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
先秦诸子散文2020-11-09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
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
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
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礼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法”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所谓“法出于礼”、“礼归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论及先秦诸子,习惯于以学派分疏为线索,或分论六家之要旨,或罗列十家之著述。
这一思路实源出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和《庄子·天下》篇,也成为直至今日我们研究诸子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反映着思想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各家各派自有其特征可以言说。
但是,思想本身又不能完全以门户相对立而固守一说,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及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而且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先秦散文中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内容深刻: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军事、伦理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体现了各家学说的思想精髓。
2.风格多样:诸子散文的风格各异,有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有的善于譬喻,生动形象;有的言辞犀利,富有论战性。
3.文学性强:诸子散文在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4.影响深远:诸子散文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多样的风格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先秦诸子散文》作为一门深入探讨古代文化、思想与文学的课程,其期末考试自然也以考察学生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理解与鉴赏能力为主。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位思想家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C.墨子2、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位思想家的作品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A.孔子3、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位思想家的作品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代表?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子答案:C.庄子二、简答题请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举例说明其特点。
答案: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特点包括文辞简约而意蕴深远,善于运用寓言、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观点。
例如,《论语》的简洁明了、《孟子》的雄辩滔滔、《荀子》的严谨犀利、《老子》的深邃玄妙、《庄子》的奇诡恣肆等,都各自展现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魅力。
三、论述题请从《先秦诸子散文》课程中选取一篇文章进行赏析,阐述其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
答案:以《论语》中的《颜渊问仁》一篇为例,该篇讲述了孔子与颜渊关于“仁”的对话。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即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便达到了“仁”的境界。
而颜渊则进一步问,“仁者其言也讱”,即如何才能做到言行一致,孔子回答说,“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观点,即真正的仁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严谨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该篇中还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孔子提倡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整篇文章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道德价值,展现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的风范。
【考点梳理】——先秦诸子散文【考点1】【次要考点】【名词解释】语录体—《论语》。
【考点2】【次要考点】【填空】战国末,《荀子》、《韩非子》中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考点3】【重要考点】【简答】《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考点4】【重要考点】【论述题】《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考点5】【重要考点】【填空】“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考点6】【次要考点】【名词解释】《韩非子》【考点7】【重要考点】【简答】寓言故事最具文学意味,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
【考点8】【次要考点】【简答】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1、试述先秦诸子文章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色。
(2013年南京大学)2、试述先秦诸子散文的文献情况及体裁变迁。
(2007年南京大学)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表现在那些方面?(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4、《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5、简述《老子》的语言特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6、简述《论语》的语言特色。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7、简述荀子的文学成就。
(2007年湖南师范大学)8、简述《庄子》寓言的文学价值(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9、庄子寓言的艺术特征(2012年山东大学)10、《韩非子·外储说》中宋人酤酒的梗概和意义。
(2013年山东大学)1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12、《战国策》的寓言特色(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共有二十篇492章,其较为通行的注本有宋代朱熹的《__论语集注_》。
【重要考点】《论语·____阳货____》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考点】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_孟子___》那里已经成熟了。
《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二个部分,一般认为_内篇_______是庄子所作。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一、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第一节《论语》、《墨子》一、《论语》《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影响。
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同时又很重视“礼”。
所谓的“礼”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规范。
《论语》中出现“礼”字有七十五次。
孔子所谓的“仁”同“礼”是有联系的。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零九次。
孔子对“仁”的含义做了多方面的解释和发挥,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解释就是“爱人”当然这种爱是有差等的,是由亲及疏、由远及近的,这样在孔子的理论体系当中就有了“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等不同的“爱人”的内容,还有一些“爱人”的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作为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有杰出的贡献。
他的弟子有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位,较之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确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
一、先秦诸子散文的起源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散文的源头之一,其产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思想斗争和学术交流。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儒、墨、道等学派相互角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术思潮。
在这种思想交融的背景下,先秦诸子散文得以迅速发展。
二、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散文以“说理”为主要特点,其文风严谨、思辨精细。
在诸子散文中,除了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外,还融合了大量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
这种散文形式的独特性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墨子散文的发展墨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兼爱、非攻”为主题,主张以兼爱之心构建和平世界。
墨子的散文语言简洁明了,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儒墨之争,也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荀子散文的特色荀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性恶论”为主题,主张人性本恶,必须借助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来加以治理。
荀子的散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五、庄子散文的艺术表现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逍遥游”为主题,主张随遇而安,超脱尘世。
庄子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六、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力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不仅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后世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理念、艺术表现和表达手法,为后世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七、结语先秦诸子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和传承,先秦诸子散文的精神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八、先秦诸子散文的继承和发展在先秦时代,诸子散文的发展为我国文论学史注入了活力,也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秦诸子散文(上)漆园丁内容提要老子与《老子》的概况,孔子与《论语》的概况,墨子与《墨子》的概况,孟子与《孟子》的概况。
《老子》、《论语》、《墨子》、《孟子》核心思想的区别。
《老子》、《论语》、《墨子》、《孟子》文风的区别。
诸子语录体具有一定的共性,发展过程中又有各自的特点。
《孟子》散文尚未脱尽语录体形式,但已呈现为具有对立情绪和说服性质的论辩文,形成独特的论辩风格关键词老子孔子墨子孟子无为仁爱兼爱仁政语录论辩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变革,政权、文化下移,出现百家争鸣。
《老子》的深邃,《论语》的雍容,《墨子》的质朴,《孟子》的雄辩,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孔子同时代,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东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吏。
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是道家经典,亦称《道德经》,凡81章,5000字。
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时期,内容基本是老子的思想。
世传《老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老子》被认为是最早的版本。
《老子》较早的重要注本是三国魏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
自汉魏以来,注释《老子》之多,仅次于《论语》。
今人陈鼓应有《老子今注今译》。
《老子》的思想。
首次阐述“道”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是人类社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概括出最高实体的道,对前人是一个突破,标志着人类理性思维的进步。
阐释虚玄模糊,没有区分精神和物质,导致后世学者向唯物和唯心两端发展。
其朴素辩证法认为事物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具有相对性。
万物归结于矛盾的两极,相辅相成。
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祸福相倚,正复为奇。
柔弱胜刚强,以消极退避的表象掩盖积极进取的实质。
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理想社会,反映了战乱中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却是不切实际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