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信息联通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11课信息联通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11课信息联通[分析]信息联通一、教材信息联通分析21世纪是信息网络的时代,信息联通电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通讯工具。
本课信息联通围绕“电话”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的学习活动:画电话,为平面绘画的学习,涉及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信息联通设计制作电话亭的模型,为立体造型的学习,涉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
本课信息联通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的态度与能力。
电话信息联通一般由握筒、基座和电话线组成,教材选用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外形结构比较简单的电话,以便于学生把握不同类型电话的基本特征。
电话的基座、握筒等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电话的整体形状,各部分的形互相穿插、叠合,教师指导学生主要运用线条的断连来表现形的空间遮挡。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电话机呈现的形状会因方位的不同而变化,产生收缩、变形等现象,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线条的长短、倾斜、断连等表现出电话机的立体感。
描绘时还要特别注意表现电话机的细节,如功能键、按钮、天线、显示屏以及数字、符号、花纹等,教材使用文字的形式做了明确提示。
电话亭一般由顶罩、亭壁、亭柱、基座及电话等部分组成,其中有些部分是顺势相连的。
教材选用了一组公用电话亭的实物图片,有遮体式的,也有半封闭式的,造型结构有的以方形为主,有的以圆形为主。
学生欣赏图片进入到活动二的学习。
电话亭是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设计时应考虑周围的环境,与环境一起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使之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教材因此安排有小训练:相互讨论,你们准备在什么地方“安装”电话亭?根据周围的环境,用线条画出电话亭的设计草图。
教材中呈现的分别以折、卷为主的学生作品,在纸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与选择上给予了提示,用插接的方法组合成的学生作品,则在电话亭各部分的组合方法上提供了启示。
信息联通
《信息联通》反思
电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通讯工具。
本课围绕“电话”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的学习活动:画电话,为平面绘画的学习,涉及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设计制作电话亭的模型,为立体造型的学习,涉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
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的态度与能力。
在进行交流学习的教学环节时,通过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的组织形式,互相传阅文字资料来了解电话机的相关知识和不断更新的实用功能,互相交换图片资料来欣赏形形色色的电话机。
交流活动后从学生准备的资料中选择一组外形结构有特色的电话机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电话机的外形结构特征,感受电话机丰富的造型。
我提出初步练习的要求:选择教材或搜集的图片中的电话机,描绘其外形结构。
在学生描画的过程中强调从整体入手,画出电话机的大体形状,并针对性地展示一些学生作业进行学习指导,如构图是否合理,线条是否准确流畅且能较好地表现形的穿插与遮挡,表现电话机的立体感等。
11、通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预习提示1、观察用过的信封,你能发现什么。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3、自读课文,想一想人们在创造文字之前有哪些记事和通信的方法,用笔画下来。
4、搜集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目标1、认识5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2、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3、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2、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书”“信”)2、生回答,师板书:书和信。
3、师;这里面都写满了什么?(字、汉字、文字)板书:文字4、师: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可是在汉字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回答)5、师:其实那时候人们也有自己的书信,却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们信吗?(学生半信半疑)不信我们一起乘坐时光隧道去看看。
(红笔板书课题:不用)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指名给课文分段。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辨”“忆”“厉”。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扫除了生字障碍,那么古代人类是用什么来记事和通信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十一课各个网页链起来第十一课:运用超链接将各个网页连接起来导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
对于小学生而言,了解和掌握运用超链接将各个网页连接起来的技巧,是培养他们信息素养的关键一步。
本课将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超链接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课程目标:1. 了解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创建超链接;3. 掌握运用超链接将各个网页连接起来的技巧;4. 能够主动进行信息搜索,利用超链接进行导航。
二、课程内容:1. 什么是超链接?a. 简单介绍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在互联网中的广泛应用;b. 举例说明超链接的形式,如文本链接、图像链接等;2. 如何创建超链接?a. 使用HTML标签创建超链接,示范并讲解其基本语法;b. 以文本链接和图像链接为例,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操练习;c. 提醒学生注意超链接中的目标属性和目标网页的路径;3. 如何使用超链接将各个网页连接起来?a.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建一个包含多个网页的小型网站项目;b. 指导学生使用超链接将这些网页彼此连接起来,实现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的功能;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置返回按钮,以方便用户在页面之间进行导航;4. 信息搜索与超链接导航a. 介绍几个常用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操;b.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创建超链接的技巧,在自己的网站项目中设置搜索引擎的超链接,以便用户快速进行信息搜索;c.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将自己收集的有用网页链接添加到自己的网站项目中,丰富其内容;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概念介绍:在黑板上呈现“超链接”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交流。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超链接的作用和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式。
2. 创建超链接的演示:a. 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HTML代码创建超链接的基本语法。
b. 演示创建文本链接和图像链接的过程,并解释代码中的关键部分。
第11课信息联通(第一课时)主备:付美玲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2013.11.15 上课时间:一、学情分析本课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具“电话”展开,现在的学生只熟悉一些现代的高科技电话机,手机,对仿古电话机和最初的电话机没有过多的了解。
21世纪是信息网络的时代,电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通讯工具。
本课时围绕“电话”这一主题安排了画电话的学习活动,涉及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像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参与欣赏、描绘等学习活动,认识电话机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电话机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抓住电话机的外形结构和造型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电话机。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构图能力和创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电话机的组成部分和造型特点,发展历程教学难点:抓住电话机的外形结构和特点,仔细描画出自己喜欢的电话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观察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讲一讲——故事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和我的亲朋好友都是通过写信的方式,好几天之后才能收到对方的回复。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是用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对方。
在我上高一的时候就有了传呼机,传呼机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对方call了我之后我只能看到对方的留言,然后找到电话机回拨过去才可以联系到对方。
在我高中毕业时,就可以用手机了。
大学的时候还有了互联网手机,掌上电脑,不但可以随时联系到对方,还可以看到对方。
(课件展示信息工具的发展历程)这是我所经历的信息通信工具演变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生:科技的迅速发展师:你说的真好啊,对,祖国日趋强大,科技发展迅速,电话成为21世纪主要的通信工具。
通讯工具的更新换代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便捷,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和信息工具的更新换代有关的课程。
湖南版美术第九册第11课活动一《信息联通》教学案例第11课信息联通 (活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参与欣赏、描绘等学习活动,认识电话机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电话机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抓住电话机的外形结构和造型特点,仔细描画出自己喜欢的电话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电话机的外形结构和造型特点,仔细描画出自己喜欢的电话机。
教学准备:电话图片教学过程:(活动一)一、交流学习,初步感知1、交流有关电话机的图片。
(外形结构、造型特点)(1)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参与。
(2)师生自由交流。
2、通过交流感受电话机丰富的造型,了解电话机不断更新的实用功能。
二、欣赏感受,开阔视野1、展示部分学生搜集的电话机的图片。
2、师生欣赏,认识电话机的外形结构特征:由什么基本形组成。
3、展示,欣赏各种造型的电话机:普通电话机、仿古电话机、异形电话机等。
三、初步表现,指导方法1、教师提出要求:观察教材或搜集的图片中的电话机,用流畅准确的线条描绘其外形结构。
2、学生开始画。
3、作业反馈。
(1)描画时注意用线流畅。
(2)注意形的穿插和遮挡关系,表现电话机的立体感。
(3)注意构图。
四、仔细观察,深入表现1、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表现电话机的功能键、装饰花纹等细节。
3、学生接着画。
五、欣赏评价。
1、展示作业,交流感受。
2.欣赏街头的电话亭,布置课后作业。
11信息联通
教学目标
学生参与欣赏、描绘、制作等学习活动,认识电话机和电话亭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电话亭的造型设计知识。
抓住电话机的外形结构和造型特点,仔细描画出自己喜欢的电话机。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1、重点:线描的方法。
2、难点: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导入:小朋友们,加入我们的朋友生病了,我们该怎样问候他呢?
生:看望他、送贺卡、送花、也可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
师:对了,我们可以打个电话来表达我们的爱、在我们想念朋友、过年的时候、过节的时候都可以打个电话送上我们的祝福,电话就这样传递着我们的友情、我们的爱。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朋友们想不想把你们家的嗲话画出来送给爸爸妈妈。
生:
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画电话吧!板书——信息联通
二、了解电话、功能
1、了解电话: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第一部电话是谁发明的吗?学生:贝尔。
老师:对了,就是贝尔先生,出示图片。
早期的电话并不是只能为指定的最多50户家庭提供服务,现在就方便多了,只要我们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就能联系到对方。
老师:小朋友们知道电话还有没有其他的的使用功能呢?
学生:无线电话、可视电话、录音功能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出示图片,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有线电话到可视电话,功能越来越强大。
2、电话的组成部分:老师:小朋友们仔细的观察课本图片,说一说电话上都有些什么呀?
学生:听筒、电话线、基座组成、按键、
老师总结:小朋友们回答得真好,不同的电话有不同的结构,总的来说电话是有听筒、电话线、基座组成,基座上有:显示屏、功能键(键上有数字、符号)、按钮等。
3、特色的电话机外形:老师:小朋友加了的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方方的、和书上的差不多、是粉红色的、HELLO KITTY的、机器猫的、
老师:小朋友家的电话真漂亮呀,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漂亮的电话,同学们想不想看?欣赏图片:1、仿古电话机特点:造形复杂、图案精美、风格古朴
2、普通电话机特点:简洁大方、功能丰富
3、时尚个性电话机特点:外形新颖有趣、色彩鲜艳、具有时代特色
4、手机特点:简单大方,功能齐全,方便携带
三、画电话:看了这么多漂亮的电话,小朋友们想不想动手画一画电话呢?怎样才能把电话画的漂亮呢,是不是得先了解画电话的步骤?
一:仔细观察电话 1.观察电话的外形和构成 2.观察电话的角度出示图片
二:构图1、从整体入手,确定电话的外部轮廓和基座上各个细节部分的位置。
2、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外轮廓以及细节部分
三、调整
四、现在小朋友们拿出纸笔,动手画一画,运用线描的形式画图片上或课本上的其中一部电话。
绘画要求:1、构图饱满2、用流畅的线条描绘(用铅笔构图) 3、注意形的穿插和
遮挡,表现出电话的立体感4、细节刻画要详实
评价学生作业:小朋友们画的真不错呀,观察的很仔细,抓住了电话的基本型,细节描绘也很到位,线条疏密有致,看来已经很好的领会了这节课的知识,那同学们见没见过这样的电话呢?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做这样的电话?那好,请同学们下课收集一些关于街头电话亭的资料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见!希望以后小朋友们能经常的给自己的家人、朋友打打电话,增进感情!
信息联通
电话的组成:听筒电话线基座组成
画电话的步骤:1、仔细观察电话
2、画出基本形
3、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