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北京版 (31张)
- 格式:ppt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3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以下是该教材的主要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0-99的数,数的排序和比较,数的加减运算。
2. 测量:认识长度、重量、时间和容量的基本单位,使用尺子、天平、钟表和容器进
行测量,进行长度、重量、时间和容量的简单计算。
3. 几何图形:认识点、线段、直线、曲线、直角和平行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4. 日期和星期:认识日历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认识周一至周日的顺序和简单的日
期计算。
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收集数据并整理成简单的统计图表(柱
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6. 程序性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以上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这本教材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数学
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全12册教材课时目录(新课标)含课本页码一年级上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P2-3一加与减(一)P2-17一加与减一生活中的数 1.1买铅笔P2-3 1.1谁的得分高P2-31.1快乐的家园P4-6 1.2捉迷藏P4-5 1.2秋游P4-51.2玩具P7-8 1.3快乐的小鸭P6-7 1.3星星合唱队P6-71.3小猫钓鱼P9-10 1.4开会啦P8-9 1.4练习一P8-91.4文具P11-13 1.5跳伞表演P10-12二购物1.5快乐的午餐P14-15 1.6美丽的田园P13-142.1买文具P10-111.6动物乐园P16-17 1.7练习一P15-162.2买衣服P12-13二比较 1.8做个减法表P17 2.3小小商店P14-152.1过生日P18-19二观察物体P18-21三数一数与乘法2.2下课啦P20-21 2.1看一看(一)P18-193.1有多少块糖P16-172.3跷跷板P22-23 2.2看一看(二)P20-213.2儿童乐园P18-19三加与减(一)三生活中的数P22-35 3.3有多少点子P20-213.1一共有多少P24-26 3.1数花生P22-23 3.4动物聚会P22-233.2还剩下多少P27-29 3.2数一数P24-25 3.5练习二P24-253.3可爱的小猫P30-31 3.3数豆子P26-27四图形的变化3.4练习一P32-33 3.4谁的红果多P28-294.1折一折,做一做P26-27 3.5猜数游戏P34-35 3.5小小养殖场P30-31 4.2玩一玩,做一做P28-29 3.6背土豆P36-37 3.6做个百数表P32-33五 2~5的乘法口诀3.7跳绳P38-40 3.7练习二P34-35 5.1数松果P30-313.8可爱的企鹅P41-42四有趣的图形P36-43 5.2做家务P32-333.9小鸡吃食P43-444.1认识图形P36-375.3课间活动P34-353.10乘车P45-474.2动手做(一)P38-395.4需要几个轮子P36-37 3.11练习二P48-49 4.3动手做(二)P40-41 5.5小熊请客P38-393.12做个加法表P504.4动手做(三)P42-435.6回家路上P40-413.13做个减法表P51整理与复习P44-48 5.7练习三P42-43整理与复习P52-56五加与减(二)P49-整理与复习P44-48四分类 5.1小兔请客P49-50六测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分类(6) 北京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概念,以及会应用这些概念进行方位判断。
2.学生能够将物品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分类。
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辨、辨别大小、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个别化教学。
2.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对不同特征进行正确分类。
教学过程1. 热身铃声教师放响铃声,学生听到铃声后跑向指定位置。
2. 课堂导入教师为学生出示图片,图片上有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
教师为学生引导,让学生分别观察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对分类的认识。
3. 教学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教授相对应的形容词,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让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不同特征的区别,并进行分类。
4. 练习环节教师为学生出示不同大小、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区分大小和形状的方法。
5. 巩固知识学生看看自己的书包或者课桌上的物品,将书包或课桌上的东西按照颜色、形状或大小分类,加深学生对分类的理解。
6. 课堂作业为学生布置“找相同”练习,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并在下堂课上进行检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区分不同物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辨力。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差异化和个别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六、分类(6)——北京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解数学中的分类概念。
2.通过实物图形分类的形式,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概念。
3.运用分类的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二、学习目标1.理解分类的概念,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各类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2.能够将实物图形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学习重点1.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概念,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2.掌握将实物图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四、学习难点如何将实物图形进行分类。
五、课堂教学建议1. 活动1:分类游戏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实物图形,例如苹果、梨子、橘子、桃子等,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如何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
2. 活动2:数学问题分类通过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通过分类的方法进行解决。
例如,“有10个苹果和8个桃子,共有多少个水果?”就可以通过将两个种类的水果进行分类,最终得到总水果数。
3. 活动3:练习题课堂上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有4只圆形的小球和3只正方形的小球,一共有几只小球?”等类似问题。
六、课后作业1.回家观察环境,寻找能够分类的实物图形,并进行分类。
2.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分类的概念更加明确,能够熟练掌握分类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分类的知识点。
同时本节课程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类北京版 (1)教材和教学目标1. 教材本教材采用《北京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板块中的数学教材,即北京版数学。
2. 教学目标本教案针对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分类内容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和掌握“同一类”和“不同类”的基本概念;2.能够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3.能够对一个以上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及步骤1. 活动一:铺垫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同一类”和“不同类”的基本概念。
教学步骤1.通过画板或者幻灯片将“同一类”和“不同类”的概念讲解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举例;2.按照学生常见物品进行分类,例如:水果、动物、家居用品等;3.让学生手持纸牌,将不同种类的物品抽象成图案,然后根据图案将纸牌分成不同的堆,完成分类操作。
2. 活动二:分类形状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形状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步骤1.将几种常见的形状和名称写于黑板或幻灯片上,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这些形状;2.让学生将不同形状和名称进行对应,并进行记忆;3.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图案,按照形状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询问学生分类的依据和标准。
3. 活动三:分类颜色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颜色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颜色,让学生进行认知并记忆;2.让学生将准备好的物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依据和标准;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思路,加深对分类颜色的理解。
4. 活动四:分类大小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大小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进行认知并记忆;2.让学生将准备好的物品,按照大小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依据和标准;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思路,加深对分类大小的理解。
5. 活动五:混合分类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特征进行混合分类的方法。
章节测试题1.【答题】86比19多57.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的减法.【解答】求86比19多多少,列式为:86-19=67.故本题错误.2.【答题】比60小18的数是42.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求比60小18的数用减法,列式为:60-18=42.故本题正确.3.【题文】一辆大客车可乘坐90人,一辆小客车可以乘坐24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小客车可以多乘坐多少人?【答案】64人【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用大客车的人数减去小客车的人数即可,据此解答.【解答】90-24=64(人)答: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小客车可以多乘坐64人.4.【题文】三(2)班图书角有54本故事书,38本连环画.连环画比故事书少多少本?【答案】16本【分析】连环画比故事书少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连环画的本数.【解答】54-38=16(本)答:连环画比故事书少16本.5.【题文】书架上有95本书,小林拿走一些后,书架上还有68本.拿走了多少本?【答案】27本【分析】拿走的本数=总本数-剩下的本数.【解答】95-68=27(本)答:拿走了27本.6.【题文】河里有大鸭和小鸭共84只,有大鸭56只,有小鸭多少只?【答案】28只【分析】小鸭的只数=总共的只数-大鸭的只数.【解答】84-56=28(只)答:有小鸭28只.7.【题文】水果店卖出草莓82千克,比荔枝多28千克,卖出荔枝多少千克?【答案】54千克【分析】卖出荔枝的重量=卖出草莓的重量-卖出草莓比荔枝多的重量.【解答】82-28=54(千克)答:卖出荔枝54千克.8.【题文】明明和莉莉去摘草莓,他们一共摘了84个草莓,明明摘了25个,莉莉摘了多少个?【答案】59个【分析】莉莉摘的个数=总个数-明明摘的个数.【解答】84-25=59(个)答:莉莉摘了59个.9.【答题】同学们除了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以外,平日还要多读课外书.小强的书柜里有《唐诗三百首》等55本课外书,明明比小强少17本,明明有______本课外书.【答案】38【分析】明明的课外书本数=小强的课外书本数-明明比小强少的本数.【解答】同学们除了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以外,平日还要多读课外书.小强的书柜里有《唐诗三百首》等55本课外书,明明比小强少17本,因此明明有课外书:55-17=38(本).故此题的答案是38.10.【答题】直接写出得数.48-25=______66-15=______40-24=______55-17=______96-60=______【答案】23,51,16,38,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48-25=23,66-15=51,40-24=16,55-17=38,96-60=36.故此题的答案是23,51,16,38,36.11.【答题】直接写出得数.72-12=______84-22=______75-30=______49-17=______【答案】60,62,45,3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72-12=60;84-22=62;75-30=45;49-17=32.故此题的答案是60,62,45,32.12.【答题】在空里填入“>”“<”或“=”.53-23______53-2551-29______32【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53-23=30,53-25=28,因为30>28,所以53-23>53-25;51-29=22,因为22<32,所以51-29<32.故此题的答案是>,<.13.【答题】课外活动,同学们在运动.有16人在踢球,有24人在打乒乓球.踢球的比打乒乓球的少______人.【答案】8【分析】踢球的比打乒乓球少的人数=打乒乓球的人数-踢球的人数.【解答】课外活动,同学们在运动. 有16人在踢球,有24人在打乒乓球,则踢球的比打乒乓球的少:24-16=8(人).所以踢球的比打乒乓球的少8人.故此题的答案是8.14.【答题】直接写出得数.54-19=______46-28=______90-54=______【答案】35,18,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54-19=35;46-28=18;90-54=36.故此题的答案是35,18,36.15.【答题】小红有25个气球,小强比她多8个气球,小兰比小强少14个气球.小兰有______个气球.【答案】19【分析】小红有气球的个数+小强比小红多的个数=小强有气球的个数;小强有气球的个数-小兰比小强少的个数=小兰有气球的个数.【解答】小红有25个气球,小强比她多8个气球,小强有气球:25+8=33(个);小兰比小强少14个气球,小兰有气球:33-14=19(个).故此题的答案是19.16.【答题】学校图书室有儿童读物78本,活动课时借给一班24本,借给二班36本,还剩______本.【答案】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连减计算.【解答】已知学校图书室有儿童读物78本,活动课时借给一班24本,还剩下:78-24=54(本),借给二班36本,求还剩多少本,列式计算为:54-36=18(本),所以还剩18本.故此题的答案是18.17.【答题】在空里填入“>”“<”或“=”.60-32______2473-48______3587-69______50-32【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60-32=28,28>24,则60-32>24;73-48=25,25<35,则73-48<35;87-69=18,50-32=18,则87-69=50-32.故此题的答案是>,<,=.18.【答题】月季有27盆,菊花有42盆.月季比菊花少______盆,菊花比月季多______盆.【答案】15,15【分析】月季比菊花少的盆数=菊花比月季多的盆数=菊花盆数-月季盆数.【解答】月季有27盆,菊花有42盆.月季比菊花少:42-27=15(盆),菊花比月季多:42-27=15(盆).故此题的答案是15,15.19.【答题】三(1)班举行跳绳比赛,小强跳了41下,比小明多跳12下,小明跳了______下.【答案】29【分析】小明跳的下数=小强跳的下数-小强比小明多跳的下数.【解答】已知三(1)班举行跳绳比赛,小强跳了41下,比小明多跳12下,则小明跳了:41-12=29(下).故此题的答案是29.20.【答题】两盒粉笔一共有40根,王老师用了一些后还剩18根.张老师用了______根粉笔.【答案】22【分析】王老师用的根数=两盒粉笔的总根数-王老师用了一些后还剩的根数.【解答】已知两盒粉笔一共有40根,王老师用了一些后还剩18根,则王老师用了粉笔:40-18=22(根).故此题的答案是22.。
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类(一)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是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83页第六单元《分类(一)》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感受统计方法的意义,初步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已经学过简单的分类,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感受了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物品的习惯。
但是对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比较陌生,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还存在一定困难。
同时学生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主动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
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活知识储备,使学生产生分类整理的需求,主动经历完整的数据分类、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2.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
引导学生联系统计活动开始打算了解或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不同的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统计在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可以推测可能的结果,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统计、分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学习目标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根据标准进行分类,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和分类标准的关系。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课前,小东和同学们一样,整理了自己的小书桌。
他把书桌上的物品按照书、本、文具分成了三类,进行了整理,大家看,小书桌变得非常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