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简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的特点王维(701年-761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以写山、写水、写田园景色为主题,展示了他独特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感悟。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感悟自然之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他以深厚的诗意和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
他通过描述自然的外表形态和表达自然的内在情感,传达出对自然的深情厚意。
例如,在《山居秋暝》中,王维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他通过描绘空山、明月、清泉、竹、莲等元素,创造出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山水田园景色,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二、融入人文关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并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他往往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把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相结合,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和生活境况的关怀。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通过描绘渭城的雨水、柳树的青翠,以及刻画主人公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故团聚的渴望和对远方亲友的思恋之情。
三、追求艺术极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细腻、空灵的笔触为特点,他善于运用意象、景物描写和音韵的表现手法,使诗作更具艺术性和韵味。
例如,在《送别》中,王维以流水为意象,写道:“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他通过描述下马、饮酒、告别的情景,以及运用白云的意象,表达出主人公的深情,使诗作更富于意蕴和艺术性。
四、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净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是他对纷扰尘世的回避和内心追求平静的体现。
他通过在山水田园中寻求心灵的舒畅,在大自然中追寻自我。
在《鹿柴》中,王维描写了自己隐居在山林中的景象:“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他通过描绘空山人迹稀少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纷扰尘世的回避,通过返朴归真的方式来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平静。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又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云无雨,空翠湿人衣.前两句写山景,因为是秋天,水落石出,通过一个白字,给人一种明净之感.因为天气寒冷,秋叶稀疏.以红叶与白石互相映衬,构成鲜亮的色调,以稀疏的红叶点缀山景,使山上的景色既不至于太荒凉寂寞,也不是显得过于华艳.后两句则好象是泼墨渲染,诗人以大笔染过一片空翠之色,使之在整个空间形成一种迷蒙之色,无雨之雨,产生一种淡淡的水墨画的效果.在色彩的运用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很好的吸收了绘画的长处,诗人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把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景色表现出来,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
又如《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应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给读者一片柳暗花明的图画。
粉红的桃花,花瓣沾着隔夜的雨点,色泽更加柔和可爱;碧绿的翠柳,笼罩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是娇艳迷人。
其整体色彩偏于暖。
还有《川别业》中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染”与“然”字,浓敷出了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
诗人还讲究色彩的对比和映衬,如《积雨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
”水田之“绿”与白鹭之“白”,夏木之青与黄鹂之黄作对比。
增强了画面的效果。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的创造中,同时以诗人的灵犀,画家的慧眼和音乐家的锐耳来捕捉表现自然美的。
他把音响的描写作为山水传神写照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声音成为构成形神逼肖,气韵生动,具有立体感的自然景物形象的要素,将大自然的声音融入作品中,并运用多样化的手法使神奇音响和自然界的美丽景物有机配合,和谐交融。
一个有声有色的意象,一幅幅配着音响的图画使人耳目一新。
如《春中田园作》“屋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这首诗中,写出了春鸠的鸣叫,燕子的呢喃,伐斧的坎坎,锄头的锵。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都具有闲适、恬淡、宁静的风格,都是以禅入诗。
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
王维的诗比较偏重于对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则偏重于对主观抒情。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相同;不同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
大唐盛世的文化氛围富有浪漫气质。
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
大唐盛世时期是开明开放的,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时代,人们释放激情,追求生命的质量,热爱生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兼容并包。
诗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山川给予他们作诗的灵感,大自然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
此时的王维与孟浩然又恰恰都是吮吸盛唐山水养分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都有遨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
襄阳境内本就多名山胜水,孟浩然又是襄州襄阳人氏,并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四十岁时仍未中进士,怀着满腔的失意与落寞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之久。
期间游历了几江东、江浙、湘桂、巴蜀等地。
把愁怀之情寄托于游山玩水之上。
而王维的三水之路不曾停止,先后在终南、辋川隐居过,而且由于受到仕途的影响,不得不在两京之间来回,趁此机会又先后游历了中原、汉水一带。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王维孟浩然的诗讲求山与水的结合,因而其山水诗堪称诗与画相结合的典范。
王维常以画家的思想和眼光观察大自然,又用画家的笔法把大自然描绘得很形象,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
对于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善于运用运用一些技巧,如:色彩的生成、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变化等,而且对于事物敷彩着色很是到位。
以此来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尤其是诗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唤起的印象更加深刻。
而且他们二人的诗比较善于写形,在写形的同时注重写意,形意结合,传达出诗的意韵来。
简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的特点
王维是中国唐代文学家,他的山水田园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
其创作特点包括:
1. 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常表达了他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展现出自然与人类心灵的和谐统一。
他借助自然景物静谧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宁静、平和和自然之美的追求。
2. 纵横古今的意境:王维的诗作中常常穿梭于古今之间,他对过去的古代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通过抒发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
3. 抒发人生哲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平凡生活的细节,表达人类对于人生、伦理和道德价值观的追求。
他通过感叹生命的短暂、人世间的变幻以及名利的虚妄,提醒人们要重视当下、珍惜生活。
4. 诗意写实的风格: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品以抒情和描写为主,他擅长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方式,将自然风光和情感融为一体。
他善于捕捉自然景观的瞬间美,以及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以细腻的笔触和婉约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以自然与人类内心的融合为主题,玩味古今、抒发人生哲理,并以诗意写实的风格展现出悠远的意境和清新的氛围。
这些特点赋予了他的诗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1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题材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山水风光、田园生活、乡村景致等多个方面。
他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细微变化,将山水的宁静、优美,田园的闲适、恬淡展现得淋漓尽致。
111 描绘山水之美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峦的起伏、水流的蜿蜒、云雾的缭绕等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在《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明月透过松林洒下的斑驳光影,以及清澈泉水在山石间流淌的动态美。
112 展现田园之趣他的诗作常常描绘田园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如农耕、垂钓、采摘等,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像《渭川田家》中“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描绘了田园中动物和农作物的和谐景象。
12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营造王维在其山水田园诗中巧妙地营造出空灵、清幽、静谧的意境。
121 动静结合他善于将动态的景物与静态的景象相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鲜活。
比如《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桂花飘落的动态和春山的寂静形成对比,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122 色彩运用王维善于运用色彩来渲染意境,增强诗歌的画面感。
在《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通过落日余晖映照青苔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意境。
13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王维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清新自然。
131 简洁凝练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不堆砌辞藻,却能精准地传达出山水田园的神韵。
132 音韵和谐注重诗歌的音韵美,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14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表达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141 归隐之情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对官场喧嚣的厌倦。
142 禅意哲理在诗中融入了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蕴含着深邃的禅意和哲理。
总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唐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以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首先,他既能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又能细致入微的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
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
如《终南山》,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正像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
其次,他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汉江临眺》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
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像一幅水墨山水画。
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像,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
再次,他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他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如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人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摘要:王维19岁取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作为一个诗人,他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空灵幽邈,耐人寻味。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和诗境的美妙意向,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正文: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诗人,留下来的诗作有400多篇首。
他的诗独具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边塞诗还是山水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论文讨论的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其语言特色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两期。
前期所作的山水诗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
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不同。
王维早年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壮丽的河山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
如《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祗望车久,何独禅云亭。
”诗人用神来之笔,写华岳与天相接的雄伟气势,又以河神巨星描写华山峻峭五峰的形成,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体现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王维后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此时的山水诗,则多描绘山石草木溪流,百姓的生活,同时间接表达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倦。
如《渭川田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一背景下,牛羊徐徐村归,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柴门外迎候放牧归来的孙子……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2.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十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和动静,用细腻的文字写出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特色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入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话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阔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悠然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不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而其诗尤以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他的此类诗又能给人一种独特的幽静和谐之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下面就谈谈他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
一、充满了幽静谐和境界,是诗、画、乐的结合。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常是诗、画、乐的结合,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东坡志林》)确实如此,王维以他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气质,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来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潜心默会大自然,再加上诗人静为至美、至乐的追求,使得诗人笔下的幽静之美千姿百态。
如在写到“空山”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诗中虽然都体现了一种静之美感,但意境却有不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瞑》)表现的是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色调明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表现了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则表达了山的空寂冷清,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
作者正是以一般人不易觉察的敏感,用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把握住了自然界中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他们生存的时代最显著的力量――政治――之间,历来有一种紧张状态,遂造成了古代自屈、陶、李、杜以来无数诗人现实生命的缺陷与心理人格的焦虑。
”王维同样也陷入了这种焦虑,但诗人并没有把个人的不幸与国家忧思融会一体,从诗发愤抒情,而是远离尘嚣,寄情山水隐逸林下,是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迹的自然流露。
《终南别业》中“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就流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现实中与诗人同调的不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何艺术特色?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得益于陶渊明的平淡自然,又继承了谢灵运的精工秀丽,而且有所发展。
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而就诗歌题材的广泛、内容的深刻、体裁的兼长看,王维均胜一筹。
两人的山水田园诗同中有异:孟多行旅览胜,王多山林隐逸;孟身在山林,心怀魏阙,多孤寂不平之情,王身在朝廷,心恋山林,多闲适自得之趣;孟诗有景语,有情语,能借景抒情,王诗借景写心,情融于景,富于含蓄隽永的韵味;故孟诗疏淡,王诗秀丽。
“诗中有画”:在山水田园诗中,王维诗、书、乐、画兼擅的艺术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是绘声绘色的“有声画”。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讲究“经营位置”和布局构图。
王维以画入诗,遂使他笔下山水田园景物的布局错落有序,富于图画美。
如《终南山》诗,在“连山到海隅”的崇山峻岭之中,平添“隔水问樵夫”这一笔,是以小衬大,更“见山远而人寡也”(《唐诗别裁》)。
又如“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将“双凤阙”置于“云里帝城”的背景之间,更显其巍峨壮观;把“万人家”置于雨中春树的氛围之中,愈见京都的繁华富庶和春意盎然。
绘画艺术构思讲究虚实相间,常留虚白,供读画者再创造。
王维深谙此道,不仅在描绘山水景物时,往往从虚处落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状江水浩渺,山色空濛,有以少总多,以一当十的效果。
诗人在表情达意时,追求画外意,韵外致,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不言情而将诗人超然出尘的意兴和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表现得神完意足。
绘画以线条、色彩为艺术语言,用以抒情达意。
王维充分调动绘画的这些艺术手段来塑造意境。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都用落日、孤烟为主要景物,绘状的却是大漠和村落渡头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而各见精彩。
大漠孤烟:狼粪所燃,经风不散,不斜而直。
长河直烟:纵横线条交错,可见大漠之广袤无垠。
长河日圆:长圆相映成趣,给人壮阔苍茫的审美感受。
论王维幽静之美的山水田园诗提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
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就。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具备相同的风格和情调,存有气象壮丽、意境宽广者,也存有典雅温和、悠闲清幽者。
无论写下何处山水,他都能够精确、传神地整体表现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灵敏,观测十分认真,擅于抓取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写下中自己精细深刻的感觉。
他很讨厌并擅于在诗中缔造静谧的意境。
但他又不是以静写静,而是精妙地使用以声音写静和以动态写下晴结合的艺术手法。
他用诗人并任画家的眼光观测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带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下得形象独特,色彩艳丽,画法精致,富有空间层次感,诗情和画意非常浓烈。
一王维,字赵孟,太原祁人。
唐代知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孟浩然并说“王孟”。
除李、杜外,他的诗就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大宗;有人表示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
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体表现在山水诗上则就是挑选出壮丽雄伟的高山大川去予以描写,用来倾注他豪放开朗的思想感情。
这一切同经济繁荣、政治专制、文化繁盛的开元盛世就是一致的。
例如《华岳》:“西岳出来浮云,积雪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王维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一、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的渗透谈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可避免的要谈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大师地位的奠定是其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
描写自然景物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还是流水的恬静,或是丛林古刹的幽深,诗人都能取自然、凝练、生动且富有特征性的语言,点缀成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与景象融成一体。
“日落江湖白,朝来天地青。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
日落昏暗,愈显江湖之白色;潮来铺天,仿佛天地也弥漫水之青色。
一是色彩的相衬,一是色彩的相生。
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条件色的作用。
红叶凋零,常绿的林木更显得苍翠,这翠色充满空间,空濛欲滴,无雨而有湿人之衣之感,这也是条件色的作用。
至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淡远迷离烟云变灭,如水墨晕染得画面。
王维的田园诗作中也体现出的艺术的.画意。
王维在他的田园诗歌创作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贵州省盘县鸡场坪乡民族中学祖兴贵上,吸取了绘画的长处。
以富于色彩的语言,运用绘画技法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强有力地感染了我们的情绪。
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给它着色。
桃“红”,柳“绿”和“青”烟。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特征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其山水田园诗的表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王维《终南山》一诗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日落昏暗,愈显江湖之白色;潮来铺天,仿佛天地也弥漫潮水之青色。
一是色彩的相衬,一是色彩的相生。
王维以他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2)超入禅境的诗歌境界。
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
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
(3)摆脱尘世的空静之美。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在《鹿柴》一诗中,王维所欣赏的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那空山青苔上的一缕夕阳展示的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也没有惆怅,
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而美的意境就产生于对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
艺术研究与训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王维诗中的泼墨山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王维诗中的泼墨山水一提起田园诗派的代表,我们总会想到几位颇具盛名的诗人,而王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
品王维的诗,总能通过其诗中的种种意象构成一幅幅静虚、悲美,亦或虚幻的画面。
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所以,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句话其实既包含着苏轼对王维画技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是指王维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是用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
其实文学和艺术,总是在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中发展,这是艺术思维发展的根本法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运动规律,而王维的诗画则在最大程度上诠释了这一理论。
王维的诗画作品里,诗中有画的境象,画中有诗的意味,诗与画皆达到了情景交融。
一、色彩美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来源于盛唐时期所受到的儒释道影响以及他坎坷的一生。
即使这样,诗人仍不缺乏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对于庄禅精神的贯通。
在他的山水诗中,饱含了中国古典画的清丽淡雅之美。
首先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
在色彩渲染方面,王维似乎对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很感兴趣,他在写山水田园诗时,善于用一个高明画家的眼睛去发现、捕捉一种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色彩,再选用一个最能代表这个色彩的字,来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山水景物。
例如: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春中田园作》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萍池》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浅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摘要:王维的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传神优美,具有自然之美。
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和谐与空灵意境,使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也成就了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本文主要考察了王维的几首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从中来剖析和品味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为方便论述,现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按田园诗的意境美、山水诗的意境美、以及山水田园诗整体观照的意境美分别表述。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59-02美学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表现。
”人人都能看到世间万事万物。
能把它呈现出来的才是大师。
”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中。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
他的山水田园诗,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故最能代表他的诗歌艺术风格。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歌咏自然界的山水田园。
王维诗中镜花水月般空灵意境的创造,除了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有关,也与他独特的才艺气质密不可分。
王维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还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因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往往是以诗人的气质入诗,以画家的气质入诗。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他的山水诗意境优美而意味隽永。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田园诗的意境美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王维的《田园乐》一诗: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像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
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
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浅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空明的境界。
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二是宁静之美。
用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界的万千变化,以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诗歌的形象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对王维等山水诗人的创作影响极大。
他们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
与坐禅的体验相关连,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如《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说言说的自然之美。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朝诗人王维无论是山水诗、边塞诗还是闺怨赠友诗,都有脍炙人口的绝世佳篇。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佛。
其诗存诗400余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边塞诗明朗清丽,豪迈雄浑;幽愤赠友诗,宛转含蓄,深沉真挚。
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于后世作品影响深远。
本文欲从王维诗歌题材入手来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求对王维诗歌艺术特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清淡自然是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诗人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中,这些诗歌反映诗人隐逸生活的情趣,冲淡自然,清新有致。
如《赠裴十迪》、《新晴野望》、《渭川田家》、《山居秋螟》等作品。
这类诗大都表现诗人对现实理想幻灭而转向隐逸山水的闲适宁静的思想和心境。
这在上述诗中都有所表现。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援。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口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歌不仅描述了诗人恬静悠闲的情致还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后山居生活的美丽画面。
在美丽的风景中,诗人兴趣盎然,享受自然的乐趣。
又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主要是描写了村居生活场景的'自然和闲适,晴朗的天气,宜人的风光,诗人的恬淡安宁与美丽的自然风景互相兼容。
王维的另一个代表作《山居秋暝》,首联总领全诗,在秋天的傍晚,山雨过后,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
“空山”是因山中的林木茂盛,把人的活动都给隐藏起来了,与后面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色内容摘要:关键词:(略)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兼画家,是整个盛唐文化精神的凝聚,是盛唐的第一位大诗人。
王维以他的山水田园诗独树一帜,其诗歌创作成就很高,对后世诗人及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论述。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王维的生平及思想、王维的艺术成就以及王维山水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其中也有汲及王维山水田园诗语言特色的研究,本论文就这一论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以图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贡献。
基于此目的,我对涉及本论题的前人关于王维诗歌创作的研究进行了阅读,就研究现状而言,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王维生平及思想的研究关于王维的生平有不少研究,如赵殿成笺注的《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介绍了王维的生平、生活背景,记录了王维四百二十一首诗歌;还有陈铁民著《王维年谱》(选自《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一文将诗人一生的行事作了详细的考述;陈铁民在《王维生平五事考辨》(同上)中确切地说了王维隐居、做官的时间及次数、地点;陈铁民还在《王维生年新探》(同上)中推定了王维生于701年。
王维的思想比较复杂。
他一生奉佛,尤其到后期,他对佛教的信仰更深了,《论王维的佛学信仰》(选自陈铁民《王维新论》)中提到王维大抵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汲取佛学思想的。
他对奸臣专权的黑暗统治感到不满,不愿同流合污,但又具有封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于是产生逃避现实的想法,正是这些使王维转向佛学。
《居士信仰——王维文化心态论略》(严国荣《王维研究》<二>三秦出版社,1996年)一文则认为王维的一生就是在儒、道、佛融合与消长的时代背景下,由儒释互补到最终超越“我执”“法执”的心灵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终,由对佛教的简单爱好到最终笃志信佛的转化,居士信仰则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关于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成就总论学界对王维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方法多样,角度不一,所以也是比较深入和细致的。
出现了一大批从禅意、绘画、音乐等角度研究王维诗歌艺术性的文章,而且还有人分析王维各体诗歌的不同特点和创作成就,使得王维诗歌研究形成较大的规模。
陈贻焮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中首先分阶段地探讨了王维诗歌地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作者认为,“王诗长于彩绘”;他还认为,王维早期诗歌采取不同方式“直截了当地抨击权贵”;而后期的山水田园诗,“许多作品的确是消极的,充满了佛老思想”,但是因为“诗人投身到大自然中,从当时腐臭的政治空气中苏醒过来,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平添了生命的活力和向上的精神,从而使他后期的诗歌得以从玄言禅意、奄奄一息的低调中一振而起,成为千古绝唱。
”作者对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并分析了其所以能有如此成就的各种原因,以及后来得不到重视的缘故。
刘禹昌的《王维诗赏析》(《唐代文学》第1期,《西北大学学报丛刊》1981年)一文认为,王维的诗歌创作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风格同具“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他是“具范兼熔”的“大家”。
《论王维诗歌的多样风格》(陈铁民《王维新论》)一文认为,王诗情景交融,意境浑然一体,刻划景物,能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王维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
“诗人的最具自家面目、最独树一帜的风格,是清淡、简远、自然”。
林庚在《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中说:“王维在整个盛唐的文艺中,可以说是发展得最全面的。
”因此使得他在诗歌里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
王维诗歌的特点:深入浅出,爽朗不尽,融汇着历代诗歌的精华。
在盛唐解放的高潮中,王维主要的成就,正是少年心情的富有生命力的,对新鲜事物敏感的多方面的歌唱,这也就是当时诗歌的主流。
金学智在《王维诗中的绘画美》(《文学遗产》1984年第3期)中认为,王维作为唐代王孟诗派的代表,既“精于画”又“妙于诗”,他的诗作对于绘画的美,几乎达到妙肖逼真的程度。
而韩国作家柳晟俊在其《王维诗比较研究》(京华出版社1999年)中称王维为“南宗山水画之宗师”。
三关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研究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山水田园诗成就最著,因此王维山水田园诗研究方面的成果也较为丰硕。
综观王维山水田园诗研究的诸多成果,可以发现他们又主要是围绕“诗中有画”、“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等问题来研究的。
1 诗中有画苏轼就曾评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陈铁民《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
陈贻焮也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一书中说:“的确,王维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很美,绮丽的色彩,幽美的境界,真像图画一样,能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观感受。
”袁行霈在《王维的禅意和画意》(《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0年第17期)一文中认为,王维善于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特征,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使读者身临其境,同时,还把绘画“经营位置”的技巧,运用到诗歌中来,善于处理画面虚实的布置,以达到“诗中有画”。
佘庆华在《王维诗中的色彩》(《华中师范学报1981年3月》一文认为,王维在诗中描写客观世界的时候,常以画家的眼光观察事物。
“用动化、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来表达人物感情,把色彩同声、态组合进行描写,便是王维诗中运用色彩的特点。
”吴肃森《论王维诗歌的音乐美学特质》(《王维研究》)<二>三秦出版社1996年)认为王维的诗歌中表现出诗歌的色彩、意境等与音乐的声音、节奏等流动形态融为一体。
并产生了很大、很多变化,这就造成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节律美。
何秀兰《诗中有画——简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6月)一文认为“我们可以从王维诗与画水乳交融的意境所构建的生动的画面、浓郁的画境、含蓄的画技中体味出王维诗中强烈的美感。
”顾晓红《诗中有画——试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绘画美》(《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年9月)中认为,王维善于用极俭省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勾绘出山水自然丰富多彩地面貌,并在其中寄寓了自己的独特感受,给人美的享受与启迪。
文中从构图、色彩、意境、形象四个方面分析了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中的绘画美。
陈开梅《诗情画意的美好体现——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1月)中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的粗线条勾勒画面的手法来表现一种意境;和语言高度清新洗炼、朴素,具有‘清腴’的色彩。
”姜寿兰在《从“诗画互通”谈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胜利论坛》1994年第3期)中认为,“王维能诗会画”;认为王诗呈现各种自然美景如雄浑、壮阔之美;婉丽、幽丽、艳丽之美等。
2 禅意关于禅宗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影响的研究也不少,如袁行霈在《王维诗歌的禅意和画意》(《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认为,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和无我的境界。
“王维后期诗歌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淡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
这显然与禅学地浸润有关。
”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一书中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与禅宗的关系的分析也比较独到,作者首先认为,“南宗的顿悟性空之说对于王维关照自然的方式是有影响的”。
还认为,“将禅境化入多种风格的记游诗,以丰富山水诗的内容和表现艺术,正是王维对山水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最后认为,“王维的空静之境,固然是吸收了禅家涤清烦虑、自悟性空之说的产物,但也是他追求真淳高洁的审美理想融合在高度提纯的自然美之中的结晶。
”吴怀东在《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文史哲》1998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与其绘画创作,具有相同的生活基础与思想背景,都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也是由他的禅宗信仰所决定的。
“禅意”是王维诗画相通的核心内容。
张应斌在《禅意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建构》(《嘉应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一文认为,王维多年虔心信佛的佛学修养和宗教兴趣禅化了他的艺术心灵和艺术感觉,使他的诗具有静穆情调。
他通过定、慧境界使禅意转化为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构成。
安国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中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境是由诗禅相通的可能性、禅宗与诗的相互融通、思于境偕、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陈铁民《关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和思想价值》(《王维新论》)中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表现在:追求寂静清幽的境界;诗中流露出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趣和“随缘任运”的思想;还具有浓厚的隐逸气息。
黄鹏红《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9月)一文中讲到的禅宗美学风格时认为,王维把佛学、禅宗的思想观点和禅的意境融入了自己的山水田园诗中,使他的诗具有静与动的空灵的禅宗美学观。
以上就是我对我对王维山水田园诗语言特色相关研究的简单论述,对我进行本次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和指导意义,论文将围绕其中几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力求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1 金学智《王维诗中的绘画美》,《文学遗产》1984年第3期。
2 刘禹昌《王维诗赏析》《唐代文学》第1期,《西北大学学报丛刊》1981年4月。
3 袁行霈《王维的禅意和画意》,《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0年第17期。
4 佘庆华《王维诗中的色彩》,《华中师院学报》1981年3月。
5 何秀兰《诗中有画——简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6月。
6 顾晓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试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绘画美》,《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年9月。
7 陈开梅《诗情画意的美好体现——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1月。
8 吴怀东《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文史哲》1998年第4期。
9 张应斌《禅意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建构》,《嘉应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10 安国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1 黄鹏红《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9月。
12 姜寿兰《从“诗画互通”谈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胜利论坛》1994年第3期。
13 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4 陈铁民《王维新论》,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9年。
15 严国荣《王维研究》(二),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
16 陈贻焮《王维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17 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18 柳晟俊(韩)《王维诗比较研究》,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年19 苏轼《东坡志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20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