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 格式:docx
- 大小:11.39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摘要】目的总结近年来报道的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结果阿奇霉素主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低血压反应、肝损害及急性胆囊炎、尿潴留、急性肾衰竭、白细胞减少、致严重溶血、耳鸣、锥体外系反应、致四肢肌肉剧痛等。
结论合理使用阿奇霉素,加强用药观察与监测,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一、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由于阿奇霉素具有对酸稳定、半衰期长,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高、疗效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日趋扩大,但不良反应也屡见不鲜,现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概述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
1. 过敏反应:患儿,女,10个月,因发热伴咳嗽3天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患儿系高度过敏性体质,既往对青霉素、先锋霉素有过敏史。
于2005年11月11日入院后遵医嘱给5%葡萄糖150ml加入阿奇霉素0.2g静脉输入。
约5min,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颜面青紫,口唇发绀,双眼凝视,皮肤发花,四肢湿冷,痰,呕吐。
即刻给予吸痰,清理呼吸道,吸氧,地塞米松2mg静脉推注、非那根10mg肌肉注射等抗过敏治疗约3min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呼吸规则,频率快;大约5min患儿神志恢复,哭声洪亮,面色及口唇转红润,呼吸平稳,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患儿脱离生命危险。
2. 严重胃肠道反应李晶报道[1],1例48岁女性患者,因发热伴咳嗽,予以阿奇霉素0.5g入5%葡萄糖50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患者于治疗第1天、第2天感到上腹部不适,于第3天出现胃灼热、恶心,第4天开始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1天多达二十多次,不能进食水。
3. 低血压反应卢鲁等[2]报道,1例60岁女性患者,因食管癌手术,术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15g,30min时血压开始降,输注完毕血压降为90/60mmHg,给予全血400ml输注后,血压回升至120/83mmHg。
文/蒋金秀 张正娟 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儿童青少年使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须知为肝功能衰竭。
如何预防肝损伤?在用阿奇霉素前,应询问患儿、家长是否存在肝脏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确定无相关疾病后才能用药,避免肝脏损伤。
尽量不要大剂量、长时间服用阿奇霉素,严格控制用药疗程。
在儿童青少年服用阿奇霉素后要密切观察,若发现有不适症状,第一时间停止用药,立刻带领儿童前往医院就诊。
胃肠道不适阿奇霉素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有一定概率可导致胃肠道不适,发生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这一类胃肠道症状属于常见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多在服药初期发生。
如何防治胃肠道不适?在用阿奇霉素前,应确认儿童是否存在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消化不良及慢性胃炎等,存在相关疾病应咨询医师是否用药。
一般情况下,阿奇霉素空腹服用,若存在胃肠道疾病,建议饭后服用。
若静脉滴注,要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若消化道症状比较重,可暂停使用,换用其他抗生素治疗。
尽量不要让患儿长期用药、大量用药,且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时间。
在儿童遵从医嘱用药后,需指导儿童维持良好饮食习惯。
小结阿奇霉素除上述介绍的3种不良反应,还有其他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不仅有口服剂,还有注射剂,注射剂更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中毒性肝炎及肾功能损害等。
为降低阿奇霉素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需提高对阿奇霉素应用的重视程度,儿童青少年使用阿奇霉素时更需高度关注,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干预。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所以常在多种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应用。
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广泛分布,组织浓度比较高,药物吸收速度比较快,药物半衰期比较长,优点颇多。
伴随着阿奇霉素应用范围的扩大,阿奇霉素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儿童青少年属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
过敏反应阿奇霉素可在抗感染中发挥理想作用,但也有一定概率诱发过敏反应。
一些儿童青少年服用阿奇霉素后,有皮肤红肿、恶心呕吐、腹泻及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这一类患儿极有可能是发生了阿奇霉素过敏反应。
注射用阿奇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作者:唐巧萍岳文静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02期[关键词]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17-01笔者近日遇注射阿奇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12岁,主因咳嗽、发热于2006年12月28日来我院儿科就诊,经查体温39.1℃,血象不高,听肺部无干湿啰音,初步诊断为病毒性气管炎。
主诉为过敏体质,以前患过过敏性哮喘,儿科建议用阿奇霉素(西安利君制药,批号为060411-5)0.25 g,每日1次,静点,用药6 d痊愈。
2007年3月5日,又因高热诊断为急性喉炎,因上次用阿奇效果好,这次继续用0.25 g阿奇霉素(厂家批号不变)静点6 d,症状全部消失。
此后不久,患者家属发现此儿两手食指部分指甲坏死。
即来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甲营养不良,微循环障碍。
究其原因经与儿科会诊,结合前段时间就诊、输液用药情况(输液时在食指下方血管)确定为阿奇霉素的严重不良反应所致。
2 讨论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很多,如腹泻、腹痛、上腹不适(疼痛或痉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其发生率较红霉素低,可能有皮疹、关节痛、瘙痒、头昏、头痛等变态反应,进而引起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炎及支气管痉挛,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味觉异常,肝、肾功能不全者也要求慎用,尤其老年患者易引起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局部注射疼痛,也有人引发炎症,所以滴数需控制在60 min左右。
此例患者由于用阿奇霉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好,继而导致甲营养不良而死甲。
在临床上实属罕见,因此临床上对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尽量不要用抗生素治疗,如确实需要抗生素治疗,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段马义.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2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6,3(9):92-93.[3]刘春霞.静脉注射用阿奇霉素引起过敏反应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5,2(14):126.(收稿日期:2007-11-15)。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中的感染治疗。
在应用过程中,阿奇霉素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阿奇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 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且自限性的,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数天内症状会自行消失。
2. 肝功能损害:阿奇霉素可引起肝脏损伤,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
3. 心脏问题:阿奇霉素可能引起心脏不良反应,如心律不齐、心悸等。
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在有心脏病史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要格外注意。
4.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药物热、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药学分析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相互作用:阿奇霉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浓度变化或药效增强。
阿奇霉素可能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要调整剂量并监测凝血指标。
2. 肝肾功能调整剂量:对于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调整阿奇霉素的剂量。
这是因为阿奇霉素主要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如果这两个脏器功能不正常,药物可能在体内堆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3. 个体化用药: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个体化选择阿奇霉素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儿童和成人的剂量不同,需要根据相关指南进行调整。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阿奇霉素时,需谨慎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剂量调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阿奇霉素输液的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注射液与临床上使用的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阿奇霉素自身优点非常明显,那么阿奇霉素输液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阿奇霉素输液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阿奇霉素输液的不良反应1、本品常见不良反应有:①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 ②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等; ③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等; ④其它反应:如厌食、头晕或呼吸困难等;2、阿奇霉素注射液尚可引起下列反应:①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②神经系统:头痛、嗜睡等; ③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等; ④其它反应:味觉异常等; ⑤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肌酐、LDH、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阿奇霉素输液的注意事项1、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及毒性表皮坏死等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3、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应考虑是否有伪膜性肠炎发生,如果诊断确定,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等。
4、本品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滴注液浓度不得高于2.0mg/ml。
5、本品溶媒含有乙醇,乙醇过敏者慎重。
阿奇霉素输液的药理毒理阿奇霉素系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体外试验证明阿奇霉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包括:革兰氏阳性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α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组)和其它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
本品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粪链球菌(肠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的多种葡萄球菌菌株呈现交叉耐药性。
革兰氏阴性需氧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马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类志贺吡邻单胞菌。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它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组织选择性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在酸性环境中稳定等,目前已成为治疗感染的一线药物。
常用于治疗g+厌氧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g需氧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军团菌等引起的感染。
但阿奇霉素在应用时常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损害、双肾区疼痛、白细胞减少、血尿、低血压等。
预防和减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阿奇霉素临床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作一简单总结,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
1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范围1.1阿奇霉素化疗肺部和呼吸道炎性反应:阿奇霉素对肺部和呼吸道炎性反应疾病例如哮喘和弥漫性粗支气管炎具备较好的化疗促进作用,还具备增加支气管收缩患者痰量的效果。
例如小剂量阿奇霉素有利于提升支气管收缩患者肺功能,并增加其因反复感染而产生的大量痰液。
1.2阿奇霉素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阿奇霉素能防止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与肺炎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所致的持续性感染关系密切,这些病原体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子。
而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则可以治疗上述病原体引起的伴发性疾病。
说明短期应用阿奇霉素是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1.3阿奇霉素用作囊性纤维化的化疗阿奇霉素对囊性纤维化患者最少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菌假单胞菌存有明显的化疗促进作用,表明阿奇霉素能够明显提升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
2.1消化系统反应2.1.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就是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咳嗽、胃绞痛。
阿奇霉素可以轻易促进作用于胃肠道光滑机产生膨胀效应,引致上述胃肠道反应的出现。
思密达与维生素两者氰化钠,能够有效地抵抗阿奇霉素引发的胃肠道反应,方法方便快捷,患者不易拒绝接受。
应用领域时建议增加饭前空腹输液,口服剂型挑选在餐前1h或餐后2h服用。
阿奇霉素的副作用
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尽管阿奇霉素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仍有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阿奇霉素副作用:
1. 胃肠道不适:阿奇霉素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这些不适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药物的停用而消失。
2. 反应过敏:少数患者可能对阿奇霉素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症状可能包括皮疹、荨麻疹、瘙痒、浮肿、呼吸困难等。
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就医。
3. 心律失常:极少数情况下,阿奇霉素使用后可引发心律失常,如心跳过速或心跳不齐。
如果出现心脏方面的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4. 肝功能异常:在极罕见的情况下,阿奇霉素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肝区疼痛、胆汁淤积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副作用并不是所有使用阿奇霉素的患者都会出现,而且大多数副作用是暂时性的,且在停用药物后会自行消退。
然而,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适,请及时向医生咨询。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儿科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虽然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是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理学分析进行探讨。
一、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阿奇霉素会破坏肠道中正常的菌群,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呼吸急促等。
3. 肝功能损害:阿奇霉素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导致肝功能障碍,表现为黄疸、肝酶升高等。
4. 心血管反应: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血压波动等心血管反应,可引起心律失常等。
5. 神经系统反应:阿奇霉素会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焦虑、失眠等症状。
6. 其他反应:阿奇霉素还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可能导致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二、药理学分析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主要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阿奇霉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儿科感染的治疗中。
然而,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也需要引起重视。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药物无法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同时也会破坏肠道中正常的菌群,导致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此外,阿奇霉素也会对肝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和系统产生影响,引起不良反应的表现。
因此,在应用阿奇霉素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同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需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表现,如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调整或更换其他的药物治疗。
阿奇霉素几种罕见的不良反应1.关节疼痛陈惠芸[1]报道1例,男,21岁。
因右下肺肺炎给予阿奇霉素0.5配液体静脉滴注。
次日晚开始出现双侧腕关节及膝关节疼痛,以后者为重,呈持续性钝痛,站立时间稍久即感膝关节无力,似两腿发抖,双侧腕关节亦感到无力。
查体各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上下肢均无水肿,皮下无结节,四肢活动自如。
查ASO、RF均正常,未予特殊处理,停用阿奇霉素,改为左氧氟沙星治疗,3d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d5天关节痛完全消失。
2.黑舌苔周益[2]报道2例,例1,男,25岁。
因扁桃体乳头状瘤切除术前口服阿奇霉素3d(每次O.25g,2次/d)。
术后4d出院,嘱口服阿奇霉素每次O.25 g、2次/d,至伪膜全部脱落。
当患者连续用药至1周时,发现舌苔变黑。
检查见患者舌质红,舌中部及根部有一层黑色舌苔,味觉无异常。
考虑为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嘱停药,5d后黑苔逐渐全消退。
3.双侧耳闭施炳超[3]1例,女,41岁。
因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给予阿奇霉素500mg配液体静滴,滴速为45滴/ min。
当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快结束时,患者诉双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耳闭),无耳鸣,立即停用阿奇霉素,约4h后上述不良反应症状逐渐减轻,并完全消失。
1年后因急性咽喉炎又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静滴液体约100ml后再次出现前述耳闭症状,停药后逐渐自行消失。
4.声嘶曹良海等[4]报道1例,女,44岁。
因左肺低分化腺癌化疗后、左下肺炎给予阿奇霉素O.25g静脉滴注,每日2次。
患者在输入阿奇霉素组液体约20min时出现声嘶,伴头昏、输液肢手背疼痛。
未改变滴速,输完该组液体约lh后以上症状自行好转。
约6h后再输阿奇霉素时,约15min又出现声嘶等症状,输完后约lh自行消失。
遂停用阿奇霉素,以后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5.短暂性失语王开成[5]报道1例,女,22岁。
因颈部皮疹瘙痒自行服用阿奇霉素片O.25g后自觉稍有胃脘部不适,渐至头晕,四肢无力,不能言语。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预防(2013)秋药学曹扬【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减轻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患者朋友们安全用药及保障患者朋友身体健康。
方法:首先说一下阿奇霉素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其次举一些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进行说明分析,并对阿奇霉素的作用说一说,再次对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进行说明,最后阐述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预防。
结论:使用阿奇霉素以后产生了哪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是如何产生的,产生这些不良反应以后,应对这些不良反应如何预防。
【关键词】阿奇霉素产生发展作用反应分析预防一、简述阿奇霉素(包括药品名称、治疗范围、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等)阿奇霉素,药品名称希舒美,第二代大环内酯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及生殖道感染,它也可治疗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儿童及成人的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并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指南推荐作为上述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推荐。
阿奇霉素的化学名称:(2R,3S,4R,5R,8R,10R,11R,12S,13S,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O-甲基-α-L-核-己吡喃糖基)氧]-2-乙基-3,4,10-三羟基-3,5,6,8,10,12,14-七甲基-11-[[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己吡喃糖基]氧]-1-氧杂- 6-氮杂环十五烷-15-酮。
阿奇霉素的化学结构式:二水合物分子式:C38H72N2O12·2H2O二水合物分子量:785.00无水物分子式:C38H72N2O12无水物分子量:749.00那么说到这,你可能要问了阿奇霉素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也是第二部分。
二、阿奇霉素的产生、发展资料显示,阿奇霉素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当时南斯拉夫药厂普利瓦(Pliva)所发明,并于1981年被批准上市,在临床上使用非常普遍,常用于治疗耳部疾病、鼻窦炎、肺炎、咽喉感染等。
在2000年全球处方药市场上阿奇霉素排名第25位,销售额为13.82亿美元,进入“重磅炸弹”药品行列。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约 9.6 %;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约 0.3%,其次有皮疹等,多数属轻度和中度,不必停药。
偶见转氨酶暂时性升高,曾见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否与阿奇霉素有关尚未证实。
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类—样,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神经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少见,但仍应注意。
用药后应注意耐药菌如真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反应为 1.3%,其它皮疹等≤ 1%。
ALT 和 AST 短暂升高,分别为 1.7 %和 1.5 %,少数出现白血球计数异常。
副反应发生率不受病人年龄的影响。
专项试验表明,本品对神经病学、听力、眼科学等方面未引起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