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 格式:ppt
- 大小:431.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人物形象分析(附典例、练习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典例分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①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①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问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诗人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诗人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诗人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诗人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答案解析】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
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例2】(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解析】14.BE【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热点题型一人物形象例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一类是陈居士喜欢饮酒,一类是陈居士喜欢写诗。
第三步,概括形象特征。
分析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后,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
从陈居士喜欢饮酒的角度分析,这是他洒脱的性格使然,因为饮酒之后陈居士总是要写诗的;陈居士的饮酒不是酗酒,而是一种文士风采。
从写诗的角度分析,陈居士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诗意,这表现了陈居士高雅的情趣等。
【答案】①行为洒脱。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提分秘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的作者”。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高考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典例一:(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典例二:(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典例三:(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注][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⑴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⑵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