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糖尿病的CO中毒发生迟发性脑病的21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21例护理体会引言一氧化碳中毒(CO poisoning)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其迟发性脑病(Delayed Neurological Sequelae, DNS)是中毒后可能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本文通过分析21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体会,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病例概述1. 病例选择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至2020年间,我院收治的21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
2. 一般资料21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28-72岁,平均年龄48.5岁。
3.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肌力减弱等。
4.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符合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护理措施1. 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外界刺激,避免加重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
2.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
3. 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包括饮食、个人卫生、排泄等。
4. 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言语训练等。
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增强预防意识。
6. 监测与记录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护理体会1. 早期识别与干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2. 个性化护理每个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都不尽相同,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中较为常见,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4. 家庭支持的作用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过程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5.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2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收集到的2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24例均给予高压氧、改善微循环、脑细胞活化剂、激素、脱水降颅压治疗,18例基本治愈,5例明显改善,1例死亡。
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要早发现,尽早并且足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是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方法。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脑病【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30-01除工业中毒外,一氧化碳中毒多见于广大农村地区冬季取暖,使用煤火不当。
另外,使用煤气或煤气热水器不当也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原因。
部分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经抢救神志转清后,经过一段时间(2-60天)的“假愈期”后,出现以急性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表现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称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1],其发病率国内报道为10%左右[2]。
因其严重的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受到关注,但目前却无特效治疗方法,是临床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现将笔者收集到的2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病例分析如: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4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者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在15-76岁之间,均有明确的一氧化碳中毒病史,符合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3]。
中毒后昏迷的18例,昏迷时间2-42小时,昏迷清醒后距迟发性脑病发病时间5-40天,平均21天。
1.2 临床表现智能障碍16例,锥体外系症状7例,去皮质综合征1例。
1.3 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行2次以上的头ct检查,病灶大多位于脑白质,基底节区主要累及苍白球。
2.结果24例均给予高压氧、改善微循环、脑细胞活化剂、激素、脱水降颅压等治疗,18例基本治愈,生活可以自理;5例明显改善,1例死亡。
经统计学处理后提示,年龄大、昏迷时间长、假愈期短、且有合并症者预后差。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观察发表时间:2017-06-01T14:01:48.8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7期作者:张爱粉[导读]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的护理措施。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河南内黄 456300)【摘要】目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积极的护理措施。
结果:22例痊愈,11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2.9%。
结论:根据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临床特点,为其实施积极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特点;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71-0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指的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清醒后,经过2~3周的假愈期后出现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伴有精神症状、痴呆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
有研究报道指出[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发病率达到2.8%~11.7%。
由于迟发性脑病临床表现较复杂,不易进行治疗和护理。
本组研究首先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积极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伴有一氧化碳中毒史,满足迟发性脑病临床诊断标准[2]。
其中,30例男,12例女,年龄最小13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6.2±5.2)岁;假愈期最短2d,最长45d,平均假愈期为(12.5±6.7)d。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各项检查,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2.1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年龄段:3例0~20岁,5例20~40岁,12例40~60岁,22例60岁以上。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0例
高凯军;王华琳;李柱一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05(016)009
【摘要】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一种常见病,部分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数天至数周正常的间歇期后,出现迟发的CO中毒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和锥体外系、锥体系功能障碍。
我院于1994年~2004年收治DEACMP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686-687)
【作者】高凯军;王华琳;李柱一
【作者单位】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内二科,哈尔滨,150076;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内二科,哈尔滨,150076;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71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地黄饮子加味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0例临床观察 [J], 郑敬肖;吉运磊
2.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0例临床分析 [J], 赵喜才;石艳玲
3.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0例临床分析 [J], 赵喜才
4.4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护理 [J], 朱华清
5.4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高压氧治疗效果分析 [J], 包晓岩;王超;程慧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23例分析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资料与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住院病人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
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7±2岁。
全部患者均有明确的一氧化碳中毒及昏迷病史。
在当地卫生院经吸氧、静滴液体后“治愈”出院,经2~60天假愈期后出现迟发性脑病症状。
头颅CT检查:大脑皮质和(或)基底节区有低密度区存在及脱髓鞘改变。
行脑电图检查,全部患者在不同部位均显示不规则高波幅δ波,甚至呈弥漫性低波幅的平坦波形,与缺氧性脑病进展相平行。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大致分3型:①痴呆型13例,主要表现在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思维活动下降,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均差,表情呆板,大小便失控,部分有意识障碍;②精神错乱型5例,表现为行为紊乱,哭笑无常,不知羞耻,错称呼自己熟悉的人;③运动障碍型5例,主要表现为行走不便,四肢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其中兩例有偏瘫。
诊疗和预后:入院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至少10次),鼻导管吸氧,清除自由基,营养脑细胞(静滴胞二磷胆碱或脑蛋白水解物或神经节苷脂),改善脑循环(静滴丹参或葛根素),并给予口服氯脂醒及大剂量B族维生素,如:VitB1、VitB6、VitB12等。
经住院治疗15天后,11例恢复正常生活及日常工作;7例症状好转,能够生活自理;3例症状较入院时稍有好转;2例经治疗后病情无变化。
讨论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剧毒气体。
凡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CO气体。
家用煤炉产生的CO及煤气泄漏是生活性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较氧大,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后者的离解速度仅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1/3600 [1],因而血中形成多量的HbCO。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支少且代谢旺盛的器官,如大脑和心脏最易遭受损害。
脑内小血管迅速麻弊、扩张。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永波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9(011)005
【摘要】@@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致残率与病死率都很高.迟发性脑病作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加重病情,影响预后.为进一步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我们对2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676-677)
【作者】王永波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1
【相关文献】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脑病69例临床分析 [J], 王玉书;郑雪梅;金光石;刘福贤
2.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 [J], 丁伟利;张向芬;刘春云
3.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彭静玉;任旭东;李光来
4.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史文文
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相关因素分析 [J], 刘广忠;赵豫凤;屈永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O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为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规范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治,在2021年经过专家组充分讨论,发表了《CO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促发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预防及治疗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建议。
本文主要基于该病在概念、促发因素和预防、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面的部分内容进行有关说明和解读。
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是部分急性CO中毒患者在经过一段“假愈期”后再次出现的神经精神障碍。
发病率为3%~40%,预后差,大约1/4患者可遗留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1-2],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生活及经济负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和临床证据,结合我国国情,就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疗达成了《CO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以下简称共识)。
作为共识参与者,我们对共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并对一些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讨论。
一、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定义CO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指部分急性CO中毒患者急性中毒症状消退后,经过2~60天的临床静息期或清醒期,再次出现新的神经精神症状。
因此,迟发性脑病的定义主要建立在临床特征基础上。
这里我们要强调对迟发的理解,在怀疑迟发性脑病时,一定要有中间清醒期及新的神经精神症状;在诊断时,新的影像学改变(如新形成的T2加权成像脑白质高信号)有助于诊断,但也有可能没有影像学方面的异常。
迟发性脑病和急性CO 中毒发病机制也不同,急性CO中毒主要是与组织细胞缺氧有关,而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脑组织缺氧、氧化应激、免疫炎症、神经递质毒性等互为因果导致[7-8]。
因此,迟发性脑病是与急性CO中毒相关,但又独立于急性CO中毒的疾病。
二、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促发因素和预防因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机制复杂,一旦发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合并糖尿病的CO中毒发生迟发性脑病的21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已经确诊的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结果所有患者急性中毒后均有6~45 d不等的假愈期,之后出现以痴呆、震颤麻痹和精神症状为主的脑病表现,经高压氧、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糖等治疗,有效率为6666%,治愈率为95%。
结论本病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昏迷时间、假愈期,血糖控制的程度和糖尿病史的时间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CO中毒;迟发性脑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 d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神经精神后发症[1]。
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的糖代谢紊乱会引起脑的慢性损害,包括代谢、神经化学、形态学、电生理和神经行为等方面的改变[2]。
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合并有糖尿病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2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患者发病前均已明确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发病时有昏迷、头晕、恶心、呕吐等各种症状,COHb测定结果>10%;经积极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但经过一段时间(6~45 d)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均可明确诊断为迟发性脑病。
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2~84岁,平均(68±16)岁;既往糖尿病史时间3~21年,平均(12±9)年;急性CO中毒发病时昏迷时间30 min至50 h,其中昏迷时间30 min至1 h 5例,10 h 3例,30 h 7例,>30 h 3例。
12临床表现①精神症状:遗忘症,痴呆,可有木僵、躁狂、幻觉和妄想等,可发生去皮质状态6例(285%)。
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作性头痛、出汗、血压波动、脉搏改变和眩晕1例(476%)。
③锥体外系症状:震颤麻痹,并逐渐加重,可出现舞蹈症,手足徐动症12例(57%)。
④周围神经病变:可见股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等周围神经的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脑神经麻痹综合征1例(476%):⑤其他神经功能缺损:单瘫、偏瘫、失语、延髓麻痹1例(476%)。
13辅助检查21例患者中有均例行头颅CT检查,正常3例;有锥体外系症状和精神症状的患者大多CT表现为大脑皮层白质、苍白球或内囊部出现大致对称的密度减低区16例;单侧半球白质内有局灶性低密度灶2例。
21例均行脑电图检查,发现异常18例,其中重度异常5例,中度异常8例,轻度异常5例;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两侧半球弥漫性δ和θ波活动,部分患者以局部慢波为主。
肌电图异常,周围神经病变1例。
21例患者入院时血糖检测:空腹血糖65~80 mmol/L 6例;81~110 mmol/L 12例;>111 mmol/L 3例;发生迟发性脑病时的血糖:空腹血糖65~80 mmol/L 2例;81~110 mmol/L 15例;>111 mmol/L 4例。
14治疗及预后确诊为迟发性脑病时全部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15 MPa,吸氧60 min/次,1次/d,15次为1个疗程。
一般2~5个疗程不等,平均治疗40次。
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或是同时配合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均可达到65~85 mmol/L。
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口服拜阿斯匹林,静脉应用活血化淤药增加脑血流,营养脑细胞改善脑细胞代谢,同时辅以能量合剂、VitC静脉点滴,VitB1肌肉注射等,1次/d,15 d为1个疗程,一般2~5个疗程不等。
根据临床情况及参考有关资料[3],制定疗效标准:治愈: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行走自如,生活能够自理,脑电图正常;显效:智力较前明显提高,近似常人,但时有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脑电图大致正常;有效:症状、体征较前减轻,但不甚明显,脑电图异常;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脑电图检查未见好转。
提示年龄越大,昏迷时间越长,假愈期越短,预后越差;另外,血糖控制的程度越高和糖尿病史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本组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7例。
总有效率6666%,治愈率95%,显效率2857%。
2讨论
CO中毒引起缺氧导致脑功能障碍,缺氧性脑水肿最常见,在血管内皮损伤的基础上继发点状出血、血栓形成,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皮质下广泛脱髓鞘。
部分患者急性期后意识恢复,经一段清醒或假愈期出现精神障碍和痴呆,称CO 中毒迟发性脑病,可能由于脑缺氧引起继发性血管病变、内皮细胞变性及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等,经一段时间出现脱髓鞘和广泛软化坏死[4]。
目前,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理尚无定论。
国内学者经近十年深入探讨,已初步证实该病与CO的毒性并无直接关系,继发性脑循环障碍乃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及早降低血液粘度,积极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可使血液生化指标、MRI异常及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还初步证实血红素加氧酶(HO1)、一氧化碳合酶(NOS)、鸟苷酸环化酶等均介入上述病理生理过程,是CO中毒后脑内微循环障碍重要的分子基础[5]。
一般认为,苍白球和黑质是CO中毒后引起低氧损伤的敏感区域。
苍白球受损使多巴胺受体减少,黑质受损使多巴胺合成减少[6]。
多巴胺为纹状体的抑制性调节递质,而乙酰胆碱为其兴奋性调节递质,正常人体中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O中毒后由于黑质与苍白球的损害,致使这种动态平衡受损,乙酰胆碱活性增强,患者出现肌张力增高、震颤等表现[7]。
本组患者治愈和显效率不是很高,考虑与本组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时糖代谢的急性和慢性紊乱及血管改变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一般认为糖尿病脑病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大脑的神经生理及结构改变。
长期的糖及其他代谢紊乱亦可在结构、神经生理及神经精神等诸方面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8]。
据国外统计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微血管病变与患者体内的血栓前状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抗凝血功能减退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密切相关[9]。
该组患者在多年糖尿病病史的基础之上又发生CO中毒迟发性脑病,故患者的脑部损伤比较重,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6937.
[2]管庆波,韩辉糖尿病脑病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分册,1996,23(6):299302.
[3]宣艳敏CO中毒迟发性脑病2例治疗体会. 山东医药,2008,48(38):5253.
[4]郭玉璞,王维治,等.神经病学.第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66.
[5]赵金,徐希娴,等.临床职业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4290.
[6]Gale SD,Hopkins RO,Weaver LK,et al MRI,quantitative MRI,SPECT,and neuro psychological findings following carbon monoxidepoisoning. Brain Inj,1999,13(4):229243.
[7]邹胜华,刘友新,李桃元CO中毒继发帕金森综合征58例临床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2008,12(1):6970.
[8]孙海鸥,殷玉华,姬秋和糖尿病脑病. 国外内分泌学分册,2004,24 (2):7981.
[9]许曼音,陆广华,等.糖尿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