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钢发展历程X80X100X120
- 格式:doc
- 大小:314.50 KB
- 文档页数:9
目录第一章绪论11.1选题背景11.2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21.3管线钢的研究进展31.4管线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41.4.1 管线钢的发展趋势41.4.2 管线钢的组织结构的变化41.4.3管线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61.5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81.5.1 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81.5.2 管线钢的HAZ组织分布91.5.3 HAZ的性能分布101.5.4 管线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研究现状101.5.4 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局部脆化现象12 1.6本文的研究内容14第二章试验材料及方法152.1试验材料152.2试验方法152.2.1 热模拟试验152.2.2 夏比冲击试验202.2.3 硬度试验212.2.4 显微组织分析实验22第三章X100管线钢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研究233.1热模拟试验233.2硬度试验243.3冲击试验253.4显微组织分析26第四章结论28参考文献29致谢31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石油天然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
能源需求的增长加上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了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全面发展。
至2030年全世界天然气的需求量将翻一番。
今后10~15年,全球总能源消耗将比现在增加60%左右,其中天然气消耗将翻一番。
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亚洲。
从地域上来看,用户主要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地区,而油气田则大部分在极地、冰原、荒漠、海洋等偏远地带。
因而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一种经济、安全、不间断的长距离输送工具,油气输送管道在近40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势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仍将持续下去。
预计今后10~15年内,我国共需各类油气输送钢管1000×104t左右(不包括城市管网)[1]。
油气输送管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
随着极地油气田、海洋油气田和边远油气田的开发,对输送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高钢级管线钢的发展及其生产要点黄开文(加拿大、日本管线钢会议总结报告)前言: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公司与国外钢铁生产企业和石油公司的技术交流、考察报告,结合近期我们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IPC2002会议、在横滨举行的Pipe Dreamer会议的情况,简单介绍了高钢级管线钢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发展过程,着重从轧钢工艺角度叙述了X80、X100等高钢级管线钢的生产要点,同时介绍国外X80、X100、X120的研究开发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国内冶金行业以及相关研究、设计单位有所帮助。
管线钢的发展过程目前世界上60%已探明可再生石油储量集中在中东地区、余下主要分布在前苏联(独联体)、美国、沙特阿拉伯、南美、中国等地;天然气已探明储量80%集中在10个国家,其中独联体占40%、中东占30%。
专家预测,至2020年世界能源的需求将会增长60%,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121%。
石油仍将作为一种主要能源得以发展,而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近104%。
从区域分布来分,石油需求主要在大西洋、亚太地区,而天然气最大的用户则在独联体(34%),余下大部分在北美、西欧[5];从地域上来看,用户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地区,而油气田则大部分在极地、冰原、荒漠、海洋等偏远地带。
因而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一种经济、安全、不间断的长距离输送工具,油气输送管线在近40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势头在将来的几十年中仍将持续下去。
自从二战期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具有现代规模的长距离石油管线[1]以来,随着输送压力、输送介质以及自然环境的要求,管线钢的钢级在不断的提高。
从早期的A3钢、16Mn钢到1947年API 5L标准中的X42、X46、X52,从60年代起管线建设快速发展。
在1967、1968、1970年X56、X60、X65相继加入到API 5L标准中,之后X70、X80分别于1973、1985年被增加到API标准中。
目前X100、X120正处于试验、开发阶段,还没有世界通用的标准,仅仅是加拿大标准将X100(690MP)钢级纳入其标准CSA Z245.1-2002中。
国外高强韧、高等级管线钢发展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管线钢生产的热轧加正火工艺被控制轧制技术所取代,利用Nb和V 的微合金化技术可生产出X70管线钢。
这种控制轧制技术在80年代进一步演化为控制轧制加轧后加速冷却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生产比X70级更高钢级的X80管线钢。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利用控制轧制和改进后的加速冷却技术并添加Mo、Cu和Ni,可使钢板的强度级别提高到X100、X120甚至X130。
目前,级别为X70和X80的高强度管线钢主要在长输管线工程建设中使用,X100也将投入使用,X120和X130的研究与开发已经获得了巨大突破,处于评估阶段。
HTP管线钢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HTP管线钢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优势,对管线建设具有显而易见的巨大经济效益,被称为新一代管线钢。
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高钢级HTP管线钢的工艺技术。
在巴西矿冶公司(CBMM)的推动和支持下,日本在1983年试制了HTP管线钢并在13家公司进行了轧制试验。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也进行了X80级HTP管线钢的开发、制管试验和性能评价。
在夏延输气管线成功建成的基础上,美国又启动了更大规模的“西气东输”管道—落基捷运管道(Rockies express pipeline)建设。
该输气管线全长2 130 km,管径1 067 mm,一期工程(1 142 km)计划于2007年开工、2008年建成投产,二、三期工程将在2009年建成,并继续采用X80级HTP管线钢。
住友金属开发了X100/X120级超高强度、大直径焊管,以满足跨大陆、长距离天然气输送要求。
不仅在冶炼工序要求纯净化,而且因为强度指标要求,钢中含有微量的硼,在轧钢工序也要求实现控制轧制。
特别是X120级焊管,要求极高的抗张强度与低温韧性,而且焊接性能要好,工艺控制上更要严格。
新日铁计划于2008年3月在君津钢管厂确立X120油气管线用高强度复合UO钢管的批量生产工艺。
综述管线钢指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等的大口径焊接钢管用热轧卷板或宽厚板。
管线钢在使用过程中,除要求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低温韧性和优良的焊接性能。
随着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其输送的重要性显越发突出,尤其是长距离输送。
而提高输送效率,提高输送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加大输送管道口径,提高输送压力来解决。
从而提高了对高级别、高性能管线钢的需求。
国外高级别管线钢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X65管线钢开始投入使用,80年代X70级管线钢逐渐被引入工程建设,1985年API标准中增加了X80钢级,随后X80开始部分在一些管线工程中使用,并很快就投入到X100和X120管线钢的开发试制工作。
有关X100最早的研究报告发表于1988年,通过大量工作已形成很好的技术体系。
高级别管线钢概述我国管道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管线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20世纪50~7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A3钢和16Mn钢;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采用从日本进口的TS52K钢(相当于X52级钢);9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的X52、X60、X65级热轧板卷主要由宝钢和武钢生产供应。
“八五”期间成功研制和开发了X52~X70级高韧性管线钢,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西气东输工程采用了X70级管线钢并逐渐向X80过度。
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由于市场要求单管输气量不断提高。
我国早期四川、西北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采用X52及以下钢级、426mm以下管径的管线钢管,设计年输气量在10亿m3/a以下;陕京一线第一次采用了X60钢级、D660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33亿m3/a;西气东输一线采用X70钢级、D1016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170亿m3/a;最近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管道,采用X80钢级、D1219 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300亿m3/a。
这种单管输气量不断提高的趋势仍在持续。
当前国际上新一轮巨型天然气长输管道,单管输气量将达到450亿-500亿m3/a的水平。
国内X80管线钢的发展及研究方向大口径、高压输送及采用高钢级管材是国际管道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上X80高钢级管材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成功应用。
近年来,国内石油与冶金行业联合攻关,相继成功开发了符合质量技术要求的x80热轧板卷、宽厚钢板及X80螺旋缝埋弧焊管和直缝埋弧焊管,实施X80管线钢应用工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确保X80管道的安全可靠性,在借鉴国际上先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X80管线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攻关。
一、油气管道及高钢级管材的发展作为一种经济、安全、不间断的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工具,油气输送管道在近四十年取得了巨大发展。
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总长度已超过230万公里,并以每年2万-3万公里的速度增加。
在近10年内,我国已建成陕京管线、涩宁兰管线、兰成渝管线以及西气东输管线等十几条重大长输管线,预计今后10-15年内,我国共需各类油气输送干线用钢管约1000万吨。
随着管道输送压力的不断提高,油气输送钢管也相应迅速向高钢级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一般采用X52钢级,70年代普遍采用X60-X65钢级,近年来以X70为主。
X80也已开始大量使用。
在国外,如德国、加拿大、日本和意大利在X80乃至更高钢级管线钢的研究应用方面已经有很多实践经验。
世界著名的大石油公司积极开展X80及X80以上钢级管道钢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德国Ruhr Gas公司在1992和1993年采用Europipe生产的X80钢管分别建成了两条100多公里的输气管道。
加拿大Trans Canada管道公司(TCPL)一直积极推动高钢级管道钢的应用,X80钢管已成功应用到几条管线中,其中包括Alberta省北部永久冻土地区管线,2002年TCPL在加拿大建成了一条管径1219mm、壁厚14.3mm的X100钢级的1公里试验段,同年,新版CSZ245-1-2002首次将Grade690(X100)列入加拿大国家标准。
早期的管道管径小、压力低以及冶金技术的限制,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管道用钢一直采用C、Mn、Si型的普通碳素钢,其中包括1926ianAPI(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发布的API5L 标准的三种碳素钢(屈服强度分别为173MPa、206 MPa、235 MPa)。
一般认为,普通碳素钢的典型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10%~0.25%C,0.40%~0.7%Mn,0.10%~0.50%Si,一定的S、P和其他残存元素。
普通碳素钢的冶金生产主要侧重于性能而不重视化学成分的要求。
随着管道工程对管线钢要求的提高,输油、输气管材广泛采用低合合金高强度钢(HSLA,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其中包括1947年API5L 标准中的X42、X46和X52(X后的数字表示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值,单位为klbf/in2)三种钢(屈服强度分别为289MPa、317 MPa和359 MPa)。
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名称最先于1934年在美国出现,是指普通碳素钢的基础上计入少量合金元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结构钢。
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被定义为屈服强度大于275MPa,并且为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成型性、焊接性和抗腐蚀性等综合性能而加入某些合金元素的钢种。
有人也将其定义为屈服强度在350~750MPa的钢种。
普通低合金钢与普通碳素钢一样,主要以热轧或正火状态生产。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范围为:C≤0.20%,合金元素≤5%。
目前世界各国对这种钢的称谓不一,美国称之为高强度低合金焊接结构钢;日本称之为高张力钢;俄罗斯称之为低合金钢;德国称之为低合金焊接结构钢。
据统计,用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代替普通碳素钢,可以节省钢材1/3~2/3。
目前,各主要工业国家普通低合金高强度的产量占钢铁总产量的7%~10%。
自20世界60年代开始,随着管道输送压力和输送钢管管径的增大,在1967年到1970的4年中,API 5LX和API 5LS又增加了X56、X60和X65三种钢。
1 X100管线钢的发展历史2002年TCPL 在加拿大建成了一条管径1219mm 、壁厚14.3mm 、X100钢级的1km 试验段[1]。
同年,新版的CSZ245-1-2002首次将Grade690 (X100) 列入加拿大国家标准;2004年2月,Exxon Mobil 石油公司采用与日本新月铁合作研制的X120钢级焊管在加拿大建成一条管径914 mm 、壁厚16mm 、1.6 km 长的试验段。
X100级管线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完成了试验,但那时尚无实际应用的需求,图1为管线钢的发展历史。
到1995年几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开始设计X100级的材料。
有关X100最早的研究报告发表于1988年,通过大量工作已形成很好的技术体系。
欧洲钢管自1995年开始进行X100的开发试制,采用TMCP 工艺。
到2002年已生产了数百吨壁厚在12.7~25.4mm 的X100管线钢。
图1 管线钢钢级随年代的发展变化2002年9月,TransCanada 用JFE/NKK 提供的口径1219mm 、壁厚14.3mm 的X100钢管在加拿大WESTPATH项目中铺设了1km 长的试验段,进行了世界上首次X100的应用试验[2]。
通过现场焊接试验,认为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X100现场焊接的焊缝强度和韧性可以获得满意结果。
这对推广应用X100管线钢具有指导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大半需从国外进口。
这意味着从中亚和西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部将建设一巨大的长距离管线输送的网络工程。
而长距离管线输送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其工作压力,降低单位输送成本,且通过减少其管壁厚度来降低材料及相关建设费用。
鉴于此,长距离输送则要求更高钢级的高强度管线钢管,同时还要求有高韧性,特别是很高的CVN 。
因此,近年来开发更高强度管线钢的经济驱动力不断增加,曾在国际标准中处于最高钢级的X70已被X80所取代,X100和X120国际标准的草稿业已推出。
管线钢综述欧阳高凤摘要:本文对管线钢的大概发展历程、成分冶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轧制工艺、焊接性及焊接工艺进行了论述,从而能够了解管线钢的发展,为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管线钢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生产工艺焊接工艺发展1 管线钢的大概发展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和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带动了管线钢的发展。
由于管道运输具有经济、方便、安全等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管线钢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我国管线钢的应用和起步较晚,过去已铺设的油、气管线大部分采用Q235和16Mn钢。
我国开始按照API标准研制X60、X65管线钢,并成功地与进口钢管一起用于管线铺设。
90年代初宝钢、武钢又相继开发了高强高韧性的X70管线钢,随后成功研制了X80管线钢,X70和X80管线钢已大量应用于油气管道运输中。
近几年开发的高强韧的X100和X120管线钢还处在试验阶段,应用方面还比较少。
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的运输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管道运输。
但是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管道运输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虽然为世界的主要石油出产国之一,但输油输气的管道不足世界管线总长度的百分之一,而且普遍存在输送压力低、管径小的缺点。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西气东输的工程实施,油气管线向长距离、大口径发展是必然趋势。
下面从管线钢的冶金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生产工艺及焊接工艺等方面,进一步较详细的介绍管线钢的发展。
2 管线钢的冶金成分的发展管线钢和其他的微合金钢一样,都是在传统的C-Mn钢的基础上加上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主要以Nb、Ti、V或少量的Mo、Cu、Ni、Cr及B为主,以这些合金元素来对管线钢进行合金设计,以达到不同的强度等级及性能要求。
管线钢的冶金成分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0年以前,是以C-Mn和C-Mn-Si钢为主的普通碳钢,强度级别在X52以下。
第二阶段为1950-1972年,在C-Mn钢的基础上引入微量的Nb、Ti、V,通过相应的热轧和轧后处理工艺,提高了钢的综合性能,生产出X60及X65级别的钢。
X100/X120管线钢焊缝性能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长,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也发展迅速,带动了管线钢产量的大幅提高。
降低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线的建设成本显得越来越重要,使用高钢级、较小直径、中等壁厚的钢管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压缩造价,降低材料成本。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管线钢年产量仅为30万t,到2009年已提高到700万t,与此同时,从管线钢的品质特性来看,我国已从20世纪80~90年代初期的铁素体-珠光体微合金管线钢发展到目前的针状铁素体管线钢,完成了第一代产品到第二代产品的转变。
随着X80强度级别管线钢的批量生产以及X100、X120管线钢的试制成功,我国已具备了X52至X120管线钢的生产能力[1]。
0 高强度管线钢的研发目前管线钢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控轧、控制冷却的工艺代替了冶金行业传统的热轧、正火工艺,在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方面,通过Nb的添加,制造出了X60钢;通过Nb、V的微合金化,生产出了X70钢;而X80钢是采用低碳,Nb、Ti合金化,通过控轧及加速冷却的工艺研制出来的(对于δ≥25㎜的钢板,必须添加Mo);而X100则是在控制轧制及加速冷却的条件下,通过Mn-Nb-Ti合金化及添加Mo的情况下试制出来的高强高韧性的管线钢[4]。
通过微合金化技术和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技术工艺的发展,使管线钢的性能指标向高强度高韧性方面发展。
高强度级别管线钢,一般指X80、X100、X120等。
由于随着钢的强度级别的提高,在同样输气量的情况下,管材壁厚可以减小,从而可以节省用钢量。
因此,可减少管线建设的投资费用,通常管材费用占管线投资的25%~30%[4]。
1 X100/X120管线钢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组织1.1 X100/X120管线钢的化学成分2006年国内某钢厂研制的X100钢板的主要化学成分[3],为了便于对比,列出宝钢生产的X120管线钢板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碳当量。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旺盛。
大直径管道作为石油天然气安全经济有效的输送途径之一,随着西气东送等大建设项目相继投入,国家已将其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我国管线钢的应用和起步较晚,过去已铺设的油、气管线大部分采用Q235和16Mn钢。
“六五”期间,我国开始按照API标准研制X60、X65管线钢,并成功地与进口钢管一起用于管线敷设。
90年代初宝钢、武钢又相继开发了高强高韧性的X70管线钢,并在涩宁兰管道工程上得到成功应用。
国外天然气高压输送采用高钢级钢管呈强劲的发展趋势。
微合金钢控轧技术在管线钢中的应用使得管线钢不再进行正火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微合金元素的作用使得晶粒进一步细化。
现代管线钢在组织结构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针状铁素体或低碳贝氏体。
针状铁素体或超低碳贝氏体的组织特点使高钢级管线钢在获得高强度的同时仍具有优良的韧性。
针状铁素体对韧性的贡献首先归结于它的多位向析出形态。
针状铁素体与母相之间特定的晶体学关系,不同方位的针状铁素体分别按不同的K-S关系从奥氏体中析出,获得的针状铁素体尺寸参差不齐,彼此交叉分布,其间具有大角度晶界,因而对裂纹扩展具有阻止作用。
关键词:管线钢;低碳贝氏体;DWTT;第一章 X80管线钢的概述1.1 X80管线钢简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旺盛。
大直径管道作为石油天然气安全经济有效的输送途径之一,随着西气东送等大建设项目相继投入,国家已将其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为了降低管线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管线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压大口径管线用钢不仅要具有更高强度还要具有更高韧性,所以建设高压长距离输送管线是解决长时期、大规模运输天然气的主要措施,并且我国今后将在国外寻找油资源通过海运或管道输送至国内。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中应用最广的是X65和X7O针状铁素体管线钢[1],因此,国内钢铁企业为了占据市场有利位置,纷纷投入巨资进行高等级管线钢的开发与生产。
管线钢综述综述管线钢指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等的大口径焊接钢管用热轧卷板或宽厚板。
管线钢在使用过程中,除要求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低温韧性和优良的焊接性能。
随着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其输送的重要性显越发突出,尤其是长距离输送。
而提高输送效率,提高输送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加大输送管道口径,提高输送压力来解决。
从而提高了对高级别、高性能管线钢的需求。
国外高级别管线钢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X65管线钢开始投入使用,80年代X70级管线钢逐渐被引入工程建设,1985年API标准中增加了X80钢级,随后X80开始部分在一些管线工程中使用,并很快就投入到X100和X120管线钢的开发试制工作。
有关X100最早的研究报告发表于1988年,通过大量工作已形成很好的技术体系。
高级别管线钢概述我国管道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管线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20世纪50~7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A3钢和16Mn钢;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采用从日本进口的TS52K 钢(相当于X52级钢);9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的X52、X60、X65级热轧板卷主要由宝钢和武钢生产供应。
“八五”期间成功研制和开发了X52~X70级高韧性管线钢,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西气东输工程采用了X70级管线钢并逐渐向X80过度。
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由于市场要求单管输气量不断提高。
我国早期四川、西北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采用X52及以下钢级、426mm以下管径的管线钢管,设计年输气量在10亿m3/a以下;陕京一线第一次采用了X60钢级、D660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33亿m3/a;西气东输一线采用X70钢级、D1016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170亿m3/a;最近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管道,采用X80钢级、D1219 mm 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300亿m3/a。
这种单管输气量不断提高的趋势仍在持续。
当前国际上新一轮巨型天然气长输管道,单管输气量将达到450亿-500亿m3/a的水平。
X 80—X 100级管线钢的开发陆岳璋 周玉红(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Development of X 80-X 100Class Pipeline SteelLu Yuezhang and Zhou Yuho ng(Wuyang Ir on and Steel Co.Lt d)1 前言过去几年,不断提出了增加管线钢材强度的要求,不断增高强度的同时也需要改进韧性。
图1扼要描述了管线钢材和生产工艺的开发历程。
图1 管线钢的发展历程70年代,T M CP 控轧工艺代替了热轧和正火。
通过Nb 和V 的微合金化和降低C 含量,TM CP 工艺可以生产上至X70级的钢板。
包括TM CP 工艺及紧随其后的快速冷却工艺在内的改进工艺方法于80年代崭露头角。
采用这一工艺,只要进一步降低碳含量,即能生产更高强度的材料,例如X 80级(GRS 550),它有很好的野外焊接性能。
厚≤25mm 的F(铁素体)-B(贝氏体)组织的X80级钢板可以不加Mo 生产出来,但>25m m 则必须加M o 。
当采用T MCP 工艺和加速冷却工艺轧制≤20m m 的钢板时,只要在Mn -Nb-Ti 系合金中添加Mo 就能使强度水平高达X100级。
对于X80级及更高级管线钢材料开发的争论已进行了大约15年。
首批交付的管线采用GRS550级钢板用于试验段管线工程。
(它与X80为同一级别,但它的抗拉强度更高,其最小值为690MPa)。
交付日期可追朔到1985和1986年。
钢管由曼内斯曼公司的米尔海姆工厂供应,在那以后一晃又过了7年,直到1992年德国鲁尔天然气公司安排一份管线钢合同,用于世界上第一条采用(X80级)GRS550级钢板的输气工程。
欧洲管道公司供应了全部14.5万t 钢管。
钢管直径为1219m m,管壁厚度为18.3m m 到19.4mm 。
X100级在80年代中期已完成了实验开发,但在那时尚无实际应用的需求。
10年过去了,直到1995年几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开始设计研究X100级的材料。
X80管线钢研发过程及焊接工艺种类早期的管线钢一直采用C、Mn、Si型的普通碳素钢,在冶金上侧重于性能,对化学成分没有严格的规定。
自60年代开始,随着输油、气管道输送压力和管径的增大,开始采用低合金高强钢(HSLA),主要以热轧及正火状态供货。
这类钢的化学成分:C≤0.2%,合金元素≤3~5%。
随着管线钢的进一步发展,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石油组织在API5LX和API 5LS标准中提出了微合金控轧钢X56、X60、X65三种钢。
这种钢突破了传统钢的观念,碳含量为0.1-0.14%,在钢中加入≤0.2%的Nb、V、Ti等合金元素,并通过控轧工艺使钢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到1973年API标准增加了X70,1985年,API标准又相继增加了X80钢。
X80钢的化学成分(wt%)是:C 0.035;Si 0.25;Mn 1.84;P 0.013 ;Mo 1.84;Ni 0.33;Nb 0.065;Cr<0.02;V<0.02。
X80钢添加有较多Mo,Ni,Nb等微合金元素,起到细化晶粒作用,在控制碳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X80钢强度和韧性。
X80钢属于高度的洁净钢,通过形变强化而使材料具有很高的强韧性,因而该钢种对焊接加工提出了特殊要求,主要表现在: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来防止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化、局部软化与脆化,实现焊缝金属的纯净化与晶粒细化,消除焊接缺陷,提高焊缝强度,确保焊接质量。
根据X80钢的性能和化学成分,目前开发出几种焊接工艺:1、采用全自动焊工艺。
2、采用半自动焊根焊+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填充盖面工艺。
3、采用碱性焊条电弧焊根焊+自保护药芯半自动焊填充盖面工艺。
几种方法中全自动焊工艺施工效率最高,适用于平原及开阔地带的焊接施工;半自动焊方法效率次之,但适用于各种地形的施工,是目前主要的施工方法;焊条电弧焊根焊的工艺方法效率最低,在目前采用的大口径管线施工中仅用于地形特别受限处、连头施工或返修焊施工。
管线钢知识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长,2011-2015年世界范围内管道建设的工程投资每年近400亿美元。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以高强度X80为管材,管径1219mm,压力12MPa,主干线全长4895km。
2010年底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已建立原油管道1.9*104km,天然气管道3.3*104km,成品油管道1.6*104km,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6.8*104km,2020年有望达到20*104km。
同时,与我国的能源需求和先进国家的管道水平相比,我国管道建设还有巨大的需求和潜力。
一、管道工程面临的挑战与管线钢发展方向●管道的大管径、高压输送与高强度管线钢由建立在流体力学基础上的设计计算可知,原油管道单位时间输送量与输送压力梯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与略大于管道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加大管道直径,提高管道工作压力是提高管道输送量的有力措施和油气管道的基本发展方向。
目前认为,输油管道合适的最大管径为1220mm,输气管道合适的最大管径为1420mm。
在输送压力方面,提高压力的追求仍无止境。
20世纪50-60年代的最高输送压力为6.3MPa(X52),70-80年代的最高输送压力为10MPa(X60-65),90年代后的最高输送压力达14MPa(X70-80)。
近年来,国外一些新建天然气管道压力一般为10-15MPa,一些管道压力已超过20MPa(X100-X120)。
由管道设计准则可知,管道工程的大口径、高压输送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增加钢管壁厚和钢管强度来实现。
然而,提高管线钢的强度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这是因为高强度管线钢的采用不仅可减少钢管壁厚和重量,节约钢材成本,而且由于钢管管径和壁厚的减少,可以产生许多连带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在大口径管道工程中,25%-40%的工程成本与材料有关。
一般认为,管线钢每提高一个级别,可使管道造价成本降低5%-15%。
●管道的低温环境与高韧性管线钢随着管道工程的发展,对管线钢韧性的技术要求日益提高,韧性已成为管线钢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管线钢分类、发展管线钢是指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等管道所用的一类具有特殊要求的钢种,根据厚度和后续形成等方面的不同,可由热连轧机组、炉卷轧机或中厚板轧机生产,经螺旋焊接或UOE直缝焊接形成大口径钢管。
下面随小编去了解下管线钢。
一、管线钢分类1、铁索体-珠光体管线钢铁素体一珠光体管线钢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开发的管线钢所具有的基本组织形态,X52以及低于这种强度级别的管线钢均属于铁素体一珠光体,其基本成分是碳和锰,通常碳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10%一0.20%,锰含量为1.30%~1.70%,一般采用热轧或正火热处理工艺生产。
当要求较高强度时,可取碳含量上限,或在锰系的基础上添加微量铌和钒。
通常认为,铁素体一珠光体管线钢具有晶粒尺寸约为7μm的多边形铁素体和体积分数约30%的珠光体。
常见的铁素体一珠光体管线钢有5LB、X42、X52、X60、X60和X70。
2、针状铁素体管线钢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并于70年代初投入工业生产。
当时,在锰一铌系基础E发展起来的低碳.锰一钼一铌系微合金管线钢,通过钼的加入,降低相变温度以抑制多边形铁素体的形成,促进针状铁素体转变,并提高碳、氮化铌的沉淀强化效果,因而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降低了韧脆转变温度。
这种钼合金化技术已有近40年的生产实践。
近年来,另一种获取针状铁素体的高温工艺技术正在兴起,它通过应用高铌合金化技术,可在较高的轧制温度条件下获取针状铁素体。
常见的针状铁素体管线钢有X70、X80。
3、贝氏体一马氏体管线钢随着高压、大流量天然气管线钢的发展和对降低管线建没成本的追求,针状铁素体组织已不能满足要求。
20世纪后期,一种超高强度管线钢应运而生。
其典型钢种为X100和X120。
1988年日本SMI公司首先报道了,X100的研究成果。
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开发,X100钢管于2002年首次投入工程试验段的敷设。
美国ExxonMobil公司于1993年着手X120管线钢的研究,并于1996年与日本SMI公司和NSC公司合作,共同推进X120的研究进程,2004年X120钢首次投人丁程试验段的敷设。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2013—2014学年《石油机械与装备材料》大作业管线钢的发展及应用所在院系:理学院考生姓名:陈雷学号: **********班级:研-3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4 年 4 月 23 日管线钢的发展及应用绪论石油天然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增长加上结构优化调整,带动了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在人类所消耗的能源当中,石油占居第一位,天然气居第二位。
但是从全球资源储备来看,天然气资源远比石油丰富,我国更是如此[1]。
估计不久以后,天然气将占据首位,而石油会位居第二,至2030年世界上天然气的需求量将翻一番。
预计从21 世纪20 年代开始全球能源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那时人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有核聚变能源和天然气水合物两大类。
管道工业以输送天然气、石油、成品油等能源为主要任务,其发展趋势必须顺应未来能源的变化。
世界上多数专家预计,在2010 年至2015 年期间,X80、X100和X120 级钢管均会广泛地应用于输气管线。
管道输送是将石油天然气从遥远的开采地向最终用户端长距离输送的重要方式。
在5000 公里距离以下,石油天然气的管道输送是较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最为经济的一种手段。
与其它方式相比,管道输送具有输送量大,成本低,安全性高、便捷、高效等优点。
二次大战后,油气输送管线发展迅猛,输送压力不断提高,国外新建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都在10MPa 以上。
输送压力的提高要求增加钢管壁厚,壁厚增加势必带来钢管重量的增加。
在此情况下,只有提高管线钢级,才能减小钢管壁厚,节约钢材,降低管道建设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钢管费用占整个管道投资的25%-30%。
如图1 所示,在较高工作压力下,X100 管线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使长距离油气管线成本节约5%~12 %,主要体现在材料节约、提高输送压力、减小施工量、降低维护费用、优化整体方案等方面[2 ]。
图1. 采用不同钢级钢管建设的成本变化进入21 世纪,管线钢正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趋势。
管线钢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
由于极地油气田、海上油气田和腐蚀环境油气田等恶劣环境油气田的开发,不仅要求管线钢具有高的强度,而且要求具有高的韧性、疲劳性能、抗断裂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同时还要求力学性能的改善不会恶化钢的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
其二是冶金技术的进步。
自1959 年微合金化钢开始在油气管工程中应用以来,国际上对微合金管线钢已经行了50 年的研究与生产。
目前,管线钢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由于采用了冶金数学、清洁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等高新科技,通过微合金化、超纯净冶炼和现代控轧、控冷技术,已能够提供超纯净度、炒均匀性和超细晶粒的具有优良强韧特性的管道管材。
管线钢已成为低合金高强度钢和微合金化钢领域内最富活力、最具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管线钢的研发历程19 世纪末,输送油气用的大口径钢管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
1928 年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ium Institute)制定了API SPEC 5L 焊管标准,以后每年A修订一次PISPEC 5L 标准。
例如:“X42”表示管线钢的屈服强度等级为42 KPs(i英制单位),所对应公制单位为290MPa。
随着管线钢的进一步发展,到20 世纪60年代末70 年代初,美国石油组织在API 5LX 和API 5LS 标准中提出了微合金控轧管线钢X56、X60、X65 系列。
这种钢突破了传统钢的观念,碳含量为0.10%~0.14%,在钢中加入了小于0.20%的Nb、V、Ti 等微合金元素,并通过控制轧制工艺显著改善了钢的力学性能。
到1973 年和1985 年,API 标准又相继增加了X70和X80 钢,其碳含量降到0.01%~0.05%,碳当量也相应地降到0.37 以下,开发出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微合金化控轧控冷管线钢。
如图2[3]所示,为不同强度级别管线钢的发展历程图。
图2 管线钢的发展历程1891 年,美国建成了第一条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线(约200km),并于1925年建成第一条焊接钢管天然气管线。
早期建设的管道,由于管径小、压力低以及冶金技术的限制,直到40 年代,一直都还采用C、Mn、Si 型的普通碳素钢,其强度级别均低于X52,在冶金上更侧重于性能,而对化学成分没有严格的规定。
二十世纪60 年代以前,管线钢的强度是通过含0.20%碳的钢经热轧、正火得到的,此时钢级主要为X52、X56。
1959 年低碳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首先应用在大运河管道工程,从而带动了热轧微合金化技术在高强度管线钢上的应用与发展。
自20 世纪60 年代,随着输油、气管道输送压力和输送管径的增大,对管线钢的强度级别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开始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来代替普碳钢,并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主要为X52-X60 钢级的管线钢,其化学成分为0.20%C 再添加一定量的合金元素(钒或铌),通过传统热轧和正火后钒的析出强化来获得所需的强度。
这时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型。
到七、八十年代,随着控制轧制工艺(TM)在生产中的应用,X65、X70 钢级管线钢迅速发展起来。
钢中的碳含量大大降低,同时降低了钒的含量,提高Nb 含量,通过Nb 对热轧时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的影响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提高钢的强度。
由于C 含量的降低,大大减少了珠光体的比例,钢的韧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时钢的成分为0.10%C+Nb(V),其组织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热轧工艺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在控轧(TM)后进行强制加速冷却技术(ACC)的工艺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管线钢的C 含量进一步降低,但强度却在提高。
另外,冷却速率的提高和冷却停止温度的降低使得终轧后的组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铁素体+珠光体型变为先共析铁素体+贝氏体型(或针状铁素体型),同时组织也得到进一步细化。
X80 管线钢就是在此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此时钢中碳含量约0.08%,并通过铌、钛复合进行微合金化,钛的加入能进一步改善高强度钢的焊接性能。
到九十年代,X100 管线钢也相继在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研制出来,其成分为0.07%C+Nb+Ti+Mo,生产工艺为控轧(TM)+加速冷却(ACC)或控轧(TM)+直接淬火(DQ),其中后一种工艺得出的组织为马氏体。
二.管线钢的生产及应用二次世界大战后,油气输送管线迅猛发展,随着输气管道输送压力的不断提高、输送介质以及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管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输送压力从之前的0.25Mpa 上升到90 年代的10Mpa,国外新建成的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都在10MPa 以上。
而管线钢的屈服强度则从170Mpa提高到500Mpa以上。
从高钢级管线钢的开发使用上来看,20 世纪60 年代初期,X60 管线钢开始投入使用;到80 年代,X70 钢被逐渐引入工程建设当中;到90 年代,X80 钢开始在一些管线中投入试用[4],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对X100 和X120 钢级的开发工作。
至今为止,X70 级别管线钢已广泛应用,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也应用了X80级别的管线钢。
而在加拿大和欧洲,X80 级别管线钢已经建成了数百公里的试验段。
X100、X120强度级别的管线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工业发达国家普遍把X80列为21 世纪初天然气管道的首选钢级。
另外,一些著名的石油公司和管道公司也计划在新世纪初进行X100钢级管道的工业性试验、甚至越过X100直接进行X120钢级的工业性试验。
1967 年,国际上第一条高压、高钢级(X65)跨国天然气管线(伊朗到阿塞拜疆)建成;20 世纪70 年代初期,北美开始将X70 级管线钢用于天然气管线的建设当中;1985 年,德国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 3.2km 长的X80 试验段;1988 年日本SMI公司率先报道了X100 的研究成果。
到2002 年9 月,Transcanada 公司成功地将NKK 提供的14.3mm 厚的X100 高钢级钢管用于WESTPA TH 项目Saratoga 试验段中,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X100 钢级也首次被列入2002 年新版的加拿大管道标准CSAZ245.1—2002 当中。
美国Exxon 公司于1993 年着手X120 管线钢的研究,并于1996 年分别与日本SMI 公司和NSC 公司联手,推进X120 钢级管线钢的研究进程。
2004 年2 月,加拿大在Pearless Lake 项目中成功建成了一条 2 公里长的φ914mm 的X100 和 1.6 公里长的φ914mmX120 试验段,该试验段的建成是世界上首次在工程中应用X120 管线钢。
目前,国外天然气高压输送采用高钢级钢管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
微合金钢控制轧制技术在管线钢中的应用使得管线钢的生产不再进行正火,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由于微合金元素的作用使得晶粒得到进一步细化,与相同级别的非控轧钢相比,钢中碳含量可以大幅度降低,使钢的韧性和焊接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随着输气管道输送压力的不断提高,使得钢管迅速向高钢级发展。
国际上,X70 钢管已使用多年,X80 钢管在德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国已经具备了规模生产的能力,并已应用到多条管线当中。
与此同时,国外一些厂家也加强了X100 和X120 钢级的开发与储备工作。
由于高钢级管线钢对强韧性和焊接性能等综合性能的特殊要求,对长距离油气输送使用高钢级管线钢还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实际上X70、X80 级别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是目前世界各国进行天然气管线建设的首选钢种,而从制造成本上看,X80 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将成为新一轮油气输送管线建设的重要需求。
下面简单介绍以下各个级别管线钢的发展级应用概况。
①X70 钢级管线钢的发展概况20世纪70年代初,Transcanada 首次使用了X70 钢级的钢管,迄今为止,已经建设了近6300km长的管线;而欧洲钢管公司到2001 年底也已生产X70钢级的钢管近321万吨。
目前,X70级别的管线钢管的生产技术在欧洲钢管,新日铁,住友,NKK,KAWASAKI,IPSCO,ILVA 等公司均已成熟,并且正向着厚壁、深海、抗腐蚀方向发展。
②X80 钢级的开发与使用高钢级管线钢的生产是钢铁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X80管线钢管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组织、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焊接性能等的相关研究也已有较多报道。
但是,由于其对强韧性和焊接性等综合性能的特殊要求,X80 的使用仍受到一定限制,至今为止,世界上已建成的X80输气管线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