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沪教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学期6.2、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1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能分析算式的特征,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1.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3.能分析算式的特征,培养合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计算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算式的特征,选择简便方法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尝试整理引入1.加法交换律(举例)2.加法结合律。
(举例)3.减法性质。
(举例)4.乘法交换律。
(举例)5.乘法结合律。
(举例)6.除法性质。
(举例)7.商不变性质。
(举例)[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如遇一些特殊数据,可使计算简便。
]二、探究新知出示(书本P70页)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分析算式的结构,再看看数据的特征。
0.42×201 12.5×3.2×0.25 38.78+16.89+41.221.8÷0.252.8×38+63×2.8-2.8(9.5+9.5+9.5+9.5)×2.511.72-7.85-(1.26+0.46)13.8×7.6-(4.79+3.31)×8.8(1)交流:2.8×38+63×2.8-2.8 (38个2.8加上63个2.8再减去1个2.8)0.42×201 (可看成0.42个201,也可以看成201个0.42)(2)尝试计算(3)反馈交流。
12.5×3.2×0.25 11.72-7.85-(1.26+0.46)=12.5×(0.8×4)×0.25 =11.72-7.85-1.72=(12.5×0.8)×(4×0.25) =11.72-1.72-7.85=10×1 =10-7.85=10 =2.1513.8×7.6-(4.29+3.31)×8.8=13.8×7.6-7.6×8.8=7.6×(13.8-8.8)=7.6×5=38 (第二步才能简便)(4)自行设计,交流练习也可补充:72.8×4.5+0.728×55 1.25+2.5×8+4[借助小数计算练习,引导学生在计算中要能简则简。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这里不用编辑)(这里不用编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础计算和简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习惯。
(这里不用编辑)小数的计算方法一、小数的加减法1、小数的加法: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的减法: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二、小数的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小数的除法1、小数的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
(2)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四、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信息窗4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明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用含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积累经验。
4.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对常见的需进行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的探讨。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一体机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情导课。
谈话导入: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咱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哪些知识?(找2——3名概括能力强的学生说一说)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出示学习目标。
﹙1﹚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能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中括号、能用含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出示自学指导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45-46页,重点看红点中问题的解决方法,着重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思考:(1)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有多少万人呢?这个问题应如何列综合列式进行解答?(2)尝试列第一种方法的综合算式,比较综合算式中为什么要用[ ] ?尝试介绍中括号的写法读法及作用。
(3)中括号与小括号有什么区别?在一个算式中,有中括号和小括号如何运算?4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二、自主学习﹙看一看﹚学生看情境图,按照自学指导,独立展开自主学习,认真看例题,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思考如何运用计算方法做类似的习题。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乘除的概念。
2.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
3.学会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
2.实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学习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解决小数计算时出现的故障。
教学方法:1.由浅入深递进讲解。
2.引导性提问,调动学生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1.活动板书板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教学材料本次教学所需要的教材包括:教材、教辅、活动题目及录像等。
3.活动课堂会议、小组讨论、课内练习及课间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问:小数是什么?谁能举几个小数的例子?2.激励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
3.师要求学生确定小数的大小。
4.逐一练习宝贝中的小数四则运算题。
5.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答案并自检。
二.教学主要内容(30分钟)1.小组讨论进展。
2.练习宝贝中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通过练习宝贝中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必要的问题。
三.活动与交流(15分钟)1.让小组进行比赛。
2.教师点评小组中各位同学的表现。
四.梳理归纳(5分钟)1.理解小数概念小数就是一个自变量,值介于一个整数和另一个整数之间,可以表示一个数量。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就是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在一起,根据运算法则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涉及加、减法,必须将所涉及的小数的单位规格化后进行运算。
五.作业 (12分钟)1.练习宝贝中有关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
2.老师布置两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的逐渐递进式讲解方法,引导性提问为主,小组合作练习为辅的方法,许多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收获颇丰,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练习中,表现不够活跃,需要加强调动其思维活动的能力;其次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作为,需要加强与其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