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八年级数学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北师大版)_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2
教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掌握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家庭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分布情况,并从中得出结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但他们可能对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统计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难点:如何利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查法:让学生参与到调查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制作好统计图,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
2.学生准备:携带调查问卷,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家庭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分布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统计图,了解数据分布特点。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了解家庭中各种家务活的时间分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以及统计图的绘制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务活的分类和时间分配,学会用统计图表示家务活的时间分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家务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务活的分类和时间分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家务活的时间分配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表、统计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家务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家务活的分配情况。
2.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份家务活表,并进行、收集数据。
接着,引导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展示家务活的时间分配情况。
3.巩固新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合理安排家务活时间,提高家务效率等。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家务活的时间分配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学校活动、企业管理等。
教案: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一、教学目标:1.能够谈论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分配;2.能够使用英语交流并表达个人意愿和建议;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能够谈论家务活的时间分配。
三、教学难点:学会表达个人意愿和建议。
四、教学准备:PPT演示,图片,模拟对话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话题:谈论家务活的时间分配及个人意愿和建议的表达。
2.引导学生讨论:你每周都给家里干家务吗?你认为分配家务活的时间应该如何?Step 2: 学习目标(10分钟)1.展示PPT,给学生呈现学习目标。
2. 学生朗读目标并回答问题:What will we learn today?Step 3: 新知讲解(20分钟)1.出示图片,复习关于不同家务活的词汇,并复习时间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朗读图片下的例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时间的用法和习惯。
3.教师给出谈论家务活时间分配的对话示范,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4.教师讲解并解析重点句型:a. "I do the laundry on weekends."(我在周末洗衣服。
)b. "She usually helps her mom with the cooking in the evening."(她通常在晚上帮妈妈做饭。
)c. "My sister often cleans the house on weekdays."(我姐姐经常在平日打扫屋子。
)Step 4: 模拟对话练习(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组对话卡片。
2.学生根据卡片内容进行模拟对话的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Step 5: 提示与建议(15分钟)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3.学生代表小组积极回答问题,教师逐个提问并给予评价。
Step 6: 总结与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属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数据分析”的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家务活时间数据,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描述一组数据。
但是,对于如何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统计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能力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统计问题,并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统计量描述一组数据。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统计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统计量描述一组数据。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统计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统计方法。
2.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生活中的家务活时间为案例,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的过程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务活时间的相关数据,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统计软件或者工具,用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准备与家务活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家做家务活吗?你们觉得做家务活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师](通过多媒体)问题一: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而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在国际公认的“濒危水平”之下,因此我国每年下大力气对野生大熊猫的生存情况进行普查!那你知道什么叫普查吗?问题二:姚明是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篮球明星,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姚明在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的情况吗?问题三:据资料统计,上海气候温和湿润,全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
同样的,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市区年平均气温也在15℃左右可不可以说,上海和昆明的气候是一样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解决。
首先我们一起合作学习第一章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生]清洗(洗碗、洗衣、洗菜等)清扫(扫地、擦桌椅、收拾床铺、擦玻璃……)农村的同学:有时会去地里干活.[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然后由每一组的组长统计交流。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一节。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在过去的学习中,了解到数学上通常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刻画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学生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收集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活动经验,但对于数据的收集方法学生往往只是凭借一些生活经验去处理,对此缺乏一种理性的思考,本节将介绍数据收集的两种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
二、教学目标教科书要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的特点,从而能根据具体情景的要求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并通过讨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2、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例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的难点是:调查方式的选择,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四、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Ⅱ.讲授新课1.引入概念(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2.想一想: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3.学一学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4.议一议(1)你们学校所有八年级(六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3)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4)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5.小结:抽样调查的概念,样本的概念:(1)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2)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样本的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Ⅲ.课堂练习Ⅳ.课时小结一、基本概念: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二、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Ⅴ.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