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1 生物进化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35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大专题讲座 (上)第一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工程)第二讲生物的新陈代谢(酶、ATP 、植物代谢、动物代谢、微生物及发酵工程)第三讲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稳态及调节、免疫)第四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生物的个体发育)第一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工程)【命题趋向】一、直击考点[知识点]Ⅰ.理解能力要求:由于该部分知识涉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极易命制跨学科综合题。
命题既考查生化知识,又考查空间结构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部分数学运算能力。
不同有机物的特有元素和共有元素及代谢产物间的关系;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Ⅱ. 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掌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的原理、生物材料的选择、相关药品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合理改进措施等。
同时,能将学习的实验原理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及分析。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关的知识。
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本专题的内容。
能对与本专题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高考热点]本专题在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有:细胞的化学成分;物质出入生物膜的方式及其原理;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特别是细胞生物膜系统及其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分裂、分化、癌变和衰老;动植物细胞工程、方法、步骤、特点,尤其是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二、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Ⅰ.以探究性实验为题型考查此部分知识。
如探究细胞中某元素或化合物在胞中的存在形式、重要功能、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2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3•北京高考•T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理解以下两点:(1)生物的特殊的性状表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A项,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B项,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生物为长筒花传粉,所以不能确定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项,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由于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2.(2013•四川高考•T4)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理解题意: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即题目实际问的是哪项不是催化剂所起的作用。
【解析】选D。
本题以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为主线,考查酶及无机催化剂有关知识。
A项,果胶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故正确;B项,肝脏研磨液中有过氧化氢酶,其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故正确;C项,FeCl3溶液是催化剂,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故正确;D项,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则是利用温度升高能提高胡萝卜素的溶解度的原理,与催化剂无关,故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生物的进化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事件涉及新物种形成的是()A.与S型菌的DNA共同培养后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B.滥用抗生素使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化成抗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C.减数分裂失败形成二倍体配子,随后自花授粉形成四倍体合子并发育成熟D.因长时间地理隔离形成遗传和表型上有很大差别的两个亚种2.甲地兔子种群的毛色有灰、白、黑三种,分别由基因A1、A2和a控制(A1对A2为显性)。
为寻找更丰富的食物,一小群兔子于某年冬天迁往遥远的乙地。
由于天敌的捕食,在到达乙地前只有白色个体幸存。
由于地理障碍,两地的兔子不再进行基因交流,且两地的气候差异较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刚到达乙地的兔子种群基因库中不再含有A1基因B.去往乙地途中,毛色为白色更利于兔子在雪地中保护自己C.留在甲地生活的兔子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D.两地兔群已形成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3.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
现有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假设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80%,b基因的频率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B、b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B.该大熊猫种群中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C.大熊猫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D.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变异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在一海岛中,某海龟种群中有连趾和分趾两种趾型,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分趾(B)对连趾(b)为显性,在食物缺乏时,连趾更有利于海龟从海中获取食物。
研究初始时基因型为BB、Bb、bb的海龟分别占25%、50%、25%,若分趾海龟每代数量减少10%、连趾海龟每代数量增加10%,不考虑突变、迁入和迁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连趾海龟与分趾海龟之间、海龟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协同进化B.海龟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即表明海龟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C.若海龟种群自由交配,子一代中B基因频率约为47%D.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发生了定向变异和适应5.黄刺尾守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种蜥蜴,其黄刺颜色鲜艳,当遇到敌害时尾部还能够喷射出难闻的黏液,吓退敌害,这些特征都利于它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解释物种形成的主流观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不可能含有相同的基因B.共同进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改变D.生物体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就增加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定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B.只要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发生改变就会导致生物进化C.人为干预和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群落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相互选择而进化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多样性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某生态小组向某地区引入某外来物种,引入时该外来物种仅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引入该外来物种后其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已知该外来物种通过随机交配产生后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环境作用下,A基因会定向突变为a基因B.引入后五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a基因的C.在调查期间,含有A基因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D.十五年后,该种群中的a基因会彻底消失5.某岛屿上,生活着田鼠和狐狸,田鼠的皮毛颜色有黑色、灰色、黄色等多种变异,因为黄色等变异较为显眼,易被狐狸捕食,长此以往,该岛屿上田鼠几乎全为黑色和灰色。
下列分析错误是()A.田鼠皮毛的变异是多方向的且可遗传B.狐狸在田鼠皮毛颜色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C.该岛屿田鼠发生了进化,因为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D.田鼠皮毛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6.某种生活在南美的动物。
无意中带到温带。
因无天敌等,很快变成了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