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英济电子厂避雷针结构图
- 格式:ppt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
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常见的侵入波防护装置,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过电压限制器。
它本质上是过电压能量的吸收器。
它与受保护设备并联运行。
当外加电压超过一定幅值时,避雷器总是先动作,通过自身释放大量能量,限制过电压,保护电气设备。
避雷器放电后,避雷器两端过电压消失,系统正常运行电压继续作用于避雷器两端。
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工频接地电流在导通状态下继续流过避雷器。
这种电流称为工频电流,以电弧放电的形式出现。
一方面,工频连续电流的存在使相导线的短路状态继续维持,系统无法恢复正常运行。
作为过电压保护装置,当电网电压升至避雷器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动作释放电压负荷,将电网电压上升幅度限制在某一水平以下,以保护设备绝缘水平,现代避雷器不仅可以限制雷电过电压,还可以限制一些操作过电压。
因此,称其为过电压限制器更为准确。
避雷器工作原理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对地平行设置。
如图所示,各种避雷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高压作用下呈现低阻状态,在低压作用下呈现高阻状态。
当发生雷击时,当雷电波过电压沿线路传到避雷器安装点时,此时由于高压作用在避雷器上,避雷器将动作,避雷器处于低阻状态,从而限制过电压。
同时,过电压产生的大电流将被放电到地上,使并联设备不受过电压的损坏。
雷击波消失后,输电线路恢复工频电压,与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相比,工频电压相对较低。
因此,避雷器将变为高阻状态,接近开路。
此时,避雷器的存在不会对正常工作频率下的线路电压传输做出响应。
保护间隙结构和工作原理保护间隙:由两个电极组成,当雷电波入浸时,间隙先击穿,工作母线接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升高.从而保护了设备。
过电压消失后,间隙中仍有工频续流,由于间隙的熄弧能力差,往往不能自行熄弧将引起断路器的跳闸,这是保护间隙的主要缺点。
为此可将间隙配合自动重合闸使用。
保护间隙结构和工作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常用的角形保护间隙如下图所示。
由主间隙1和辅助间隙2串联而成。
主间隙的两个电极做成角形,在正常运行时,间隙对地是绝缘的,当承受雷电过电压作用时,间隙击穿,工作线路被接地,从而使得与间隙并联的电气设备得到保护。
目录1 交流电源防雷器 (1)1.1单相并联式防雷器 (1)1.1.1 最简单的电路 (1)1.1.2 较安全的电路 (2)1.1.3 通用的安全保护电路 (3)1.2三相并联式防雷器 (4)1.2.1 最简单的电路 (4)1.2.2 较安全的电路 (5)1.2.3 通用的安全保护电路 (6)1.3单相串联式防雷器 (7)1.4三相串联式防雷器 (8)2 通信机房用直流电源防雷器 (9)2.1并联式直流电源防雷器 (9)2.1.1 正极接地(-48V)直流电源 (9)2.1.2 负极接地(+24V)直流电源 (10)2.1.3 正负对称直流电源 (11)2.2串联式直流电源防雷器 (12)2.2.1 正极接地(-48V)直流电源 (12)2.2.2 负极接地(+24V)直流电源 (13)2.2.3 正负对称直流电源 (14)3 通用两级信号防雷器 (15)3.1双绞线型 (15)3.1.1 通用电路一 (15)3.1.2 通用电路二 (16)3.1.3 通用电路三 (17)3.1.4 通用电路四 (18)3.1.5 通用电路五 (19)3.2同轴线型 (20)3.2.1 外导体接地电路:通用电路一 (20)3.2.2 外导体接地电路:通用电路二 (21)3.2.3 外导体接地电路:通用电路三 (22)3.2.4 外导体不接地电路:通用电路一 (23)3.2.5 外导体不接地电路:通用电路二 (24)3.3提高传输频率/速率的方法 (25)4 小功率电源变压器或开关电源保护电路(以两组输出为例) (26)4.1电路一 (26)4.2电路二 (27)4.3电路三 (28)5 通讯电子设备的保护电路 (29)5.1电路一 (29)5.2电路二 (30)5.3电路三 (31)6 直流电源与信号同传 (32)6.1110V不接地电源与信号同传: (32)6.2+24V负极接地电源与信号同传: (33)7 信号电路的二级双重保护方式 (34)8 检测/控制电路的保护 (35)8.1不接地系统保护电路 (35)8.2接地系统保护电路 (36)9 单级信号防雷器 (37)9.1只用玻璃放电管的保护电路 (37)9.2只用半导体过压保护器的保护电路 (38)9.3只用TVS管的保护电路 (39)9.4复合保护电路 (40)10 天馈防雷器 (41)10.1单级电路天馈防雷器 (41)10.2二级电路天馈防雷器 (42)10.3三级电路天馈防雷器 (43)11 防静电保护器 (44)1 交流电源防雷器1.1 单相并联式防雷器1.1.1 最简单的电路600V。
各种避雷针的结构及其防雷性能(一)十几年来我国防雷学者一直在进行"消雷器"、"排雷器"和"限流避雷针"的研究和讨论,促进了我国防雷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其中关于用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分析避雷针的防雷性能,如今有了较为充实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综合国内外防雷专家的研究成果,笔者试图提出一个初步概论,与同行商榷,如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避雷针的引雷性能避雷针的防雷作用是它能把闪电从保护物上方引向自己并安全地通过自己泄入大地,因此,其引雷性能和泄流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避雷针的引雷性能已有实验和理论分析如下:一个竖立在平地的避雷针其引雷空域如图1所示[1]。
其中简化包络线是一条抛物线,此线即为在正、负雷雨云下该避雷针的50%击针击地平均分界线。
图中小圈为空中各点实验放电统计数据,表示模拟实验下行先导的针尖位置,黑圈表示百分之百击针,白圈表示百分之百击地,黑白各半表示50%击针及击地。
雷击避雷针和地的放电强度与雷电极的极性有关:当雷的极性为正时,雷对避雷针的放电强度高于雷对地;当雷的极性为负时,雷对避雷针的放电强度略低于雷对地。
所以在同样电压下雷电极对针的放电距离R 与雷电极对地的放电距离H是不同的。
根据长间隙放电的实验数据大致有:雷电极为负、地为正时,k=R/H=1.1;雷电极为正、地为负时,k=R/H=0.8~0.9,图2为雷击针地分界面的理论分析图,据此可以求出雷击避雷针和地的理论分界线。
图中L为避雷针尖,其高度为h,P为雷电极头部,其对地高度为H,E 为雷电极正下方的投影点,L、P之间的距离为R。
当P点维持k等于某一常数在图面上运动时,其运动轨迹就是雷击避雷针和地的理论分界线。
分界线以y轴为中心旋转就是立体的分界面。
分界面内为雷击避雷针的空域,分界面以外为雷击大地的空域,分界面附近引下的雷击地面为散击区。
分界线有3种:k=0.9情况下其分界线为一椭圆;k=1.1情况下其分界线为一双曲线;k=1情况下其分界线为一抛物线,后者为一般分析避雷针接闪性能的理论基础,它是正负雷击情况的平均数。
避雷器SPD工作原理和结构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
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
用于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
一、SPD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分:(1开关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呈现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
用作此类装置时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
(2限压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为高阻扰,但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其电流电压特性为强烈非线性。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雪崩二极管等。
(3分流型或扼流型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
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
2.按用途分:(1电源保护器:交流电源保护器、直流电源保护器、开关电源保护器等。
(2信号保护器:低频信号保护器、高频信号保护器、天馈保护器等。
二、SPD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1.放电间隙(又称保护间隙:它一般由暴露在空气中的两根相隔一定间隙的金属棒组成,其中一根金属棒与所需保护设备的电源相线L1或零线(N相连,另一根金属棒与接地线(PE相连接,当瞬时过电压袭来时,间隙被击穿,把一部分过电压的电荷引入大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升高。
这种放电间隙的两金属棒之间的距离可按需要调整,结构较简单,其缺点时灭弧性能差。
25米GFL避雷针避雷塔安装图编辑: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GFL避雷塔产品介绍避雷针塔的保护范围还要按照滚球法来计算保护半径和保护范围。
GFL避雷塔主要用于各种建筑的防雷工程,特别是炼油厂,加油站,化工厂,煤矿,车间,更应该及时的安装避雷塔,因气候变化,雷电灾害不断加重,现在很多建筑都安装避雷塔,特别是楼顶不锈钢饰铁塔,造形样式多样,外形美观,设计新颖独特,广泛应用于各类大楼楼顶、广场及小区的绿地等的建筑,使之与建筑物交相辉映,成为城市中标志性的装饰建筑。
避雷塔原理与避雷针一样。
减少雷电灾害。
避雷塔使用条件:1、基本风压:w0=0.4及0.7KN/m2两种2、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小天8度地区3、地基承载力:100及200KN/m24、覆冰厚度:≤10mm5、垂直度:≤1/1000避雷塔设计依据: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80:2006)避雷塔制作、安装 1.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2.采用镀锌钢管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3.避雷塔应垂直安装牢固。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4.焊接要求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5.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6.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7.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8.避雷塔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a独立避雷塔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
b屋面上的避雷塔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
c水塔顶部避雷塔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d烟囱顶上避雷塔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e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9避雷塔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万佳防雷公司系列产品:避雷塔,通信塔,监控塔,广播电视塔,装饰塔,瞭望塔,独立避雷针安装等避雷塔:四柱角钢避雷针塔,三柱圆钢避雷塔,锥形钢管避雷针塔及楼顶避雷装饰塔,避雷塔的高度一般在10米-45米,材料主要为角钢,圆钢,钢管。
变电站避雷针结构设计说明中国电力工程东北电力设计院顾问集团2015年7月变电站避雷针结构设计说明批准:审核:校核:编写:XXX X年XX月目录第1章变电站避雷针结构型式 (1)1.1 构架结构型式 (1)1.2 避雷针结构选型 (10)第2章变电站避雷针设计 (11)2.1 主要遵循的规范规程 (11)2.2 技术原则 (11)2.3 建议措施 (12)第1章变电站避雷针结构型式1.1 构架结构型式变电站避雷针主要有构架避雷针及独立避雷针两种,构架避雷针结构型式与构架一致,为保持全站钢结构外观一致,独立避雷针结构选型亦与构架一致。
综合目前国内外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构架的结构型式,主要有格构式钢结构及等截面普通圆钢管结构两种。
1.1.1 格构式钢结构该结构体系由矩形断面格构式柱和矩形断面格构式钢梁组成,梁柱采用刚接,构架柱以自立式为主。
格构式柱、梁又分钢管格构式和角钢格构式两种。
格构式结构的优点在于其整个结构均由热轧型钢或钢管组成,节点采用螺栓连接,杆件受力明确,单个构件自重小,制作、运输及防腐处理方便,用钢量少。
但由于杆件种类和数量较多,给现场拼装带来许多不便,对安装机具及设备要求较高,现场拼装工作量较大。
同时,自立式格构式结构纵向宽度较大,为保证跳线的带电距离,会增加间隔宽度。
格构式钢管构架:构架柱采用矩型自立式钢管塔,钢管弦杆,钢管或角钢腹杆;构架梁采用矩形等断面格构式钢梁,钢管弦杆,钢管或角钢腹杆。
格构式角钢构架:构架柱采用矩型自立式角钢塔,弦杆和腹杆均采用角钢;构架梁采用矩形等截面格构式钢梁,弦杆和腹杆均采用角钢。
目前我院设计的500kV变电站中的500kV构架和部分220kV构架均采用这种结构。
图1.1 500kV角钢格构式构架图1.2 500kV角钢格构式构架图1.3 500kV钢管格构式构架图1.5 750kV钢管格构式构架图1.7 1000kV钢管格构式构架1.1.2 等截面普通圆钢管结构该结构由A型普通钢管构架柱和三角形断面格构式钢梁或单钢管梁组成,梁柱采用铰接或刚接,纵向设置端撑或侧身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