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北京版 (31张)
- 格式:ppt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3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以下是该教材的主要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0-99的数,数的排序和比较,数的加减运算。
2. 测量:认识长度、重量、时间和容量的基本单位,使用尺子、天平、钟表和容器进
行测量,进行长度、重量、时间和容量的简单计算。
3. 几何图形:认识点、线段、直线、曲线、直角和平行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4. 日期和星期:认识日历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认识周一至周日的顺序和简单的日
期计算。
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收集数据并整理成简单的统计图表(柱
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6. 程序性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以上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这本教材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数学
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全12册教材课时目录(新课标)含课本页码一年级上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P2-3一加与减(一)P2-17一加与减一生活中的数 1.1买铅笔P2-3 1.1谁的得分高P2-31.1快乐的家园P4-6 1.2捉迷藏P4-5 1.2秋游P4-51.2玩具P7-8 1.3快乐的小鸭P6-7 1.3星星合唱队P6-71.3小猫钓鱼P9-10 1.4开会啦P8-9 1.4练习一P8-91.4文具P11-13 1.5跳伞表演P10-12二购物1.5快乐的午餐P14-15 1.6美丽的田园P13-142.1买文具P10-111.6动物乐园P16-17 1.7练习一P15-162.2买衣服P12-13二比较 1.8做个减法表P17 2.3小小商店P14-152.1过生日P18-19二观察物体P18-21三数一数与乘法2.2下课啦P20-21 2.1看一看(一)P18-193.1有多少块糖P16-172.3跷跷板P22-23 2.2看一看(二)P20-213.2儿童乐园P18-19三加与减(一)三生活中的数P22-35 3.3有多少点子P20-213.1一共有多少P24-26 3.1数花生P22-23 3.4动物聚会P22-233.2还剩下多少P27-29 3.2数一数P24-25 3.5练习二P24-253.3可爱的小猫P30-31 3.3数豆子P26-27四图形的变化3.4练习一P32-33 3.4谁的红果多P28-294.1折一折,做一做P26-27 3.5猜数游戏P34-35 3.5小小养殖场P30-31 4.2玩一玩,做一做P28-29 3.6背土豆P36-37 3.6做个百数表P32-33五 2~5的乘法口诀3.7跳绳P38-40 3.7练习二P34-35 5.1数松果P30-313.8可爱的企鹅P41-42四有趣的图形P36-43 5.2做家务P32-333.9小鸡吃食P43-444.1认识图形P36-375.3课间活动P34-353.10乘车P45-474.2动手做(一)P38-395.4需要几个轮子P36-37 3.11练习二P48-49 4.3动手做(二)P40-41 5.5小熊请客P38-393.12做个加法表P504.4动手做(三)P42-435.6回家路上P40-413.13做个减法表P51整理与复习P44-48 5.7练习三P42-43整理与复习P52-56五加与减(二)P49-整理与复习P44-48四分类 5.1小兔请客P49-50六测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分类(6) 北京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概念,以及会应用这些概念进行方位判断。
2.学生能够将物品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分类。
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辨、辨别大小、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个别化教学。
2.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对不同特征进行正确分类。
教学过程1. 热身铃声教师放响铃声,学生听到铃声后跑向指定位置。
2. 课堂导入教师为学生出示图片,图片上有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
教师为学生引导,让学生分别观察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对分类的认识。
3. 教学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教授相对应的形容词,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让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不同特征的区别,并进行分类。
4. 练习环节教师为学生出示不同大小、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区分大小和形状的方法。
5. 巩固知识学生看看自己的书包或者课桌上的物品,将书包或课桌上的东西按照颜色、形状或大小分类,加深学生对分类的理解。
6. 课堂作业为学生布置“找相同”练习,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并在下堂课上进行检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区分不同物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辨力。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差异化和个别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六、分类(6)——北京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解数学中的分类概念。
2.通过实物图形分类的形式,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概念。
3.运用分类的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二、学习目标1.理解分类的概念,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各类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2.能够将实物图形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学习重点1.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概念,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2.掌握将实物图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四、学习难点如何将实物图形进行分类。
五、课堂教学建议1. 活动1:分类游戏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实物图形,例如苹果、梨子、橘子、桃子等,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如何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
2. 活动2:数学问题分类通过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通过分类的方法进行解决。
例如,“有10个苹果和8个桃子,共有多少个水果?”就可以通过将两个种类的水果进行分类,最终得到总水果数。
3. 活动3:练习题课堂上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有4只圆形的小球和3只正方形的小球,一共有几只小球?”等类似问题。
六、课后作业1.回家观察环境,寻找能够分类的实物图形,并进行分类。
2.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分类的概念更加明确,能够熟练掌握分类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分类的知识点。
同时本节课程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类北京版 (1)教材和教学目标1. 教材本教材采用《北京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板块中的数学教材,即北京版数学。
2. 教学目标本教案针对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分类内容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和掌握“同一类”和“不同类”的基本概念;2.能够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3.能够对一个以上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及步骤1. 活动一:铺垫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同一类”和“不同类”的基本概念。
教学步骤1.通过画板或者幻灯片将“同一类”和“不同类”的概念讲解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举例;2.按照学生常见物品进行分类,例如:水果、动物、家居用品等;3.让学生手持纸牌,将不同种类的物品抽象成图案,然后根据图案将纸牌分成不同的堆,完成分类操作。
2. 活动二:分类形状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形状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步骤1.将几种常见的形状和名称写于黑板或幻灯片上,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这些形状;2.让学生将不同形状和名称进行对应,并进行记忆;3.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图案,按照形状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询问学生分类的依据和标准。
3. 活动三:分类颜色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颜色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颜色,让学生进行认知并记忆;2.让学生将准备好的物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依据和标准;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思路,加深对分类颜色的理解。
4. 活动四:分类大小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大小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进行认知并记忆;2.让学生将准备好的物品,按照大小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依据和标准;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思路,加深对分类大小的理解。
5. 活动五:混合分类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特征进行混合分类的方法。
章节测试题1.【答题】86比19多57.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的减法.【解答】求86比19多多少,列式为:86-19=67.故本题错误.2.【答题】比60小18的数是42.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求比60小18的数用减法,列式为:60-18=42.故本题正确.3.【题文】一辆大客车可乘坐90人,一辆小客车可以乘坐24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小客车可以多乘坐多少人?【答案】64人【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用大客车的人数减去小客车的人数即可,据此解答.【解答】90-24=64(人)答: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小客车可以多乘坐64人.4.【题文】三(2)班图书角有54本故事书,38本连环画.连环画比故事书少多少本?【答案】16本【分析】连环画比故事书少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连环画的本数.【解答】54-38=16(本)答:连环画比故事书少16本.5.【题文】书架上有95本书,小林拿走一些后,书架上还有68本.拿走了多少本?【答案】27本【分析】拿走的本数=总本数-剩下的本数.【解答】95-68=27(本)答:拿走了27本.6.【题文】河里有大鸭和小鸭共84只,有大鸭56只,有小鸭多少只?【答案】28只【分析】小鸭的只数=总共的只数-大鸭的只数.【解答】84-56=28(只)答:有小鸭28只.7.【题文】水果店卖出草莓82千克,比荔枝多28千克,卖出荔枝多少千克?【答案】54千克【分析】卖出荔枝的重量=卖出草莓的重量-卖出草莓比荔枝多的重量.【解答】82-28=54(千克)答:卖出荔枝54千克.8.【题文】明明和莉莉去摘草莓,他们一共摘了84个草莓,明明摘了25个,莉莉摘了多少个?【答案】59个【分析】莉莉摘的个数=总个数-明明摘的个数.【解答】84-25=59(个)答:莉莉摘了59个.9.【答题】同学们除了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以外,平日还要多读课外书.小强的书柜里有《唐诗三百首》等55本课外书,明明比小强少17本,明明有______本课外书.【答案】38【分析】明明的课外书本数=小强的课外书本数-明明比小强少的本数.【解答】同学们除了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以外,平日还要多读课外书.小强的书柜里有《唐诗三百首》等55本课外书,明明比小强少17本,因此明明有课外书:55-17=38(本).故此题的答案是38.10.【答题】直接写出得数.48-25=______66-15=______40-24=______55-17=______96-60=______【答案】23,51,16,38,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48-25=23,66-15=51,40-24=16,55-17=38,96-60=36.故此题的答案是23,51,16,38,36.11.【答题】直接写出得数.72-12=______84-22=______75-30=______49-17=______【答案】60,62,45,3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72-12=60;84-22=62;75-30=45;49-17=32.故此题的答案是60,62,45,32.12.【答题】在空里填入“>”“<”或“=”.53-23______53-2551-29______32【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53-23=30,53-25=28,因为30>28,所以53-23>53-25;51-29=22,因为22<32,所以51-29<32.故此题的答案是>,<.13.【答题】课外活动,同学们在运动.有16人在踢球,有24人在打乒乓球.踢球的比打乒乓球的少______人.【答案】8【分析】踢球的比打乒乓球少的人数=打乒乓球的人数-踢球的人数.【解答】课外活动,同学们在运动. 有16人在踢球,有24人在打乒乓球,则踢球的比打乒乓球的少:24-16=8(人).所以踢球的比打乒乓球的少8人.故此题的答案是8.14.【答题】直接写出得数.54-19=______46-28=______90-54=______【答案】35,18,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54-19=35;46-28=18;90-54=36.故此题的答案是35,18,36.15.【答题】小红有25个气球,小强比她多8个气球,小兰比小强少14个气球.小兰有______个气球.【答案】19【分析】小红有气球的个数+小强比小红多的个数=小强有气球的个数;小强有气球的个数-小兰比小强少的个数=小兰有气球的个数.【解答】小红有25个气球,小强比她多8个气球,小强有气球:25+8=33(个);小兰比小强少14个气球,小兰有气球:33-14=19(个).故此题的答案是19.16.【答题】学校图书室有儿童读物78本,活动课时借给一班24本,借给二班36本,还剩______本.【答案】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连减计算.【解答】已知学校图书室有儿童读物78本,活动课时借给一班24本,还剩下:78-24=54(本),借给二班36本,求还剩多少本,列式计算为:54-36=18(本),所以还剩18本.故此题的答案是18.17.【答题】在空里填入“>”“<”或“=”.60-32______2473-48______3587-69______50-32【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解答】60-32=28,28>24,则60-32>24;73-48=25,25<35,则73-48<35;87-69=18,50-32=18,则87-69=50-32.故此题的答案是>,<,=.18.【答题】月季有27盆,菊花有42盆.月季比菊花少______盆,菊花比月季多______盆.【答案】15,15【分析】月季比菊花少的盆数=菊花比月季多的盆数=菊花盆数-月季盆数.【解答】月季有27盆,菊花有42盆.月季比菊花少:42-27=15(盆),菊花比月季多:42-27=15(盆).故此题的答案是15,15.19.【答题】三(1)班举行跳绳比赛,小强跳了41下,比小明多跳12下,小明跳了______下.【答案】29【分析】小明跳的下数=小强跳的下数-小强比小明多跳的下数.【解答】已知三(1)班举行跳绳比赛,小强跳了41下,比小明多跳12下,则小明跳了:41-12=29(下).故此题的答案是29.20.【答题】两盒粉笔一共有40根,王老师用了一些后还剩18根.张老师用了______根粉笔.【答案】22【分析】王老师用的根数=两盒粉笔的总根数-王老师用了一些后还剩的根数.【解答】已知两盒粉笔一共有40根,王老师用了一些后还剩18根,则王老师用了粉笔:40-18=22(根).故此题的答案是22.。
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类(一)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是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83页第六单元《分类(一)》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感受统计方法的意义,初步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已经学过简单的分类,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感受了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物品的习惯。
但是对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比较陌生,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还存在一定困难。
同时学生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主动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
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活知识储备,使学生产生分类整理的需求,主动经历完整的数据分类、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2.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
引导学生联系统计活动开始打算了解或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不同的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统计在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可以推测可能的结果,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统计、分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学习目标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根据标准进行分类,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和分类标准的关系。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课前,小东和同学们一样,整理了自己的小书桌。
他把书桌上的物品按照书、本、文具分成了三类,进行了整理,大家看,小书桌变得非常整洁。
第四单元 加法和减法(二)【例1】停车场上开走一些车后还剩32辆,开走的和剩下的一样多。
停车场上原来有多少辆车? 解析:停车场上的车可以看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开走的,另一部分是剩下的。
开走的和剩下的一样多,就是开走的车的辆数和剩下的辆数都是32.求停车场上原来有多少辆车,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2+32.解答:32+32=64(辆)答:停车场上原来有64辆车.【例2】(1)图形下面藏着几呢? (2)分别是几?解析: (1)先推算出个位上应填的数,再推算出十位上应填的数。
个位上:○+5=8,可推算出○=3.十位上:3+□=9,可推算出□=6. (2),观察可知,个位上和十位上都是小猫代表的数和小猪代表的数相加,得数都是9,由此可以推断,小猫代表的数可以是1、2、3、4、5、6、7、8;小猪代表的数依次可以是8、7、6、5、4、3、2、1. 解答:(1)○=3 □=6 (2)答案不唯一。
【例3】小朋友捡贝壳,小明捡了22个,小红捡了33个,小红比小明多捡了多少个贝壳? 解析:小明捡了22个贝壳,小红捡了33个,求小红比小明多捡了多少个贝壳,就用小红捡的贝壳数减去小明捡的贝壳数,列式为33-22.解答:33-22=11(个)答:小红比小明多捡了11个贝壳.【例4】★与△各代表什么数字? 5 ★ - △ 3 2 4解析:此题先算个位上的★-3=4,因为7-3=4,所以★=7.十位上是5-△=2,因为5-3=2,所以△=3.解答:★代表7,△代表3.【例5】庆六一,儿童用品大促销!一个水壶多少钱?解析:要求“一个水壶的价钱”,首先需要知道“便宜”是 什么意思。
“便宜”就是“少”的意思,也就是说 一个水壶的价钱比一个闹钟少8元,求一个水壶多少 钱,要用减法计算。
列式为42-8.解答:42-8=34(元)答:一个水壶34元。
【例6】跳绳比赛。
解析:(1)小明比小丽少跳6个,求小明跳了多少个,用减法计算。
列式为:小丽跳绳个数-6=小明跳绳个数,即:53-6.(2)小红再跳18个就和小丽跳的一样多,也就是小红比小丽少跳18个,求小红跳了多少格,用减法计算。
标题: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类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分类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分类: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等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分类的方法:一一对应、配对、排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分类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索分类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中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3)引导学生发现一一对应、配对、排列等分类方法。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对物体进行分类。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过程和结果,互相交流、学习。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并进行巩固练习。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找出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类北京版 (1)教学目标:1. 掌握10以内数的分类方法2.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3. 培养合作、交流、分享习惯教学内容:1. 数的分类:大小、形状、颜色等2. 分类方法:一一对应、配对、排列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探索分类方法3. 实践操作4. 总结提升课后作业:1. 找出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2. 家长签字确认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总结,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类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分类(5) 北京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分类(5) 北京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京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分类(5)的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1. 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对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发现分类的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分类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师准备一些分类的实物,如图片、玩具等。
2. 学具:学生准备自己的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分类的实物,如图片、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
2. 讲解分类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分类的规律。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分类的知识。
5. 应用拓展: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5)分类的概念和方法分类的规律分类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
答案: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等。
2. 作业题目: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解决。
答案:根据问题的要求,对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例如:整理书架、整理衣柜等。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纸质课本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纸质课本是一本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本。
该课本继承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优良传统,强调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
每个章节都根据小学生的研究惯
适量划分,题目数量等也贴近小学生的研究需求,旨在帮助小学生
增强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
该课本共分为11个章节。
第1章为“数的认识”,第2章为“算数”,第3章为“图形与图形间的关系”,第4章为“算式”,第5章为“数轴”,第6章为“时间”,第7章为“长度和重量”,第8章为“容积”,第9章为“钱币”,第10章为“数据统计”,第11章为“初识几
何图形”。
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包含有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
在数轴章节,
除了教授小学生如何使用数轴,还含有进行小数比较和加减法的练。
在初识几何图形的章节,学生们可以研究到五种几何图形的概念、
特点和相关应用。
该课本对老师和学生都充分考虑,为老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指导,并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操作性,方便老师和学生使用。
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同时,该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纸质课本是一本值得小学生购买的数学教材,无论在知识广度和深度还是在启发思维和训练实用技能方面都胜任得很好。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6.分类北京版(含答案)|数学手抄报一年级下册简单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6.分类一、单选题1.小明的期末成绩如下: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 95 87 82 89 那么小明得分最高的学科是哪一科比得分最低的学科多几分()A. 语文、13B. 语文、8C. 自然科学、122.下面是某年级(二)班同学对水果的爱好情况统计表。
爱好()的人最多,爱好()的人最少。
A. 苹果、香蕉B. 梨、香蕉C. 苹果、梨3.下图中哪种天气最多()A.B.C . 4.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4个班平均植树()棵。
A. 7B. 8C. 9D. 4二、判断题5.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都是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6.小明有6只彩色铅笔,用正字表示为:“正”7.统计表更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8.统计表可以看出数量多少,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哪种数量多,哪种数量少.三、填空题9.小河和小力去买蜡烛,一共买了45根,结果有6根由于质量问题不能点燃,小河又让小力买了4根,最后他们一共有________根能用的蜡烛。
10.富强村2000~2002年收入情况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三年中农业收入比副业收入少________%(2)三年中农业收入比副业收入少________%(3)2002年总收入比2001年增加________%(精确到0.1%).(4)2002年总收入比2001年增加________%(精确到0.1%).(5)这个村的总人口是2500人,2002年比2001年人均收入增加________元.(6)这个村的总人口是2500人,2002年比2001年人均收入增加________元.11.班级设立图书角后,四(1)班同学读书情况统计如下:喜欢游戏益智类图书的有15人,喜欢少儿文学类图书的有10人,喜欢科普百科的有8人,喜欢卡通漫画的有12人。
类别游戏益智少儿文学科普百科卡通漫画人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把表格填写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