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六章 整理与复习6.4 数学思考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2课时数学思考(2)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第2题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3~104“练习二十二”中第5~8题。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用列表、符号表达逻辑关系等直观手段解决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2.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表格推理的方法,学会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逻辑推理的尝试与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符号正确表达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解读符号,有序描述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习题。
师:同学们还会解决这样的推理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是数学书。
预设2: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根据小刚拿的不是数学书可知,小刚拿的是音乐书,则小丽拿的是数学书。
师:这些问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推理问题,在推理时可以根据教学笔记各量之间的关系直接推理,也可以利用表格把各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进行间接推理。
出示课件。
师: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明确“√”表示拿的是这本书,“×”表示拿的不是这本书。
例如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她就不可能拿数学书和音乐书,小丽和小刚都不可能拿语文书……师: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
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断。
[板书课题:数学思考(2)]【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旧知,再引导学生把熟悉的内容提升,向学生介绍列表法,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索,学习逻辑推理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师:默读题目,你能读懂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情预设】这道题初次接触,学生会觉得比较复杂,很难读懂。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能与谁同班,引导学生理解同班的两个人不可能同一次到会,也不可能都不到会。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材简析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学完了⼩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次系统的、全⾯的回顾与整理,是⼗分必要的。
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脑⽪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
⽽且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深,由此及彼,进⽽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
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从⽽帮助学⽣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
这对提⾼学⽣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也是⾮常有益的。
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个重点,也是全套⼩学数学教材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法,设计了⼀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
教学时,我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总结⽐较⼀般的解题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的提⾼。
同时,我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的发⾔、⼩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或交流。
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学⽣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这个时机,帮助学⽣总结个⼈经验,分享他⼈经验,有利于学⽣的发展,也有利于提⾼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重点训练项⽬:计算能⼒和解决问题能⼒。
⼆、三维⽬标1、知识与技能:(1)⽐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和⽐例、⽅程的基础知识。
能⽐较熟练地进⾏整数、⼩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整数、⼩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计算;会解学过的⽅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何形体的特征;能够⽐较熟练地计算⼀些⼏何形体的周长、⾯积和体积,并能应⽤;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数对或根据⽅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例尺的知识,并能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策略3. 数学思维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反思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数学思考2. 板书内容: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思维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数学思考(三)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统计图的识别与理解: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2. 统计量的计算:如总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4. 数学思考:通过统计图和统计量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和作用,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统计图;2. 学会计算基本的统计量,并能运用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统计图的识别与理解,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 难点: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如何运用统计图和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分布情况,尝试用统计图来表示;2.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统计图的识别与理解,统计量的计算方法;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数据处理:让学生分组收集并整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计算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5. 数学思考:让学生运用统计图和统计量来分析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并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统计图的识别与理解;2. 统计量的计算方法;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 数学思考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如何将统计图和统计量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实践情景引入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引入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分布情况的活动,让学生尝试用统计图来表示。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4 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2. 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思考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过程。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数学思考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思考的经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过程。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
3.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思考2.让学生经历“猜测—找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重难点重点:能用找规律、有序排列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难点:领会与体验问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化解措施引导复习,巩固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典例解析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复杂的题,如何将这些题化难为易呢?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有助于问题解决。
二、引发思考。
师:在六年的数学学习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自由发言)1.用小棒摆正方形。
1个……4根2个……7根3个……10根……按照这样的方法摆明确: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是等量代换法,解决问题(2)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4. 探究学习教材第102页例4。
(1)明确什么样的角是平角,并说一说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
(2)学生尝试解决例4中的问题,教师收集不同的解法。
(3)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规范书写格式,明确这道题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答。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103页第2~6题。
板书设计数学思考1.数学思想和方法2.找规律3.列表法培优作业如图,把三角形ABC的边CB延长到点D。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数学思考(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运算:数的分类、数的读写、数的改写、数的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的计量、面积的计量、体积的计量、质量的计量。
3.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
4.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2. 教学难点:数的改写、图形的测量、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讨论、总结。
2. 教学手段:教科书、教学课件、练习册、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和复习,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和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3. 示范:通过示范,展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电子教案
执教:第20课时时间:
问题:想一想,按顺序画有什么好处?
幸亏只有6个点,要是有600个点就惨了!
对呀,我们找找规律吧!从最少的2个点开始。
观察“点数”和“增加条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按照规律,8个点能连几条线段?
1+2+3+4+5+6+7
=(1+7)+(2+6)+(3+5)+4
=8×3+4
=28
2、为什么有8个点,列式却依次加到7呢?
3、想一想,能用简单方法计算吗?
4、根据规律,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吗?
二、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教材第100页“做一做”。
问题:
(1)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第21课时时间:
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第22课时时间:
(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1 和∠2 、∠2和∠3 、∠3和∠4 、∠4和∠1,一共能组成4个平角。
(2)你能推出∠1=∠3吗?
问题:1.、请你独立思考,说说你的想法。
2、在推理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知识?
∠1+∠2=180°
∠2+∠3=180°
∠1+∠2=∠2+∠3
∠1+∠2-∠2=∠2+∠3-∠2
∠1=∠2
二、巩固练习
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0题。
三、梳理方法,提升认识
对看似不相关的独立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你会怎样思考呢?
1. 找等量关系
2. 等量代换
3. 合情推理
四、作业
教学反思:。
《数学思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下面的数表中,每次框出3个数,一共有()种不同的和.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A.16B.15C.14D.132.一串珠子按●●●〇〇的顺序依次排列,第48颗珠子是()色.A.黑B.白C.不能确定3.联欢会上,小明按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2个绿气球、1个白色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第132个气球是()A.红色B.黄色C.绿色D.白色4.仔细观察37×3=111;37×6=222;37×9=333;请你推算出37×21的得数是()A.444B.555C.7775.一列数1,,,,,,,,,……中的第27个数是()A.B.C.D.6.找规律,最后一节车厢上的数是()A.406B.506C.5047.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第50位上的数字是()A.5B.6C.78.像如图这样摆下去,摆n个正方形需要()根小棒.A.4n B.3n C.4n﹣1D.3n+19.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需要7根小棒.照这样横着摆下去,10个正方形需要()根小棒.A.31B.30C.27D.3210.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表:输入…12345…输出……那么,当输入数据是8时,输出的数据是()A.B.C.D.二.填空题(共6小题)11.甲、乙两人在楼梯上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每次必须分出胜负.约定:每次胜者上5个台阶,负者下3个台阶.甲、乙二人同时在第50个台阶上开始玩,玩了25次后,甲的位置比乙高40个台阶.那么,甲胜了次.12.找规律填空.9×9=81;99×99=9801;999×999=998001;9999×9999=;=999998000001.括号里填.13.按规律填数:,,,,,,.14.先找规律,然后填上合适的数.15.找规律填数:图中正方形表示桌子,圆圈表示椅子.25张桌子可以坐人.16.给甲、乙、丙、丁四人按照顺序发牌,第20张发给,第54张牌发给.三.判断题(共5小题)17.根据几个乘法算式找出的得数的规律,适用于所有具有同一特征算式的结果..(判断对错)18.3.0913591359135…小数点后第2008位上是数字5.(判断对错)19.如图,每个图案都是由一样大小的小三角形摆成的,仔细观察摆放规律,第六个图形的最底层有个小三角形,第六个图形一共有个小三角形.20.教室里按2红1黄1蓝的顺序挂彩灯,共挂了37盏.其中,红灯有19盏,黄灯有9盏,蓝灯也有9盏.(判断对错).21.下面一组有规律排列的数:60、75、90、105、120,则1415不是这组数中的数..(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2小题)22.将100个小球放入一行排列的36个盒子中.如果任意相邻的5个盒子中的总数均为14,且第一个盒子中有2个小球.求第36个盒子中小球的个数.23.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两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0人,三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4人.像这样共几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五.操作题(共3小题)24.根据前面3个图形的变化规律把第4个图形画完整.25.如图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请按规律在空格处画出适当的图形.(1)(2)26.右图是一张某年5月份的月历卡,用形如的“十字形”去框月历里的日期数,每次同时框5个数.(1)如果要使框出的5个数的和是50,应该怎么框?请在月历里画一画.(2)一共可以框出个不同的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每次框出的三个数不全相同,所以和必不同,问有几种和也就是问多少种框法;从6开始,以后每个数就是下次隔开的地方,共有15个数,正好是3的倍数,所以框法就有15﹣2=13种,也就有13种不同的和.【解答】解:每次框出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15﹣2=13(个)不同的和.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重点应分析出有几种框法,有几种框法就有几种不同的和.2.【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5颗珠子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3黑2白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据此计算出第48颗珠子是第几个循环周期的第几个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48÷5=9 (3)所以第48颗珠子是第10个周期的第3颗珠子,是黑色.答:第48颗珠子是黑色.故选:A.【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分析】这组气球的排列周期是:8个气球一个循环周期,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2个绿气球,1个白气球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计算出第132个气球是第几个周期的第几个即可解答.【解答】解:8个气球一个周期,规律是:红,红,红,黄,黄,绿,绿,白;132÷8=16 (4)余数是4,是黄气球;答:第132个气球是黄色.故选:B.【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组气球按照颜色排列的周期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4.【分析】与37×3=111相比,算式37×21的第一个因数相同,第二个因数扩大了7倍,所以积111也要扩大了7倍是777;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7×21=37×3×7=111×7=777故选:C.【点评】“式”的规律: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式子或数得出前后算式或前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规律,然后再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再回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5.【分析】从这组数的分母可以得出规律,当分母数为n时,则共有n个,所以第27个数为,则1+2+3+…+n﹣1<27<1+2+3+…+n,可以求出n,进而得解.【解答】解:根据规律,设第27个数为,则1+2+3+…+n﹣1<27<1+2+3+…+n,所以<27<;所以n=7,则第27个数是.故选:B.【点评】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是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6.【分析】认真观察,发现百位数字依次是1、2、3、4……递增,个位数字是8、7、6、5……递减,十位数字是0,据此解答.【解答】解:百位数字依次是1、2、3、4……递增,个位数字是8、7、6、5……递减,十位数字是0,所以最后一节车厢是504.故选:C.【点评】认真观察已知数据,找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7.【分析】根据循环小数的特征,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是6767…,每两个数(67)一个循环,所以用50除以2,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判断出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第50位上的数字是多少即可.【解答】解: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是6767…,每两个数(67)一个循环,因为50÷2=25,所以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第50位上的数字是7.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循环小数的特征,以及算术中的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是6767…,每两个数(67)一个循环.8.【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摆1个正方形需要小棒:4根;摆2个正方形需要小棒:4+3=7(根);摆3个正方形需要小棒:4+3+3=10(根);……摆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4+3(n﹣1)=(3n+1)根.据此解答.【解答】解:摆1个正方形需要小棒:4根摆2个正方形需要小棒:4+3=7(根)摆3个正方形需要小棒:4+3+3=10(根)……摆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4+3(n﹣1)=(3n+1)根答:摆n个正方形需要(3n+1)根小棒.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根据图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做题.9.【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摆1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4根;摆2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4+3=7(根);摆3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4+3+3=10(根);……摆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4+3(n﹣1)=(3n+1)根.据此解答.【解答】解:摆1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4根摆2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4+3=7(根)摆3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4+3+3=10(根)……摆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4+3(n﹣1)=(3n+1)根……摆10个正方形需要小棒根数:3×10+1=30+1=31(根)答:10个正方形需要31根小棒.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根据所给图示发现这组图形的规律,并运用规律做题.10.【分析】观察表格发现,输入的数字是几,输出数的分子就是几;输入1,输出数的分母是12+1=2,输入2输出数的分母是22+1=5,输入3输出数的分母是32+1=10,输入4输出数的分母是42+1=17,输入5输出数的分母是52+1=26,输入几,输出数的分母就是这个数的平方再加上1,由此求解.【解答】解:输入8,输出数的分子就是8;分母是:82+1=64+1=65输出的数就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输入数据与输出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再由此进行求解.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分析】根据题意,每次二人相差3+5=8(个)台阶,甲比乙高40个台阶,说明甲比乙多赢40÷8=5(次),其余次数二人输赢一样多.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25+40÷(5+3)]÷2=[25+40÷8]÷2=[25+5]÷2=30÷2=15(次)答:甲胜了15次.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算术中的规律,关键根据题意找出二人每次胜负的台阶差.12.【分析】观察给出的数列,发现当9和9相乘时得数是81,当99乘99时得9801,999乘999时得998001,每当增加一个9,积就会增加两位,并且高位的为数字9,8和0之间再增加1个0,据此解答.【解答】解:9×9=81;99×99=9801;999×999=998001;9999×9999=99980001;99999×99999=9999800001;999999×999999=999998000001;所以,=999998000001.括号里填6.故答案为:99980001,6.【点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式子,找出变化的规律,再根据规律解决问题.13.【分析】分母10﹣4=6;16﹣10=6;所以规律是:分母依次增加6,分子都是1.【解答】解:==故答案为:;.【点评】数列中的规律: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式子或数得出前后算式或前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规律,然后再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再回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14.【分析】60÷12=5,20÷4=5,90÷18=5.每个表中第一行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5倍,第二个表中第二行的第一个数字已知,据此即可求出第二个表示中第二行的第二个数.【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每行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5倍6×5=3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个表中每行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描出规律,然后再根据规律求出未知的数填表.15.【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图形,可以写出前几张桌子坐的人数,从而发现随着桌子增加,所坐人数的变化规律,即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多坐4个人,从而可以计算出25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解答】解:由图可知,1张桌子可以坐2+4=6个人,2张桌子可以坐2+4×2=2+8=10个人,3张桌子可以坐2+4×3=2+12=14个人,…则25张桌子可以坐2+4×25=2+100=102个人,故答案为:10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所坐人数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6.【分析】发牌的排列规律是:4个人一个循环周期,用张数除以4,没有余数说明是发给丁,余数是1发给甲,余数是2发给乙,余数是3发给丙.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20÷4=5没有余数,说明第20张发给丁.54÷4=13 (2)余数是2,说明第54张牌发给乙.答:第20张发给丁,第54张牌发给乙.故答案为:丁,乙.【点评】得出发牌的排列规律周期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根据几个乘法算式找出的得数的规律,适用于所有具有同一特征算式的结果.如1×9=9、12×9=108、123×9=1107…如果第一个因数是1、12、123、1234…第二个因数都是9,其积所有数位的数字之和等于9,个位分别是9、8、7、6…十位都是0,其余数位上都是1.【解答】解:如1×9=912×9=108123×9=1107…根据几个乘法算式找出的得数的规律,适用于所有具有同一特征算式的结果,这种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只要几个乘法算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其积也有一定规律.根据找出的规律可以写出符合这一规律所有算式的积.18.【分析】3.0913591359135…小数点后的规律是从第二位小数开始,重复9、1、3、5每4个数一个循环,要求第2008为上的数字是几,用2008﹣1,然后除以4,余数是几,就是9、1、3、5这4个数字中的第几个;据此得解.【解答】解:从第二位小数开始,重复9、1、3、5每4个数一个循环,(2008﹣1)÷4=501 (3)余数是3,第三个数是3,所以3.0913591359135…小数点后第2008位上是数字3,而不是5;故答案为:×.【点评】此题的规律是从第二个数字开始的是此题容易出错的原因.19.【分析】首先看最底层小三角形的个数:第一个图形1个,第二个图形2个,第三个图形3个……由此推出第n个图形n个;其次看小三角形的个数:第一个图形1(12)个,第二个图形4(22)个,第三个图形9(32)个,第四个图形16(42)个……由此推出第n个图形n2个.【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最底层小三角形的个数,第一个图形1个,第二个图形2个,第三个图形3个……第六个图形6个第一个图形1(12)个,第二个图形4(22)个,第三个图形9(32)个,第四个图形16(42)个……第六个图形:62=36(个)答:第六个图形的最底层有6个小三角形,第六个图形一共有36个小三角形.故答案为:6,3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已摆成的图形中图形序数与小三角形个数找到规律,然后再根据规律解答.20.【分析】观察题干可知,这组彩灯的排列规律是:4个彩灯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2红1黄1蓝顺序循环排列,每个周期有2盏红灯、1盏黄灯和1盏蓝灯,由此计算出37盏灯经历了几个周期零几个即可求出每种灯的盏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37÷4=9 (1)9个周期余1盏,则是红灯,红灯数:2×9+1=19(盏)黄灯数和蓝灯数都是1×9=9(盏)故答案为:√.【点评】根据题干找出挂彩灯的排列周期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1.【分析】这组数每次递增15,所以用1415减去60,看能否被15整除即,如果能整除就是,否则不是;据此解答.【解答】解:75﹣60=15,90﹣75=15,…,所以这组数每次递增15,(1415﹣60)÷15≈90.33,所以,1415不是这组数中的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列的规律,关键是求出每次递增的数.四.应用题(共2小题)22.【分析】如果任意相邻的5个盒子中的总数均为14,那么前35个盒子中小球的个数为14×(35÷5)=98个,总数100个,所以第36个盒子中有2个小球.【解答】解:前35个盒子中小球的个数:14×(35÷5)=98(个)第36个盒子中小球的个数:100﹣98=2(个)答:第36个盒子中小球有2个.【点评】找到关键句“任意相邻的5个盒子中的总数均为14”,可以求出35个盒子的小球数,第36个盒子中小球的个数即可求出.23.【分析】由一张桌子坐6人,两张桌子坐10人,三张桌子坐14人,可以发现每多一张桌子多4个人,由此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然后代值计算.【解答】解:1张桌子可坐2×1+4=6人,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2×4+2=10人,3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4×3+2=14人,…所以五张桌子坐4×5+2=22人,…那么n张桌子坐(4n+2)人.当共有50人时,4n+2=504n=48n=12答:这样共12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五.操作题(共3小题)24.【分析】(1)每个图形对比,发现规律:5个花瓣是顺时针旋转一个瓣;(2)把三个小正方形看做一个整体,顺时针旋转90°就是下一个图形;(3)把两个阴影部分看做一个整体,逆时针旋转90°,即可得到下一个图形,据此得解.【解答】解:如图,【点评】认真分析题意,得出图形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5.【分析】观察图发现,每次都是顺时针旋转90度,由此画图求解.【解答】解:(1)(2)【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图形变化的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26.【分析】(1)框中心的数与上下的数相差7,与左右的数相差1,框中心的数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设框中心数为x,则它前、后、上、下的数分别为(x﹣1)、(x+1)、(x﹣7)、(x+7),然后列方程解答.(2)因为第一行、第二行和第三行可以框出2个不同的和;第二行、第三行与第四行可以框出5个不同的和,第三行、第四行与第五行可以框出5个不同的和,因此即可得出一共框出的不同的和的个数.【解答】解:(1)设框中心数为x,则它前、后、上、下的数分别为(x﹣1)、(x+1)、(x﹣7)、(x+7).x+(x﹣1)+(x+1)+(x﹣7)+(x+7)=505x=50x=10即中间数是10,框出的5个数是:3、10、17、9、11,如图:(2)2+5+5=12(种);答:一共可以框出12个不同的和.故答案为:12.【点评】关键是找出框出的五个数的关系,再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