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并发症的处理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8.05 KB
- 文档页数:2
1例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严重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护理体会随着白内障手术方式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各级医院的普及,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指后弹力层连带角膜内皮细胞与基质层之间的层间分离[1]。
大部分轻中度脱离可以自行愈合,并未引起术者的充分注意,但少数重度甚至全脱离往往引起顽固性角膜基质水肿处理不当最终引起角膜失代偿而失明。
我科于2014年12月收治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术后致严重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病例,经过二次后弹力层脱离复位手术(前房注气术)配以有效的护理措施,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10天前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未提高,伴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予药物治疗视力症状无改善至我院进一步诊治,于2014年12月1日收入院,入院时右眼视(VOD):手动/眼前,光定位及红、绿色觉正常,眼压8.7mmHg,右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弥漫性水肿增厚,上皮见散在的小泡,内皮皱褶,前房轴深3CT,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存在,人工晶状体在位,B超检查提示右眼玻璃体混浊,未见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
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见一带状强回声,位于10:30~8:00部位范围约占3/4角膜,游离端在切口侧,连接端在切口对侧。
初步诊断:右眼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2014年12月3日在表麻下行右眼前房注气术(注入0.5ml滤过空气),术后加强体位护理,监测眼压,予以抗炎、营养角膜等治疗。
术后3 d,视力提高至0.06,术后4 d视力降至0.02,角膜水肿,前房气泡消失。
复查OCT,角膜后弹力层再次脱离,位于1:00~6:00部位,范围约:1/2角膜.2014年12月8日再次表麻下行右眼前房原穿刺口注0.2ml30%(1.5/5)C3F8,指测眼压T+1。
术后予平卧位,加强体位护理及生活护理,监测眼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予以抗炎、营养角膜等治疗护理,术后第2天凌晨患者主诉头痛伴眼胀痛,无恶心、呕吐,查右眼眼压57mmHg,报告值班医生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和醋甲唑胺50mg口服,噻吗心安滴眼液、布林佐胺点眼,用药后患者诉症状未缓解,再次检查考虑为C3F8膨胀引起的高眼压,行前房穿刺后眼压降至14.4 mmHg,术后3天复查OCT,角膜后弹力层全部回复,2014年12月15日出院。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并发症的防治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60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分类及分析。
结果虹膜损伤及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主要临床并发症,有15眼,占25.0%。
结论提高手术操作的技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并发症白内障在眼科是一种较常见且多发的的疾病,对于白内障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否则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短期内即可造成失明,由可治盲变成终身失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1],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手段,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散光小及视力恢复快等优点[2]。
目前此项手术技术随着多年的应用及发展已经日渐成熟,但手术后的并发症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手术并发症对术后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如何减少及有效地处理手术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38例(6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60眼)患者中,男21例(38眼),女17例(22眼),年龄8~83岁,平均年龄74.3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2眼,并发性白内障18眼,外伤性白内障10眼;晶体核硬度Ⅰ级12眼,Ⅱ级14眼,Ⅲ级26眼,Ⅳ级6眼,Ⅴ级2眼;视力眼前指数者35眼,眼前手动~1 m光感者25眼。
1. 2 方法白内障手术前做各项常规检查,对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进行排除。
术前1 h用托品酰胺进行充分散瞳,使用2%利多卡因做球后及球周麻醉。
在巩膜隧道11点钟方向做切口,深度约1/2巩膜厚度,然后2点钟方向做長度约3.0 mm的辅助切口,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内,从辅助切口进入前房进行分离,然后持续进行环形撕囊和水分离,直径6.0 mm范围内用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和双手互助凿核劈核技术吸除晶状体核及清除残余皮质,再置入透明质酸钠后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初学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初学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选取197例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3者:术后第1天131眼(66.50%),术后1周162眼(82.23%),术后1个月185眼(93.91%),术后3个月182眼(92.39%)。
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后囊膜破裂4眼(2.03%),角膜内皮水肿31眼(15.74%)等。
结论初学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者的经验、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auses of complications in phacoemulsification by beginner. Methods Phacoemulsification on 197 cataract patient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of all patients were improved to varying degrees. On postoperative day 1,week 1,month 1 and month 3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had acuity of 0.3 or better were 131 eyes(66.50%),162 eyes(82.23%),185 eyes (93.91%),182 eyes(92.39).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posterior capsular rupture (4 eyes,2.03%),corneal endothelium edema(31 eyes,15.74%),et al. Conclusion Th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experience,technical proficiency,and it requires a long learning curve process.[Key words] Cataract;Phacoemulsification;Complication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之所以在国内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具备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术后散光小、视觉质量好等优势。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黄旭苍溪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400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方法:选取326位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白内障患者做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结果:326例患者完成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后,患者视力矫正≥0.5者79.14%,视力矫正≥0.1≤0.4者17.48%,<0.1患者3.37%。
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2.60%,上方虹膜反复脱出1.07%,撕囊失败1.80%,核坠入玻璃体腔0.30%,切口不良1.07%,上方切口下皮质抽吸困难1.99%,晶状体脱落0.30%,玻璃体脱落2.30%。
针对不同并发症,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创伤较小、恢复快,并且术后视力的提升也得到患者的认可,但是手术会有并发症的发生,为减少该手术并发症带来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人工晶状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技术也得到了提高,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效果好、恢复快、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眼部的损伤小等优点,成为治疗白内障的最佳疗法之一,但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本文将针对超声乳化术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做出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326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19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27例,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2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7例。
患者年龄为37~85岁,平均年龄(62.54±3.27)岁,在对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前,为患者做常规检查和B超检查。
本次研究的排除对象为:玻璃体明显浑浊患者、视网膜脱离患者及晶状体脱位患者。
将患者的晶状体核进行分级,按照LocsII分类方法,326例患者中,晶状体核硬度I度为37例,II度为58例,III度为131例,IV度为52例,V度为48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 1000例(1000只眼)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其中发生后囊破裂的情况、处理的方法、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后囊破裂者81只眼,发生于水分离时10只眼、超声乳化时55只眼、注吸皮质时10只眼、植入人工晶体时6只眼。
全部植入人工晶体。
术后3个月视力0.5以上者61只眼,0.2以上者20只眼,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超声乳化技术娴熟和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后囊破裂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Treatment and analysis of posterior capsular in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Lu Min(Departmentof Ophthalmology,Affiliated GaoZhou people’s Hospital ,Gaozhou,Guangdong 525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 of posterior capsular rupture in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Methods: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on 1000 patients, and analyzis 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treatment, complication of posterior capsular.Results:Posterior capsule occurred in 81 eyes during operation.It occurredduring tater separating in 10 eyes; Posterior capsular rupture cortex in 55 eyes;I/A cortex in 10 eyes; IOL was embedded in 6 eyes. IOL was embedded in all eyes .The vision acuity was better than 0.5 in 61 eyes,0.2 in 20 eyes after 3 months postoperartively.We did not observe severe syndrome. Conclusion:Phaco techno-skilled and treatment the 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 correctly on time can inprove the effects of operation.【Key words】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Posterior capsule Vitreous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因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少、视力恢复好[1]等优点而深受欢迎,而后囊破裂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术后视力,可增加术后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情况分析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视力。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这可能导致术后角膜水肿等并发症。
因此,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CECs的影响以及术后的修复情况对于手术效果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振动破碎白内障晶体,然后使用特殊的吸引器将晶体碎片抽出眼内。
这个过程中,微小的气泡会在眼内形成并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因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CEC损伤程度取决于使用的超声功率、时间和机器型号等因素。
术后CEC损伤对于角膜水肿和其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的超声乳化机器对CECs的损伤效应不同。
例如,矢状小切口超声乳化机的损伤程度比晶体棒吸引器更低。
此外,超声功率的高低也影响着CEC损伤的程度,过高的功率可能导致角膜水肿、表面紊乱和光学失真等并发症。
术后,CECs会自我修复。
大约90%的CECs处于休息状态,而只有10%的CECs处于分裂状态。
因此,CECs的修复速度相对较慢。
研究表明,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CEC密度和形态因素多次检查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都有改善。
大多数CEC的修复发生在数周和数月之后。
一些新型机器和技术有望在未来更好地保护CECs和促进其修复速度。
除此之外,术后的护理也对CEC的修复有影响。
术后涂抹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以及使用局部合适的抗炎药,有助于减少角膜水肿,同时促进CEC修复。
此外,避免眼部擦伤、使用好的护理用品以及定期复查,也对CEC的修复过程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CECs有损伤,但术后的修复也是可能的。
要减少CEC损伤,应注意减少超声功率和使用适当的技术。
术后的护理也是促进CEC修复和预防其进一步损伤的重要因素。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临床探讨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诱因、后果以及防止措施。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7150例中伴有严重并发症的48眼的病例资料,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
结果:临床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10眼(0.14%),恶性青光眼2眼(0.03%),IOL坠入玻璃体腔9眼(0.13%),视网膜脱离12眼(0.17%),感染性眼内眼15眼(0.21%)。
以上并发症患者末次跟踪随访过程当中:光感-眼前指数者18眼(37.5%),眼前指数0.1者22眼(45.83%),0.1~0.5者共5眼(10.42%),0.5以上者3眼(6.25%),其中83.33%患眼视力在0.1及以下。
结论:因为超声波机械或者热损失、手术过程当中并发症及患眼个体差异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后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严重并发症。
虽然经过积极主动的治疗,大部分患眼视力恢复仍然相对比较差。
所以,关键的是强调对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预防。
标签: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严重并发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以及恢复视力的有效手段,已经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被广大群众所认可。
可是这种临床手术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临床手术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严重并发症[1]。
本文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7150例中伴有严重并发症的48眼的病例资料,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7150例中伴有严重并发症的48眼的病例资料,当中男23眼,女25眼,年龄48~79岁,平均(70.6±3.1)岁。
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8眼,并发性白内障7眼,代谢性白内障3眼。
基层医院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基层医院是老年白内障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但目前关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超声乳化术作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疗效确切、恢复迅速的优势。
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其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会有所增加,这使得对于该群体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更加关注和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层医院老年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后的预后效果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老年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白内障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
超声乳化术作为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基层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层医院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的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以及预防和处理手术并发症的策略。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为提高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为基层医院眼科临床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患者资料及方法本研究纳入了XX基层医院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共XXX例,其中男性XXX例,女性XXX例,男女比例为X:1。
患者年龄范围为XX~XX岁,平均年龄为XX岁。
所有患者均为老年白内障患者,具有明显的视力下降症状,白内障严重程度多为中度至重度。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等。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DOI:10.16662/ki.1674-0742.2019.05.037基层医院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钟启文,李清云武平县医院,福建龙岩364300[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老年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效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病情况,从而为预防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提供科学的参考。
方法该研究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因白内障入院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老年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出现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并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通过病例筛选法,研究组为存在并发症的老年白内障患者43例(50只眼),对照组是随机抽取未出现并发症的60例患者(70只眼)。
结果在基层医院行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虹膜损伤、角膜内皮水肿等;研究组患者术前视力低于0.1者(36.00%)高于对照组(1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P=0.01);研究组患者光感-手动(26.0%)、数指(22.0%)高于对照组(8.57%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作为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OR=2.609,P=0.037)、晶状体核分级(OR =3.368,P=0.011)、术前视力(OR =2.431,P=0.016)、玻璃体手术史(OR =2.365,P=0.038)、切口靠前(OR =2.583,P=0.015)、后弹力层撕脱(OR =2.476,P=0.017)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呈相关性(P<0.05)。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对比,研究组患者术后1d(t=3.979,P=0.0001)和术后1周视力(t=4.093,P=0.0001),均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应对策略贾新山【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10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出现角膜内皮水肿15眼(14.71%),其中0~2级水肿11眼,3级水肿4眼;眼内压增高6眼(5.88%);眼内炎2眼(1.96%).术后共24眼发生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23.53%.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均未再发.结论角膜内皮水肿、眼内压增高、眼内炎等是白内障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掌握手术技巧,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治疗并发症,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和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严重后果.【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18【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并发症;应对策略【作者】贾新山【作者单位】600100 成都航天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研究显示, 白内障是我国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 且其发病率逐渐上升[1, 2]。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超声乳化术成为治疗白内障最为有效的手段, 具有安全度高、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等优点,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性和术者水平的高低, 手术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
现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93例于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93例(102眼)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4例、女49例, 年龄47~83岁, 平均年龄(65.4±6.2)岁,病程3~5年, 平均病程(4.1±0.6)年。
1. 2 方法1. 2. 1 手术方法患者术前常规冲洗泪道、散瞳等准备工作, 予麻醉后做巩膜隧道切口(主切口)和角膜侧切口(辅助切口)。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前段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处理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前段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处理方法。
方法从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20例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将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称为A组,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称为B组,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再将两组患者做完超声乳化手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在记录两组患者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时间、能量及术后眼前段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A组患者眼前段早期并发症要高于B组患者眼前段早期并发症,A组患者治疗时间要长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使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后,眼前段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白内障患者的眼前段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稍微高些,但是只要及时正确处理,治疗效果任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白内障;糖尿病性;超声乳化术;并发症;人工晶体白内障是眼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如老年化,遗传基因、局部营养跟不上造成免疫力与身体新陈代谢异常还有中毒、辐射等等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引起眼睛内晶状体代谢出现紊乱现象,从而使晶状体蛋白质变眼内变得混浊,眼睛接受的光线也会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人看东西模糊。
次此类病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而且随者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增多。
而糖尿病性白内障则多发生于30岁以下、病情严重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多数都是双眼发病,发病速度快,眼睛内的晶状体甚至可以在数天、数月内发展成全浑浊状态。
刚开始时,是在前后囊下的皮肤下面出现许多分散的雪花样或点状,颜色浑浊,可能也伴有屈光变化。
当患者血糖升高时,血液中的无机盐含量变少导致渗透压降低房水渗入晶状体内,使晶状体变凸,成为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