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2.72 KB
- 文档页数:3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关系分析发表时间:2019-07-02T15:40:28.1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5期作者:潘峰[导读] 总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类型存在必然联系,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关。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目的:更加全面深入地知晓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对其进行肾活检,从而细致分析临床和病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其中Ⅳ型多为肾病综合征患者,慢性肾炎综合征者大都是Ⅳ型或Ⅱ型,急性肾炎综合征者通常表现为Ⅱ型。
其中Ⅴ型属于临床非活动状态,而Ⅱ、Ⅲ、Ⅳ型病患属于生活中常见的狼疮活动。
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中肾脏会遭到明显攻击,由此可推断,狼疮性肾炎临床特点和病理之间一定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临床特点;病理关系前言系统性红斑狼疮不仅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而且还属于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年轻强壮的女性是此病主要攻击群体,多见于皮肤、心、肾等器官和部位。
其中,受累最严重的器官通常是肾脏,其占比是25%-66.67%,同时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致死的主要原因。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了我院2014-2017年确诊的1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希望能够为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关系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进而提升病患生活质量。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4-2017年就诊的1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
被确诊的16例病患均为女性,且年龄在16-5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2岁。
1.2观察方法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详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分型进行了重新评估。
两位肾脏病理专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病理学分型,并根据IS/RPS重新阅片诊断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
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免疫病理及相关因素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总体性别比例女性:男性为7~9.5:1,育龄期比例可以达到11:1。
尽管8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于育龄期(15~40岁)女性,但儿童、青少年、老年及男性也可发病。
SLE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组织相容性抗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等表达的不同)、环境因素(药物、毒物、饮食、感染等)、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性激素的影响等均参与发病。
其免疫发病过程中不仅有T细胞参与,同时伴有B细胞的高度活化,血清中可以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自身抗体-自身抗原的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多脏器、以血管炎为特征的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脏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主要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LN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小球疾病的12%,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70%左右。
LN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免疫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
LN肾脏病理改变具有不典型性和多样性,可从轻微病变到弥漫增生,晚期发展为肾小球硬化。
历来所认识的LN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免疫复合物型病变,在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既可能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弥漫增殖型)也可能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膜性病变)。
除此之外,寡免疫沉积物的血管炎的病变是局灶节段性病变的特点,弥漫增殖性LN以及有严重肾小球炎症的病例亦可见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不同类型其在组织形态上、病变发生机制上各不相同,在治疗上的方法及效果自然也存在着差异,其远期预后亦不相同。
有研究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年内约有50~60%的患者出现肾脏损害,其5年生存率约为95%,10年生存率为92%。
狼疮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结合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对60例狼疮性肾炎肾穿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探讨了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关键词】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狼疮肾炎(LN)主要是当人体内DNA、核小体或抗DNA抗体、染色质层粒蛋白和核粒体聚合时会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引发膜性肾病的肾小球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会严重损害系统器官,本文综合分析了对不同类型LN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特点,以期提高诊断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1.狼疮肾炎的临床分析1.1临床资料:选取患者60例,其中男5例,女55例,男女比例为1∶11。
年龄范围在12岁~62岁之间,平均28.9岁。
最短病程为1个月,最长11年。
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存在食物药物或过敏史者10例。
肾炎综合征表现最为显著,共36例。
肾病综合征18例。
其中单纯性肾病综合征7例,亚临床型5例,以肾脏为首发症状者12例,非肾脏首发症状中关节痛最常见。
其次为面部红斑,全部病例中合并高血压者16例,其中恶性高血压4例。
1.2实验室观察:用B超定位所有患者,先进行凝血三项、血型、血常规和血生化及尿常规检查,再运用国产Meghini肾穿刺针抽吸法取得肾组织标本,进行皮肾穿刺活检。
将所取穿刺组织分别做光镜(HE、PAS、PASM及MASSON染色)及免疫荧光(IgA、IgG、IgM、及C3、C4、C1q、FRA染色)检查,部分做电镜检查。
当进行2~3次穿刺次数后,将符合标准的标本分段或整条光镜和电镜标本固定液立刻进行检验。
光镜检验用HE染色,在-20℃冰冻切片(6μm),作抗人IgG、IgM、IgA、C3和HBsAg的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处理,确认LN病症。
1.3病理分析:①病理分型:根据2003年国际肾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ISN)和肾脏病理学会工作组(renal pathology societyworking group,RPS)制定的最新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学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狼疮肾炎的病理和免疫学指标及临床相关性分析魏玉翠;列才华;黄海;王卫;梁兰青【期刊名称】《临床肾脏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athology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L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including age,sex, clinical renal and extrarenal damage,pathological category,and quantitation of urinary protein,blood routine,serum creatinine,cystatin C,serum albumin and immune indexes,including C3 and C4 comple-ments,antinuclear antibody (ANA),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 (AdsDNA),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y (Asm),anti-nucleosome antibody (AnuA),anti-histone antibody (AHA),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1 23 patients with LN.Results (1 ) Of 1 23 cases,there were 1 06 females (86.38%)and 17 males (13.82%)with age ranging from 14 to 60 years (mean 32.51 ±11.10 years);(2)Clinical renal damage occurred in 48 cases of nephritis syndrome type (39.02%),42 cases of nephrotic syndrome (34.14%),33 cases of asymptomatic type(26.01%),and 20 cases of renal in-sufficiency (16.26%);(3)The renal histological classes showed there were 59 cases of type Ⅳ(47.97%),44 cases of type Ⅱ (35.77%),18 cases of type Ⅴ (14.63%),and 2 cases of type Ⅲ(1.63%).The renal histological classes of male patients mainly showed there were 14 ca ses of type Ⅳand Ⅴ (82.35%).The proportion of type Ⅱ infema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s (39.62%vs.11.76%,P<0.05);(4)Single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air loss,buccal erythema,cavity inflammation,massiveproteinuria,anemia,leukopenia,thrombocytopenia,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and cystatin C between the pathological type groups (P<0.05).(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between the LN pathologi-cal damage and clinical features indicated male,anemia,heavy proteinuria,cylindruria,high level of cys-tatin C in LN patients showed more seriously pathological damage.(6)C3 and C4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types Ⅳ(n=44,74.57%)and Ⅴ (n=14,77.78%)respectively.Those 33 cases positive for AdsDNA,AnuA and AHA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thological types (P>0.05), and there were 30 cases (90.91%)with SLEDAI score ≥15.Conclusions (1)This group of LN pa-tients are still dominated by women,nephritic syndrome and nephrotic syndrome are commonly seen clinically,and types Ⅳ and Ⅱ are the mainly pathological damage.(2)There is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s in LN.Men,massive proteinuria,anemia,and el-evated cystatin C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the renal pathologica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LN. (3)SLEDAI correlates with multiple system injury,but not with pathological types.(4)AdsDNA, AnuA and AHA are markers for disease activity,and combined detection of the 3 kinds of antibodies is crucial to test the disease activity of LN.%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王强;徐元钊;李明;秦万章;郭慕依【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03(19)6【摘要】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对54例患者在B超定位下,用Meghini肾穿刺针抽吸法获取肾组织,标本分别作HE染色、直接免疫荧光(作抗人IgG、IgM、IgA、C3和HBsAg染色)和电镜检查,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4.0)软件进行Fisher检验.结果:54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分轻微病变型(2例)、膜型(7例)、膜增生型(11例)、系膜增生型(8例)、弥漫增生型(16例)、局灶节段增生型(8例)和硬化型(2例)共7型,其血尿、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血清低白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萎缩、基膜增生,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血管内膜增厚,直接免疫荧光检测中抗人IgM、IgA和C3阳性,临床轻度损害型等指标在7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及各型之间数据分布不一致,均以膜增生型和弥漫增生型中较为明显.7例进行电镜检查,发现上皮下均有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肾穿刺活检对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总页数】3页(P527-529)【作者】王强;徐元钊;李明;秦万章;郭慕依【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相关文献】1.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及血清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J], 熊红萍2.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J], 严之桢;聂萍;郑旭州;白雪;高竹梅;董长青;吴淋淋;李丽;罗萍3.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类型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J], 高辉4.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IgG亚型沉积特点及意义 [J], 万慧婷;吴琳;赵秀芬;钱军;袁杨刚;邢昌赢5.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分期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J], 黄璟;张倩;王立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谢勇;李雪峰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2(021)003
【摘要】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肾活检检查,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多为Ⅳ型,急性肾炎综合征者为Ⅱ型,慢性肾炎综合征者为Ⅱ型或Ⅳ型.Ⅱ、Ⅲ、Ⅳ型者临床常现狼疮活动,Ⅴ型呈临床非活动状态,临床活动指数与病理活动指数无相关性.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肾脏是主要受累器官,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总页数】2页(P280-281)
【作者】谢勇;李雪峰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湖北十堰,442000;郧阳医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4
【相关文献】
1.临床与亚临床狼疮性肾炎病理分析及临床意义 [J], 李天旺;吴玉琼;刘开福
2.伴新月体形成的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J], 林烁; 李虎才; 王立新
3.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J], 顾叶文;李虎才;王立新
4.狼疮性肾炎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分析——93例狼疮性肾炎病理及临床研究 [J], 陆福明;杨海春;何珍华;林善锬
5.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狼疮性肾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文思佳;陈丽植;程程;林知朗;莫樱;蒋小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