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5.1每周干家务活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
2、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二)能力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统计能力。
2、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感知样本与总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情感目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统计观念。
二、教材分析在8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研究过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几个尺度,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但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准确地刻画一组数据。
对于数据收集的方法,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对此缺乏一种理性的思考。
为此,本课时将介绍数据收集的两种常用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并希望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两种方式和特点,从而能够具体情境的要求中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
通过调查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进行简要的数据处理,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同时对这个调查活动的分析,引入普查,总体,个体等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议一议”活动,引起学生对普查局限性的思考,从而引出抽样调查。
同时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自然地对两种调查方式进行方式进行曲了比较,明确了两种方式的特点和各自的使用范围,从而能够在具体情境中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
重点:用样本去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
难点和关键:弄清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实际意义。
三、学情分析我校地处于山村,学生有很多时间接触于生活实际,作为“干家务活动”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父母为子女的培养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干点家务活也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干家务活也可以培养学生在校的生活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感到并不陌生。
四、教学准备直尺、投影仪、投影片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扯大,花费了许多心血,我们要关心自己的父母,尊敬父母,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作为一各中学生怎样做一些力所能国的事呢?(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板书课题——“每周干家务活时间”提出问题: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我们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多少?(学生调查,师生共同求出我们班同学每周干家活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学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过程与方法: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任务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新课导入、课前反馈教学环节活动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反思导入新课调查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并求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故事、音乐等;教师直接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学生教师的有效导入中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教学效果:调查过程是由课代表在班级对每个同学进行的普查,调查后,每个同学都较好地求出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课前反馈及时评价检查学生在家课前导学完成情况。
教师出示上节课布置的教学任务。
检查学生在家课前导学完成情况并适时进行有效评价。
学生回答课前导学“学习任务”中的问题。
也可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检查每个学生的课前学习笔记或教科书上的笔记。
发现学生不能解决、解决的不够完整问题,在课中精讲环节进行详细讲解。
课中精讲教学环节活动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反思活动一实例分析[例1]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例2]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教师有选择性的进行讲授等教学活动。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学设计魏光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②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③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应用,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②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①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掌握普查、抽样调查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②掌握总体、个体及样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说明理由。
②应用意识的培养,会设计简单方案。
教法、学法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篇》。
在家中,你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爸爸妈妈为了能提高生活条件,为了能让你安心上学而努力的工作着。
除了工作,回家后还忙活家里的一大堆事情。
在此,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让父母这么辛苦吗?为了不让父母那么辛苦,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你认为在家里可以帮助父母分担哪些事情?(学生积极发言。
提到做家务以后展开下面的内容)二、调查活动问题1: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调查一下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呢?问题2:针对收集到的“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这组数据,你能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吗?请说出你的具体做法。
这种调查的方法有什么特征呢?(板书课题: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三、新课教学(一)、普查1、普查:这种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劳动日计划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劳动日计划表劳动日是一个重要的法定节假日,每年的5月1日,人们都会放假一天来庆祝这个节日。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劳动日也是一个难得的休息日,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为了让劳动日过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我们可以制定一份劳动日计划表,来规划这一天的活动。
下面是一份典型的劳动日计划表,供大家参考:早上:7:00-8:00:起床锻炼。
早晨的新鲜空气和阳光对身体有益,可以选择慢跑、瑜伽或者健身操等运动方式来开始你的一天。
8:00-9:00:吃早餐。
选择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让你的身体得到充分的能量。
9:00-11:00:户外活动。
可以选择去郊外踏青,或者去公园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
中午:11:00-13:00:午餐。
可以选择跟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一家喜欢的餐厅或者自己做一顿美味的午餐。
13:00-15:00:休息时间。
可以选择午睡一会儿,或者看一本书,听一段音乐,让自己放松一下。
15:00-17:00:户外运动。
可以去公园打羽毛球,或者去游泳,让身体得到锻炼。
19:00-21:00:娱乐活动。
可以选择看一场电影,或者去唱KTV,让自己在快乐的氛围中放松身心。
21:00-22:00:准备睡觉。
在睡觉之前可以做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泡个热水澡,或者听一段轻音乐,帮助身体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通过制定一份劳动日计划表,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我们的休息时间,让自己在这个节日里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享受。
希望大家在劳动日里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一天!第二篇示例:早晨起床后,可以享用一顿丰盛的早餐,补充能量。
之后,可以选择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比如晨跑、骑行或者打篮球。
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释放压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如果天气不佳或者您不太喜欢户外活动,也可以选择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瑜伽或者跳绳等室内运动,只要保持适量的运动量,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020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精编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师](通过多媒体)问题一: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而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在国际公认的“濒危水平”之下,因此我国每年下大力气对野生大熊猫的生存情况进行普查!那你知道什么叫普查吗?问题二:姚明是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篮球明星,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姚明在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的情况吗?问题三:据资料统计,上海气候温和湿润,全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
同样的,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市区年平均气温也在15℃左右可不可以说,上海和昆明的气候是一样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解决。
首先我们一起合作学习第一章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生]清洗(洗碗、洗衣、洗菜等)清扫(扫地、擦桌椅、收拾床铺、擦玻璃……)农村的同学:有时会去地里干活.[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然后由每一组的组长统计交流。
第一节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数学故事-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扔出个π来1777年的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约了很多好朋友到家里来玩.突然,蒲丰拿出一张大白纸来.他在纸上画满了一条一条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一样长短的小针.每根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间距离的一半.然后,蒲丰对朋友们说:“好了,请你们随意地把这些小针扔到白纸上.”客人都很纳闷,谁都不知道蒲丰想干什么.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好一根根地把小针往白纸上扔,扔完了把小针捡起来再继续扔.在客人们扔的时候,蒲丰在旁边紧张地记数.等大家扔完了,蒲丰告诉大家,统计的结果是,大家一共扔了2212次,其中与直线相交了704次,用2212除以704,等于3.142.蒲丰这才对大家说:“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个结果与圆周率非常接近.”大家都很奇怪,这些随意扔出的结果怎么跟圆周率π扯上关系了呢?蒲丰接着说:“怎么?你们不相信吗?我们可以继续试验,每次得出的结果都是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扔得越多,结果越接近.”客人们继续扔了很多次.结果还是那样,每次都非常接近π.看来这个π可真是个神秘的数字啊!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1901年,有个意大利人扔了3408次,求得的结果是3.1415929.后来,这个试验成了概率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很困惑呢?为什么这么巧呢?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只要你们多观察、多思考,你会感到数学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其中的许多奥妙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去解决呢.经典名题哪个工厂产量高?统计与概率-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学生要“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观念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也称“数据感”或“信息观念”,反映的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所推测到的可能结果,自觉地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是学生未来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是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课题§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生]清洗(洗碗、洗衣、洗菜等)清扫(扫地、擦桌椅、收拾床铺、擦玻璃……)农村的同学:有时会去地里干活.[师]你认为干家务活影响学习吗?[生](略)…….可以增进与父母间情感交流.合理安排不会影响学习.[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填写下表(出示幻灯片)课后完成.[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师生共同讨论小结][生]开展调查,收集班里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求出班里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了解自己在班内所处的位置和水平.Ⅱ.讲授新课1.引入概念(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2.想一想[师]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生](略)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小结:(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3.学一学[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 (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 [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采用普查方式) 总体:××学校××班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同学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4.议一议(1)你们学校所有八年级(六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分析:(1)调查目的:×校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总体:×校八年级全部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x 1,x 2,…x n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位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调查方式:采用普查. 平均时间nx x x x n x +++= 1(n 表示总人数). 注:由于人数n 较大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由此造成计算量也增大,所以要求工作中要细心些.分析:(2)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数目又多,工作量大,我们不方便对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所以不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可以用如下方法获得这个数据:[生]方法一:用我们班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方法二:用我们学校全部八年级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方法三:用我所在地区十所学校八年级的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 方法四:抽取某几个省的某几个学校,几个班的同学做调查,注意城乡学校都要选择.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都要调查.以上4种方法均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是抽样调查.讨论:比较一下上述几种方法各自优缺点,哪个所得数据与实际较接近?(3)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答:不能,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某一天离开这一地区的人数全部调查清楚.(4)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解:因为了解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被调查的灯管将不能出售,所以不能采用普查方式.可以采用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5.小结:抽样调查的概念,样本的概念:(1)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2)样本(sample ):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样本的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小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采用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情况.Ⅲ.课堂练习[生]解:(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例]调查你们班学生的身体情况:身高、体重,视力等可采用普查.若要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的身体情况,一方面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不方便,所以,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例工厂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等均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因为此时检验具有破坏性.所以当(1)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生]解:抽样调查.[生]解:总体:该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全体.个体:每个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样本:所抽查的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总体:这批电池寿命的全体.个体:每个电池的寿命.样本:抽取的10个电池.总体:这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的全体.个体:每天进公园的人数.样本:所抽取的30天里每天进公园的人数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评注: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在统计中,弄清这些概念是十分重要的.Ⅳ.课时小结一、基本概念: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二、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Ⅴ.课后作业习题5.1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生]解(略)Ⅵ.活动与探究1.在统计里,之所以用样本的情况估计总体的情况,是基于两点:(一)是在很多情况下总体包含的个体数往往很多,甚至无限,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二)是有些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例如灯泡使用寿命试验),因而抽取的个体不允许太多.2.要通过对样本的研究作出对总体的估计,前提是:如何抽取样本.抽取样本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这一基本思想,否则将影响到样本对总体估计的精确程度.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一、认真选一选(1)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平均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实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这批电视机的寿命B.抽取的100台电视机C.100D.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2)某校要了解八年级女生的体重,以掌握她们的身体发育情况,从八年级的300名女生中抽出30名进行体重检测,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0名女生是个体B.300名女生是总体C.30名女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30是样本容量二、填空请你填一填图5—1—1(1)200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就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满意程度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如图5—1—1,据此,可以估计2003年上半年城镇水平表示认可的约有________%.(2)①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②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某本书的喜爱情况,对所有学号是9的倍数的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①采取了_____________调查方式.②采取了________.三、仔细想一想为了了解全校同学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最好能按你的方案作一次调查,把结果记录下来.参考答案一、1.D 2.D二、1.85.9 2.(1)普查(2)抽样三、略。
八年级数学(下)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
§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编写人:时间:2013-5-6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3、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
(1
(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额定为平均数,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2、某校规定: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40%、20%、4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亮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依次为90分,92分,85分,小亮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二、探究学习
(一)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175--177页,完成下列填空。
)
⑴称为普查
⑵称为总体
⑶称为个体
⑷称为抽样调查。
⑸称为样本。
2、练一练
下列调查中,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较合适?
⑴要了解一批月饼的口味.
⑵要了解某旅游团中男女人数情况
⑶要了解西安市人均居住面积情况.
⑷要了解西安市化工厂某批烟花的质量情况.
⑸要了解伊拉克人民受战争伤害的情况.
⑹要了解某中学下届学生入学的情况.
⑺要了解西安市郊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合作探究:
1、指出下列问题中的总体、个体和样本:
为了解某地区七年级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抽取1000名学生测量体重.
2、请你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三、知识应用:
1、为了调查学校毕业生的健康状况,从800名毕业生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体检,这个问题中总体指________________;个体指________________;样本指________________.
2、某工厂从10万个灯泡中随意抽取100个灯泡作寿命测试,以便确定这批灯泡的质量.在这里,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__________,由样本对总体的估计就越精确
4、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1)为了解你班同学的年龄,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
(2)为了解某校学生每周参加文体活动情况,抽取了50名同学进行参加文体活动情况问卷调查.
5、某火车站为了解某月每天上午乘车人数,抽查了其中10天的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所抽查的这10天每天上午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
A.总体
B.个体
C.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
6、为了解一批机器的质量,从中抽取12台机器进行检测,在这个问题中总体
的一个样本是指( )
A.从中抽取的12台机器的质量
B.未被抽取的机器的质量
C.被抽取的12台机器
D.未被抽取的机器
7、为了解某市八年级一次期末数学测试情况,从8万名学生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10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每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C.8万名学生是总体
D.1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8、为了解1000台某种型号空调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台空调进行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台空调的使用寿命是个体
B.1000台空调是总体
C.10台空调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10台是样本容量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
还有什么困获?
五、拓展延伸:
某地为制定七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200名七年级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
第一种:测量省体校七年级中20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
第二种:查阅有关外地200名七年级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
第三种:在本地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学校,共6所学校,在这些学校中选取七年级(一)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为了达到估计某地七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哪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并请说明理由.
B P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