与红霉素等药物作用机理作用相同,主要是通过对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于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临床中一般针对各种细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为了分析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对于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现象,我院针对收治的儿科患儿进行了分析及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研究抽取的住院患儿9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依据患儿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儿例数各45例。
实验组4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17例,最大年龄为9岁,最小年龄为3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4.6±3.2)岁,病程均在1~3d。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发布时间:2021-12-10T06:31:34.90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1期作者:杨雪静1 2.唐利1△[导读]杨雪静1 2.唐利1△1. 重庆市东南医院儿科,重庆市 4013362.重庆市东南医院儿科,重庆市 401336【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儿科患儿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为口服治疗,研究组35例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3例(8.57%),集中在消化系统(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20.59%),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4例、皮肤系统2例、血液系统1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中重度的有1例(2.86%),对照组则统计为4例(11.7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药浓度48h对比对照组更高(P<0.05)。
结论:通过对儿科临床患儿实施不同给药途径的阿奇霉素治疗后发现静脉滴注更为缓和,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儿科临床;不良反应[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zithromyci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pediatrics. Methods: 69 pediatric childre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ma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ata,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orally and 35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The occurrence of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3 cases (8.57%)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concentrated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2 cases), and 7 cases (20.59%) in the control group,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4 cases), skin system (2 cases) and blood system (1 ca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ever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 case (2.86%)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 cases (11.76%).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48h (P < 0.05). Conclusion: after azithromycin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routes in pediatric clinical children, it is found that intravenous drip is more mild and safe, 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阿奇霉素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同时在中耳炎,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中治疗也较常见[1-2]。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摘要】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阿奇霉素还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
在选择剂量和给药途径时需慎重考虑。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出了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建议,并指出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深入探究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为儿科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剂量、给药途径、注意事项、临床疗效、药学分析、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阿奇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其适用于治疗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引起的感染。
在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常被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随着阿奇霉素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逐渐增多。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
了解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特点,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监测患儿的治疗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儿的安全和疗效。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并结合药学分析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阿奇霉素应用指导,促进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通过对不良反应的详细分析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提高临床医生对阿奇霉素的认识和使用准确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对合适剂量和给药途径的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用药建议,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阿奇霉素在儿科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2T14:42:53.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作者:孙蕊[导读] :探讨儿科临床上运用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孙蕊(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上运用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这些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服用阿奇霉素容易让患儿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所以儿科门诊医护者需按照使用阿奇霉素的资料与本身工作经验相结合,保证对患儿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生率。
从而保证儿科治疗工作中阿奇霉素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阿奇霉素属于非常典型的抗生素药物,经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病症以及炎性疾病,此药的耐受性很好,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很低,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广泛运用。
虽说此药副作用不强,但因幼儿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且不具备较强的抵抗力,所以容易因不合理用药而产生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患儿身体健康[1]。
对此,本文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10例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使用服用阿奇霉素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这些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11岁,平均(7.1±1.9)岁;患病时间1-8d,平均(3.9±1.1)d。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发布时间:2023-01-05T10:56:06.75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刘嫣然李玲玲[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儿科临床治疗当中使用阿奇霉素刘嫣然李玲玲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 重庆江北400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临床治疗当中使用阿奇霉素,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对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差异。
方法筛选近两年本院儿科治疗的98例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口服阿奇霉素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并比较患儿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8.16%(4/49),明显低于对照组20.41%(10/49),统计学意义得到体现(P<0.05)。
结论通过分析儿科用药途径后发现,口服方式用药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几率较高,静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较低,故建议临床儿科用药多采用静脉注射方式进行。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广的抗菌作用,针对肺炎球菌、革兰阳性菌等,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性和杀菌活性,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作用显著[1]。
儿科常用其治疗儿童咽喉炎、咳嗽、咽痛等疾病,在服用阿奇霉素过程中需要观察患儿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因其可引发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损害等并发症,故在临床用药时如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现今医疗的重要问题[2]。
儿科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前应合理使用药物剂量,且严禁私自更改剂量或用药时间,避免致患儿身体损伤,造成生命安全威胁。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近两年我院儿科治疗的98例患儿,对照组49例患儿,男女占比20、29,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12岁,均龄(5.5±5.6)岁,观察组49例患儿男女占比23、26 ,最小年龄2岁,最大12岁,均龄(5.3±6.2)岁。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P>0.05,有分析比对性。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儿科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虽然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是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理学分析进行探讨。
一、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阿奇霉素会破坏肠道中正常的菌群,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呼吸急促等。
3. 肝功能损害:阿奇霉素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导致肝功能障碍,表现为黄疸、肝酶升高等。
4. 心血管反应: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血压波动等心血管反应,可引起心律失常等。
5. 神经系统反应:阿奇霉素会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焦虑、失眠等症状。
6. 其他反应:阿奇霉素还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可能导致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二、药理学分析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主要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阿奇霉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儿科感染的治疗中。
然而,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也需要引起重视。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药物无法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同时也会破坏肠道中正常的菌群,导致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此外,阿奇霉素也会对肝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和系统产生影响,引起不良反应的表现。
因此,在应用阿奇霉素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同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需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表现,如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调整或更换其他的药物治疗。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发表时间:2020-11-04T14:49:26.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3期作者:郝建莉[导读] 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作用郝建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药剂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0【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患儿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
比较两组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恢复正常体温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跟药物的用药途径相关,其中,口服用药安全性更高,虽然静脉滴注起效更快,但不良反应较多,需要加强药学监护。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学作用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属于大脂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特别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疾病的抗感染治疗[1]。
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能有效杀灭衣原体和肺支原体,能有效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由于阿奇霉素有效,逐渐用于儿科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
然而,由于阿奇霉素在儿科的不良反应,儿科有必要谨慎用药,密切监测药物反应。
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因此,阿奇霉素在儿科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临床药学服务的概念。
本研究分析了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作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儿科患儿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
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5.21±0.61)岁。
病程2-12天,平均(7.12±2.01)天。
儿科应用阿奇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摘要】目的:统计分析儿科应用阿奇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者134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7例,甲组儿科患者治疗时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法,乙组儿科患者治疗时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
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发热、肠胃不适,对比两组临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用药途径与儿科应用阿奇霉素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关系不大,临床中,儿科医师和药师要重视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阿奇霉素属于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更好,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在临床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当前,在儿科临床实践中,阿奇霉素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儿科医师和药师要对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充分重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者134例,男65例,女69例,年龄5~12岁,平均(7.2±2.2)岁,病程5d~1月。
患者均无严重的慢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感染47例、呼吸系统感染61例、泌尿系统感染26例。
随机将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各6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甲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法,每天注射1次,每次10~500mg,依据患者实际的体质量确定具体的用量。
乙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每天1~2次,每次250~500mg,依据患者实际的体质量确定给药次数以及给药量。
经过7d的治疗后,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
1.3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数(n)和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药学评价发表时间:2019-10-25T15:39:04.4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作者:李开飞[导读] 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药学评价。
李开飞(陕西省森工医院;陕西西安710300)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药学评价。
方法:分析和整理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接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基线数据,按照研究标准选择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34例患儿为对照组,后34例患儿为实验组。
实验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非阿奇霉素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为5.88%,和对照组的29.41%相比明显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呈现为P<0.05,有临床价值。
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于临床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不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患儿也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学评价在临床中,阿奇霉素属于新型抗生素之一,因为其临床疗效良好、见效快且不良反应低而被广泛应用,和红霉素相比支原体蛋白质合成能力明显更高,同时消除病菌的稳定性较强[1]。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应用红霉素,其治疗时间更长,且临床疗效欠佳,很容易反复发作,而阿奇霉素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若剂量太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合理把握用药剂量[2]。
分析和整理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接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基线数据,按照研究标准选择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将阿奇霉素应用于临床儿科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效果,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并归纳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和整理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接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基线数据,按照研究标准选择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34例患儿为对照组,后34例患儿为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