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7《蟋蟀的住宅》教案设计(人教版四上)
- 格式:doc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蟋蟀的住宅》。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谦虚、搜索、慎重、挖掘、倾斜、隐蔽、简单、搜索、均匀、收拾、拜访等。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的建筑过程。
3. 体会作者对蟋蟀的观察和描绘,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的建筑过程。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对蟋蟀的观察和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蟋蟀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3)小组合作,探讨蟋蟀的建筑过程。
3. 例题讲解:(1)作者如何观察蟋蟀的建筑过程?(2)蟋蟀住宅有哪些特点?4.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
(2)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昆虫建筑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蟋蟀的住宅2. 主要内容:(1)生字词:谦虚、搜索、慎重、挖掘、倾斜、隐蔽、简单、搜索、均匀、收拾、拜访等。
(2)蟋蟀住宅特点:向阳、倾斜、隐蔽、均匀、简单等。
(3)蟋蟀建筑过程:搜索、挖掘、收拾、拜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
2. 答案:(1)略。
(2)蟋蟀住宅特点:向阳、倾斜、隐蔽、均匀、简单等。
建筑过程:搜索、挖掘、收拾、拜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蟋蟀的观察和描绘较为感兴趣,但在理解蟋蟀住宅特点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蟋蟀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扩大生态知识(2)了解草屋和瓮屋的特点,掌握辨析能力(3)感受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关爱小生命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富有创新精神的品质二、教学重点:1、了解蟋蟀的生活环境和习性2、了解草屋和瓮屋的特点,并掌握辨析能力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以自然界中的小生命为窗口进入自然科学的学习,培养爱护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和品质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赏析,感悟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四、教学准备:1、题头设计2、短文欣赏3、疑难解答4、名词解释五、课时安排:第一节:自然奇妙世界(5分钟)1、谈话环节: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蟋蟀的住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自然界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进而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自然。
2、活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然世界中欣赏各类生物奇妙的生存环境,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二节:文本课件教学1、导入环节:教师简单地复述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朗读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感受文字的韵律,提高语感。
3、分析讲解:教师就文本中的重要词语作详细解释,将学生引入深入理解文本的状态。
第三节:仿写作业1、写作环节:教师让学生仿写《蟋蟀的住宅》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2、点评突破:教师针对班上难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重点。
六、板书设计:蟋蟀的住宅草屋瓮屋丰富的生态知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七、教学后记:《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四年级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好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蟋蟀的生活和生存环境,还了解了草屋和瓮屋的特点。
希望同学们在课上通过朗读、背诵、仿写等各种方式,培养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和小生命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蟋蟀聪明、勤劳的品质。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课文中的蟋蟀住宅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寓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文本理解、情感体验和语文素养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蟋蟀的品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蟋蟀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蟋蟀的品质,培养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提高语文素养。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词、重点句子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和朗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蟋蟀的特点。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对于难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熟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5篇)蟋蟀的住宅教案第二课时蟋蟀的住宅教案那天,上《蟋蟀的住宅》这节课时,我按一贯的步骤进行教学: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再读课文,质疑解惑的步骤进行着。
只要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谈谈学了这课后的感想”,这节课就顺利结束了。
当我抛出问题后,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蟋蟀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有个地方住不就行了!一个小小的洞,竟从初冬忙到初春。
看来不肯随遇而安并不好”。
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似开了锅。
极力反对这个观点的、同意这个看法的各说不一,有些好争议的学生脸都争红了。
一节原本设计好了的、即将结束的“正常”课,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看着这场面,简直叫“乱堂”了。
是压制学生的发言,按原计划结束本课,还是借此给学生一个空间,来个“自由”谈?看着这课堂我迅速的思考着。
我拍拍手示意学生静下来,说:同学们,有想法、有感受这是好事,但如此“以声压人”,既解决不了问题,别人也难以听到你的高见。
这样吧:如果想继续谈论,我们可分成三方:认为随遇而安“好”的为一方;认为随遇而安“不好”的为一方;中立者为一方,发表自己的感受,要有理有据。
行不行?学生当然是拥护的。
三方学生各举了不少了例子:什么麻雀的、喜鹊的、寒号鸟的、燕子的,甚至有学生还说到了“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
总之都大谈阔论、直抒胸臆。
这是自我教学这篇课文以来从没出现的一种局面。
听着他们的辩论,我也在重新思考:我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满意而正确的答案?我难以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
这时,我突然从他们的争议想起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去判断、比较、做结论会怎么样?我决定马上开讲:同学们,生活中的许多事,往往难以用一个‘好’与‘不好’去评判,我就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听完后你们再去评判‘蟋蟀’吧。
记得那年八月,我和另一学校的一名老师乘船去大连学习,为了给学校节省开支,我们没买卧铺票只买了便宜的座号。
当时船舱里有许多空座号,那位老师吃好喝好后就着相邻的两个椅子,头枕提包蜷缩而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一、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教材,主要讲述了蟋蟀
的生活和栖息地。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的建筑特点,培养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2.掌握相关生词的词意和用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蟋蟀的生活和栖息地。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蟋蟀的生活和栖息地。
2.细致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共同朗读文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情感色彩。
2.学生小组讨论蟋蟀的生活习性,归纳总结并展示。
3.教师点拨学生阅读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1.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其主要内容。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蟋蟀的生活和栖息地。
3.小组讨论蟋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思辨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蟋蟀的生活和栖息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了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或图书馆读物拓展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认识。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蟋蟀的住宅》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练习写一个小动物。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抓住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同学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逐个生字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们找出每个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点,加深记忆。
比方:“骤”字左边是“马”,右边是聚会的“聚”,“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骤”,读作“zhòu”,不能读“jū”或“zòu”。
3、解释重点词语,协助理解课文。
4、讨论词义,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1、朗读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逐段进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分析10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教师指导同学读书,体会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10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这篇课文的题目(即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知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四、作业1、朗读课文。
2、誊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导语蟋蟀这种小动物很多同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很小就很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
他对蟋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话讲就是蟋蟀的住宅。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
2. 难点: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与蟋蟀的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蟋蟀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蟋蟀的了解,并引出课文《蟋蟀的住宅》。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蟋蟀的住宅在哪里?(2)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3)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的住宅的?3. 讲解重点: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如“住宅”、“隧道”、“平台”、“门洞”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4. 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总结:回顾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总结课文的主旨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2.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3.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4. 教学游戏: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如角色扮演、猜谜语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进行填空题、选择题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 作业:布置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作文或阅读理解题,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学习动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蟋蟀的住宅》教案三篇《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
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
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
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目录第一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第二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第三篇:7《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第四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评析第五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和反思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②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5、6自然段。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一般来说,人们称动物的家叫什么?(窝、巢、动、穴)我们知道蟋蟀是一种小昆虫,而有人称他的家为住宅,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蟋蟀的住宅》。
二、简介作者:这篇文章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看语文书上的资料袋,了解作者。
为什么法布尔称蟋蟀的窝为住宅呢?让我们亲眼去看一看吧!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四、反馈自学情况: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
②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五、学习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1、指名读。
(第2小节)思考:蟋蟀是怎样慎重地选择住宅?2、反馈:怎样才算是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请你举例说明或联系上下文。
如:他发现乌鸦的洞穴??这就是课文所说的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请你说一说。
3、总结:你看,蟋蟀选择住宅是那样慎重,那么一丝不苟,真可以说是精益求精,所以,作者把蟋蟀的家不称作窝、巢、动、穴,而称为蟋蟀的住宅的原因。
六、学习3—6自然段1、思考:还有什么原因使作者称窝为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一、教材简析《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教法、学法教学中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1、收集资料、激趣导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蟋蟀的资料,课后安排学生查找其他昆虫修建住宅的资料,阅读《昆虫记》等,在查找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小组学习、组内交流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
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倾斜、扒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作者笔下的“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具体事务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昆虫朋友,我来说,你来猜猜,它爱唱歌,生性好打斗,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写过关于它的好多诗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出示课件)来一起读一下吧。
师:诗句中那些小孩在那儿斗什么?预设:蟋蟀师:是蟋蟀,这个小家伙不仅歌唱得好,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它的家去看看。
一起读课题(齐读)7、蟋蟀的住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并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住宅。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1)出示课文词语,指名读,然后全班交流。
(2)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3)师: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生: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师:你是怎样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的?生:我是通过读课文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工具书知道的。
师:你们这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老师也从字典中查到了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4)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蟋蟀跟其它昆虫相比,就觉得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同学们想不想到它精美的住宅去看看,那就打开书默读5、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能不能有几个词语来概括?预设A: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一. 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通过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语言朴实,插图生动,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阅读短篇文章。
但学生在理解生物生活习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学会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
2.难点:理解蟋蟀如何根据环境选择住宅,以及住宅对蟋蟀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插图和生动的语言,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蟋蟀住宅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蟋蟀住宅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包括插图和重点内容。
2.蟋蟀标本:准备蟋蟀标本,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便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蟋蟀住宅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提问:“你们知道蟋蟀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住宅吗?”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朴实和生动。
边读边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蟋蟀住宅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5分钟)提问:“蟋蟀住宅的特点有哪些?它们对蟋蟀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蟋蟀的住宅与我们人类的住房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优势是什么?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对蟋蟀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通用11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篇1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
但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3.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二组教材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
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积累好词佳句,用小练笔和说话的形式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评价任务评价一: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评价二: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过渡: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蟋蟀的住宅优质课教案【篇一:7 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 (1)】7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还记得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吗?我们通过他的文章,了解了蜜蜂飞行的特点,很多同学还在课外阅读了很多他写的有关昆虫的文章。
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蟋蟀的住宅》2、出示图片,这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蟋蟀,知道它的小名叫什么?(蛐蛐)3、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4、出示课文第一段: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质疑:平时我们把小昆虫小动物住的地方称为什么?(积累:“洞”“穴”“巢”“窝”。
)法布尔为什么把蟋蟀的的洞穴称为住宅呢?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2、自学,思考。
3、检查交流新词: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4、交流读最喜欢的段落。
三、问题聚焦,再读课文(一)从学生读的第2小节切入。
1、什么“随遇而安”?读读上文,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
2、再读读下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二)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讨论得出:向阳、隐蔽、简朴、卫生……5、同学们注意到法布尔先生介绍蟋蟀住宅时哪些语言特别生动?(拟人)是啊,他用这种写法把蟋蟀写活了。
我们也不妨学学他的方法,当一回小蟋蟀,给自己的住宅打一打广【篇二: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8(5篇)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8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紧扣文本,以读为主,领悟表达方法:通过品读,品读重点字词,领略文章内涵:享受语言文字之美,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好奇心,达到学以致用。
打破老师独揽课堂的方式,开放学生的思路,培养问题型的学生,以激起求知欲望,并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课文出现的部分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点: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初读: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
(生发言)2、自由读文,解决生字、生词。
师讲解:注意“蔽、搜、毫”的写法。
注意“倾、即”的读音。
解词:随遇而安、慎重的意思。
3、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后老师总结。
二、再读:(一)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
2、讨论分段:第一段:(1)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段:(2——6)蟋蟀住宅内外的特点。
第三段:(7——9)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
(二)学习:蟋蟀住宅的特点:1、师:蟋蟀的住宅不就是一个小洞吗?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啊?法布尔眼中的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二至六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2、学生合作学习。
3、交流、汇报,总结:(选址、建造工具、内外情形)4、请学生分别朗读相应的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其特点的。
蟋蟀的住宅课文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是怎样建筑成的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要求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构想这篇课文课先让学生预习,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自然段组段进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写具体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写具体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见过蟋蟀吗?知道它的俗名吗?(蛐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蟋蟀也有自己的家,有家就要有住宅。
今天我们学习的《蟋蟀的住宅》就是讲蟋蟀的住处的。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蟋蟀盖房子的情况?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不光……还……)2、过渡:唱歌人们都很熟悉,那住宅为什么有名?3、蟋蟀的住宅和其它昆虫的住宅有哪几点不同之处?(1)慎重选择住址;理解: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2)自己挖掘。
4、人们为什么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蟋蟀的伟大工程是靠它“柔弱”的工具挖成的。
劳动成果的伟大与工具的柔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而人们感到惊奇。
)理解:柔弱——软弱。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方面讲蟋蟀住宅的样子的?(住宅:外部、内部)6、住宅外部和内部结构各有什么特点?(温暖、干燥、安全、卫生、简朴)引导:看到蟋蟀这么个小东西,凭着柔弱的工具建造起这么好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内容】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蟋蟀的住宅》。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是,你想说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2、交流读书所得。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处你喜欢的,或者你认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句子,或者你不懂的地方。
并说出理由。
2、同桌或前后邻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3、集体讨论汇报。
4、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结合课文内容说图的内容。
5、指名说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以及蟋蟀住宅的特点。
6、指名读有关蟋蟀建造住宅过程和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内没什么布置……很卫生。
”“蟋蟀盖房子……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抛出泥土来。
”7、你觉得蟋蟀有一种什么精神?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
四、指导朗读1、指名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很卫生。
”2、范读。
3、再指名读,师生评议。
五、创设情境、体会重点这么伟大的工程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如果你就是蟋蟀,你怎么想大家介绍自己的建造过程呢?1、指名说。
2、评议。
六、回顾整体通读全文七、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6篇)蟋蟀的住宅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语文教案-蟋蟀的住宅。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认识蛐蛐吗?它的学名叫蟋蟀。
你对蟋蟀有哪些了解?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
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二、布置预习1.学习本课生字,说说书写时注意的问题。
2.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
3.读课文,想想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4.质疑。
三、检查预习情况1.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骤”是翘舌音。
“燥”是平舌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
4.组词练习慎()址()掘()崛()搜()镇()扯()倔()屈()艘()燥()操()澡()蔽()朴()躁()噪()藻()撇()仆()四、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2.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8至10自然段):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六、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1)住址的选择;(2)使用的工具;(3)屋内外的情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1课蟋蟀的住宅》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栖居环境。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朗读和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蟋蟀的特点。
### 能力目标4.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探究蟋蟀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并简单解释蟋蟀的习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能够描述蟋蟀的住宅。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准确朗读和书写。
### 难点3.帮助学生理解蟋蟀栖居的环境和习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蟋蟀的形态和栖居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文主题。
2. 学习课文1.聆听朗读: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听读课文:学生展示阅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3.教学重点词语:解释并举例说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4.表演课文:分组进行课文小组表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拓展活动1.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蟋蟀的生活习性并记录,引导学生发现蟋蟀的栖居环境。
2.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故事或科普读物,增加学生对蟋蟀的了解。
4.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绘制蟋蟀的住宅图,体现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蟋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培养了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观察、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
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
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
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
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
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短文范例:
《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浑身长满了长长的毛,黑一块,白一块,真可爱。
它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玻璃球一样。
白天,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
晚上,瞳孔放大,像绿宝石一样发出绿莹莹的光。
小花猫的耳
朵很灵,只要有一点声音,它就把耳朵竖起来。
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高兴的时候,就左右摆动,像耍花棒一样。
它的脚上有5个小小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
它白天蜷起来,呼呼睡觉,晚上,它警惕地注视着鼠洞,只要老鼠一出来,它就马上扑去,把老鼠咬死后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我非常喜欢这只小花猫。
附:板书设计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
(做到美观、简洁、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