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方法让作文更有文采
- 格式:docx
- 大小:16.65 KB
- 文档页数:4
有⽂采的议论⽂写作⽅法有⽂采的议论⽂写作⽅法 重视⽂章的⽂采,⾃古有之。
⾼考语⽂《考试⼤纲》将“有⽂采”列为作⽂“发展等级”的要求之⼀,受到⼈们的普遍关注和充分重视。
但是,很多同学的写作只追求记叙⽂、散⽂的⽂采,忽视了议论⽂的⽂采,以致把⽂章写得⼲巴巴的,⽆精打采,“语⾔⽆味,像个瘪三”。
实际上,议论⽂不仅要讲求语⾔准确、严谨,⽽且也要追求鲜明⽣动,富有⽂采,以此增强⽂章的说服⼒和感染⼒。
“有⽂采”的语⾔来⾃精⼼的打磨。
那么,如何打磨议论⽂的语⾔使之⽂采飞扬呢? ⼀、表达要富于变化,句式要灵活多样 ⾸先是精当地遣词造句,丰富词汇,锤炼词语。
其次是精⼼地选择灵活多变的句式,如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设问句与反问句等,交错运⽤。
这样就会使⾏⽂摇曳多姿,语⾔活泼舒畅,强化论证效果。
例如: “梅须逊雪三分⽩,雪却输梅⼀段⾹。
”梅花有它的情韵,⽩雪也有它的风采。
杨柳之婀娜、翠⽵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然中展⽰着⾃⼰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由。
”万物各有⾃⼰的锋芒。
泰⼭雄、华⼭险、黄⼭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兰花素雅,北国万⾥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乡牧笛袅袅。
你能说泰⼭不如峨眉,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江南?你不能。
它们各有千秋。
你芙蓉如画柳如眉,我满屋诗书⾃开颜,腹有诗书⽓⾃华。
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万丈豪情,我有⼩桥流⽔清泉明⽉淡泊⼼境。
(2004年⾼考河南考⽣《你就是⼀道风景》) 这段⽂字词汇丰富⽽华美,词语选配精致⽽贴切,句式整齐⽽富于变化,显⽰了作者灵活驾驭语⾔的功⼒。
⼜如: ⼤地有⾼⼭和峡⾕,⼈间有⾼尚和卑下。
⼈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
⼀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周⼋⽅的风笼罩着这个交错的世界。
⽴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切俗念?(2003年⾼考湖北考⽣的《感情与认知》) 这个开头,引⼊话题,语⾔形式上,有整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增强了语⾔的节奏感,整齐⽽不呆滞,通畅⽽⼜灵活,结尾连续反问,引⼈深思。
1.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
2.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3. 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
4.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间推移,又蕴含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5.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
(吴伯箫《山屋》)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
6.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有意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7.颂莲笑笑说谁也没告诉我我自己看见的我走到那井边一眼就看见两个女人浮在井底里一个像我另一个还是像我。
8. 她始终感到浦太太尖锐的目光在她的全身上下敲敲打打……。
(《红粉》)9. 一条香椿树街静静地匍匐在月光下青石板路面和两旁的低矮的房屋上闪烁着一些飘移不定的阴影……。
(《刺青时代》)10. 扁金不是傻子他知道每年冬天椒河水会瘦下去瘦到河底就露出这片荒沙地了……。
(《三盏灯》)11、①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花未眠》)②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③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里尔克《豹》)例①中“海棠花未眠”虽为常识,但又有谁说过?所以备觉新鲜。
或许“只恐夜深花睡去”是它的本源吧。
例②诗人把写飞鸟的“翔”字迁移到鱼上,主谓搭配虽越了雷池,但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之状却尤显生动。
例③句的主干是“目光被缠得疲倦”,显然这个组合超越了常理,但将笼中豹经长期羁押而改变了野性的悲凉传达得非常精到。
笔下珠玑媚人眼 ,文采飞扬酿佳篇—如何让作文语言文采飞扬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文章的肌肤。
一篇文章拥有了美丽而恰切的“外壳”、漂亮的“肌肤”,才会光彩照人。
而那些句不迭意,言之无物的文章理所当然就会被打入低档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是: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做到文从字顺……作文评分标准也强调了“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等要求。
针对上述要求分析,学生作文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主要表现有:一、词汇贫乏,表达不当,口语化,病句较多,缺少语言素材积累,语言表达浅显单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措辞平直,语苍白,口号化。
既无修辞,又缺情感。
表达不出对事物、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人云亦云,缺乏个性。
三、言辞繁冗,拖泥带水,一丁点意思唠叨几段,成句随便,只顾肆意驰骋想象,缺少推敲锤炼意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果说文章是产品,那么语言就是产品的包装,只有精美的包装才配得上精彩的内容。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也曾说过: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子里,也许会展翅,却不会飞翔。
好的文章,文采飞扬,摇曳多姿,人见人爱,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难得高分。
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佳作,文采飞扬。
在作文教学领域我从以下这些方面引导学生,主要表现在:一、“厚积就可薄发”,培养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是积累语言素材的主要途径,不阅读就无法积累。
语言贫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广泛的涉猎和大量的积累。
课程目标也要求:“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所以,每学完一篇文章或是完成每天规定的阅读任务时,我会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主要一项就是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并作简单的赏析。
不足一年的阅读和摘抄训练,学生的语言丰富多了,见解也多了。
卢梭曾说“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那么,教师就要设法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情境,为学生构筑舞台,激发兴趣,达到学以致用。
5个能让作文文采斐然的写作技巧1、巧用名言警句巧妙的引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语言内涵,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对此,建议那些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学生,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而对于那些阅读面比较小、知识面比较窄、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多读多用。
比如:学习类的名言警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在写作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比如写朋友的文章可以运用排比来增添文章色彩: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3、巧妙运用一字动词想要做到文章有文采,少不了“一字传神”的独特效果。
在此列举两个例子,让各位同学了解一下什么叫一个字的动词,就能让文章耳目一新。
“听!跑道周围的那一声声‘加油’,多么带劲。
”“‘砰’!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竭尽全力冲向终点。
”4、善于运用各种句式在写作文章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在文章中巧妙运用各种句式,就一定能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其中包括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倒装句、文言文句式。
如果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运用在作文当中,绝对能使语言准确、凝练,从而使语言更有文采,更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5、文中可带幽默色彩如果一篇文章表达过于严肃,就免不了给人一种沉重感、压抑感。
写作文没有文采怎么办怎么让作文语言更生动1. 用词生动,词汇丰富语言的生动并不是刻意求新,把自己积累的词汇能用最佳的组合传达出来,就做到了生动;从自己的积累中挑选最能表达文意与主旨的词语,有机组合,就做到了词汇丰富。
比如成语,成语是千百年来人们语言实践精华的结晶,其语约意丰,恰当的使用可以令语言更精炼、更生动,使表意更准确、更丰富。
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成语作灵活处理,或浓缩减省,或扩充分用,只要恰当得体,都能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关于网络语言、文言词汇、外来语与口语有的同学的习作中充斥着网络语言,什么“大虾”“表酱菜”“偶”“泥”等,让人不知所云。
当然,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但写进文章的语言必须考虑到受众面。
比如“下载”“粘贴”“伊妹儿”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作文中恰当使用也未尝不可,但千万别把习作当成了网络上的“帖子”。
恰当使用文言词语或句子,可以收到言简意丰、含蓄耐咀嚼的效果,前提是要控制好量,掌握好度。
3.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加强表达效果,就是修辞。
辞格运用得好,就会语言生动活泼,表达意趣盎然,从而使文章色彩斑斓,引人入胜。
都是拟人,前者表现了“我”劝说父亲时的幽默,后者表现了父亲对旧房子的挚爱与不舍。
多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既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及感情,也使行文生动、形象。
了解相关的修辞格知识只是第一步,能灵活运用乃至创造性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才是目的。
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断揣摩,才能让修辞格给自己的语言披上美丽的霞衣。
4.文句有意蕴有意蕴,就是语句有丰富的内涵,能给人启迪、引人思考、耐人咀嚼。
这样的句子堪称警句,写作文,应该追求这种“警句效应”。
当然,能够在考场上写出“警句”是非常不易的,需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读书思考与锤炼语言的习惯。
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其实,这种“偶然”是长期修养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所谓“有文采”的“神来之笔”,常常不是靠冥思苦想得来的,必须以语文素质、文学修养、理论水平和生活阅历为基础,是长期的文化、思想积淀的反映。
中考作文分析:7个方法让作文更有文采,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作文每个人都会写,但是质量好坏区别就很大了,有文采的作文往往都会得高分,但是何为“文采”?怎样的作文才能称作有“文采”?下面就来给大家讲一下写出有“文采”作文的七个方法。
方法一:化抽象为形象首先我举个例子说明,请比较以下两个句子: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文出自颜文静《寻人启事》)这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但是句1只是一个叙述,说明“想家”这一事实,而“想家”是一种情感,是抽象的、模糊的,读者并不能感受到她的情感。
而句2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把“想家”这一感情具体化到“顶楼”、“雁阵”、“夕阳”这三个具体的事物上表达,所以给人感同身受之感。
我建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就拿上文中“想家”来说,要想一下在“想家”时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然后把感情赋予具体的事物之上。
就上文“想家”这一感情来说,还可以这样写: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车窗外如电影画面一般流逝而去的街景,总想起千里之外的家。
方法二:化静态为动态好的文章总能把人的想象力带动起来,有画面感,这就是具有动态美。
动态美运用在作文里会比静态、平淡的语句更加具有感染力,能够产生更强烈的效果。
所以,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
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佛本是静态的,就连生长着的苔在我们看到的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却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使佛和绿苔动态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
又如王安石《题书湖阴先生壁》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拍闼送青来。
优化英语作文的10种方法优化英语作文的10种方法同学们在写作时,如果仅局限在把内容交代清楚的水准上,只选用一些普通的、直截了当的词,或一律使用简单句平铺直叙,那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像一碗白开水,呆板、单调,没有可读性。
要使文章耐人寻味,有深度,同学们就应尝试使用一些高级词汇或句型,以凸显文章的亮点,使文章增添文采。
具体说来,同学们可尝试以下店铺整理的写作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灵活改变句子开头在通常情况下,英语句子的排列方式为“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语位于句子开头,适当使用名言警句点缀头。
但若根据情况适当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比如使用倒状语或以状语开头等,会使文章增强表现力。
如:(1) There stands an old temple at the top of the hill.→ At the top of the hill there stands an old temple.在小山顶上有一座古庙。
(2) You can do it well only in this way.→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do it well.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它做好。
(3) A young woman sat by the window.→ By the window sat a young woman.窗户边坐着一个年轻妇女。
2. 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为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富表现力,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来表示同一意思,尤其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词语。
如有的同学一看到“喜欢”二字,就会立刻想起like,事实上,英语中表示类似意思的词和短语很多,如love, enjoy, prefer, appreciate, be fond of, care for等。
如: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likes watching television.→ 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enjoys watching television.我喜欢看书,而我的兄弟却喜欢看电视。
7个方法让作文有文采
作文每个人都会写,但是质量好坏区别就很大了,有文采的作文往往
都会得高分,但是何为“文采”?怎样的作文才能称作有“文采”?下面我
就给大家讲一下写出有“文采”作文的七个方法。
方法一:化抽象为形象。
首先我我举个例子说明:,请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
雁阵、夕阳。
(文出自颜文静《寻人启事》)
这两句话虽然读表达“女孩想家”,但是句1只是一个叙述,说明“想家”
这一事实,而“想家”是一种情感,是抽象的、模糊的,读者并不能感受到她的情感。
而句2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把“想家”这一感情具体化到“顶楼”、“雁阵”、“夕阳”这三个具体的事物上表达,所以给人感同身受之感。
我建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就拿上文中“想家”来说,要想一下在“想家”时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然后把感情赋予具体的事物之上。
就上文“想家”这一感情来说,还可以这样写: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车窗外如电影画面一般流逝而去的街景,总想起千里之外的家。
方法二:化静态为动态。
好的文章总能把人的想象力带动起来,有画面感,这就是具有动态美。
动态美运用在作文里会比静态、平淡的语句更加具有感染力,能够产
生更强烈的效果。
所以,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
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
苔侵佛头……
佛本是静态的,就连生长着的苔在我们看到的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
者却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使佛和绿苔动态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
又如王安石《题书湖阴先生壁》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拍闼
送青来。
诗中“水”和“山”是静景,但用“绕”,“送”二字,仿佛把“水”和“山”写活了,这样“潺潺流动的小溪把碧绿的田地围绕起来,远处青山像两扇门送来
一片翠绿”的春景图就跃然纸上,使人感受动态之美感。
所以,要善于
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方法三:有形、有声、有色。
有形有声有色就是说把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样就不够具体,读起来干瘪,语言不饱满。
如果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
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 (文出自秦牧《语林采英》)。
这样一来,就
有声有色了,趣味无穷,自然就抓住读者的眼球了。
方法四:幽默、活泼。
在考试中,阅卷老师看得千篇一律的文章,本来就感觉严肃、沉重、
压抑,这时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不仅能使文章形象生动,活
泼有趣,也能使阅卷老师心情轻松,感觉有“亮点”,自然打分不会很低。
例如满分作文《跟时代一起改变》的结尾:
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需要一味地学着人
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变自己,让自己有鹤立鸡群的素质,如今个性也是潮流,像这种特点,无疑是最“in”的。
周围的一切,正在对我们的成长形成影响,而它们常常是负面甚至颓
废的,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但只要改变自己,我们一样可以拥有过人的气质。
否则,“后果很严重”。
作者娴熟地运用杂文笔法,写得亦庄亦谐,轻松自如,使文章具有了
特殊的情调,读之令人忍俊方法五:运用修辞。
大家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上,还是在课外的杂志上,可以看见,写得好
的文章总是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
我们写作文,要想让阅卷老师认可,也必须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
看下面的例子:
1、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
运用拟人手法:以“残红”代落花,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惜春之情。
2、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对偶:使诗句具有音乐之美;拟人:不仅表现出环境的优美、幽静,
而且渲染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浓郁的书卷气。
3、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用比喻刻画白妞的眼睛:“秋水”见其清澈纯净,“寒星”见其晶莹明亮,“宝珠”见其圆润光泽,“水银”见其黑白分明、水灵生动。
这双眼睛真是
顾盼传情,美丽动人。
4、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
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排比:列举一连串悦耳之声,令人浮想联翩,心旌摇荡。
5、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
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比喻:以赏月喻读书,表达读书所获与阅历相关的道理,深入浅出。
方法六:句式变化。
整句,散句,长句和短句交替使用会使文章的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
生特殊的美感。
比如: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举目遥望更险峻的山崖;探得了魂宝,又跃跃
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
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著,他们在奔波里冲击生命的极限,在征
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在“无所息”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最伟大的战士,都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们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这几段文字从句式的角度看,以整句为主,兼用散文的方法,注重整散、对称与呼应,形成了一种整散结合的美,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
澎湃。
方法七:引用名句。
在写作文时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可让阅卷老师折服于自己的才华
之感,也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因此我建议,初/高中的同学平时要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和名言警句之类
的书籍,在遇到好的名人名句时,记在一个专用的小本上,闲暇时拿
出来拜读一翻,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考试作文时也能熟练引用。
总之,要多读“有文采”的精美时文和语言有特色的高考满分作文,确立适合自己的语言目标,掌握方法,认真训练。
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
就能使自己的文章闪现出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