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网络社区模式案例分析(2010年5月)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54
第十一章网络社区模式案例分析摘要:网络社区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之一,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在线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和社会的互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网络社区的案例,探讨网络社区的模式和运营策略,以及对用户的影响和社会意义。
一、案例一:知乎知乎是一个以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社区平台,用户可以提问、回答、分享和讨论各种话题。
知乎通过建立问答社区,打破了传统媒体对知识的垄断,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到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
知乎的模式是用户生成内容,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帖子的点赞和评论等机制形成内容的筛选和排序。
知乎以专业性和高品质的内容而闻名,吸引了许多高质量的用户和资源。
二、案例二:微博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微博和关注其他用户的动态来建立联系和互动。
微博通过强大的社交关系网络,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微博的模式是用户生成和传播内容,用户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也可以关注和转发其他用户的微博。
微博以即时性和互动性而受到用户的喜爱,成为了新闻事件和热门话题的集中地。
三、案例三:豆瓣豆瓣是一个以兴趣和品味为基础的社区平台,用户可以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影、读书、音乐等感兴趣的事物。
豆瓣通过用户之间的兴趣匹配和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资源。
豆瓣的模式是用户生成和评价内容,用户可以撰写影评、书评和音乐评论等,形成了一个自媒体的平台。
豆瓣以精准的内容匹配和丰富的用户交流而备受好评。
四、影响和社会意义:网络社区的兴起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网络社区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增强了个人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其次,网络社区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社交的范围,使人们能够结交更多朋友和拓展人脉。
再次,网络社区加强了信息的流动和传播,使人们更容易获取到新闻、知识和娱乐等资源。
最后,网络社区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有积极的作用,它促进了民主参与和公共讨论,提高了社会的透明度和效率。
实验三、网络社区(人人网)案例分析一、人人网概况问题1:用300字左右叙述人人网概况?答:人人网是由千橡集团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而来。
2009年8月4日,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来到这里,从而跨出了校园内部这个范围。
人人网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给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
2011年5月4日,人人网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开盘价为19.5美元,相比发行价上涨39.28%。
2011年9月27日,人人网宣布以8000万美元全资收购视频网站56网。
目前人人网已拥有超过8000万注册用户,近2000万日登陆活跃用户,已经1000多家技术合作伙伴开发的第三方应用。
二、商业模式分析商业模式具体体现了电子商务项目现在如何获利以及在未来长时间内的计划。
(一)战略目标问题1:人人网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答:人人网定位自身为一家Web2.0城市门户,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
(二)目标用户问题2:公司的客户有哪几类?各具有什么特点?答:(1)人人网在还是校内网的阶段的目标用户是在校学生,主要为在校大学生,目标集中,通过口口相传,提高公司知名度。
(2)2009年,千橡集团将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也将目标用户从学生扩展到社会上所有人,这些人的消费水平更高,更有助于公司的发展。
(三)产品与服务问题3:公司对各类用户分别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答:(1)个人主页人人网为每个个人用户提供属于个人展示空间的个人主页。
(2)公共主页公共主页是管理者展示信息并和关注者互动的一个平台。
(3)新鲜事新鲜事是用户的某个行为所触发的事件,在好友之间传播,称为新鲜事。
(4)情侣空间情侣空间是人人网访问者及好友展示情侣之间的互动的平台。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案例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是一种研究社会结构和动态的工具,通过对社会中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进行定量化的分析,以揭示其中的模式和规律。
自上世纪50年代起,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等学者开始探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包括社交网络、组织网络、观察者网络、信息网络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方法,并结合应用案例探讨其实际应用。
一、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1.1 社会网络的构成与类型社会网络是由一组个体及其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其中个体可以是人、组织、企业等等。
社会网络除了包括它们之间的联系,还包括连接他们的连接线,这种连接线可以是关系、信息、资源等联系方式。
根据网络的形式和特征,社会网络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密集型网络: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彼此之间都存在极高的互动频率和交流密度,如人际关系网络、员工关系网络等。
(2)松散型网络: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但彼此之间仍存在交流和联系,如朋友之间的微信聊天、信息交流等。
(3)分散型网络:网络中的节点相对独立、孤立,彼此之间没有较多的联系和交流,如某些企业部门各自为政的网络。
1.2 社会网络关系的性质和度量方法社会网络关系是节点之间的联系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性质:(1)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存在直接联系的关系称为直接关系,通过其他节点间接建立的关系称为间接关系。
(2)对等关系和非对等关系:如果关系双方在网络中地位相同、权利平等,则称之为对等关系,否则为非对等关系。
(3)无向关系和有向关系:如果关系双方之间的联系是相互的、平等的,则称之为无向关系;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具有影响,则为有向关系。
社会网络关系的度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度中心性:度中心性是指某个节点在网络中有多少个连接。
一个节点的度越大,表示它在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
2011年第2期(总第78期)2011年第二期著名的CBS 评论员埃里克·塞瓦赖德曾说过,任何一个低级趣味的人都不会有高级趣味,但是每一个自称趣味高级的人都有相当份量的低级趣味。
意思就是说,低俗文化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一种真实存在的反映。
“文化有雅俗之分,但雅与俗既是相对的,并有各自的受众群体。
种种迹象表明,低俗文化呈现出低级趣味的功用和影响,它会使人萎靡和颓废,不利于社会健康运行;是与超凡脱俗、高尚情趣、积极奋进等具有社会进步价值的内容背道而驰的。
低俗文化之所以备受指责,根本不在其‘俗’,而在于‘低俗’,即‘跌破’了‘通俗’的界限,它迎合了人性中丑恶的东西,违背了道德的基本底线。
”[1]鉴于对网络低俗文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在此尝试着把网络低俗文化定义为出现在网络上的低级趣味、背离社会传统文化、道德的非常态现象。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兴盛,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市场选择。
网络低俗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壮大起来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低俗文化的生存提供了沃土。
近些年来,综观普通大众媒体、网络,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情接二连三:电视相亲节目以其低俗内容被叫停,“伪娘”和“凤姐”以其反传统审美形象相继走红……在人们目不暇接这些低俗文化现象之时,国庆长假期间的又一网络红人———“小月月”走红。
此类被公认为低俗的文化现象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得到网络受众的热捧。
那么网络受众在传播此类低俗文化事件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如何能更有效地对网络受众予以正确引导,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小月月事件”为例,试图对此类问题予以探讨。
一、“小月月事件”2010年10月5日,天涯社区网友“蓉荣”的帖子———《感谢小月月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深度八做留恋》得到众网民的热捧,其中的新人物———“小月月”更是以其让人近乎抓狂的举止行为得到了众网民的传诵与膜拜,大有抢占“雷人女”第一称号的气势。
目前社会性网络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目前社会性网络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据一些不系统的分析,社会网络(或称为社会性网络)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则(Rule Of 150)。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
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
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
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
Jon Kleinberg 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可以评估的数学模型,并发表在自己的论文“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中。
我们经常在与新朋友碰面的时候说“世界真小”,因为往往可能大家有共同认识的人。
Jon的研究实证了这个观点。
曾经“六度分隔”理论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
但是,互联网使一切成为现实。
六度理论的发展,使得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
软件的社会化,即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
第11卷第4期2009年8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UPT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 111,No 14Aug 12009收稿日期:20092062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SH040)作者简介:陈慧芳(1986—),女,湖北黄石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网络社区中的“人肉搜索”探析陈慧芳,郭玉锦(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摘 要:每起人肉搜索事件的爆发,无一不是在短时间内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
本文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根据事态发展描述出时间、帖子数量和通缉速度的关系,探究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网络传播模型,以及驱使着人人联合的这种强大力量的深层原因。
人肉搜索之所以启动和事件或人物本身的引人关注有关。
负面的事件或人物,是目前人肉搜索的主流。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社区中图分类号:G25017;TP393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729(2009)20420005205一、引 言所谓人肉搜索,是一种利用搜索引擎,通过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从被搜索的目标对象入手,搜查其本人及与之相关者的博客、论坛、QQ 空间等,藉以寻找各种线索的一种查找信息的方式。
狭义的人肉搜索包括以寻人、搜寻线索、揭露真相为目的的搜索,而广义的人肉搜索与狭义的相结合,也包括以知识问答形式出现的搜索。
搜索引擎是利用机器自动化的收集网络信息并有序化的一种技术。
“人肉搜索引擎”,指的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
通俗的理解就是聚合大量网民的参与,结合传统搜索引擎,用集合大众智慧的方式来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机制。
二、人肉搜索的发展过程11从社区问答到专业搜索引擎人肉搜索的源起应该追溯到网络社区中的问答模式:网友提出某些问题或倡议,其他网民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亲身经历等进行解答、帮助和回应。
许多网站都提供了这样的问答平台,比如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等。
猫扑社区案例分析信息0902第二组负责人:袭墨商业模式分析:赵越基本概况、经营模式分析:吴凡管理模式分析:左杨技术模式、资本模式分析:马韦龙目录猫扑论坛经纪模式分析 (3)一、基本功能与框架 (3)(1)基本情况 (3)(2)功能结构 (3)二、商业模式 (3)(1)战略目标 (3)(2)目标客户群 (3)(3)盈利模式 (4)(4)核心能力 (4)三、经营模式 (4)(1)创意营销 (5)(2)病毒营销 (5)(3)社群营销 (5)(4)体验营销 (5)(5)宽频营销 (5)(6)内容营销 (5)四、管理模式 (5)(1)定时关闭开放技术 (5)(2)关键字过滤技术 (6)(3)积分(经验值)限制功能 (6)(4)封堵技术 (6)五、技术模式 (6)六、资本模式 (6)七、结论与建议 (7)猫扑论坛经纪模式分析一、基本功能与框架(1)基本情况猫扑网(英语:MOP)的雏形是猫扑大杂烩,是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简体中文网上论坛,于1997年10月建立,2004年被千橡互动集团并购。
2012年,千橡互动集团旗下猫扑资产已划归至新子公司美丽传说,2012年6月7日,千橡集团宣布旗下美丽传说正式进驻广西南宁。
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它已发展成为集猫扑大杂烩、猫扑贴贴论坛、资讯中心、猫扑Hi、猫扑游戏等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富媒体娱乐互动平台。
该网站中发明了许多网络词汇,是中国大陆地区网络词汇的发源地之一,为大陆地区影响力较大的论坛之一。
(2)功能结构中国是一个有着5.13亿网民的巨大市场,也是世界上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
未来几年后中国的网民用户还会继续增加至6.5亿。
而且网络用户中10-29岁的用户占大多数。
这一目标客户群中玩游戏的人会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娱乐精神。
玩游戏的用户大多数都会交流游戏经验,或是组队一起玩游戏之类的。
而且大家需要一个可以供大家娱乐消遣的娱乐性网络论坛。
猫扑网就抓住这一契机,建立了以娱乐为主的网络论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个可以随时交流的娱乐性论坛,方便用户的娱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