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疼痛和肠功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65.98 KB
- 文档页数:4
患者腹部术后镇痛临床案例患者腹部术后镇痛临床案例【引言】在医学领域中,腹部手术后的术后疼痛管理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有效的镇痛措施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促进康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患者腹部术后镇痛的临床案例,探讨不同的镇痛方法及其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主体】1. 患者情况描述患者,女性,58岁,因胆囊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入院。
手术后,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术后疼痛,特别是在腹部和伤口部位。
2. 传统疼痛管理方法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常规的药物管理方法被采用。
这包括静脉镇痛药物和口服镇痛药物。
对于这位患者,医生首先选择了静脉可卡因注射镇痛。
但是,这种方法仅能提供短期镇痛效果,而且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风险。
3. 现代镇痛技术的应用为了改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医生决定采用现代镇痛技术。
这包括椎管内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镇痛。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本临床案例中,患者接受了椎管内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镇痛。
结果显示,这些技术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疼痛状况,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并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4. 个体化的疼痛管理策略除了常规的镇痛方法,个体化的疼痛管理策略也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应用。
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并根据个体化的镇痛计划进行治疗。
这包括疼痛评估、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的选择。
通过个体化的疼痛管理策略,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并促进了早期恢复。
5. 对患者的影响和展望通过综合分析以上疼痛管理方法在患者腹部术后的应用,可以看出,现代镇痛技术和个体化的疼痛管理策略对患者的影响是显著的。
有效的疼痛管理能够减缓患者的痛苦感,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并有助于减少住院时间。
个体化的疼痛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针对患者腹部术后镇痛的临床案例,现代镇痛技术和个体化的疼痛管理策略是有效的处理手段。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
ERAS的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
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以具体术式为内涵制定本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层面进一步推动ERAS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更为规范、有序地开展,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总论1.1 本共识及指南制订方法、过程、证据及推荐等级由腹部外科、麻醉科部分专家组成制定本共识及指南工作组,参与专家分工提出相应章节的核心临床问题及撰写提纲并提交工作组讨论通过。
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1997年以来相关文献,阅读并根据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评价相关结论的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的推荐意见,评述研究现状。
推荐等级“强”一般指基于高级别证据的建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一致性;推荐等级“弱”一般指基于低级别证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不确定性。
工作组完成本共识及指南初稿,所有工作组专家通过函审及会审方式予以修改并最终审定。
本共识及指南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前者评述ERAS的共性问题,后者分别针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中ERAS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马岩发布时间:2023-06-14T05:08:18.91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马岩[导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采取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病患术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病患均来自我院2020年-2022年行腹腔镜根治术的66例结直肠癌病患,参照组为2020年-2021年给予全身麻醉和静脉阵痛,观察组为2021年-2022年给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阵痛,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转归情况。
结果:观察组比参照组的术后快速恢复胃肠道功能,可以尽早下床活动和进食,缩短住院时间(t=9.428、9.837、9.557、3.423,P<0.05);观察组比参照组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苏醒和拔管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比参照组术后6h、12h和24h的疼痛度更低(t=3.012、3.437、3.601,P<0.05);观察组9.09%比参照组27.27%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χ²=3.667,P<0.05)。
结论:针对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采取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阵痛可以促进病患术后转归,缓解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麻醉和阵痛效果更高。
双鸭山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采取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病患术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病患均来自我院2020年-2022年行腹腔镜根治术的66例结直肠癌病患,参照组为2020年-2021年给予全身麻醉和静脉阵痛,观察组为2021年-2022年给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阵痛,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转归情况。
结果:观察组比参照组的术后快速恢复胃肠道功能,可以尽早下床活动和进食,缩短住院时间(t=9.428、9.837、9.557、3.423,P<0.05);观察组比参照组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苏醒和拔管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比参照组术后6h、12h和24h的疼痛度更低(t=3.012、3.437、3.601,P<0.05);观察组9.09%比参照组27.27%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χ²=3.667,P<0.05)。
原创研究报告静脉注射氟比洛芬可加速结直肠手术后肠功能恢复[Le flurbiprofène axétil intraveineux accélère la restauration de la fonction intestinaleaprès une chirurgie colorectale] Yajun Xu md, Zhiming Tan md p h d, Jiawei Chen md p h d, Feifei Lou md, Wei Chen md目的:氟比洛芬(FA)是一种有效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我们观察了手术期间注射FA与胸部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止痛法(PCEA)联合处理对开腹结直肠术后肠功能、术后痛和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研究。
40个病人被随机分到两组中(n=20人/组)。
FA组患者分别在皮肤切口前30min和皮肤切口后6h静脉注射1mg/kg 的FA;而对照组接受同等体积的英脱利匹特。
分别在FA注射前、手术结束时和术后6h、24h进行血液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所有病人在术后都使用PCEA止痛。
使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疼痛评分法分别对术后72h 静息痛和咳嗽痛的止痛效果进行评估。
记录胃肠活动。
术前和术后24h测量体温,并进行白细胞计数。
结果: FA组在首次排便时间(87±23对105±19h,P=0.008)和首次排气时间(63±16对75±11h,P=0.001)上均早于对照组。
在术后的24h,FA组的咳嗽痛评分也比较低(与对照组相比,P<0.001)。
术后FA组的血浆IL-6和IL-8的浓度也比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P<0.01和P<0.05)。
相反,术后6h FA组的血浆IL-10水平明显增加(P=0.009)。
FA组患者的总白细胞计数和发热发病率也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P=0.001和P=0.006)。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之一。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在电视监视下,通过腹壁穿刺处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直接操作治疗患者结直肠癌的手术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手术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显微视野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同时,腹腔镜手术的操作精细,肿瘤切除干净,对保留肠道及功能保护有利,提供了更好的手术体验。
二、切除范围在腹腔镜下,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结直肠肿瘤的位置、范围、深度和浸润情况。
通过腹腔镜器械操作,医生可以将附近淋巴结一同切除,进一步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同时,结直肠肿瘤早期发现,手术切除范围小,可以切除单个小肿瘤和部分肠段,不必进行放疗和化疗。
三、疗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已被广泛认可。
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的近期效果相当,远期效果稍佳。
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感染率低,术后疼痛轻微,医学美容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压力减少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四、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率较低,住院时间短,占领位率少,肠功能恢复快。
但是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出血、肠吻合口渗漏、肠瘘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医生经验和技术水平有关,对于这些并发症要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总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手术前,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在手术中要严格控制手术范围和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要加强术后护理和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莫匹罗星预防创面感染。
患儿初期创面为2×2 cm 经过对症处理后7天渗出及分泌物明显减少,但表面仍有黄色软痂皮。
16天后痂皮脱落肉芽组织增厚,创面减小至1.3×1.3 cm 。
28天后创面结痂基本愈合效果比预期理想,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先天性皮肤缺损和先天性面神经麻痹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随着患儿的生长还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神经运动发育落后,特殊的面容可能会造成患儿出现心理及行为问题,害羞、抑郁、甚至攻击行为。
所以随访工作尤为重要,需对该类患儿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适当给予干预。
虽然此病发生率低但是处理起来仍然较为棘手,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案,还需要继续研究和不断地发展创新,在不久的将来相信一定会有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参考文献[1] AlexandrosB,DimitriosG ,EliasA,etal.Aplasia cutis congenital:Two case reports and discussion of the literature[J].SurgNeurol Int,2017,8:273 [2] 李鑫,王贤书,杨志国,等.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二例[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6):1301-1302. [3] 梁茜.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患儿的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219-220.[4] 刘燕,邱林,傅跃先,等.38例先天性皮肤缺损创面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66-68[5] 黄金柳.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3):161-168 [收稿日期:2020-07-23]经验交流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冯喆,吕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北京 100048[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恶心和呕吐是术后最常见的两项不良事件,外科手术患者中总的发生率为30%,高风险人群发生率高达80%。
术后恶心和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对患者而言非常糟糕,也与患者满意度降低显著相关。
此外,PONV明显延长患者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17,增加意外入院的可能,且医疗费用增加。
PONV的优化管理比较复杂。
目前众多止吐药具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效能和副作用,因此需要结合临床选择合适药物。
对PONV采取预防性措施需要对获益与不良反应进行权衡。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PONV管理还可能受成本-效益比、药物易获取性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等因素影响。
尽管现有部分PONV指南发表,但均存在缺点:局限于特定人群、未能详细阐述所有PONV管理相关的问题,或未更新至最新文献等。
我刊先后于2003年、2009年和2014年发表过3版PONV专家共识,目的是为成人和儿童患者PONV管理提供基于临床证据的详细建议。
我们系统检索了上一版指南(检索时间截至到2011年10月)出版以来的文献超过9000篇。
加速康复临床路径(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ERPs)的建立使得术后管理方法范例的数量显著增多,因此我们更新指南,旨在将最新研究的发现囊括到建议中。
本指南的目标专家组确定本次指南的目标:(1)确定成人PONV风险和儿童术后呕吐(POV)风险的可靠预测因素;(2)制定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治疗措施;(3)评估个体化止吐药和联合治疗对PONV预防(包括非药物干预)的效果;(4)确定已行或未行预防的患者PONV和出院后恶心呕吐(postdischarge nausea and vomiting,PDNV)的治疗效果;(5)明确止吐药预防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时机;(6)评估PONV管理策略的成本效益比;(7)总结建立PONV的风险分层、降低风险、预防和治疗流程;(8)评估ERPs中PONV的管理策略;(9)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8.结直肠ERAS实施流程2结直肠ERAS实施流程V1 ——ERAS项目为主线结直肠ERAS实施流程V2 ——ERAS时间为主线结直肠ERAS实施流程V1(项目为主线)实施项目项目内容介绍实施时间负责人术前管理目标患者教育门诊宣教通过门诊宣教,宣传小册子等,告知患者戒烟戒酒门诊接诊护士/外科医师入院宣教1. 所有患者在术前应接受专门的咨询服务,将手术和麻醉过程对患者进行宣教;2. 行肺功能锻炼(爬楼梯、吹气球);如何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术后进食(50次咀嚼法)介绍;如何预防误吸(床头抬高30度、进食后下床活动);注意口腔卫生(刷牙、漱口液);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并告知术后康复的详细步骤。
3. 临床门诊医生确定评估进入ERAS通道,口头或书面告知患者围手术期各项相关事宜,告知患者预设的出院标准,告知患者随访时间安排等。
接诊后至术前护士术前营养支持入院后营养状况评估1. 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行营养支持治疗后再进入ERAS;2. 术前行全量放疗患者或者新辅助放化疗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风险增加,建议进入快速康复路径应慎重;3. 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则应该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剂或术前肠内营养;4. 常规使用口服碳水化合物(给予小于400毫升10%的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降糖药物。
术前护士/营养师营养支持指征1. 6月内体重下降>10%;2. 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长达10天以上;3. BMI< 18.5 kg/m24. 白蛋白<30g/L(无肝肾功能障碍)营养支持目标白蛋白>35g/L;如条件允许,建议术前营养支持7-10天;如条件不允许,营养支持至术前。
肠道准备术前肠道准备1.不提倡对拟行结直肠手术的病人常规肠道准备。
2.术前肠道准备适用于需要术中结肠镜检查或有严重便秘的病人。
术前护士术前抗焦虑术前抗焦虑1.除特殊病人,不推荐常规术前麻醉用药(镇静及抗胆碱药)。
20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月 第4卷第23期况下,超声检查中的伪像,会将胸膜变化与肺组织准确地反映出来,且不同肺部组织,超声声像图像不同,病变位置、大小、形态、病变程度等均会存在差异。
因此,可以对肺部疾病进行有效诊断。
支气管肺炎,超声检查后,图像会显示肺部炎症,且图像中的胸膜线会出现粗糙感,局部A 线出现异常,且还会出现B线。
如炎症加重时,会增加B线,产生肺泡间质综合征[5]。
随着炎症的进一步加重,肺泡会出现萎缩,产生肺实质改变。
本次研究,肺炎患儿入院后,采取胸部X线确诊。
在治疗前,经肺超声诊断,发现肺超声结果为胸膜线出现异常,A线消失,且患儿出现肺泡间质综合征,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肺实质改变。
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后,炎症有效缓解,对肺组织的充血、肿胀等均有一定的改善,此时,采用肺超声检查,发现B线数量减少,胸膜线及A线逐渐恢复正常,肺泡间质的综合征、肺实质改变均减少[6]。
由此可以看出,肺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出肺脏病变的位置,病情严重程度等,同时,在疾病的治疗中,可以为治疗与预后提供有效的依据。
肺超声用于小儿肺炎诊断与检查中,本次研究显示:肺超声与X线检查,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
且肺超声还具有可重复等优点,能动态观察患儿的肺部炎症状态,显示炎症反应,了解继发性变化,从而及时改变临床治疗方案,这对改善炎症状态、恢复患儿机体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与X线相比,肺超声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肺超声与X线相比,局限性较小,且辐射损伤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可以准确反映患儿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另外,肺超声辐射损伤较轻,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反复检测小儿肺炎,可以更好地评价小儿肺部实际情况[7]。
本次研究显示:入院时肺超声检查,受累肺脏局部呈现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B线增多,部分患儿出现肺实质变化。
治疗后,患儿的胸膜线、A线逐渐恢复正常,B线、肺实变逐渐消失。
麻醉学中级专业实践技能模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1分,共35分)1、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发热伴呕吐、腹胀,发现血压升高2年余,血肌酐升高1年余,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
1年前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肌酐最高800umol/L,控制于300~400umol/L。
入院查.血压170/lOOmmHg,尿素氮13.1mmol/L,肌酐441.6umol/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77×l0^9/L,凝血酶原时间13.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0.2s。
拟行肾移植手术,全身麻醉,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入室后血压180/105mmHg,诱导后术中血压维持于130~160/80~lOOmmHg。
共输红细胞悬液800ml,平衡液1500ml,胶体液500ml。
1.麻醉前准备,以下哪项不正确_____A、详细了解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凝血机制的情况并尽可能纠正B、术前24小时进行血液透析,使血钾降到正常范围C、术前血红蛋白不宜低于80g/LD、高血压患者不宜应用降压药物正确答案:D2、该患儿的下一步处理恰当的是A、硬质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B、电子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C、经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异物取出D、气管切开异物取出E、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术F、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正确答案:A3、患者男,28岁,因“酒后打架腹部刀扎伤2h”入院,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肠修补术。
查体.身高178cm,体重93kg,意识淡漠;BP83/42mmHg,HR128次/min。
6.该患者气管内插管后,以下检查中可以最可靠的证实气管内插管成功的是_____A、胸廓起伏动作B、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波形C、SpO2没有下降D、双肺听诊E、没有腹部膨隆正确答案:B4、患者,男性,65岁。
进行性排尿困难伴夜间尿频3年。
促进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胃肠功能恢复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延长结直肠癌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术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胃肠蠕动减弱、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排气停止。
胃肠功能障碍将会提高感染率、肠梗阻、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在病人围术期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以促进病人早期恢复肠道功能,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一、证据汇总(一)术前宣教1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使病人意识到自己在整个病程康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证据等级3,推荐等级B级)(二)术前评估及预康复2除疾病本身,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身体状况评估,特别是心肺功能、慢性疾病、营养状况、手术风险及耐受性等,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康复。
(证据等级3,推荐等级B级)3不推荐常规术前麻醉用药(镇静及抗胆碱药),特别是术前使用长效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长效镇静药和催眠药的副作用会阻碍手术的康复(尤其是对术后早期进食和活动的影响)、延长住院时间(证据等级3,推荐等级A 级)(三)术前营养支持4术前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一般为7~10d,严重营养风险病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营养支持,以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证据等级2,推荐等级A级)5建议非糖尿病病人在术前12h饮用800mL或术前2~3h饮用400mL(1 00g葡萄糖的等渗液体和约50g葡萄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不建议糖尿病或胃排空障碍病人口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等渗液。
(证据等级3,推荐等级B级)(四)手术选择6建议结合病人病情,相较于开腹手术,选择腔镜手术更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肠梗阻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证据等级1,推荐等级B级)(五)麻醉选择7全身麻醉联合中胸段硬膜外阻滞技术及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可提供与创伤强度相匹配的抗应激效应,同时有助于术后疼痛控制及肠功能恢复,减少肠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