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山水诗的风景园林美学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382.33 KB
- 文档页数:5
简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的特点王维(701年-761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以写山、写水、写田园景色为主题,展示了他独特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感悟。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感悟自然之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他以深厚的诗意和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
他通过描述自然的外表形态和表达自然的内在情感,传达出对自然的深情厚意。
例如,在《山居秋暝》中,王维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他通过描绘空山、明月、清泉、竹、莲等元素,创造出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山水田园景色,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二、融入人文关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并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他往往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把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相结合,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和生活境况的关怀。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通过描绘渭城的雨水、柳树的青翠,以及刻画主人公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故团聚的渴望和对远方亲友的思恋之情。
三、追求艺术极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细腻、空灵的笔触为特点,他善于运用意象、景物描写和音韵的表现手法,使诗作更具艺术性和韵味。
例如,在《送别》中,王维以流水为意象,写道:“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他通过描述下马、饮酒、告别的情景,以及运用白云的意象,表达出主人公的深情,使诗作更富于意蕴和艺术性。
四、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净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是他对纷扰尘世的回避和内心追求平静的体现。
他通过在山水田园中寻求心灵的舒畅,在大自然中追寻自我。
在《鹿柴》中,王维描写了自己隐居在山林中的景象:“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他通过描绘空山人迹稀少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纷扰尘世的回避,通过返朴归真的方式来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平静。
王维的山水诗创作特点解析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以其深邃的山水诗而闻名。
王维的山水诗创作特点独特而有影响力,本篇将对他的创作特点进行详细解析。
1. 深邃的意境描写王维的山水诗注重表现深邃、丰富的意境。
他善于通过具象景物来表现抽象情感,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来营造出独特而隽永的意境。
例如在他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简洁明快却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高楼之巅,俯瞰着壮丽壮阔的大自然景观。
2. 蕴含哲理思考王维在山水诗中常常融入对人生、自然以及宇宙等伟大命题的思考。
他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和感悟,展示了对生命和人性问题的深度思考。
这种哲理思考赋予了他的诗歌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在他的《终南别业》一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样凄凉而寂静的描写,隐喻出王维对人生虚无与存在的思考。
3.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王维的山水诗常常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景物之间的巨大反差,从而达到与实际相符合却又超越实际的效果。
他通过这种对比,以更鲜明生动之姿表现出山水背后所包含的世界、人情和社会等多重意义。
例如在他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明年春去也,千里不留行”这样短暂而残酷的表述,呼应了战乱岁月中无数离散人士悲剧命运。
4. 细腻温情之美尽管王维常以客观视角创作山水诗,但其中透露着浓厚地温情。
他注重展现自然万物间微妙而真挚地联系,在描写中体现出对自然界万物赋予灵魂和感情的观察力。
这种细腻温情之美使他的诗更具亲和力,也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例如在他的《送别》一诗中,“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疆”这样对自己过去人世中纷扰琐碎与现在超脱自由的抒发,流淌着一种深沉而温情的力量。
5. 推崇自然与兼容并蓄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推崇自然、注重个人心灵修养的精神。
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同时又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展示了其诗歌创作上开阔和包容态度。
王维倡导“返璞归真”的境界,代表着中国美学思想对山水艺术的一种追求。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特征〔摘要〕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审视,王维诗歌具有色彩美、构图美、音响美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从整体上折射出盛唐文化的灿烂光辉。
在此,我就王维诗歌的色彩美、构图美、音响美这三方面美学特征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王维;美学;色彩美;构图美;音响美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精通书法和音乐的奇才。
他的许多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流传,流香溢彩,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苏东坡称赞王维说:“王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所以令人赏心悦目,产生美感,是因其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对其诗歌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他在创作中注意了和谐的美。
他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无限的抽象形象相融合。
从而给我们造成强烈的色彩美、构图美、音响美,在这些方面做到了和谐的统一。
一、色彩美大自然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表现大自然的绘画当然也必须借助色彩来创造美。
诗画同理,现代画家闻一多曾提出新诗要具备“三美”,其中一项就是“绘画美”,亦即词藻的色彩美。
正如同宋代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所说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昔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壮而诗人能言之”。
诗是语言艺术,虽不能如同绘画直接地以色彩描绘客观事物,但却可以用表示或者暗示色彩的文字的虚摹,来引起读者对于色彩的美感联想。
王维是公认的美色高手,善于在自己的诗中,运用光线的明暗、色彩的深浅、冷暖的差别,根据不同类型的形象施以不同的色彩,细腻逼真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
从而使人读后不禁赏心悦目, 得到美的享受。
如《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绿”字用得特别恰切,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
他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 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月之明, 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论王维诗歌的美学特征
王维是唐朝重要的文学家,他在诗歌写作方面突出,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优美绝唱。
在王维诗歌的美学特征方面,具有自然美、文化美、伦理美三大特征。
首先,王维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自然美。
他以"山水"诗歌闻名于世,他把自己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而发表出来,形成了另一种新的山水诗的风格,深深吸引着读者。
其次,王维的诗歌也有文化美的特征。
他创造出一种术语"涧中涧,阴回阳,阳又回阴",诉说着悠久历史变化,犹如一部美轮美奂的文学史,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融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思想审美能力。
最后,王维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伦理美的特色。
他的诗歌抒发出着丰满的人生感悟,清新的言语传递浓浓的情感,令人深深迷恋,让读者深思远虑,感觉到生活的价值与责任的承担,以一种更加深刻的方式来感知生活的美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维诗歌表现出了天然之美、文化之美以及伦理之美,在丰富多彩的文学表达中,把无尽的情感传达出来,至今依然让人深刻铭记。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美学特征
王维山水诗歌的美学特征有:
一、融合性:诗歌融合山水情感与思想意象,体现出自然、思想、情
感的完美统一,使诗歌变得生动活泼。
二、唯美主义:诗歌具有无与伦比的唯美意境,赋予其强烈的艺术美,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维情感,使其充满向往和憧憬。
三、写实主义:诗歌描写的场景细致入微,将大自然的真实景观写得
栩栩如生;诗歌中充满着深厚的生活细节,把握住大自然的细微变化,使
读者能够有如置身其中的体验。
四、动态化:诗歌笔触活泼,百结融合,意象跳跃,表达了动态的生
活和自然景致,使读者充分感受大自然天成之美。
五、纯粹性:诗歌以简单而纯粹的语言呈现细致而绝美的山水景致,
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精髓。
请结合王维的诗歌谈谈意境的美学特征1.王维诗歌的意境特征王维诗歌的意境特征表现在诗歌中的自然美、深远的思想内涵和抒情的情感表达上。
他的诗歌把自然的美景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自然的美景和人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以自然美景为背景,表达人的情感,使诗歌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抒情的情感表达,表达出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深情,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抒情的情感表达,使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思想内涵和抒情的情感表达。
2.王维诗歌的美学特点王维的诗歌具有浓郁的山水意境,抒发出深沉的情感。
他的诗歌把山水的美景和人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融入了精神境界。
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凉的情感,抒发出离别、孤独、无助的感受,但又不失清新的气质。
他的诗歌中清新的语言和自然的景象相互交织,把诗歌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外,他的诗歌中还充满了象征意义,把深刻的思想融入到意境之中,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
3.王维诗歌的意境美学特征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意境美学特征而闻名,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包括:一是自然热爱。
王维热爱大自然,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他认为大自然是神圣的,他把大自然的美景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心旷神怡。
二是抒情怀旧。
王维的诗歌中有着浓郁的怀旧情绪,他把自己的思绪抒发出来,表达出对过去的思念,让读者有一种令人沉醉的抒情感受。
三是节奏优美。
王维的诗歌节奏优美,他善于运用押韵和对仗,使诗歌的节奏更加流畅,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深刻的哲理。
王维的诗歌不仅抒发思想,而且还深刻地表达了他的哲理思想,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思想,令人深思。
4.王维诗歌的美学意蕴王维的诗歌具有浓郁的美学意蕴,他的诗歌描绘的是自然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他的诗歌不仅描绘出自然的美,还把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更加深刻。
王维的诗歌有着深厚的宗教意蕴,他把宗教元素融入到诗歌中,使诗歌充满了宗教的气息。
王维的诗歌还具有浓郁的古典美学色彩,他的诗歌中有着古典文学的美学特征,如抒情、对比、象征等。
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意蕴王维(701年-761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诗人。
他的山水诗以其独特的美学意蕴而成为唐代文学的精华之一、王维的山水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文字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对自然之美、人生之哲理和人与自然之和谐的追求。
首先,王维山水诗的美学意蕴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笔法。
王维尤其擅长以一种淡泊、超脱的情调来表现山水景色。
他的诗歌用词简练,以清新朴素的语言描绘自然的景色。
他善于通过探索景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示出景物本身的美丽和自然界的神秘。
例如,在《相思》一诗中,他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来描绘樱花的美丽,以及樱花的生命力和脆弱性。
这种细腻而凝重的描绘方式,使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山水的壮丽,更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其次,王维山水诗的美学意蕴在于其超越时空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王维善于运用山水景色来表达个人的内心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诗作没有具体的时代背景,而是通过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在《登鹳雀楼》一诗中,他以博物馆的展品为引子,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对于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这种超越时空的思考,让人们从现实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的享受。
最后,王维山水诗的美学意蕴在于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王维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共生共荣的场景。
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对于和平、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在《山居秋暝》一诗中,他以山居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远离尘嚣的愿望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展示了人们的柔情和充实,也回应了现代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追求。
总而言之,王维山水诗的美学意蕴体现在他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对人生哲理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思考的表达,传递了对自然之美、人生之哲理和人与自然之和谐的追求。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1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题材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山水风光、田园生活、乡村景致等多个方面。
他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细微变化,将山水的宁静、优美,田园的闲适、恬淡展现得淋漓尽致。
111 描绘山水之美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峦的起伏、水流的蜿蜒、云雾的缭绕等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在《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明月透过松林洒下的斑驳光影,以及清澈泉水在山石间流淌的动态美。
112 展现田园之趣他的诗作常常描绘田园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如农耕、垂钓、采摘等,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像《渭川田家》中“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描绘了田园中动物和农作物的和谐景象。
12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营造王维在其山水田园诗中巧妙地营造出空灵、清幽、静谧的意境。
121 动静结合他善于将动态的景物与静态的景象相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鲜活。
比如《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桂花飘落的动态和春山的寂静形成对比,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122 色彩运用王维善于运用色彩来渲染意境,增强诗歌的画面感。
在《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通过落日余晖映照青苔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意境。
13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王维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清新自然。
131 简洁凝练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不堆砌辞藻,却能精准地传达出山水田园的神韵。
132 音韵和谐注重诗歌的音韵美,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14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表达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141 归隐之情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对官场喧嚣的厌倦。
142 禅意哲理在诗中融入了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蕴含着深邃的禅意和哲理。
总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唐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是中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王维的诗歌随其思想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风貌。
前期思想较为积极,具有比较强烈的积极用世的精神。
其诗歌显示出豪壮、雄阔的风格,气势充沛,内容广泛。
但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王维在由壮年向老年过渡时期,其思想从积极用世向消极遁世转化,追慕隐逸恬静,皈依佛教。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晚年长斋,不衣文采”。
(《旧唐书》)自感“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早秋山中作》),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时的诗歌创作转向山石林泉。
大量诗歌描写自己幽栖生活及山水田园景物。
以自然景物寄寓禅理,将佛教的清净无为的空灵美和自己安适自得的心境融化在清新娟秀的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正是这些诗歌代表了王维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
我们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看到的是清净自性的空灵美,安谧闲适的意蕴美,物我为一的整体美。
读王维的诗歌,是一种的享受,更是一种美的感化。
一、王维诗歌的清净自性的空灵美禅宗美学主张“观境”,就是在观照自然中求得净心。
禅境,实际上就是指清净自性。
这种清净自性指的是一种于念而离念,念念不断而无缚的超然心态。
用这种超然心态观照客观外物,显现出自然景物的空、灵、净、寂。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这种空、灵、净、寂的诗作是很多的,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写山涧的寂静,这首诗展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在寂无人声的地方,桂花无声地正在飘落,夜静显得春山空阔,静得连月亮出来也惊动了山中的小鸟,小鸟几声鸣叫,更增添了春山月夜的幽静。
王维在这里描写出十分幽寂静谧的环境,体现出对“静”的境界的感知和追求。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偶然作》),“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饭复釜山僧》)空灵寂灭的境界营造,正显示出诗人自性清静的佛家修养与“唯好静”的美学追求。
这是寓禅境的清净自性于空灵静谧的景物描写之中。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征之美王莎莎 长春师范大学王大恒 长春师范大学摘 要:王维(701-761),字摩诘。
出生于官僚家庭的他,从小精通书画和诗词。
一生创作大量诗词,但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要。
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作品大多创作于盛唐天宝年间,人们称他为山水田园诗人。
本文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之美、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三方面,具体阐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征之美,展现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方面对我国唐宋诗词创作所作出的贡献和卓越成就。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征作者简介:王莎莎(1989-),女,汉族,吉林省延吉市人,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指导教师:王大恒,女,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93-02李白的诗多用景色抒发自己高冷孤傲、狂放不羁的情怀,杜甫的诗多用景色表达自己情忧天下、雄伟抱负的情怀,而王维的诗多数都是平心静气、不骄不躁,游情山水,沉迷田园的诗作。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作最杰出的代表与领袖,在艺术上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大多都是意境空灵、画意和诗情的互相参杂渗透的,由于从小善于绘画,王维用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田园风光,将绘画的技巧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意境深远,淡雅清新。
一、诗中有画的绘画之美北宋苏轼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王维不仅在诗词上拥有很大成就,他在绘画上也十分擅长,是一位有有名的山水画家。
他在绘画上,十分注重追求神似,使他的画有了神韵,仿佛画中有诗。
而在作诗时,他又十分善于用绘画的眼光去欣赏自然和山水,使他的诗中有了画的神韵,仿佛诗中有画一般。
王维的诗歌比较注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结构和生动形象的结合,使整个景色具有立体感。
王维着力将一幅幅画面勾勒出一种意境悠远、浑然天成的感觉。
正如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中的一段话:“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如行云流水,此其难矣。
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具有朦胧、含蓄美,语言清新的特点。
在中国诗歌史上,山水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美学意蕴而大放光彩。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上承谢灵运自发钟情山水之风,下起陆放翁亲近山水、以山水为故人之气。
其诗语言清新,俊逸空灵,且处处渗透着禅机,因此又被称为“诗佛”。
王维的诗歌历经百世而不衰,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蕴,值得后人探索、学习。
细品王维的山水诗,我们能发现其诗在美学上有些共性之处,具体有三:一、“潜藏着超自然的幻想性”王维的山水诗直观上是描写真实的自然景物,山水草木,其实在这其中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期望和幻想。
他所迷恋的那大自然的幽深一隅和他所选择的静态自然物,是这种“幻想性”的外壳和载体。
他所渴望和追求的那种超脱人世动荡、纷争的自由而和谐的人生,则是这种“幻想性”的内蕴。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有别于李白的游仙诗中的那种传统浪漫主义,是用真实存在的自然物讴歌一个理想的世界。
王维的诗,如果不仅仅逗留于诗人对自然万物艺术形象的外部观赏,而是深入细致诗歌的内蕴,那么,我们可以辨认出,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里,实质存有着一个充满著了真挚和和睦的“理想王国”。
在这个“理想王国”,一切争斗和冲突都可以消融于人与自然轻松之中。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可以友好相处:“田夫荷锄至,相逢语依依”,“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而且山水、草木、禽鸟之间,自然万物同人之间,也存有着一种各安其乐、互不相扰,甚至亲密憧憬、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
这里没蹂躏花木的暴雨飓风,没危害弱小的凶鹫猛禽。
它就是一个由同理处在平淡、平缓状态中的红莲、水鸟、青松、明月、溪涧、白云和活动于其间的真实凡人所形成的真实世界,然而却又就是一片瓦解了尘世纷争的“大悲净土”。
正像日本学者井口孝和所说:王维Acura自然的诗,“与其说是指向物象的焦点,不如说从现实的世界飞出来,指向彼岸的世界”。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解读第一篇: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解读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内容摘要:历中,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
他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清逸明秀,意境深远,开拓了诗歌写作的新境界。
他在前人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和佛学修养,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
后期他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山水田园生活的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理念艺术境界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生活中,可谓是自然与生活相互融合。
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
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
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宋之祖李师训媲美,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
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在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的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色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色泽仓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中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如《鹿柴》:“空山不见人”是静境,“但闻人语响”则是动中有静了。
其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摘要】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王维在表现姿态万千的自然美时,诗人既能在总体上概括雄伟壮阔的山水景色,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各种自然事物,笔下的自然意象,有雄壮之美,也有精微之趣。
本文分析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特征,概括为三方面:一是豪迈之美;二是淡远之美;三是空灵清妙的禅意之美。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美学特征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艺术成就很高。
王维是朝廷清贵,他的隐逸明显带有“激流勇退”与明哲保身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人生追求。
因而王维在山林闲居时的心态基本上是平稳的、宁静的,变成一位对生活无所企求的山林居士和对世事淡然忘怀的消闲逸人。
仕途遭遇的无常,已使他心灰意冷;政治风云的变幻,更令他厌烦疲惫。
于是,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幽静秀美的山水田园境界中修身养性,消融自我。
这是一种逍遥自在的避世,又是一种宁静冷淡的遁世。
正因如此,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偏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恬静之美。
他乐意在清秀的大自然中寻求自己的人生理想,陶冶自己淡泊的情操,于是在其诗作中,诗人的主观精神深深地渗透进田园山水的景物中,诗人的主体与大自然客体之间浑然相融,难分彼此,达到物我两忘,悠然忘机的美妙境界。
从而表达出一种极深刻与极细致的审感受,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论王维山水诗的审美特点一、意境美王维的诗歌作品含有大量的意境描写,无论是风景中涵盖自己的感情,还是风景感情并驾齐驱,在王维的山水诗歌中都有大量的存在。
同时,在这些山水诗歌所使用的修辞当中,王维都极少采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采用朴实温和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山水特有的动人意境。
例如,在王维的代表作品《山居秋暝》当中,读者可以清楚的发现,全诗整篇几乎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平和的描述,给读者提供了一幅秋夜山景图。
在这首诗当中,王维描绘出了在初秋时节的雨后,天气凉爽,月色穿过松林映射,溪水流过石隙,一叶轻舟驶过湖面引起荷塘之上的莲花微微颤动,而正在此时,浣女成群结队含笑而归的意境,让读者在这短短几十个字当中,感受到山水间的别样情趣,令人心驰神往。
同时,王维还是一名禅学造诣极高的诗人,在他的山水诗歌中常常带有丰富的禅趣,例如“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
这些山水诗歌之中,王维描绘出了一副夜晚特有的幽静的深林山水意境,让人不由得引发思考,王维在自己的山水诗歌当中引入大量“静、好”等禅学词汇,也表现了王维对于禅学的一种向往与寄托。
二、田园风光美在王维的山水诗歌当中,涵盖而大量的乡村农舍、鸡鸣狗叫的描写,表现了出了王维对于这种“桃源生活”的向往。
例如,王维的诗歌作品《渭川田家》当中,单纯描写了作者所遇见的田园农家生活场景。
尤其是“斜阳照墟落...相见语依依”当中,作者王维向读者生动展示了一副别样的田园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对于这样生活的神往。
并通过乡间不同人群的活动,将农村特有的“慢生活节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三、景观美针对花草树木展开描写是所有山水诗歌中的一大重要元素,对花草树木进行的描写不但可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是作者对于美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向往与寄托。
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歌之中,几乎都有针对花草树木的详实描绘,王维通过其独特的美感找到在山水当中的花草树木,并依靠诗歌的形式,赋予了这些草木独特的意义。
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浅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空明的境界。
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二是宁静之美。
用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界的万千变化,以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诗歌的形象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对王维等山水诗人的创作影响极大。
他们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
与坐禅的体验相关连,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如《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说言说的自然之美。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美学特征王维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他的山水诗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闻名于世。
王维的山水诗具有以下几个美学特征:一、宁静与宏伟的景象王维的山水诗所描绘的景观往往具有宁静和宏伟的特点。
他的诗作常常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如高山、深谷、大江等,以及其中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他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宏伟和壮美,给人一种宁静、静谧的感觉。
二、清新与深沉的情感王维的山水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并不浓烈,而是以一种清新、淡雅的方式呈现。
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了对大自然的倾爱之情,对人生、世界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王维将人类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美景相结合,给人以一种安详、清新的感觉。
三、超越现实的意蕴四、崇尚自然与返璞归真的态度王维的山水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崇拜与追求,以及对返璞归真的向往。
他把自然界看作是现实世界的精神根源,它纯净、无欲、自由,是人类追求解放和幸福的理想境界。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抒发自己的情感,王维传达了对自然和人性的尊崇,以及对返璞归真的思考和向往。
五、意境的凝练与抒情的含蓄王维的山水诗以凝练的意境和含蓄的抒情风格而著称。
他借助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将丰富的情感与景物的描绘融为一体,给人以深远的联想和思考空间。
他的诗作通常使用简单的语言,意境凝练,抒情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六、以写景抒怀、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诗通常以写景抒怀的方式呈现,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他的山水诗常常结合了诗画,以画中作诗、诗中有画的方式创作。
他通过描绘景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运用绘画的意象和构图,使诗作具有画中的美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综上所述,王维的山水诗具有宁静宏伟的景象、清新深沉的情感、超越现实的意蕴、崇尚自然与返璞归真的态度、意境的凝练与抒情的含蓄,以及以写景抒怀、诗中有画的风格。
这些美学特征使得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体现了王维个人的文学风格,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追求。
王维山水田园诗作的审美特征及禅宗境界晚年的王维是“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对佛教的崇信日益加深。
他结交了许多“禅门”中人,特别是和慧能大弟子神会的密切交往使他了解了南禅思想,对其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对其诗歌创作也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可见“诗佛”王维不是人们想象中消极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佛教徒,禅宗思想带给他的是空灵活泼的生命气息,决定了其山水田园诗歌独特的风格和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
一“诗中有画”的审美特征王维不仅在文学上造诣很高,而且擅长绘画,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开山鼻祖,由于精通诗歌和绘画,王维能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境界,蕴含着深刻的哲学之思,他在从事山水田园诗歌创作时,能娴熟的运用绘画方面的种种技巧和观念融入其中,加上自己细致入微的感受力,其山水田园诗歌也就像一幅幅有声有色自然活泼的美丽图画,神韵十足,意境深远悠长,王维也因此受到大文学家苏轼的高度评价。
具体来说,其诗如画卷,美不胜收,情景交融,深然天成。
主要体现在色彩美和光线美以及构图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
1.色彩美和光线美绘画作为再现性空间艺术,如果要生动地描绘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必须借助色彩。
诗歌是语言艺术,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它同样可以使诗歌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色彩美,从而构成内涵丰富、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王维精通绘画,对大自然中色彩的浓淡深浅和光线的明暗强弱有着敏锐的感受,在诗歌创作中他擅长运用绘画的技巧,注重色彩之间的相互调合和衬托、光线的明暗对比,因此,其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不仅色彩鲜明生动,而且呈现出真实丰富的光线感2. 构图美和意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之所以被看作一面“诗中有画”的永远的旗帜,还和他再从事诗歌创作过程中注重像绘画一样的构图,营造宁静淡泊的意境有关。
中国古代绘画重表现中情感,多用写意的手法,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来描摹山水,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对此有一个经典的总结,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5期(总第71期)文史研究论王维山水诗的风景园林美学特征温朝霞(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摘要:王维不仅是唐代杰出的山水诗人。
也是当时文人造园的典型代表。
其造园风格与其诗画有密切的联系。
从山水诗与园林景观的美学角度进行解析,王维山水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花木景观美、色彩音响美、构景美等典型的风景园林美学特征。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风景园林;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04)05-0068-(03)中国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它既是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又是自然美的再现,它随着我国文学、绘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
唐代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辉煌时代,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兴建的全盛时期,王维正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诗派和文人园林创作的杰出代表。
他所建的“辋川别业”是“集我国唐代园林之盛”的综合性园林。
他因景作画,因景作诗,把诗画情趣赋于山水景物;因画成景,以诗人园,生动地描写自然田园风光。
使读者悠然神往。
王维的山水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花木景观美、色彩音响美和构景美等典型的风景园林美学之特征。
一、深远的联想意境美联想与意境是中国绘画、诗文、造园艺术的特征之一。
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观察联想,达到见景、读景生情、体会弦外之音的效果。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日景,日情。
”【1]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优美的意境,这在王维的山水诗中表现得相当突出。
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则从园林美的角度来论述意境:“文学艺术作品言意境,造园亦言意境。
……意境因情景不同而异,其与园林所现意境亦然。
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
统名之日意境。
”C2]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这一境界:“景中有情.情中含景”,引特别是那种幽美静谧的意境,更是令人神往。
且看诗人的名作《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秋山,天气宜人,松隙挂月,泉扣石上,舟荡莲动,浣女笑归。
确是一幅非常优美的秋山夜景图。
可以看出。
情景交融是王维山水诗创造意境的方式。
无论是景中藏情式,还是情景并茂式,所运用的辞藻都是十分朴实的,但却创造了优美动人的意境。
此外。
王维熟悉禅学,他的诗中常常蕴涵禅趣的静态美。
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牖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显得趣越而闲静,这是诗人“惟好静”的佛家思想的一种寄托。
而我们在园林中也常常可以看到林泉环绕的花山瘦湖、浓荫笼罩的通幽曲径、花木掩映的亭台楼阁、廓外池边的几竿修竹,它们同样蕴涵着情景交融的清幽佳境,让我们激起对自然乐园驰骋的遐想。
二、自然的田园风光美王维的山水诗里充满了村舍田垄,鸡鸣犬吠,桑榆篱落的桃源世界,长安附近的“辋川别业”是王维所建的一座别墅园林,诗人晚年辞官后,一直隐居于此。
《辋川集》记录了二十个景点和景区的命名,每个景点和景区都有王维和其友裴迪唱和的两首诗。
其中《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描写了风景优美的农村生活风光:“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于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收稿日期:2004—8-21作者简介:温朝霞(1974一),女,广东廉江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5期(总第71期)文史研究豹;村墟野舂,复与疏钟相同。
于此独坐,童仆静默,多思昔携手赋诗,步仄轻,临清池也。
”诗中众多的景物:月色、水、山、光、犬声、春色、钟声、清池构成一幅安详、静谧的农村夜间生活图。
辋川的山水如此令人陶醉,其情致又是那么温良儒雅,读之正如《直斋书录解题》所言:“余每读之,使人有飘然独往之兴。
”网另外一首名诗《渭川田家》,则纯粹描写田园风光及农家生活:“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
雉锥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中展现一幅田园宁静生活的画图。
农村的闲逸情趣一览无余。
我国传统园林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探求的正是这种空水澄鲜、芳草鲜美、园柳鸣禽之自然美,体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境界。
三、馥郁的花木景观美植物是风景中的重要要素,它们不仅被用来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被当作寄托人们美好思想,表现诗情画意的主题景观。
王维大部分山水诗都有花木的描写,他以艺术的眼光发掘自然中的有生命的植物而创造出花木景观之美。
我们读其诗,犹如在一座树木花草相掩映的园中游览。
眼前展现一幅幅色彩斑斓、馥郁芬芳的美妙画卷。
如《辋川别业》中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田园乐》中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纯烟”,诗中的草与雨,桃花与水、雨,柳与烟雨结合,让人感受到暮雨落英、细雨绵绵、雾罩朦胧,犹如处于幻境之中。
《鹿柴》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描写,仿佛自己置身于芳香扑鼻的桂花林中。
听到桂花轻轻飘落的声音。
再看《青溪》:“言人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溪能吸引着诗人随山万转,乐于跋涉百里而来寻访其踪迹呢?原来,这里的花木景物在诗人眼中别有一番景致。
那绿绿的松林,黄黄的花瓣,清澄素淡的青溪在喧闹中包蕴着宁静,活泼中透露着安怡,正与作者“素已闲”的心境和谐统一,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
”[5]可以说馥郁的花木景观美在王维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个性与自然,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统一。
四、浓厚的色彩音响美色彩音响是风景园林美的一种重要形式。
园林当中正因为有了色彩和声音,才显得多姿多彩,灵气活现,正如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一曲曲缭绕动听的美丽诗歌。
王维诗更有花红柳绿、蓝天白云、风声雨声、鸟声琴声,充分体现了浓厚的色彩音响美。
王维不仅是诗人。
而且是画家,一支画笔使他的诗具有色彩美。
然而。
色彩并不是随意皴染即可的,它应归功于诗人对浓淡色的辩证处理。
他的笔下,有“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的鸟语花香、白绿相映的青山美景,有“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生机勃勃的、红白分明的农园……五光十色,和谐统一。
如果说这一幅幅画色泽丰润、浓淡适中的话,那么《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前两句寥寥十字描绘出典型的清秋景色。
“稀”点明红叶只是清秋气氛中的一点点缀;后两句状色“翠”,使总色调由淡变浓,而且似乎含有浓重的湿度和微凉的温度,引起人们感观上的多种反映,这即是人们常说的“通感”。
这种以淡为总基凋,淡中见浓的描绘方法王维诗中比比皆是。
王维又是音乐家,他既通音律,又弹得一手好琵琶。
音乐家所具备的技能,使他的诗在表现声息、动态方面,静中有动、以动显静。
他的山水诗除有风景如画的环境外,还善于捕捉自然界各种奇妙的音响,创造出一幅幅具有高度美感的“有声画”,细腻表现了自然物的声息与动态。
如写风声,“隔牖风惊竹”,“庭槐北风响”;写雨声,“飒飒松上雨”,“飒飒秋雨中”;写松声,“谷静惟松响”,“松声讯月边”;写水声,“泉声咽危石”,“声喧乱石中”,还有鸟声、猿声、鸡犬声……声音原来是诉诸听觉的。
但诗人采用了视觉与听觉通感的特殊表现形式。
对音响和景物巧妙安排和组合,构成声色交融的妙境,使读者从中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层美感享受。
在王维诗中,有不少声色对照、音画并佳的诗句,例如“屋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诗中一声一色,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王维以画家和音乐家的功底,给自己的诗增加了出神人化的魅力。
五、独特的构景艺术美王维是我国最早把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带进诗歌创作领域的诗人,同时也是把绘画理论引用到造园上的设计大师。
他善于用画家的眼光去观察景物,应用散点透视、虚实对比、大小对比等手法,把众多的景物联系在一起,取得了和谐的效果。
他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即应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倚杖柴f-J;,b,临风听暮蝉。
渡头落余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69 万方数据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第5期(总第71期)诗人先从远处的寒山写到近处的秋水,然后是柴门之外倚杖临风的“我”和树上的暮蝉,再是远方的渡头落日、墟里孤烟。
诗中景物如此众多,而构景组合自然,富有层次,这是使用散点透视的效果。
他的《渭川田家》中的夕阳残照、牛羊门圈、野老倚门、田夫相语,看上去有点零乱,但诗人把个别形象和场景贯穿起来.终于显示出一幅恬静自乐而又和谐完美的田家晚间图。
结构布局是文学创作和园林设计的重要条件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6】王维的山水诗,能够对景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巧妙处理。
布局谋篇既妙手天成,又匠心独运,这也体现了他对艺术辩证法灵活自如的驾驭。
大景、小景;远景、近景;虚景、实景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景物间的关系。
在王维诗中,这些大小不同、远近各异、虚实有别的景物,常表现为空间关系和画面层次关系等更为复杂的关系。
如《江汉临泛》首两句,长江的汉水是实景,仿佛天然的江流是虚景。
两岸青山,看上去若隐若现,亦虚亦实。
《终南山》是大小对比的一个典型例子,“白云回望合,清霭人看元”,云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前两句以挺拔险峻的山势为画幅近景。
后两句的笔墨从山顶泼出去,连近景、远景成一体,画出了华岳山顶天、天连山的雄奇壮美之势。
《山居秋瞑》比之则更高一筹。
仰望,皓月当空;俯视,山泉清洌,初秋傍晚的山林犹如世外桃园。
如果说这一组远近景是随意挥洒的话,那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远近景交错。
“喧”、“归”两字妙笔生华、由远及近;“动”、“下”两笔使镜头由远及近。
这种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景物布局,使全诗呈现出一种“流动美”。
这种动态的美更烘托出大自然的宁静安谧。
凸显出其独特的构景艺术功夫。
参考文献:[1]王国维.静庵文集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陈从周.说园[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3]王夫之.唐诗评选卷(卷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4]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987气的变幻突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通过“白云”、“清霭”[5]王国维.人间词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烘托山的雄姿。
这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诗中后两1995.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以人烟稀少烘托了[6]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EMJ.成都:巴蜀书社,1991.山的高远幽深。
《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责任编辑陈静]-+—+-—+—-+一+—+-+-+-+-+-十-+-+-+-—+——+-+-+-+-—卜—+—+-+—+-+-+-+..-4--+-—卜-—f一—+-—}—·—f·-—卜——卜——+、-—+一-—卜—+—-—-卜-—-卜-—-卜-—+-——+--—+一-—●--+·(上接第67页)实体和程序方面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