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鉴赏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
- 格式:pdf
- 大小:163.07 KB
- 文档页数:2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赏析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含蓄的情感描写、优美的语言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人物形象是诗词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和意境,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观察和描摹。
下面,我将从几位著名的诗词人物形象入手,赏析其在作品中的形象描写和意义传达。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首诗词《静夜思》。
这首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在描写月下愁思的同时,虚构了一个熟睡中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本人还是他幻想中的别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形象成为了整首词的情感载体。
在这个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李白巧妙地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景物相结合,使词作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接下来,我们来聆听一首唐代杜甫的诗《登高》。
这首诗以壮志未酬的形象描绘了当时的贞观之治。
在诗中,杜甫通过描写自己登高的情景和所见所感,塑造了自己和许多志士的形象。
这些形象有的是朝廷官员,有的是百姓劳苦之人,有的是伟大的历史人物。
通过这些形象的融合,为整首诗提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延伸。
这些形象以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展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使得诗作更具广度和深度。
再来,我们赏析一首宋代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这首词通过描写自己和朋友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官场的挫折和人生的无奈。
在这个人物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与朋友的情感糟糕以及自我安慰和调侃的幽默。
这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既写实又诙谐,使词作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苏轼传达了对官场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展示了他独特的情感和见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
以上只是对几个著名的诗词人物形象进行简单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还有很多种类,各具特色。
无论是描绘古代英雄、美人形象,还是塑造当代人物、社会角色,诗人都能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妙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深沉动人。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在古诗词中,诗人主要是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
即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虚构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两种。
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人物形象鉴赏题通常会采用这样几种提问方式: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某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在这一人物形象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这类题型的答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豪放潇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
2.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炊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儿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盂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捕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读了乐而忘返。
5 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矢志报国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山他们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同以寄之》等。
7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8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感情。
9 天真顽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诗歌或者是小说等作品,其实都很相似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所以,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首先,需了解该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其次,需反复揣摩该首古诗,理解透彻该首诗的意思,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典故、代指物及它们背后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古诗都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较短,所以古诗里的字词都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表达同样意思的字可以有很多个,为什么会用那个?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最后,需了解诗人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才是该作品的最中心的地方,也会赋予诗中人物相应的生命及形象。
可以说,古诗中的人物,大部分或多或少会带有诗人的影子。
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从作者描写的意境,选取的景物,塑造的事件和任务,还有语末感叹词如“断肠人”意为漂泊异地的旅人,思念家乡,疾苦断肠雨打芭蕉是代表忧伤和思念,具体看诗中的情景怎样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主要从外貌描写,行为举止,性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形象。
如: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主人公的形象是:1,行为洒脱。
从人物喝酒的方式"爱把山瓢″和"愁时引睡″的举止可以看出主人公不拘小节,行为洒脱的性格。
2,情趣高雅。
从人物"醒来推户寻诗去″的行为,可以看出主人公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词中人物形象怎么鉴赏如果不是考试,就先了解诗作背景,作者本身。
答题的套路老师会讲的,一般就那么几个关键词。
如果是考试的话,尽量从文章里面找回答如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目标应该是考试的那种题型吧?大致从几点上来说。
首先,要读诗,读懂诗。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从诗中一定能读出人物形象的大概。
比如说,写思乡之诗,那诗人一定是个游子形象;借古讽今,那诗人多半是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写凄凉之景,春逝之物,那诗人估计会对谁有思念之情……从这方面入手就会事半功倍。
古代诗歌鉴赏历史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历史人物形象是诗人们经常描绘的主题之一。
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形象,诗人们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还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敬仰或者评论。
在古代诗歌中,历史人物的形象往往通过描述其外貌、品德、行为或者成就等方面来展现。
诗人们运用生动的词语和艺术手法,勾勒出历史人物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和影响力。
同时,历史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也扮演着象征、象征化的角色。
通过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物、动物、神话传说等联系起来,诗人们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传达出对历史人物的称赞或者批评。
历史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的鉴赏,不仅仅是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还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价值观以及文化传统。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发展。
总之,古代诗歌鉴赏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呈现丰富多样,诗人们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外貌、品德、行为和成就,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同时,历史人物形象在诗歌中扮演着象征化的角色,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敬仰或者评论。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发展。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五大角度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杨炯《从军行》中的书生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诗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1.这两类形象有时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和“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2.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是同一个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二、考查角度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典题剖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意助读】楚地的酒香醇劲大,饮了连醉三日;醒后看到园中的花经雨之后,格外红艳。
没有人能画出我陈居士的形象,我在亭角迎风站立,在寻找诗情,风将我的衣袖吹起。
我喜欢手把山瓢痛饮,你不要笑话;心里发愁的时候,酒在助眠上有奇功。
酒醒后,我推门去寻觅诗情,只见明月辉映下乔木高峻突兀立在那里。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第一步:审。
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本题鉴赏的对象是“陈居士”形象;鉴赏的要求是概括形象特点并“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注释①对“居士”的解释为“文人雅士”,据此就首先可以概括“陈居士”具有“文雅”的特点。
第二步:找。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的形象一、诗歌中人物形象鉴赏概说(一)人物形象含义: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的艺术形象.(二)人物形象分类:1、诗歌中的诗人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自我形象)2、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诗人以外的人物形象。
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作者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以乐景衬哀情,“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形象)(三)人物形象类型: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考点迁移】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时又指古诗词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氓》中成功地塑造了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男主人公是个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负心汉,女主人公是个真诚、善良、勤劳而坚强的女子。
【考点研读】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能够解读其中的意象,包括作者创设的意境、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蕴含意蕴的物象等。
1.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常见的三个思考角度。
如下: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准确记忆作者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②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③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抒情主人公心情的词语,揭示其情感。
2.古诗词中的两类人物形象(1)诗中主人公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2)诗人自身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①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派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③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秋的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豪迈的形象。
④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而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共鸣。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情感、人生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在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以物言志、以景寄情的手法得以塑造。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通过描绘月明星稀的夜晚,把自己与兄弟分隔的孤独之情表达出来。
这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述与人物情感的交融,使诗歌更加韵味深长,让读者对人物形象产生共鸣。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也常常是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描写而得以塑造的。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这种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起伏变化。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常常是通过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所得以塑造的。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描写,展示了唐朝末年的荒废与堕落。
这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与思考,把诗歌的意义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对历史和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表达,古代诗人们使得诗歌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能够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这种将人物形象融入诗歌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情地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