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以GPT方式分区无法重装linux解决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linux硬盘gpt识别流程以Linux硬盘GPT识别流程为标题,首先需要了解GPT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GPT全称为GUID Partition Table,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硬盘上存储分区表的标准。
GPT与传统的MBR(Master Boot Record)分区表相比,具有更大的分区容量、更高的数据可靠性和更灵活的扩展性。
在Linux系统中,识别硬盘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检测硬盘当Linux系统启动时,会自动检测所有连接到计算机的硬盘设备。
通过执行命令`lsblk`可以列出当前系统中的所有块设备,包括硬盘和其他存储设备。
在输出结果中,每个硬盘设备都会有一个独特的标识符,如/dev/sda、/dev/sdb等。
2. 确定硬盘类型通过执行命令`gdisk -l /dev/sda`(假设要识别的硬盘为/dev/sda),可以查看硬盘的分区表信息。
在输出结果中,可以看到硬盘类型为GPT。
如果硬盘类型为MBR,则需要使用其他方式进行分区表识别。
3. 识别分区通过执行命令`lsblk /dev/sda`可以查看硬盘的分区信息。
在输出结果中,每个分区都会有一个独特的标识符,如/dev/sda1、/dev/sda2等。
根据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可以确定分区的用途,如/boot、/、/home等。
4. 挂载分区在Linux系统中,需要手动将分区挂载到指定的目录上才能访问其中的文件。
通过执行命令`mount /dev/sda1 /mnt`可以将/dev/sda1分区挂载到/mnt目录上。
挂载后,可以通过访问/mnt 目录来查看分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5. 卸载分区当不再需要访问某个分区时,需要将其卸载。
通过执行命令`umount /mnt`可以将/mnt目录上的分区卸载。
卸载后,就无法再访问分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需要注意的是,识别硬盘的过程可能需要root权限。
在执行相关命令时,可以使用sudo命令来获取临时的root权限。
服务器安装linux系统到新磁盘Wdos安装提示no bootable device were found错误信息的处理在安装wdos的时候一直提示no bootable device were found,提示检查硬盘,原因是没有对磁盘进行设置。
具体的设置方法如下:如果服务器在自检的时候出现<CTRL>+<H>,则必须对磁盘进行设置才能进行安装操作系统,如果出现<CTRL>+<C>则可以直接进行安装。
这次安装的IBM3650M3是属于第一种情况的。
在出现这个页面的时候按下<CTRL>+<H>,可以进入到一个web界面的硬盘配置页面。
具体的配置方法为:/view/39e59028bcd126fff7050b71.html?ssid=0& from=2001a&uid=0&pu=usm@0,sz@1320_1003,ta@iphone_2_4.2_1_10.9&bd_page _type=1&baiduid=1DE09C2FEC39CBE79CA18F8008454EE9&tj=www_normal_2_0_10 _title#1(RAID5设置方法步骤。
)下面这个链接也有描述到:/link?url=1QF0bHuNLj9tl_wN_LnSKVNMe4gAbau62 d26U4H0RPJP8X8-VK10mfkaaAjHG4xOqCKgIXdBBHvranveZ-AG8wFCcyU9POgkUbrGSu 2HnAm(服务器安装linux找不到磁盘的解决办。
Ps:这个链接有一部分的硬盘配置,但是不多,后半部分有具体的操作。
)在配置完磁盘后可以顺利安装wdos。
在进入wdos之后可能需要修改ip地址,具体的修改方法如下:/os/RedHat/131991.html(centos配置网卡修改ip地址和修改网关的方法。
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推荐下载,如有疑问,请与我司联系【高性能】Linux挂载GPT硬盘2016/05/17 5229 Linux挂载GPT硬盘硬盘分区表存储了硬盘数据块的存储方式。
根据分区表,可以将主流硬盘划分为MBR和GPT格式,其中MBR支持2T 以下的硬盘,GPT则是新分区表标准,能支持2T以上的硬盘。
64位Linux可以兼容MBR和GPT两类硬盘,其中MBR兼容性很好,直接用fdisk命令挂载、分区即可;GPT则会有一些问题。
Windows对两类硬盘的兼容则都很好。
Linux下有fdisk和parted命令用于磁盘管理。
fdisk对GPT的支持并不好,因此针对GPT格式的命令升级为parted命令,请注意parted命令是输入命令回车后即可生效,不像fdisk一样要最后确认执行才生效。
与fdisk -l命令对应的是parted -l命令。
在windows下格式化GPT硬盘,往往会产生一个Microsoft Reserved Partition分区(MSR,大概几百MB)和一个Basic Data Partition(真正存储数据的地方)分区,这有助于windows管理和操作GPT硬盘。
但是将Windows格式化的GPT硬盘放到Linux服务器,Linux是不会识别这两个分区的。
假设硬盘设备是/dev/sdf,直接使用mount /dev/sdf /mnt/data命令会报错,用fdisk -l命令查看硬盘设备,只会显示MSR 分区,而不管Basic Data Partition分区。
这时候用parted -l命令查看硬盘设备,则会显示:我们看到上面的6T硬盘经过标准格式化,没有MSR分区,因此可以直接挂载;下面4T的硬盘包含MSR分区和Basic Data Partition分区,将/dev/sdf设备拆分为/dev/sdf1和/dev/sdf2两个设备,sdf1对应MSR,sdf2则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分区,格式为ext4。
Linux系统对大于2T磁盘支持情况问题问题描述:当多块硬盘总容量大于2T时安装CentOS报错,如下图:此时需要对硬盘先做分区处理(例:6*300G硬盘,拿两块来做raid1,其余4块硬盘拿来做raid5),之后,将raid1的两块硬盘拿来做系统,待系统安装完成后,再将做成raid5的剩余硬盘挂载上去即可;由于各品牌服务器做raid方法不同,以下给出HP服务器做raid方法,其余服务器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配置;HP服务器做RAID方法本文说明了Proliant ML 系统、DL系列服务器 F8配置阵列卡过程。
进行测试的机器为ML370G3,加的阵列卡为SmartArray 642阵列卡,本测试文档可以适用于Proliant ML(外加阵列卡) 和DL(机器集成的阵列卡) 系列的服务器。
接口服务器Linux系统中使用超过2T磁盘时,需配置2个RAID0,1个RAID0小于2T,便于系统安装时分区,另1个RAIDO为剩余磁盘大小,在系统安装后直接挂载。
(具体挂载方法见)服务器配置信息为:从自检信息中可以判断出,机器加的阵列卡为 SmartArray 642阵列卡一块。
上面提示信息说明,进入阵列卡的配置程序需要在开机时按F8进入阵列卡的配置程序。
可以看到机器阵列卡的配置程序有4个初始选项:Create Logical Drive 创建阵列View Logical Driver 查看阵列Delete Logical Driver 删除阵列Select as Boot Controller 将阵列卡设置为机器的第一个引导设备注意:最后一个选项,将阵列卡设置为机器的第一个引导设备。
这样设置后,重新启动机器,就会没有该选项。
选择"Select as Boot Controller",出现红色的警告信息。
选择此选项,服务器的第一个引导设备是阵列卡(SmartArray 642),按"F8"进行确认。
U盘装Win11提⽰windows⽆法安装到这个磁盘选中的磁
盘采⽤GPT分区形式解决⽅法
U盘装Win11提⽰windows⽆法安装到这个磁盘选中的磁盘采⽤GPT分区形式怎么办?许多⽤户在使⽤官⽅的⼯具制作U 盘启动盘后,安装系统都出现了这个提⽰,今天⼩编就带着⼤家⼀起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吧!
操作⽅法:
1、在系统提⽰⽆法安装的那⼀步,按住“shift+f10”,呼出“cmd”命令符,即⼩⿊窗。
2、然后输⼊“diskpart”代码,并点击回车键,进⼊diskpart。
3、接着输⼊“list disk”代码,点击回车键,显⽰电脑磁盘的基本信息。
4、输⼊“select disk 0”代码,点击回车键,并且选择”0磁盘“。
5、输⼊“clean”代码,并且点击回车将删除磁盘分区进⾏格式化。
6、输⼊”convert mbr“代码,并点击回车键,进⾏将当前磁盘分区设置为mbr形式的操作。
7、输⼊”create partition primary size = xxx“代码符,然后点击回车按键,进⾏创建主分区⼤⼩(MB)。
8、输⼊”format fs=ntfs quick“代码,并且点击回车键将格式化磁盘为ntfs。
9、输⼊”exit“代码,并点击回车按键退出diskpart操作。
然后输⼊”exit“代码符退出cmd。
10、最后选择刚刚创建的主分区进⾏系统安装,就不会出现问题且可以正常安装系统了。
以上就是⼩编为⼤家带来的U盘装Win11提⽰windows⽆法安装到这个磁盘选中的磁盘采⽤GPT分区形式怎么办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更多win11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
【安装麒麟操作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一、前言安装操作系统是使用电脑的第一步,而麒麟操作系统作为国产操作系统备受关注。
然而,安装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常见的安装问题及应对方法。
二、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1. 无法启动安装程序:有时候在启动电脑后无法进入安装界面,这可能是由于BIOS设置问题,需要修改启动顺序或者关闭Secure Boot 等。
2. 硬盘空间不足:安装过程中提示硬盘空间不足,这时候需要检查一下硬盘空间是否足够,并清理一些不必要的文件。
3. 安装过程中卡顿或黑屏:有些用户在安装过程中会遇到卡顿或者黑屏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兼容性问题,需要尝试不同的安装方式或者更新驱动程序。
4. 安装后无法进入系统:有些情况下安装完成后无法正常进入系统,可能是由于引导文件损坏或者GRUB引导错误,需要通过修复引导来解决。
5. 网络设置问题:在安装完成后,有些用户可能会遇到网络设置问题,无法连接到网络。
这需要检查网络驱动程序是否正确安装,并且检查网络设置是否正确。
三、应对方法1. 修改BIOS设置:可以尝试修改启动顺序,关闭Secure Boot,开启Legacy支持等方法来解决无法启动安装程序的问题。
2. 清理硬盘空间:可以通过删除不必要的文件,清理临时文件来释放硬盘空间,或者考虑扩大硬盘容量。
3. 更新驱动程序:在安装过程中遇到卡顿或者黑屏问题,可以尝试更新显卡、网卡等驱动程序,或者选择兼容性更好的安装方式。
4. 修复引导:如果安装完成后无法进入系统,可以尝试使用LiveCD或者U盘来修复引导文件,或者重装系统。
5. 检查网络设置:网络设置问题可能是由于网络驱动程序没有正确安装,或者IP位置区域、DNS等设置有问题,需要仔细检查网络设置。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安装操作系统是一个比较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步骤,遇到问题时往往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在安装麒麟操作系统时,我们需要首先保证硬件兼容性和配置要求,其次要注意BIOS设置和驱动程序更新等细节,最后遇到问题要善于查找解决方法。
linux系统硬盘读不到系统修复方法摘要:1.问题概述2.可能的故障原因3.修复方法4.预防措施5.结论正文:**问题概述**在Linux系统中,如果硬盘读取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这种情况让人非常困扰,但幸运的是,有几种方法可以尝试修复这个问题。
**可能的故障原因**1.磁盘分区错误:分区表损坏、磁盘标签错误等。
2.文件系统错误:如EXT4、EXT3、FAT32等文件系统损坏。
3.逻辑卷管理错误:LVM(逻辑卷管理)配置文件损坏或卷组损坏。
4.操作系统错误:内核版本不兼容或加载错误。
5.硬件故障:硬盘损坏、SATA接口问题等。
**修复方法**1.使用磁盘检测工具:如fdisk、lsblk、df等,检查磁盘分区状态。
2.使用文件系统检查工具:如e2fsck、fsck、mount -t等,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错误。
3.使用逻辑卷管理工具:如vgcreate、lvextend、lvreduce等,修复逻辑卷管理错误。
4.更新内核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解决操作系统错误。
5.更换硬盘或更换SATA线:解决硬件故障。
**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硬盘:使用磁盘检测工具,提前发现硬盘潜在问题。
2.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3.使用稳定的内核版本和发行版:避免因操作系统不稳定导致的故障。
4.合理配置逻辑卷:避免过度使用逻辑卷导致的管理问题。
5.注意硬件维护:定期检查硬件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结论**虽然Linux系统硬盘读取问题可能会让人烦恼,但通过了解可能的故障原因和采用相应的修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预防措施也能帮助我们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保持冷静和耐心是关键。
硬盘MBR和GPT分区详解目前磁盘分区有两种形式:GPT分区和MBR分区。
MBR相比而言比较常见,大多数磁盘都是采用这种分区形式。
MBR分区和GPT分区的区别在于:MBR最多只支持4个主分区,GPT能够支持128个主分区。
然而GPT分区形式在重装系统需要主板的EFI支持,所以导致出现上面的这种情况。
因此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分区形式转换为MBR分区形式。
但是在转换之前必须要做好数据备份,将磁盘里重要的东西全部拷出来,因为只有整个磁盘全部为空时,才能够进行转换。
传统的分区方案(称为MBR分区方案)是将分区信息保存到磁盘的第一个扇区(MBR 扇区)中的64个字节中,每个分区项占用16个字节,这16个字节中存有活动状态标志、文件系统标识、起止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隐含扇区数目(4个字节)、分区总扇区数目(4个字节)等内容。
由于MBR扇区只有64个字节用于分区表,所以只能记录4个分区的信息。
这就是硬盘主分区数目不能超过4个的原因。
后来为了支持更多的分区,引入了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概念。
但每个分区项仍用16个字节存储。
GPT磁盘是指使用GUID分区表的磁盘,是源自EFI标准的一种较新的磁盘分区表结构的标准。
与普遍使用的主引导记录(MBR)分区方案相比,GPT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磁盘分区机制。
MBR的全称是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MBR早在1983年IBM PC DOS 2.0中就已经提出。
之所以叫“主引导记录”,是因为它是存在于驱动器开始部分的一个特殊的启动扇区。
这个扇区包含了已安装的操作系统的启动加载器和驱动器的逻辑分区信息。
主引导扇区是硬盘的第一扇区。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主引导记录MBR、硬盘分区表DPT和硬盘有效标志。
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扇区里MBR占446个字节,偏移地址0000H--0088H),它负责从活动分区中装载,并运行系统引导程序;第二部分是Partition table区(DPT分区表),占64个字节;第三部分是Magic number,占2个字节。
Linux磁盘管理GPT分区教程Linux内核代码量大、逻辑关系复杂,因此对内核中的错误进行追溯和调试一直以来都是一件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的事情。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Linux磁盘管理GPT分区教程,希望能帮到大家。
Linux磁盘管理GPT分区教程硬盘分区表扫盲:MBR和GPT表MBR全称为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是传统的分区机制,应用于绝大多数使用BIOS的PC设备MBR+BIOSMBR支持32位和64位系统。
MBR支持分区数量有限。
MBR只支持不超过2T的硬盘,超过2T的硬盘将只能用2T空间(有第三方解决方法)。
GPT(GUID Partition Table)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是一个较新的分区机制,解决了MBR很多缺点。
支持超过2T的磁盘(64位寻址空间)。
fdisk最大只能建立2TB大小的分区,创建一个大于2TB的分区使用parted。
向后兼容MBR。
必须在支持UEFI的硬件上才能使用(Intel提出,用于取代BIOS)。
GPT+UEFI必须使用64位系统。
Mac、Linux系统都能支持GPT分区格式。
Windows 7/8 64bit、Windows Server 2008 64bit支持GPT。
以上就是Linux系统MBR和GPT分区的区别,总得来说GPT比MBR更先进,但是MBR的兼容性比GPT要好。
在Linux系统中使用GPT分区格式(以CentOS 7为例):parted用法和常用选项:用法:parted [选项]... [设备 [命令 [参数]...]...]将带有“参数”的命令应用于“设备”。
如果没有给出“命令”,则以交互模式运行.帮助选项:-h, --help 显示此求助信息-l, --list 列出所有设别的分区信息-i, --interactive 在必要时,提示用户-s, --script从不提示用户-v, --version显示版本操作命令:检查 MINOR #对文件系统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cp [FROM-DEVICE] FROM-MINOR TO-MINOR #将文件系统复制到另一个分区help [COMMAND] #打印通用求助信息,或关于 COMMAND 的信息mklabel 标签类型 #创建新的磁盘标签 (分区表)mkfs MINOR 文件系统类型 #在 MINOR 创建类型为“文件系统类型”的文件系统mkpart 分区类型 [文件系统类型] 起始点终止点 #创建一个分区mkpartfs 分区类型文件系统类型起始点终止点 #创建一个带有文件系统的分区move MINOR 起始点终止点 #移动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name MINOR 名称 #将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命名为“名称”print [MINOR] #打印分区表,或者分区quit #退出程序rescue 起始点终止点 #挽救临近“起始点”、“终止点”的遗失的分区resize MINOR 起始点终止点 #改变位于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中文件系统的大小rm MINOR #删除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select 设备 #选择要编辑的设备set MINOR 标志状态 #改变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的标志操作实例:(parted)表示在parted中输入的命令,其他为自动打印的信息1、首先类似fdisk一样,先选择要分区的硬盘,此处为/dev/sdb:2、选择了/dev/sdb作为我们操作的磁盘,接下来需要创建一个分区表(在parted中可以使用help命令打印帮助信息):(parted) mklabelNew disk label type? (我们要正确分区大于2TB的磁盘,应该使用gpt方式的分区表,输入gpt后回车)gptWarning: The existing disk label on /dev/sdb will be destroyed and all data on this disk will be lost. Do you want to continue?Yes/No?(警告用户磁盘上的数据将会被销毁,询问是否继续,我们这里是新的磁盘,输入yes后回车) y3、创建好分区表以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分区操作了,执行mkpart命令,分别输入分区名称,文件系统和分区的起止位置4、分好区后可以使用print命令打印分区信息,下面是一个print 的样例5、如果分区错了,可以使用rm命令删除分区,比如我们要删除上面的分区,然后打印删除后的结果(parted)rm 1 #rm后面使用分区的号码(parted) print6、按照上面的方法把整个硬盘都分好区,下面是一个分完后的样例7、由于parted内建的mkfs还不够完善,所以完成以后我们可以使用quit命令退出parted并使用系统的mkfs命令对分区进行格式化了,此时如果使用fdisk -l命令打印分区表会出现警告信息,这是正常的格式化[root@localhost ~]# mkfs.ext4 /dev/sdb1[root@localhost ~]# mkfs.ext4 /dev/sdb2[root@localhost ~]# mkfs.ext4 /dev/sdb3挂载:[root@localhost ~]# mkdir /mnt/test1[root@localhost ~]# mkdir /mnt/test2[root@localhost ~]# mkdir /mnt/test3[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b1 /mnt/test1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b2 /mnt/test2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b3 /mnt/test3 查看一下,已经挂载上了。
准备工作:1、找个U盘,4G以上(要放下win8安装文件),以FAT32的格式,格式化2、下载原版win8 X64镜像(pro、企业版神马都行),EFI不支持32的,所以该告别32位系统了。
将安装镜像里的所有文件复制到那个U盘下,记住一定是根目录(不懂百度)。
3、将EFI(x64)。
zip解压到U盘根目录下,如图创建启动分区:进入EFI后,实际上就直接进入安装界面了,和正常安装相同,这里就不赘述了。
到了选择分区的那一步停止(因为下一步是灰的)按shift+F10,打开命令提示行:1、把MBR磁盘转换为GPT磁盘键入diskpart打开diskpart工具选择目标磁盘list disk——-——---—-——---—--——列出系统拥有的磁盘select disk 0 —-————--—————-选择0号磁盘(请根据磁盘大小,自行判断你的目标磁盘)2、清空目标磁盘,并转换为GPT格式clean————---——--—---------—-—-清除磁盘,该命令会抹去磁盘上所有数据(注意备份以前的重要数据)convert gpt——-——-———-——-----—将磁盘转换为GPT格式list partition---—-----—-----—-列出磁盘上的分区,因为我们刚转换成GPT格式,因此,分区为空3、建立EFI分区及系统安装分区create partition efi size=200-—---———--—-——-建立EFI分区,大小为200Mcreate partition msr size=128----—-—---—---建立MSR分区,微软默认建立的话,大小是128Mcreate partition primary size=51200-———---建立主分区,大小为50G,根据自己需求调整,该分区用来安装win8list partition-—————----———--——————-———-—---———列出磁盘上的分区PS:其实,一个diskpart工具,几乎可以代替其他的第三方磁盘工具了,大部分硬盘分区工具是无法更改GPT格式磁盘的分区ID的,但是diskpart可以。
Linux系统启动失败别惊慌这里有个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案等你来挑战Linux系统启动失败别惊慌,这里有个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案等你来挑战Linux系统已经成为许多计算机用户的首选操作系统。
然而,就像任何其他操作系统一样,Linux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其中之一是系统启动失败的情况。
如果你在启动Linux系统时遇到了问题,不要惊慌,本文将介绍一个常见的故障,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GRUB引导错误GRUB是Linux系统中常用的引导加载程序,用于启动操作系统。
当你的系统启动时,有时可能会出现GRUB引导错误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硬盘驱动器中的引导记录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案:1. 重新安装GRUB:使用Linux安装光盘或USB启动盘进入恢复模式。
然后使用相关命令重新安装GRUB。
2. 检查硬盘驱动器:使用磁盘工具检查硬盘驱动器是否存在问题,如损坏的扇区或文件系统错误。
修复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专业知识,如果不确定,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帮助。
2. 内核崩溃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是其核心组件,负责处理与硬件和软件交互的任务。
内核崩溃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启动或运行不稳定。
解决方案:1. 恢复到上一个正常工作的内核版本:当系统出现内核崩溃时,你可以尝试选择之前正常工作的内核版本来启动系统。
这可以通过在GRUB菜单中选择适当的内核版本来实现。
2. 更新或重新安装内核:如果使用的是旧版内核,可能存在已知的问题。
尝试通过软件包管理器更新或重新安装内核来解决问题。
3. 诊断和修复内存或硬件故障:有时,内核崩溃可能是由于内存或其他硬件问题引起的。
使用相关工具(如memtest86+)检测和修复这些故障。
3. 文件系统错误Linux系统使用不同的文件系统来管理存储设备中的数据。
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可能会导致启动失败或无法正常运行系统。
解决方案:1. 使用fsck命令:fsck命令用于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错误。
你可以通过在启动时选择恢复模式并使用fsck命令来修复文件系统问题。
GPT分区问题解决方法,目前可行方法都需丢失原有全部数据。
可先备份在进行操作:把raid分区弄到2TB以下:小于2TB还不能引导的硬盘需要先转化成MBR格式首先同一raid下划分多个VD(VD空间小于2TB)首先必须删除原来RAID,之后:【一】,创建逻辑磁盘1、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 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切换菜单),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2、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虚拟磁盘3、在RAID Level选项按回车,可以出现能够支持的RAID级别,RAID卡能够支持的级别有RAID0/1/5/10/50,根据具体配置的硬盘数量不同,这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有所区别。
选择不同的级别,选项会有所差别。
选择好需要配置的RAID级别(我们这里以RAID5为例),按回车确认。
4、确认RAID级别以后,按向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Physical Disks列表中,上下移动至需要选择的硬盘位置,按空格键来选择(移除)列表中的硬盘,当选择的硬盘数量达到这个RAID级别所需的要求时,Basic Settings的VD Size中可以显示这个RAID的默认容量信息。
有X标志为选中的硬盘。
选择完硬盘后按Tab键,可以将光标移至VD Size栏,VD Size可以手动设定大小,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将所有的容量配置在一个虚拟磁盘中。
如果这个虚拟磁盘没有使用我们所配置的RAID5阵列所有的容量,剩余的空间可以配置为另外的一个虚拟磁盘,但是配置下一个虚拟磁盘时必须返回VD Mgmt创建(可以参考第13步,会有详细说明)。
VD Name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为空。
注:各RAID级别最少需要的硬盘数量,RAID0=1 RAID1=2 RAID5=3 RAID10=4 RAID50=6同一RAID下划VD需要把所有盘都选上,注意磁盘空间需小于205600MB也就是2TB5、修改高级设置,选择完VD Size后,可以按向下方向键,或者Tab键,将光标移至Advanced Settings 处,按空格键开启(禁用)高级设置。
关于UEFI和GPT——UEFI+GPT下安装windows系统遇到问题,卡在某一步的看过来一、前言前两天重装系统的时候,系统用神key直接激活了,到激活office2016的时候,由于盲目自信,导致一枚神key就此废掉了,后来还是求助网络大神给激活的。
由此,我不禁感叹,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工作了以后的忙碌让我无暇再去更新自己的技术,我总觉得自己是个高手,却不知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固步自封中落伍了。
UEFI和GPT,对于我来说,也只是处于认识的层面,并不能像专业的IT人士那样去解读它,这篇交流文章也只是表述我在接触UEFI和GPT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拿来交流。
其中肯定有一些不到位的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大神可别笑话我,也请批评指正,读者们就凑合着看吧。
这篇文章在写之前,我还是想着要面向技术小白的,但是有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要写出来,可能篇幅就太大了,所以,看这篇文章的还是要懂一点儿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以及基本原理的。
简单的说,你得会重装系统。
这些知识在UEFI技术出来以前,或者说是我接触到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研究文章,小白可以补一下。
事实上,这篇文章的前三部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都是接触这两项新技术过程中自己的一些理解。
真正的干货在第四部分,也就是我在UEFI+GPT下安装系统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汇总。
在新技术下我重装过的电脑不少,涵盖了很多的品牌,遇到的问题也是挺丰富多彩的。
所以,当你在这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妨查阅一下我写的这些,或许会有帮助。
二、关于UEFI之我见UEFI是怎么来的,我就不赘述了。
写这一段之前,我翻阅了一下百度百科上对于UEFI的介绍,说实在的,没看懂。
当然,之前我看过很多之方面的介绍文章,有晦涩难懂的,也有一些通俗的。
在这里我只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我们之前重装系统,必然会接触到BIOS。
这个东西就是在电脑启动的时候,我们按一个键,通常是F2、DEL、ESC、ENTER等类似的键,然后会进入到一个蓝色屏幕的界面。
教你如何在安装Linux系统下硬盘MBR格式转GPT格式
1. 当你安装CentOS时“sda必须有一个GPT磁盘标签”否则就安装继续安装下去,安装时碰到以下问题(如图)
2. 经过观察和查资料,发现是因为你的硬盘是MBR格式的所以安装不了分区,在这里你需要建一个GPT的标签才可以继续安装下去,下边我们就开始具体操作
3.当你进入安装界面,也就是图形界面时(如下图)
4.对它使用命令创建GPT按ctrl+alt+F2的组合键,就会进入命令行操作界面(如下图)
5.在命令行下进行如下操作输入parted
6.在parted下输入mklabel gpt /dev/sda
7.在提示界面中,输入Yes,按回车键
8.按ctrl+alt+f6回到安装界面,继续安装就可以了。
如果排除目标分区的"总大小"不符合安装要求之外,通常此提示是因为当前驱动器的分区格式不符合当前安装系统的要求。
一般不会是USB驱动导致的问题。
总结,WIN10或者WIN8系统自带很可能是硬盘是GPT格式,如果将WIN10或者WIN8改装成WIN7,可能会出现驱动器的分区格式不符合。
硬盘MBR格式装WIN7,在BIOS Setup中,将Secure Boot设置为Disabled。
然后将Boot Mode设置为"Legacy Support"或者"Legacy First"。
硬盘GTP格式装WIN7,在BIOS Setup中,将Secure Boot设置为Disabled。
然后将Boot Mode设置为"UEFI Only"或者"UEFI First"。
如果GTP安装不上,找不到驱动,请把硬盘格式化成MBR格式,将BIOSBoot Mode设置为"Legacy Support"或者"Legacy First"。
在安装系统就不会报错拉!举例如:当磁盘采用MBR格式分区,但是使用Windows安装光盘或U盘引导时选择了UEFI模式引导,那么就会出现这个提示。
反之磁盘格式采用了GPT格式,但是引导时没有选择UEFI模式引导,那么也会出现这个提示。
例如点击"无法在此驱动器上安装Windows(W)。
(显示详细信息)",就会显示具体的原因了。
如下图所示:一、将Windows 7 SP1 64位系统安装至GPT分区格式的磁盘上在BIOS Setup中,将Secure Boot设置为Disabled。
然后将Boot Mode设置为"UEFI Only"或者"UEFI First"(1)当前磁盘已经有GPT系统分区通常这种情况是出厂预装了Windows 8/ win 10系统的电脑才会使用GPT分区。
Linux的系统修复Linux系统是非常强大又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不过如果不注意使用,在日常操作中难免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可能会出现无法正常启动、软件故障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日常使用,因此,只有及时修复,才能保证 Linux 系统长久的运行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来修复 Linux 系统的各种问题,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维护 Linux 系统,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它们。
一、修复文件系统在 Linux 中,文件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它负责管理所有存储在硬盘上的文件和目录。
如果文件系统出现故障,将会导致许多问题,例如无法启动、无法挂载、无法读取和写入等。
修复文件系统的方法取决于我们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
一般来说,在 Linux 中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分为多种,常见的有 Ext4、NTFS、FAT32、XFS 等,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修复命令,例如:- 如果您使用的是 Ext4 文件系统,可以使用 e2fsck 命令修复它:```sudo e2fsck -yv /dev/sdXY```- 如果您使用的是 NTFS 文件系统,可以使用 ntfsfix 命令修复它:```sudo ntfsfix /dev/sdXY```其中,XY 代表您的硬盘和分区编号。
这些命令都可以在终端中执行,并且可能需要使用管理员权限来运行。
二、修复 GRUBGRUB 是 Linux 系统的引导程序,它负责初始化 Linux 内核并启动它。
如果 GRUB 出现了问题,您将无法正常启动您的 Linux 系统。
以下是修复 GRUB 的一些方法:1. 修复 GRUB 引导程序:```$ sudo grub-install /dev/sdX```2. 通过 chroot 进入您的硬盘,并更新 GRUB:```$ sudo mount /dev/sdXY /mnt$ sudo mount --bind /dev /mnt/dev$ sudo mount -t proc none /mnt/proc$ sudo mount -t sysfs none /mnt/sys$ sudo chroot /mnt /bin/bash$ sudo update-grub```注意:这些命令中的 sdXY 代表您的硬盘和分区编号,例如/dev/sd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