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海浪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60
海底两万里中每章的海底世界的描写《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经典科幻小说,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与神秘潜艇船长尼摩一起在海底两万里旅行的故事。
以下是书中每章对海底世界的精彩描写。
第一章:神秘的海怪在第一章中,作者描绘了海洋深处的神秘氛围:“海水像一面巨大的黑布,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在这片黑暗中,只见一束微弱的光线在海底闪烁,仿佛是黑暗中的指引之光。
”第二章:海浪的俘虏本章描述了主人公们首次进入海底世界时的情景:“海底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巨大的珊瑚树,宛如仙境中的奇花异草,色彩斑斓。
成群结队的鱼儿在珊瑚丛中穿梭,犹如飘舞的彩带。
”第三章:潜艇的秘密本章中对海底火山喷发的描写生动形象:“海底火山喷发时,岩浆如泼洒的火焰,瞬间照亮了周围的海水。
滚烫的岩浆与冰冷的海水相遇,产生了巨大的烟雾,使海底世界变得扑朔迷离。
”第四章:红海之旅本章描述了红海中独特的海底生物:“红海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域风情。
五颜六色的鱼儿,有的形状奇特,有的华丽无比。
巨大的海龟悠然地游弋,海马在珊瑚丛中穿梭,犹如仙境中的精灵。
”第五章:地中海的明珠本章对地中海海底的描绘充满诗意:“地中海的海底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澈的海水中,五彩斑斓的鱼儿在阳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
海底的沙滩上,洁白的贝壳闪闪发光,如梦如幻。
”第六章:海底的矿藏本章描述了海底的矿藏:“海底的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金、银、铜、铁等金属熠熠生辉,仿佛海底的宝藏等待着勇敢者的探索。
”第七章:大西洋的鲸鱼本章对大西洋海底的鲸鱼进行了生动描绘:“巨大的鲸鱼在海底游弋,它们的身躯如同一座移动的山峰。
它们从水中跃起,又重重地落回水中,激起巨大的浪花。
”第八章:南极的冰山本章描述了南极海底的冰山:“冰山犹如巨兽,矗立在海底。
周围的海水被冰山映照得晶莹剔透,仿佛一个冰雪世界。
”第九章:海底的火山本章对海底火山的描绘紧张刺激:“海底火山喷发时,强烈的震动传遍整个海底。
《海浪》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海浪的常识,包括海浪的形成、分类、特点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海浪的认知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引入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描述海浪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海浪的兴趣。
2.2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海浪》一文,了解海浪的形成、分类、特点等知识。
2.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海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渔业、旅游业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海浪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海浪的景象,引出本课主题。
3.2 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海浪》,引导学生了解海浪的形成、分类、特点等知识。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4.2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海浪,拍摄照片或视频,下节课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等。
5.3 课外拓展评价学生课外拓展活动的参与度,以及观察到的海浪现象的描述准确性。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海浪》的文本材料,确保文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2 图片和视频收集海浪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导入和讨论环节。
6.3 科普读物推荐一些关于海洋生态和海浪的科普读物,供学生课后阅读拓展。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传授海浪的形成、分类、特点等知识。
7.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7.3 观察法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海浪,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海浪的理解。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海浪,激发学习兴趣。
8.2 课文阅读与讲解学生阅读课文《海浪》,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海浪》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海浪》原⽂ 爸爸,把海浪 装进他的 录⾳机。
妈妈,把海浪 曝光在 软⽚⾥。
我呢? 我让奔腾的浪花 钻进我 黝⿊的⾝体。
于是—— 我有了 ⿎起的肌⾁, 深沉的呼吸。
还有着 坚毅的⽬光 和⽆穷⽆尽的 精⼒!2.⼩学三年级语⽂《海浪》教案 第⼀课时 ⼀、谈话引⼊,揭⽰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谁去过⼤海边? 2、⼤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渡:有⼀个⼩朋友,他把他印象中的⼤海,化成了⽂字,还被选⼊我们的课本中。
今天我们⼀同来学习《海浪》板书课题。
⼆、初读课⽂,解决⽣字的读⾳。
1、教师范读课⽂。
(⽬的) 要求:听准字⾳,观察这⾸诗歌与我们平时接触过的诗歌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
(阶梯式) 2、学⽣⾃⼰读诗歌,读准字⾳。
3、检查⽣字的读⾳。
需要检查字⾳的词语:录⾳机奔腾坚毅⽆穷⽆尽 需要读好字⾳的词语:曝光黝⿊ 需要积累的词语:肌⾁深沉⿎起呼吸精⼒ 曝:pu(书)晒:⼀暴⼗寒bao通“暴”曝光即暴光。
4、把课⽂读准确。
5、质疑问难。
6、指导书写⽣字。
录:(上下结构,部⾸:倒⼭)上⾯的长横要出头,下⾯是⽔的变形。
奔:(上下结构,部⾸:⼤)⼤字要写得⼤⼀些,盖住下⾯的部分。
⿎:(部⾸:⽀)右半部分是⽀,上⾯不是“⽁”(po)的上半部分。
7、重点指导“奔”“⿎”的书写。
提醒“呼”的⼝字在横中线上。
三、作业。
1、课⽂熟读。
2、书写⽣字。
3、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第⼆课时 ⼀、复习 1、词语读准确。
2、简单回忆课⽂讲了什么内容? ⼆、读⽂,理解句⼦。
1、诗歌中共有三个⼈,他们分别怎样做的。
第六章海洋中的波动现象第六章: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波浪的分类:1、按相对⽔深(⽔深与波长之⽐,即h/λ):深⽔波(短波)、浅⽔波(长波)2、按波形的传播与否:前进波、驻波3、按波动发⽣的位置:表⾯波、内波(边缘波)4、按成因:风浪、涌浪、地震波⼆、⼩振幅重⼒波⼩振幅重⼒波,亦称正弦波,是⼀种简单波动。
波动振幅相对波长为⽆限⼩,重⼒是其唯⼀外⼒的简单海⾯波动。
(⼀)波形传播与⽔质点的运动波形向前传播完全是由⽔质点的运动产⽣的,但⼆者不是⼀回事,只是波形向前传播,⽔质点并不随着波形前进。
1、若⽔深⼤于波长的⼀半时(h/λ≥0.5)----深⽔波、短波对于短波,⽔质点的运动轨迹是⼀个圆,半径为,轨迹半径随深度的增加迅速减⼩,在表⾯,其半径为a;⽔质点在波峰处具有正的最⼤⽔平速度,在波⾕处具有负的最⼤⽔平速度,在⽔⾯上⽔平速度为0;⽔⾯以上⽔平速度为正,⽔⾯以下⽔平速度为负。
波峰波⾕处铅直速度为0,⽔⾯上铅直速度最⼤;⽽且波峰前部为正(向上),波峰后部为负(向下)。
2、⽔深h相对于波长λ很⼩时(h<λ/20)的波动称为浅⽔波或长波长波中⽔质点的运动轨迹为椭圆;⽔质点的运动半径(振幅)a 随深度⽽减⼩。
⽆论长波还是短波,尽管它们的⽔质点运动轨迹不同,但是随深度(-z)的增⼤,它们的波长λ是不变的,即在⾃由⽔⾯的波长多⼤,随深度增⼤直⾄波动消失处的波长仍然不变。
(⼆)波动公式与波动能量1、波速与波长的关系:⼩振幅重⼒波的⼀般关系式对于深⽔波⽽⾔,h/λ≥1/2可见波速与⽔深⽆关,只与波长有关对于浅⽔波⽽⾔可见波速与波长⽆关,只与⽔深有关2、波动能量在⼀个波长内,总能量为,其中,动能与势能相等(三)弦波的叠加1、驻波:两列振幅、波长、周期相等,但传播⽅向相反的正弦波。
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时,波⾯具有最⼤的铅直升降,其值为2a,即合成前振幅的2倍,这些点称为波腹。
在处,波⾯始终⽆升降,这些点称为波节。
在波节与波腹之间的波⾯升降幅度均在0~2a之间。
第六章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6-1风和风载一、风的概念风是由于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空气自高压区向低压区的运动。
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
现在,人们感兴趣的,首先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利用风力发电的尝试,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
三十年代,丹麦、瑞典、苏联和美国应用航空工业的旋翼技术,成功地研制了一些小型风力发电装置。
这种小型风力发电机,广泛在多风的海岛和偏僻的乡村使用,它所获得的电力成本比小型内燃机的发电成本低得多。
不过,当时的发电量较低,大都在5千瓦以下。
目前,据了解,国外已生产出15,40,45,100,225千瓦的风力发电机了。
1978年1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克莱顿镇建成的200千瓦风力发电机,其叶片直径为38米,发电量足够60户居民用电。
而1978年初夏,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投入运行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发电量则达2000千瓦,风车高57米,所发电量的75%送入电网,其余供给附近的一所学校用。
1979年上半年,美国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蓝岭山,又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用的风车。
这个风车有十层楼高,风车钢叶片的直径60米;叶片安装在一个塔型建筑物上,因此风车可自由转动并从任何一个方向获得电力;风力时速在38公里以上时,发电能力也可达2000千瓦。
由于这个丘陵地区的平均风力时速只有29公里,因此风车不能全部运动。
据估计,即使全年只有一半时间运转,它就能够满足北卡罗来纳州七个县1%到2%的用电需要。
多大的风力才可以发电呢?一般说来,3级风就有利用的价值。
但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风速大于每秒4米才适宜于发电。
据测定,一台55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当风速每秒为9.5米时,机组的输出功率为55千瓦;当风速每秒8米时,功率为38千瓦;风速每秒为6米时,只有16千瓦;而风速为每秒5米时,仅为9.5千瓦。
可见风力愈大,经济效益也愈大。
在我国,现在已有不少成功的中、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在运转。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六章在《海底两万里》的第六章中,我仿佛跟着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和尼德·兰一起,真正地进入了那个神秘而又令人惊叹的海底世界。
这一章开篇,就把我们带入了一片紧张刺激的情境之中。
“林肯号”企图捕获那神秘的“怪物”,但始终未能如愿。
这让船上的人们愈发焦躁,而我作为读者,心也被紧紧地揪了起来。
在描述“林肯号”的航行过程中,作者的细节描写简直让我身临其境。
我仿佛能感受到海风的吹拂,听到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
船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船员的表情和动作,都仿佛在我眼前清晰呈现。
阿龙纳斯教授对于海洋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让我不禁佩服他的博学和敏锐。
他对于那些在海面上出现的生物,都能准确地辨认和分析。
这让我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多一些这样的观察和思考,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过,忽略了身边那些细微而又有趣的事物。
康塞尔,那个忠实的仆人,总是默默地陪伴在阿龙纳斯教授身边。
他的沉稳和冷静,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尤为可贵。
当大家都因为长时间的追寻而感到疲惫和沮丧时,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坚定。
尼德·兰,这个急性子的捕鲸手,他的冲动和直率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趣味。
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采取行动,恨不得立刻就把那神秘的“怪物”拿下。
说到这神秘的“怪物”,书中对于它出现时的描写,简直太精彩了!那突然掀起的巨大海浪,那一闪而过的黑影,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我读的时候,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关键的细节。
当“林肯号”与“怪物”终于正面交锋的时候,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那种紧张的气氛,真的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船只的剧烈摇晃,人们的惊呼,还有那未知的恐惧,全都交织在一起。
这一章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阿龙纳斯教授对于海洋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在面对这未知的“怪物”时,不是单纯的恐惧,更多的是一种想要探索和了解的渴望。
这种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回想起自己曾经在海边的经历,虽然没有像阿龙纳斯教授他们这样惊心动魄,但每次看到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也总是充满了感慨。
聆听海浪的温柔呼唤我爱大海,爱那一望无际的蔚蓝,爱那悠长的海滩,爱那浩渺的波涛。
每当我疲惫不堪,烦闷郁闷时,我总会选择走向大海,去聆听海浪的温柔呼唤。
第一章:大海的诱惑大海,如同一块宝石般散发着瑰丽的光芒。
当我静静地站在岸边,望着远处波涌的浪花,感受那海风的清新,内心不禁燃起一股向往的渴望。
我想穿行在海浪之间,踏浪而行,聆听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
第二章:海浪的呼唤海浪,是大海的使者,也是大海与我们沟通的媒介。
每一次拨开蔚蓝的海面,踏入浩渺的波涛中,我仿佛听见海浪轻轻地呼唤着我。
那声音不大却深情,仿佛是在告诉我,远离喧嚣,沉浸在大海的怀抱中,会让一切烦恼与压力烟消云散。
第三章:海浪的音乐当我置身于海滩,静候着大海的回音时,我能够听到一种独特而悠扬的音乐。
每一次波浪拍打在沙滩上,都发出一种奇妙的旋律。
这旋律时而激越,时而柔和,仿佛一首无言的歌曲,引诱着我去品味大海与大自然赋予我的美妙。
第四章:海浪的力量海浪,虽然温柔,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当巨浪从远处奔袭而来,迫使我奋力游离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海浪的雄浑与威力。
面对这股汹涌而来的力量,我倍感渺小,同时也学会尊重与敬畏大自然。
第五章:海浪的包容大海是宽容的,对于人类的好奇与求知,它从来没有停止过滋养。
人类可以尽情地探索,从大海中发现新的世界,发现新的生物。
大海无私地奉献出属于它的一切,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无尽包容与慷慨。
第六章:听海浪的心灵之歌当我躺在沙滩上,用手捧住耳朵,专心聆听大海的声音时,我感觉到自己放松下来,内心的烦恼和忧虑渐渐消散。
每一个海浪拍打在岸边的声音仿佛是大海的心灵之歌,与我的心灵奏出和谐而美妙的交响曲。
这种与大海的沟通让我更加融入自然,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结尾:大海是一本永远无法读完的书,海浪是一首永远无法停止的歌。
在聆听海浪的温柔呼唤中,我发现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牢记这份与大海的情感交流,与海浪的心灵对话,这将成为我心中最温柔的呼唤。
第六章:海洋中的波动现象一、波浪的分类:1、按相对水深(水深与波长之比,即h/λ):深水波(短波)、浅水波(长波)2、按波形的传播与否:前进波、驻波3、按波动发生的位置:表面波、内波(边缘波)4、按成因:风浪、涌浪、地震波二、小振幅重力波小振幅重力波,亦称正弦波,是一种简单波动。
波动振幅相对波长为无限小,重力是其唯一外力的简单海面波动。
(一)波形传播与水质点的运动波形向前传播完全是由水质点的运动产生的,但二者不是一回事,只是波形向前传播,水质点并不随着波形前进。
1、若水深大于波长的一半时(h/λ≥0.5)----深水波、短波对于短波,水质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半径为,轨迹半径随深度的增加迅速减小,在表面,其半径为a;水质点在波峰处具有正的最大水平速度,在波谷处具有负的最大水平速度,在水面上水平速度为0;水面以上水平速度为正,水面以下水平速度为负。
波峰波谷处铅直速度为0,水面上铅直速度最大;而且波峰前部为正(向上),波峰后部为负(向下)。
2、水深h相对于波长λ很小时(h<λ/20)的波动称为浅水波或长波长波中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为椭圆;水质点的运动半径(振幅)a 随深度而减小。
无论长波还是短波,尽管它们的水质点运动轨迹不同,但是随深度(-z)的增大,它们的波长λ是不变的,即在自由水面的波长多大,随深度增大直至波动消失处的波长仍然不变。
(二)波动公式与波动能量1、波速与波长的关系:小振幅重力波的一般关系式对于深水波而言,h/λ≥1/2可见波速与水深无关,只与波长有关对于浅水波而言可见波速与波长无关,只与水深有关2、波动能量在一个波长内,总能量为,其中,动能与势能相等(三)弦波的叠加1、驻波:两列振幅、波长、周期相等,但传播方向相反的正弦波。
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时,波面具有最大的铅直升降,其值为2a,即合成前振幅的2倍,这些点称为波腹。
在处,波面始终无升降,这些点称为波节。
在波节与波腹之间的波面升降幅度均在0~2a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