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生物学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1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应能较好地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学风严谨,谦虚、进取、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扎实宽广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知识与实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科研、教学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1.酶学与生物催化2.糖生物技术3.糖生物药物4.生物医学材料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予提前毕业,成绩优秀,提前完成论文、且在SCI刊物上发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者,硕士论文经学位委员会指定的3人以上指导小组预答辩,推荐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方可向学校申请,最长提前时间不超过1年。
五、应修总学与课程设置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1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1. 必修课(学位课)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
(修读培养方案中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并通过课程考核的,可免修专业外语。
)学位基础课:(2门)学位专业课:(2门)2. 选修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至少修读不少于4门的专业选修课。
非专业选修课: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至少修读1门公共选修课或1门跨培养单位选修课。
3. 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1-2门。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 生物学二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21生物信息学0710Z2 生物工程0710Z1 生物统计制订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基础医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参与)培养方案版本号:2016版一、学科概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等的科学。
中南大学生物学学科伴随着“百年湘雅”医学教育的发展而成长,湘雅医学院的生物学教学始于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建校之初的医学预科,1946 年湘雅医学院即建立了生物化学科。
在10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学科在我国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卢惠霖、夏家辉、任邦哲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培养了以张友尚、刘德培、刘斯奇、黄承汉为代表的一大批遍布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本学科点分别于1977 和1981 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遗传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3个ESI 学科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1%。
学科拥有“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和利用,致病基因克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医学中开创了“医学遗传科”,引领了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
生化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10)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各学科应根据上述要求,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二、研究方向1、热带生物抗逆分子机理研究海南省拥有丰富的热带陆地、海洋生物资源,并以其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孕育了许多特有的植物品种,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海南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着眼于热带生物资源中那些具有重要经济性状或主要生物学功能的抗逆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也赋予更多的源头创新研究的机会。
该研究方向主要着重于:(1)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研究,通过克隆鉴定耐盐相关基因,遗传转化,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出耐盐作物品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2)橡胶产胶相关基因以及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了解天然橡胶生物合成及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后的信号转导及产胶相关基因及橡胶树高产基因克隆及鉴定研究,橡胶创伤和乳管分化的分子机理和信号传导研究;橡胶抗旱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及抗逆分子机理研究。
(3)水稻抗逆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育种研究,利用海南野生稻资源,筛选和克隆水稻高抗稻瘟病、纹枯病等抗性相关基因。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转育的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水稻高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纹枯病、抗逆的热带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2、热带植物新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调控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调控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了解生物生长发育和物种进化奥秘的先导步骤,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研究领域。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应能较好地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学风严谨,谦虚、进取、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扎实宽广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各自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生命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二级学科各专业及研究方向1. 植物学2. 动物学3. 微生物学4. 遗传学5. 发育生物学6. 细胞生物学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 海洋生物学9. 生物物理学三、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予提前毕业,特别优秀者可提出申请,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成绩优秀,提前完成论文、且在SCI源刊上以独立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者,硕士论文经学位委员会指定的3人以上指导小组预答辩,推荐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方可向学校申请。
四、培养方式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进入到实验室后,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成相应的专业学习。
2.本学科鼓励开展硕士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工作,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3. 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定完成。
五、应修总学分数与课程设置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0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专业及研究方向(一)生理学,学科、专业代码:071003,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干细胞研究;2.神经生理;3.心血管生理(二)神经生物学,学科、专业代码:071006,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神经系统重大疾病2.感官神经调控机制3.神经发育分子机制4.疼痛与镇痛(三)遗传学,学科、专业代码:071007,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极性细胞膜蛋白的转运2.细胞信号转导与表观遗传学3.癌症迁移的分子机制(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专业代码:071010,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分子免疫学与分子肿瘤学;2.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分子机制;3.疾病相关基因与蛋白质;4.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5.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注:课程名称后标注★为高水平课程,▲为国际化课程。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论文选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生物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看法。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她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按生物学一级学科设置。
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
植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为人类服务。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的利用等。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代码: 0710 )二级学科名称:植物学(代码: 071001 )二级学科名称:动物学(代码: 071002 )二级学科名称:生理学(代码: 071003 )二级学科名称:遗传学(代码: 071007 )二级学科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码: 071010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国家、广东和广州都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生物技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正在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最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之一。
本硕士点建立将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如广州生物岛)培养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与分子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急需人才,增强服务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植物学(华南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学(动物分类与多样性保护)、遗传学(重要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逆境生物学与分子育种)、生理学(分子生理与内分泌学)。
现有在职硕士导师14人,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3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导师11人,留学归国人员10人。
近年来逐步在植物逆境、华南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如以田长恩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辟了“IQM家族的功能研究”领域,发现IQM家族成员在植物对生物胁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郭培国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小麦、大麦和香蕉等作物抗逆(如抗旱耐冷等)功能基因30多个、与抗逆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5个且用于分子育种;以吴毅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蝙蝠和单殖吸虫新种20余个、中国或省新记录近20种;以谢国文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获得永瓣藤、广东松等10多种广东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特点,为华南地区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依据;以肖洁凝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多靶点微RNA反义核苷酸技术”等进行新药设计及开发、华南地区名贵珍稀鱼类(石斑鱼、唐鱼等)的生理生态与繁殖育种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优势与特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10)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创新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1.具有比较宽广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在所研究的领域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培养的博士生能够胜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政府机关、公司和社会服务部们的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多糖的结构与功能2.糖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其机理3.生物分子的微生物转化三、修业年限博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 最高修业年限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1. 博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导师群体智慧,加强博士生指导力量。
具体实施办法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建立实施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的规定》。
2.博士生入学后2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备案。
3.必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科理论方法专题研究和学科前沿专题研究。
前2门在第一学年的秋季学期完成,后1门在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完成。
4.博士生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做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有博士生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对开题报告的内容提出问题和指导性意见。
博士生每个月要在课题组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每学期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报告一次工作进展。
5.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学期间至少在学院范围内做2次学术报告,导师应该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各种学术会议,扩大视野,提高水平。
6. 实行博士生助教制度。
鼓励无高校教学经验,且有志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兼做助教。
五、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开课学期 备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 3 秋季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60 3 秋季必修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展40 2 春季第一外国语40 2 第二外国语40 2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40 2 春季秋季任选一门选修课2.考核方式必修课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由学校统一授课并评定成绩。
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生物学(英文)名称: Biology一、学科概况生物学是人类在对生存环境和自身认识的长期积累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学科,与医学、农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特别是在今天,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以及相关支持学科的发展都更加凸显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为3个阶段:① 19世纪以及更早的时期,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时期。
② 19世纪至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 进入了实验生物学时期,生物学建立并得到长足发展。
③ 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出现于19世纪。
然而,生物学的起源通常追溯到古希腊,特别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贡献。
他对动物分类与解剖的工作,被看作最早的系统性的生物学研究。
17至18世纪,生物学最早的分支-植物学和动物学逐渐形成专门的学科,1735年林奈建立的用于分类的‘二名法’沿用至今。
19世纪到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是生物学建立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借助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施旺与施莱登于1838年和1839年提出了细胞学说,展示了生物界的同一性;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1966年孟德尔遗传学说和随后的摩尔根的基因学说揭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正是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标志分子生物学这一新兴学科的问世,人们得以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
分子生物学一经建立便强有力地影响和渗入到生物学的几乎各个学科领域,不仅产生了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新的学科,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
同时,对医学和农业学实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以基因操作为基础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物理学,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成就,密切地与生物学相结合,并日益成为生物学快速发展的动力。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医学)(专业代码:071010 )一、培养目旳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旳事业心和团体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广阔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旳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旳高层次发明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纯熟地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旳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旳能力。
假如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肿瘤有关基因旳多层次体现调控机制2.肿瘤分子药理学及调控网络3.蛋白质旳构造及功能分析4.肿瘤多药耐药旳分子机制及新靶点分析5. 骨有关疾病旳分子生物学6. 基因型分析与疾病诊断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4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硕士旳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旳培养方式。
成立由导师任组长旳、由3-5名本专业及有关学科专家(必须具有副专家及以上职称)构成旳博士硕士指导小组,专家组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旳导师或校外导师。
五、课程学习规定应修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13学分,选修2学分。
博士硕士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2.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专业课3学分。
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用如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汇报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估成绩,每篇为1学分。
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讲课,采用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旳)命题并组织考试,详细旳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4.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5学分。
前沿讲座意在使硕士熟悉本学科旳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硕士参与学术活动旳爱好和学术交流能力。
前沿讲座可采用讨论班、学术论坛、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简介、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简介等。
鼓励博士硕士使用外国语进行前沿讲座。
浙江大学直博生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代码:0710 )(一级学科:生物学)一、培养目标:掌握本学科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能作出创造性成果。
二、学制:5三、主要研究方向:(适用于生物学各二级学科所有研究方向)1、植物学2、动物学3、生理学4、微生物学5、神经生物学6、遗传学7、发育生物学8、细胞生物学9、生化与分子生物学10、生物物理学11、生态学12、生物信息学四、课程学习要求要求在读期间学满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4学分(要求选修跨学科课程2学分和公共素质课1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现代生态学》、《基因组学专题》、《生物信息学专题》、《专业外语》为学院公共学位课。
五、培养环节要求大阅读量文献,完成10次以上读书报告(至少在学科或学院进行四次);要求在第三学年中期进行中期考核并完成开题报告;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并能完成外文文章的写作;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含网络版、扩展版);如果IF≧3.0的SCI 学术论文,每篇按2篇SCI学术论文计;如以共同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发表的SCI学术论文,其IF必须≧5.0;排名第三作者的SCI学术论文,要求IF≧10.0;被ISTP、ISSHP 收录的学术论文按一级或A类学术论文计;以上研究成果必须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占用生命科学学院招生指标);学术论文的通讯作者或并列通讯作者必须是申请者导师,通讯作者单位应该有浙江大学。
当成果的第一作完成人为导师时,研究生可以是第二完成人。
.六、其他跨学科考生需补修2门本学科硕士课程,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
【生物学(0710)】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江南大学生物学学科历史悠久,自1981年发酵工程硕士点开始招生以来,微生物菌种选育与改良一直是其主要方向之一。
2000年微生物学硕士点获批建设,2003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获批招生,2011年生物学一级硕士点获得批准。
该学科依托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部级科研平台,建有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平台。
本学科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共培养研究生20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在读研究生可以申请参加发酵工程等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选拔。
二、培养目标
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
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制备
2.代谢与代谢工程
3.生物信息学
4.微生物遗传改良
5.微生物代谢调控与代谢产物
6.微生物资源
四、学习年限
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 2 年,最长不超过 3.5 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
学位课不低于11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2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