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测试1.()是学校综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A:创新创业教育B:人才培养C:国际交流合作D:科学研究答案:A2.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实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对高校提出的全新的战略任务和要求。
A:产业结构调整战略B:人才培养战略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D:未来科技发展答案:C3.()清华大学在MBA项目中开设创新与创业方向课程开始,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发端。
A:1990年B:1997年C:1995年D:2003年答案:B4.2010年,颁布《关于到了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
A:科学技术部门B:社会保障部门C:教育行政部门D: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答案:C5.2015年10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正式举办。
A:东北大学B:华南科技大学C:吉林大学D:北京理工大学答案:C第二章测试1.优质项目筛选的原则()。
A:团队方面:“九、连、环”B:赛道方面:“大、风、吹”C:市场需求方面:“小、刚、炮”D:验证方面:“真、来、钱“答案:ABCD2.项目是否符合优质项目的标准有()。
A:政策原则B:优势原则C:投资性原则D:价值原则E:竞争性原则F:需求原则答案:ABCDEF3.()决定了项目最终的规模和投资价值。
A:项目本身潜在市场B:项目团队成员的价值C:国家政策支持D:市场规模的天花板答案:D4.以下哪些项目不符合优质项目的政策原则()。
A:新能源、新材料项目B:健康产业项目C: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项目D:存在废气排放的粉末冶金项目答案:D5.优质项目标准中竞争性原则要求精准的找的项目的(),在其中发挥项目优势,将项目做大做强。
A:市场B:细分领域C:核心竞争力D:客户群体答案:B第三章测试1.1、创意组评审要点中占分值最高的一点是()A:创新性B:商业性C:带动就业D:团队情况答案:A2.大赛国赛网评阶段,是按照不同的类型分组评审。
文/吴翔 祝杨帆 王志勇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研究,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出台背景,分析其对国家、高校、学生和教师的重要现实意义,即“以赛促创”“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同时阐述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团队性和效益性、策划性和对标性等鲜明特征。
通过深入分析赛事要求和参赛技巧,参赛者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参与比赛,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事分析;参赛技巧1.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201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要求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实践,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1]。
为具体落实这一理念,国家鼓励高校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题竞赛,以此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同年,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式举办。
2018年,《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发布[2],进一步强调了打造创新创业重点展示品牌的重要性,并继续鼓励高校及社会各界扎实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为更多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3]。
2.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意义2.1 “以赛促创”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推手“以赛促创”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推手,通过这一模式,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也看到了青年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4]。
一方面,“以赛促创”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教育的革命。
在这个平台上,无数有志于创新的青年人才得以崭露头角,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肯定。
这种正向的激励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是无比宝贵的,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去探索、去实践。
另一方面,“以赛促创”是一个多方参与、深度融合的过程。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工作分工方案为做好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工作,按照《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工作方案》制定以下分工方案:党委办公室1.负责大赛期间国家领导、主办单位领导及省市相关部门领导活动安排和接待工作;2.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
校长办公室1.负责大赛期间各参赛高校领导的活动安排和接待工作;2.负责协调我校领导及校内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3.负责筹备大赛期间与吉林省、长春市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4.负责筹备大赛期间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5.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
宣传部1.协助教育部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2.负责大赛期间媒体中心相关工作,及各相关媒体的联络及接待工作;3.负责大赛期间广播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的联络、新闻报道与宣传工作;4.负责校园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及校园彩化工作;5.负责大赛吉祥物、会旗、会徽、会歌设计征集工作;6.负责大赛相关活动电视与网络的直播、录播工作;7.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
学生工作部1.负责大赛期间各高校参赛人员的接待工作;2.负责大赛期间校际交流工作;3.配合教务处做好参赛工作;4.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及特殊情况应急预案。
研究生院1.配合教务处做好参赛工作;2.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
教务处1.负责学校参赛团队选拔和校级比赛组织工作;2.负责赛制工作;3.负责大赛期间本科生的教学安排工作;4.负责大赛期间使用教学场地的落实工作;5.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及特殊情况应急预案。
科技处1.配合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做好成果转化工作;2.配合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做好学术论坛工作;3.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
公共关系处1.负责邀请相关企业赞助;2.协助校办做好与吉林省、长春市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3.负责大赛期间赞助企业人员的接待工作;4.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
财务处1.负责大赛财务保障工作。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2015年6月一、大赛简介 (2)二、参赛指南 (3)1.参赛项目要求 (3)2.参赛对象 (3)3.报名方式 (4)4.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4)三、赛事安排 (5)1.报名阶段 (5)2.初赛复赛阶段 (5)3.全国总决赛阶段 (5)四、评审及奖项说明 (7)1.专家委员会 (7)2.各环节评审要点 (7)3.奖项设置 (8)附件:常见问题解答(FAQ) (9)一、大赛简介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为主题,由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按照组委会配额择优遴选项目进入全国决赛。
全国共产生300个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创意组100个团队,实践组200个团队。
全国总决赛由吉林大学承办。
二、参赛指南1.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
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含一二三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2)“互联网+”新业态: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3)“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4)“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9.25
•【字号】粤教毕函〔2015〕34号
•【施行日期】2015.09.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粤教毕函〔2015〕34号各普通高校: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已于9月13日圆满结束。
本届大赛得到省内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最终共有来自105所高校的2167个团队、超过11000名学生报名参赛。
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和省级决赛三个阶段的选拔推荐及严格评审,本届大赛的各类奖项已经揭晓。
现将大赛评比结果印发给各高校,希望各高校认真总结、互相学习,并以本次大赛为契机,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着力点,推动我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
附件: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奖名单
广东省教育厅
2015年9月25日。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热点问题解答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热点问题解答为激发国内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昨天传出消息,将组织举行2016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要求参赛作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
据介绍,此次大赛参赛项目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互联网+”传统产业;二是“互联网+”新业态;三是“互联网+”公共服务;四是“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
大赛分报名、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
报名时间为6月8日至7月31日。
全国总决赛时间定于10月中旬在吉林大学举行。
此次大赛共设立金奖30个、银奖70个、铜奖200个,并在金奖团队中设立冠、亚、季军。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问题解答近日,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邀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和网友互动,解答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问题。
问:对于高校来说,什么样的项目符合“互联网+”的要求? 张大良:本次大赛的主要任务是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
参赛项目主要分四类:一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是“互联网+”新业态,即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
三是“互联网+”公共服务,即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互联网+”激活校园创新创业细胞主持人:本报记者李薇薇通讯员于英焕季洪涛访谈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延边大学校长朴永浩长春理工大学校长于化东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会轩北华大学校长李延忠吉林农业大学校长秦贵信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湘富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倡“互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
十月,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吉林大学举行。
作为一项全新的赛事,比赛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标志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进一步融合与连接。
对于创新源头的高等院校而言,如何融合、怎样连接,重塑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放大创造力,孕育更多的创意,激活校园每一个创新创业细胞呢?为此,本刊特约吉林省部分高校校长一起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融合连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引擎旁白: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今年总理的报告提‘互联网+’,下一个风口我感觉是互联网走出我们所谓的新经济这个圈子,走到更广阔的天地,跟所有行业结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中国传统行业之一的高等教育,知识的封闭性、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主持人:有学者认为,以前大家把互联网当作轮胎,但其实它是发动机。
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的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正确认知“互联网+”时代?需要做出哪些应变?李元元:18世纪中后期以来,每个世纪之交的前后四十年间,都是生产力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的深刻变革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时代,第二次是“电气+”的时代,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的时代,进入21世纪则是“互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由工具变为主导,关键是要思考和明确通过互联网平台,“+”什么和如何“+”的问题。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湖南省获奖名单)
获奖榜单
湖南2金7银10铜
湖南省13所高校的19个项目参与全国总决赛角逐,取得2金、7银、10铜的傲人成绩,获奖项目总数排名全国第二,并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金奖
切糕王子阿迪力(长沙理工大学)
电力互联网故障自愈控制系统芮可欣(长沙理工大学)
银奖
实时沉浸式装修体验系统李芃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修修帮”在线维修平台龚继(湖南科技学院)
实验室智能化平台建设金冠华(中南大学)
湖南大妈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雷涛(邵阳学院)
基于ABA系统教学法的儿童自闭症辅助康复项目-嘟小孩(Dudu+) 侯韬(湖南师范大学)
未视APP 张果(吉首大学)
小百文化新媒体矩阵袁勇兵(长沙理工大学)
铜奖
浆纸在线高晗(湖南大学)
知会杨秀冬(湖南农业大学)
虚拟工程训练中心文金艳(湖南大学)
俏夕阳老年居家照护有限公司石溪溪(湖南中医药大学)字恋映象谈鑫(长沙学院)
优护O2O健康陪护平台文毅(湖南中医药大学)
同城快跑周乐意(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掌上茶梦江小梦(湖南科技学院)
煎职联盟网络平台王荣华(湖南工程学院)
映工业龙招辉(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行
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于2015年5月至10月期间举办,优秀获奖项目将获教育部专项资金支持。
据悉,此次大赛分报名、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
报名时间为2015年6月8日至7月31日。
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时间是7月-9月。
校级初赛以高校为单位开展,遴选参加省级复赛的项目。
省级复赛以各省(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择优遴选300个优秀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时间定于10月中旬在吉林大学举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领域是目前创新创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也是最具变革性的一个领域,实现“互联网+”对于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的增效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实际上这次聚焦‘互联网+’,是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
现在一些新业态规模快速扩展,使得人才出现了行业性的数量短缺,所以此次大赛也是一种引导,让高校更为主动的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产业发展亟需的应用性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
”
张大良称,教育部将专门设置一个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从中提取一定的资金来支持优秀获奖项目。
此外还会提供相关的后续孵化服务,同时也会募集社会资金的支持,比如引入一些创投公司和风投。
“如果是一些好的项目,风投是愿意投资的。
”张大良称。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大赛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以赛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并促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吉林大学承办。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
相关报道:长江师范学院召开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工作部署会
2015年6月17日下午,学校在致远楼323会议室召开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工作部署会议。
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出席会议。
戴玄副校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戴玄副校长从思想认识层面,简要分析了学校举行此次大赛的必要性。
他强调,此次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长江师范学院须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他还指出,学校每一位领导以及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此次大赛,比赛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现。
在此,他要求,长江师范学院应利用大赛这一抓手,广泛扩大参赛人数,加快长江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的步伐;为每个参赛项目安排一位指导老师,进一步加强长江师范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
会议上,教务处副处长熊健杰指出,此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主要是针对有意愿的学生,要求各二级学院全权负责大赛报名。
此外,各二级学院还可允许学院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返校参加此次大赛。
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学生可以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学院组建团队。
对于此次比赛,二级学院将成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组委,由二级学院院长、书记担任主任,负责大赛报名、初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工作等。
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李柳柏结合学校制定的具体计划发表了讲话。
李院长从比赛内容、评审规则、项目展示、项目分组等方面对大赛的实行方案作了介绍。
他表示,此次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按照组委会配额择优评选项目进入全国决赛。
参赛选手需要在6月10日后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
“互联网+”,为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了未来。
副校长戴玄表示,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赛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作用,遵照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工作,广泛组织学生参赛;要成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另外,学校要以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学院积极主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