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文学系2014年秋季学期天文专业课程安排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天文基础课程2.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天文基本知识,了解天体运动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课程内容:天体物理、恒星与星系、宇宙探索、天文观测等。
4. 学时安排: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8学时。
二、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天文基本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天文现象、观测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验法:通过天文观测实验,使学生掌握观测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天文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安排(1)第一周:天体物理基础,介绍宇宙、恒星、星系等基本概念。
(2)第二周:恒星演化,讲解恒星的诞生、发展、死亡等过程。
(3)第三周:星系演化,介绍星系的分类、形成、发展等。
(4)第四周:宇宙探索,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未来展望。
(5)第五周:天文观测,介绍天文望远镜、观测方法等。
(6)第六周:天文软件与虚拟观测,学习天文软件的使用,进行虚拟观测。
3. 教学资源(1)教材:《天文基础》(2)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3)天文软件:如Stellarium、Celestia等。
(4)天文望远镜:提供学生进行天文观测。
4.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实施保障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天文素养。
2. 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加强与天文研究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4. 鼓励学生参加天文竞赛、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
5.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使学生在天文课程中充分了解天文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为今后从事天文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天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天体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已成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天文学的教育培养是为了培养掌握天文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天文学知识,天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课程设置天文学基础课程1.天文学导论2.天体物理学3.天体测量学4.天体力学5.宇宙学天体物理学专业课程1.恒星物理学2.星系物理学3.宇宙化学4.中微子天体物理学5.高能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学专业课程1.天文观测技术与仪器2.天文数据处理与分析3.天文探测器原理与设计4.天文观测与测量方法5.天文大数据处理与应用天体力学专业课程1.天体动力学2.天体形状与自转3.天体轨道计算与模拟4.人造卫星运动与控制5.小行星与彗星运动天文学研究方法与实践1.天文观测实践2.天文数据处理实践3.天文仪器制作实践4.天文实验方法5.科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选修课程1.天体文化与历史2.天文学中的计算机应用3.天体影像处理与绘图4.天体生物学5.星际导航与航天技术课程设置目标通过上述课程设置,本科生将获得以下能力和知识:1.掌握天文学基础理论,了解天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内容。
2.熟悉天文学的观测技术和仪器,能够进行天文观测和数据处理。
3.理解宇宙的组成、演化和结构,掌握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4.具备设计和制作天文仪器的能力,能够参与天文观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5.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方法论,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天文学中的实际问题。
6.了解天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领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7.培养对天文学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理解,提升人文素养。
总结天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天文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学生将获得广泛的天文学知识,熟悉天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掌握天体物理学、天体力学等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方法。
天文学专业基础设置引言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及宇宙现象的科学,为了培养优秀的天文学专业人才,大多数高校设立了天文学专业。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天文学专业的基础设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天文学专业的基础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是天文学的核心学科,是学生了解天体的物理性质和演化过程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主要涵盖天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天体的结构和组成、恒星的演化过程、星系结构和宇宙学基本原理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天体物理学,能够深入了解天体的形成、演化和相互作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宇宙奠定基础。
天体观测技术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导向的学科,天体观测技术是天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实践技能。
该课程主要包括天体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观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观测,培养其观测和实验研究的能力。
天体力学天体力学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天文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课程主要介绍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天体运动的数学描述和预测方法、天体的相互引力和离心力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天体力学,能够掌握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天体的轨道、动力学和引力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天文数据处理与分析天文学是一门数据密集的学科,天文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天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天文数据的获取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术、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模型拟合等内容。
学生通过实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并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和软件。
选修课程射电天文学射电天文学是研究利用射电波段进行天体观测和研究的学科,是天文学专业学生的重要选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包括射电观测技术和仪器、射电源的物理特性和分类、射电天体的演化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射电天文学,能够掌握射电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研究射电天体和宇宙提供重要的观测手段。
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培养计划02315 050高级模态逻辑必修4.王彦晶(副教授)01哲学系逻辑学131~16周每周周二3~4节1~16周每周周四5~6节本科生可选,见本科课表添加02315 010公理集合论必修3.刘壮虎(教授)01哲学系逻辑学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四教303添加02316 330规范伦理学研究必修3.何怀宏(教授)01哲学系伦理学121~16周每周周五10~12节理教216添加02314 241汉译佛典选读(一)必修3.王颂(副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三10~12节文史115添加02318 200基督教神学概论必修3.徐凤林(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文史106添加02319 500科学的社会研究专题必修3.苏贤贵(副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31~16周每周周二2~4节添加02319 440科学社会学原著选读必修3.任元彪(副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文史212科技史专业合上添加02315 272逻辑前沿问题(下)必修3.陈波(教授),刘壮虎(教授),周北海(教授),王01哲学系逻辑学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理教311逻辑学专业全体师生上课添加彦晶(副教授),邢滔滔(副教授)02311 02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2)必修3.仰海峰(教授)01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三教403添加02301 0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精读(下)必修3.聂锦芳(教授),丰子义(教授)01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文史203与聂锦芳老师合上添加02313 060欧洲近代哲学原著必修3.刘哲(副教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31~16周每周周一6~8节外哲227上课添加02318 230上清经选读必修3.程乐松(副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理教411添加02319 700西方科技史专题必修3.周程(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史131~16周每周周三2~4节承泽园上课添加02317 200西方美学原著导读必修3.宁晓萌(副教授)01哲学系美学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二教318添加02314 012印度古代哲学原著选读(下)必修3.姚卫群(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一教302添加02313英美必 3.韩林合01 哲外国13 1~16周每外哲添加390分析哲学原著修0 (教授) 学系哲学周周二2~4节227上课02301 272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下)必修3.杨学功(教授),丰子义(教授),聂锦芳(教授),仰海峰(教授)01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二教518添加02311 011哲学原理研究必修3.杨学功(教授),席大民(副教授)01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131~16周每周周一10~12节理教210与席大民老师合上添加02316 280中国伦理学史研究必修3.陈少峰(教授)01哲学系伦理学131~16周每周周二10~12节文史213添加02317 171中国美学概论必修3.朱良志(教授)01哲学系美学131~16周每周周二10~12节文史212添加02318 560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研究必修3.张志刚(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一10~12节文史209添加02319 480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必修3.冀建中(研究员)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21~16周每周周一2~4节承泽园上课添加02318 300宗教史专题必修3.吴飞(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二10~12节三教406添加02318 211宗教学专题必修3.孙尚扬(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四10~12节文史217添加02318 260宗教哲学必修3.徐龙飞(教01哲学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三7~9徐龙飞教添加专题授),RainerFritzSchafer(教授) 系节二教202授与schafer教授合上02314 290《道藏》研究选修3.王宗昱(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21~16周每周周二7~9节一教105添加02318 390《古兰经》导读选修3.沙宗平(副教授)01哲学系宗教学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文史117添加02307 210《庄子》文本及思想研究选修3.章启群(教授)01哲学系美学121~16周每周周一7~9节二教424添加02309 622博物学文化专题选修3.刘华杰(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21~16周每周周二7~9节一教310添加02313 720法哲学导论选修3.李璐(讲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二7~9节外哲227添加02311 700复杂性科学与哲学选修2.赵光武(教授)01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六7~8节添加02313 484古希腊语导论(四)选修3.靳希平(教授)01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文史106添加02313 473古希腊语导论(2)选修4.吴飞(教授)01哲学系121~16周每周周二1~2节1~16周每周周五1~2节添加02311 260后现代主义哲选修2.赵光武(教授)01哲学系121~16周每周周三7~8节本研合上,添加学研究见本科生课表02317 101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文本与思想研究选修2.周黄正蜜(讲师)01哲学系美学121~16周每周周五3~4节文史113添加02319 632科技哲学前沿II选修3.吴国盛(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史131~16周每周周二2~4节科哲博士承泽园共同上课添加02319 510科学技术与社会(STS)选修3.王骏(副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31~16周每周周三10~12节承泽园添加02319 460科学社会史研究专题选修3.周程(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史121~16周每周周二10~12节二教512添加02319 560科学与公共政策选修3.王骏(副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21~16周每周周三6~8节添加02319 650科学与公众研究文献导读选修3.朱效民(副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31~16周每周周四10~12节承泽园添加02319 010科学与宗教选修2.苏贤贵(副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31~16周每周周四3~4节本研合上,见本添加科生课表02313 905拉丁语Ⅱ选修2.徐龙飞(教授)01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1~2节1~16周每周周五1~2节见本科生课表添加02315 110邻域语义学选修3.刘壮虎(教授)01哲学系逻辑学121~16周每周周四7~9节四教305添加02311 450马克思主义文献学选修2.聂锦芳(教授)01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121~16周每周周五3~4节四教309仅限聂老师硕博研究生添加02313 230美国哲学研究选修3.叶闯(教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七10~12节外哲227添加02313 730民主理论选修3.韩水法(教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三7~9节理教318添加02315 300内涵逻辑选修3.周北海(教授)01哲学系逻辑学121~16周每周周二7~9节四教307添加02302 110宋代经学研究选修3.张广保(教授)01哲学系中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二7~9节二教415添加02311 310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选修3.马新颖(讲师)01哲学系121~16周每周周三6~8节外哲227添加02310 040现代法国哲学选修3.刘哲(副教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六2~4节外哲227上课添加课程号课程名课程学分教师班号开课专业开课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培养类别单位年级计划02313 330现象学引论选修3.吴增定(教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三2~4节外哲227上课添加02311 330学术研究与写作选修2.杨学功(教授),席大民(副教授)01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131~16周每周周四3~4节四教309与席大民老师合上添加02313 620亚里士多德与亚里士多德传统选修3.吴天岳(副教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四2~4节外哲227添加02310 030语言哲学选修3.李麒麟(讲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四7~9节外哲227添加02312 150中国佛教哲学选修3.楼宇烈(教授)01哲学系121~16周每周周一7~9节二教416添加02317 121中国美学文献学选修3.王锦民(副教授)01哲学系美学121~16周每周周四10~12节文史105添加02313 110中世纪哲学原著选修3.吴天岳(副教授)01哲学系外国哲学121~16周每周周六6~8节外哲227添加02319 120自然哲学原著选读选修3.孙永平(副教授)01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31~16周每周周一6~8节承泽园科技史专业合上添加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培养计划0201 6540马氏文通》研读必修3.邵永海(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四教302添加0201 6440《说文解字》研读必修3.胡敕瑞(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一教103添加0201 1530古音学必修2.耿振生(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四7~8节三教101添加0201 6740汉语词汇词义研究必修3.朱彦(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二3~4节三教3011~16周每周周五3~4节三教301添加0201 1300汉语方言研究必修3.李小凡(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一教309添加0201 5740历史语言学必修3.王洪君(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理教419添加0200 5620现代汉语前必修2.郭锐(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三7~8节理教213添加问题讲座0201 1290语法分析必修4.袁毓林(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理教301添加0201 2620语言学讨论班必修2.汪锋(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三5~6节三教104添加0201 6040语音研究必修 3.0王韫佳(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二教519添加0200 6030比较文化史学原典研读选修2.蒋洪生(讲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31~16周每周周五3~4节理教418添加0201 9790大众文化研究选修2.戴锦华(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一7~8节文史105添加0201 8310当代文学批评选修2.张颐武(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四7~8节二教501添加0200当选修 2.陈晓01 中国语中国现当13 1~16周每周周五3~4节添5980代中外短篇小说精品细读0 明(教授)言文学系代文学文史110 加0201 5830读《资本论》选修2.韩毓海(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三7~8节二教308添加0201 0830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修2.王岳川(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131~16周每周周三7~8节一教307添加0201 5620翻译与现代中国文学选修2.张丽华(讲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三5~6节文史113添加0201 4660古代印欧语言专题选修3.王超贤(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文史115添加0201 2260古文选修3.徐刚(副01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131~16周每周周二7~8节理教213添加字学教授)系0201 3090汉书艺文志研究选修2.高路明(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理教409添加0201 2630汉语语言学理论问题选修2.陈保亚(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二3~4节一教203添加0200 5960简帛《五行》与学术思想史选修3.常森(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一7~8节三教5051~16周每周周三7~8节三教505添加0200 6000拉丁语II选修2.康士林(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一5~6节理教212添加0201 4290历史句法学选修2.董秀芳(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一教106添加0200 5750民族语言选修3.林幼菁(讲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一教215添加调查0201 5310明代文献与文学研究选修3.廖可斌(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二教408添加0201 5380清代诗歌研究选修2.白一瑾(讲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四7~8节三教406添加0201 3280诗经文献研究选修2.吴鸥(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131~16周每周周四7~8节理教313添加0201 5880台湾文化事件解读选修2.计璧瑞(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三教505添加0201 0840唐诗研究选修2.葛晓音(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一3~4节理教417添加0201 5840外国语言学史选修3.李娟(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文史104添加0201 2170晚清选修2.夏晓虹01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五3~4节三教405添加女性与社会(教授)系0200 5990网络文学重要网站研究选修2.邵燕君(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二7~8节二教318添加0201 0260文学基本理论专题研究选修2.龚鹏程(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131~16周每周周一3~4节文史103添加0201 3450文学解释学专题选修2.张辉(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理教211添加0201 1070文艺学专题研究选修2.金永兵(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131~16周每周周二3~4节理教404添加0201 5680西方古典文选修2.张沛(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31~16周每周周二3~4节三教107添加论导读0201 1860先秦时代的文化观念和文学写作选修2.于迎春(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二教202添加0200 5950先秦文学文献学选修2.傅刚(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二3~4节一教303添加0201 0280现代西方文论专题选修2.王丽丽(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131~16周每周周一7~8节理教314添加0201 4120小说文献学选修2.潘建国(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二7~8节文史219添加0201 5360叙事理论研究选修2.杨铸(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二教415添加0201叙选修 2.车槿01 中国语比较文学13 1~16周每周周四3~4节添1770事学研究0 山(教授)言文学系与世界文学三教406 加0201 4570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选修2.陈平原(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五3~4节三教303添加0201 5110语言分析中的数学方法与编程选修2.陈保亚(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二5~6节三教506添加0201 3670语音分析及编程选修3.孔江平(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一教107添加0201 0600语用学选修2.叶文曦(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1~16周每周周四10~11节理教419添加0201 0520元明杂剧研究选修2.李简(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四3~4节一教104添加0200 5830国传统节日研究选修2.陈连山(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一7~8节理教213添加0201 3540中国当代作家专题选修2.臧力(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一7~8节四教402添加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培养计划02014 590中国古史与神话研究选修 2.0陈泳超(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五3~4节二教412添加02015 720中国古文研究选修 2.0柳春蕊(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131~16周每周周二3~4节四教306添加02014 720中国经学史研究选修 2.0顾永新(副研究员)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131~16周每周周五3~4节一教104添加02013 410国说唱艺术研究选修 2.0黄卉(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三教406添加02012 540中国现代散文史选修 2.0高远东(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四7~8节二教509添加02013 860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选修 2.0陈平原(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四3~4节三教504添加02005 970中国早期地理文献导读选修 2.0李零(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131~16周每周周四7~8节一教203添加02012 850中文信息处理专题选修 2.0詹卫东(副教授)01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四教309添加02015 590最新选修 2.0蒋晖(副01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131~16周每周周四3~4节文史207添加西方批评理论选读教授)系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培养计划02111 400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必修 2.0荣新江(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10~11节三教106添加02112 110中国现代史研究必修 3.0刘一皋(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二教412添加02105 000《魏书》研读选修 3.0罗新(教授)01历史学系13 1~16周每周周一7~9节中古史中心上课添加02115 742《研究生意大利语选修 2.0 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一10~11节1~16周每周周三10~11节教室见本科生课表添加(下)02100 060版本学概论选修 3.0辛德勇(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10~12节三教206添加02100 050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选修 3.0陈侃理(研究员)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四教303添加02115 820德国近代思想史选修 3.0徐健(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文史208添加02105 110德国宗教改革时期国家与教会关系变化研选修 3.0朱孝远(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10~12节文史115添加02104 900东南亚研究专题:历史与理论选修 3.0吴小安(教授)1历史学系141~16周每周周二7~9节文史105添加02115 511工业文明研究选修 3.0张雄(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四教303添加02113 272古希腊语阅读(下)选修 2.0穆启乐(教授)01历史学系13 1~16周每周周一11~12节教室见本科生课表添加02114 550韩国近代史研究选修 3.0 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四教311授课教师:柳永烈添加02112 271近代中国大学文史选修 3.0尚小明(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二教308添加科发展史研究02112 140近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选修 2.0欧阳哲生(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文史205添加02100 030经学史专题研究选修 2.0叶纯芳(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7~8节二教521添加02114 300拉美发展问题研究选修 3.0董经胜(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二教523添加02112 800辽史研读选修 3.0刘浦江(教授)01历史学系13 1~16周每周周五2~4节中古史中心上课添加02115 550美国对外关系选修 3.0王立新(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文史107添加专题02104 840美国公民权历史研究选修 2.0王希(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3~4节二教506添加02104 520美国内战与重建选修 2.0王希(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7~8节二教515添加02115 810美国社会科学史选读选修 3.0牛可(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10~12节文史107添加02111 490明清史料研究选修 3.0李新峰(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一10~12节文史107添加02104 510欧洲一体化思想史研究选修 2.0李维(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10~11节理教212添加02114 350本古代史研究选修 3.0井上亘(研究员)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文史217添加02111 470日本战后的中国史研究选修 3.0王铿(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理教405添加02115 730日本战后史研究选修 3.0王新生(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文史209添加02111 331商周金文研读选修 3.0韩巍(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 1~16周每周周三2~4节中古史中心上课添加02104 770社会史田野方法选修 3.0赵世瑜(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文史207添加02115 640世界历史专业英选修 3.0钱乘旦(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二教306添加阅读02115 590西方史学理论原著导读选修 3.0赵进中(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理教411添加02100 090西方史学史专题选修 2.0穆启乐(教授)01历史学系13 1~16周每周周三3~4节教室见本科生课表添加02105 100西方唐五代史研究导论选修 3.0陆扬(研究员)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四教304添加02113 150西欧封建社会研究选修 3.0黄春高(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二教529添加02111 580西域出土文书选修 3.0荣新江(教授)01历史学系13 1~16周每周周二10~12节中古史中心上课添加究02115 630希腊化时期希腊文献导读选修 3.0颜海英(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二教514添加02112 530现代中日关系史专题研究选修 2.0臧运祜(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3~4节四教305添加02112 160现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选修 3.0牛大勇(教授),金东吉(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10~12节一教209添加02104 800新发现出土史学文献研读选修 3.0朱凤瀚(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文史207文史楼添加02113 122究生拉丁语(三)选修 3.0彭小瑜(教授)01历史学系13 1~16周每周周二7~9节教室见本科生课表添加02114 200印度史研究选修 3.0王红生(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二教530添加02111 430元史研究选修 3.0张帆(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二教503添加02112 752早期中国出土文书研究选修 3.0蒋非非(副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一教102添加02114 320殖民主义理论专题研究选修 2.0高岱(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7~8节理教418添加02111 060中国古代经济选修 3.0 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四教311授课教师:刘光临添加研究02112 330中国近现代军事史研究选修 3.0徐勇(教授)01历史学系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四教307添加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培养计划04310 650创意管理研究必修 3.0向勇(副教授)01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131~16周每周周三7~9节二教505圆桌教室添加04310 230电影史研究专题必修 3.0李道新(教授)00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三教105周一7-9添加04310 860美术批评专题必修 3.0彭锋(教授)00艺术学院美术学131~16周每周周三3~4节二教304周三上午3-4添加04310 110美术学专题必修 3.0李松(教授)00艺术学院美术学131~16周每周周三1~2节三教308周三1-4添加04310 260界电影史专题必修 3.0李迅(外聘)02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理教309周四7-9节添加04315 200文化艺术管理研究必修 3.0林一(教授)00艺术学院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一教208周四7-9添加04300 698艺术管理前沿问题研究必修 3.0林一(教授)00艺术学院131~16周每周周四3~4节二教505添加04310 100艺术批评专题必修 3.0彭锋(教授)01艺术学院131~16周每周周二7~9节二教501添加04310 030艺术学专题必修 3.0王一川(教授)01艺术学院131~16周每周周一7~9节二教404周一7-9添加04300 783音乐剧剧目排演必修 3.0周映辰(副教授)01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131~16周每周周七7~9节二教423请安排二教309.第5-8节添加04300音必修 3.0 侯锡00 艺术学13 1~16周每周周四1~2节二教添773乐剧演唱瑾(教授)院202 加04310 210中国美术史专题必修 3.0翁剑青(教授)01艺术学院美术学131~16周每周周四7~9节二教202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培养计划02218 640东周秦汉考古文献研读必修 2.0杨哲峰(副教授)00考古文博学院131~16周每周周四7~8节理教318添加02218 800佛教考古导论必修 3.0李崇峰(教授)00考古文博学院13 1~16周每周周一7~9节考古新楼A105添加02212 040国外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必修 2.0王幼平(教授)00考古文博学院131~16周每周周三7~8节理教416添加。
理学院天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和天体物理前沿知识,了解天文学最新进展,熟练使用计算机,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具有从事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适应到国家天文台、研究所和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及在高科技产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作;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毕业基本要求: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 130学分选修学分 30学分三、修读课程1、通识课:参照学校关于通识课的课程要求。
2、学科群基础课:In0*(信息技术类课程):18.5学分计算机文化基础(1)、C语言程序设计(2.5)、数据结构与数据库(3.5)、微机原理与接口(3.5)、电子线路基础(4)、电路分析基础(3)电子线路基础实验(1)Ma0*(数学类课程):8学分复变函数(A)(3)、数理方程(A)(3)、计算方法(B)(2) Ph0*(物理类课程):至少40学分力学(3)、热学(2)、电磁学(4)、理论力学(3)、光学(3)、原子物理学(3)、电动力学(4)、量子力学A(4) 、量子力学B(6)(2选1)、等离子体物理导论(2) 、计算物理学(核科学类)(3)、计算物理学(非核科学类) (3)(2选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4)、固体物理学A(3)、固体物理学B(4)(2选1)、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1)等。
3、专业课:≥26学分实测天体物理学(3)、天体物理概论(4)、广义相对论(4)、恒星物理基础(4)、星系天文学(4)、宇宙学(I)(4)、天体物理中的统计方法(4)、Fortran语言(3)、流体力学(3)、磁流体力学(3)、普通天文学(3)、太阳物理(3)、天文学史(3)、天体物理系列讲座(3)、文献阅读(3)。
要求跨学科选修课程:由学科点指定,暂不作硬性要求。
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4831990C#程序设计及其应用全校任选2唐大仕(讲师)1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432090本土视野下的中国外交与国际事务全校任选3陈长伟(讲师)1国际关系学院19930002创业模拟全校任选2陈东敏(教授)1产业技术研究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6730091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校任选2聂晶(讲师),吕媛(讲师),岳昌君(教授),易春丽(讲师),庄明科(讲师),王欣涛(讲师),刘海骅(讲师),叶静漪(研究员),徐凯文(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蒋广学(副教授),霍晓丹(副教授),陈永利(副教授),姚静仪(副教授),方新(副主任技师),王洪波(副研究员),张庆东(副研究员)1教育学院1635042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全校任选2查晶(副教授)1心理学系3131890大学生性格优势团体辅导全校任选2何瑾(讲师)4社会学系12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111123414Larissa Costa da Mata权今淑333333333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公共葡萄牙语(一)公共日语(三)公共俄语(一)公共法语(一)公共法语(一)公共法语(一)公共法语(一)公共韩国语(一)公共德语(一)363501135322533730821363161136316113631611363161135304413632611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567811234魏丽明(教授)333333333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全校任选公共日语(一)公共日语(一)公共日语(一)公共日语(一)公共斯瓦西里语(1)公共日语(一)公共日语(一)公共日语(一)公共日语(一)35322513532251353225135322513531015353225135322513532251353225121131204332952水墨画全校任选2李爱国(教授)1艺术学院3530050泰戈尔导读全校任选2魏丽明(教授)1外国语学院3232350危机学全校任选3高鹏程(副教授)1政府管理学院4130370围棋(初级班)全校任选1萧文革(副教授)1体育教研部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学分教师班号开课单位专业开课年级19230070五线谱视唱练耳基础全校任选2李鸿(讲师)1歌剧研究院4330070舞蹈概论全校任选2佟佳家(讲师)1艺术学院3834380西方文化全校任选2郝田虎(副教授)1外国语学院4332301西方舞蹈文化史全校任选2佟佳家(讲师)1艺术学院3930010西方戏剧文学全校任选2Joe Graves1外国语学院3834290戏剧实践全校任选2Joe Graves 1外国语学院4330021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全校任选2陈均(副教授)1艺术学院2133750现代希腊史全校任选2Elena Avramidou(副教授)1历史学系世界历史122131771现代希腊语(1)全校任选2Elena Avramidou(副教授)1历史学系2131772现代希腊语(2)全校任选2Elena Avramidou(副教授)1历史学系4130670象棋全校任选1曹晓培(副教授)1体育教研部18050500血管探秘全校任选2王宏宇1医学部教学办12世界历史历史学系1黄洋(教授)3全校任选研究生古希腊语(上)2113241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可选列表1~16周每周周二5~6节二教515添加1~16周每周周四1~3节理教316闭卷,随堂考试添加1~16周每周周二7~9节三教108添加1~16周每周周二10~11节二教415添加1~16周每周添加周二10~11节二教4151~16周每周周二10~11添加节二教4151~16周每周添加周二10~11节二教4151~16周每周周二10~11添加节二教4151~16周每周添加周二10~11节二教4151~16周每周周二10~11添加节二教4151~16周每周添加周二10~11节二教4151~16周每周周二10~11添加节二教4151~16周每周添加周二10~11节二教4151~16周每周周二10~11添加节二教4151~16周每周添加周二10~11节二教4151~16周每周周二10~11添加节二教4151~16周每周添加周二10~11节二教4151~16周每周周二10~11添加节二教4151~16周每周周二10~11添加节二教4151~16周每周添加周二10~11节二教4151~16周每周添加周三10~11节理教2031~16周每周添加周三5~6节三教404周一10~11节三教2011~16周每周周四10~11节三教201 1~16周每周周二10~11节三教201 1~16周每周周五10~11节三教201 1~16周每周周一10~11节三教203 1~16周每周周四10~11节三教203 1~16周每周周二10~11节三教203 1~16周每周周五10~11节三教203 1~16周每周周一10~11节三教205 1~16周每周周四10~11节三教205 1~16周每周周二10~11节三教205 1~16周每周周五10~11节三教205上课时间及教室备注加入可选列表1~16周每周周一10~11节三教207 1~16周每周周四10~11节三教207 1~16周每周周二10~11节三教207 1~16周每周周五10~11节三教207 1~16周每周周一5~6节一教209添加添加添加添加添加添加添加添加添加与研究生同上与研究生同上与研究生同上与研究生同上与研究生同上与研究生同上与研究生同上与研究生同上添加1~16周 每周周四5~8节添加1~16周 每周周三7~8节二教525添加1~16周 每周周二10~12节 理教204添加1~16周 每周周四7~8节三教403方天丰主讲添加。
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天文科普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天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天文基础知识,了解宇宙的奥秘;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3.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XX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1-4课时):天文基础知识入门(1)课时1:宇宙概述,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发展;(2)课时2:恒星与星系,讲解恒星、星系的概念和分类;(3)课时3:行星与卫星,介绍太阳系内的行星、卫星及其特点;(4)课时4:天体运动,讲解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原理。
2. 第二阶段(5-8课时):天文观测与实验(1)课时5: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与维护,介绍天文望远镜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2)课时6:天文观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观察恒星、行星等天体;(3)课时7:天文摄影,讲解天文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4)课时8:天文科普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天文科普活动,提高他们的天文素养。
3. 第三阶段(9-12课时):天文文化与科学探究(1)课时9:中国古代天文,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2)课时10:现代天文学,讲解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3)课时11:天文探索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4)课时12:天文科普讲座,邀请天文专家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4. 第四阶段(13-16课时):天文实践活动与成果展示(1)课时13-14:天文观测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天文观测竞赛,检验他们的天文知识和实践能力;(2)课时15-16:天文科普展览,组织学生进行天文科普展览,展示他们的天文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出勤率、课堂参与度;2. 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天文观测、实验和科普活动中的表现;4. 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前言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
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注释:※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
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
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
“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
※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必)数学分析(I)习题(必)高等代数(I)(必)高等代数(I)习题(必)几何学(必)几何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数学分析(II)(必)数学分析(II)习题(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高等代数(II)(必)高等代数(II)习题(必)计算概论(必)分析讨论班(限)代数讨论班(限)几何讨论班(限)普通物理(I)(限)二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II)(必)数学分析(III)习题(必)抽象代数(必)数据结构(必)分析讨论班II (限)代数讨论班II (限)几何讨论班II (限)基础物理(下)(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数学模型(必)概率论(必)复变函数(必)常微分方程(必)应用数学导论(限)大学生代数教程(限)研究型学习(限)三年级秋季学期拓扑学(限)数值代数(限)数理逻辑(限)微分几何(限)偏微分方程(限)实变函数(限)动力系统的计算及其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限)金融数学引论(限)应用随机过程(限)程序设计技术与方法(限)数理统计(限)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信息科学基础(限)数值分析(限)最优化方法(限)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证券(限)证券投资学(限)泛函分析(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测度论(限)抽样调查(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限)集合论与图论(限)计算机图像处理(限)寿险精算(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精算)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衍生工具)讨论班(必)黎曼几何引论(限)同调论(限)模式识别(限)算法设计与分析(限)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限)泛函分析(二)(限)交换代数(限)几何分析(限)随机分析(限)生存分析与可靠性(限)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限)数值代数II (限)并行计算II (限)有限元方法II (限)遍历论(限)低维流形(限)高等概率论(限)高等统计学(限)抽象代数II (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数据中的数学(限)辛几何(限)软件形式化方法(限)随机模拟方法(限)符号计算(限)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限)临床试验SAS高级编程(限)计算机图形学(限)代数拓扑初步(限)数字信号处理(限)时间序列分析(限)李群及其表示(限)密码学(限)空间剖分及其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应用(限)应用回归分析(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限)非参数统计(限)风险理论(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限)四年级春季学期毕业论文(1)(必)毕业论文(2)(必)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资产定价)讨论班(必)微分拓扑(限)代数数论(限)动力系统(限)计算流体力学(限)复分析(限)人工智能(限)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限)近代偏微分方程(限)现代信息处理选讲(限)高等统计选讲I (限)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限)同调代数(限)随机过程论(限)线性代数群(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低维流形II (限)偏微分方程选讲(限)差分方程(限)软件理论与方法选讲(限)近代数学物理方法(限)初等数论(限)微分流形(限)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限)流体力学引论(限)模型式(限)解析数论(限)几何研讨班(限)生物数学物理(限)代数几何初步(限)实分析(限)组合数学(限)其他秋季学期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其他春季学期普通统计学(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004 物理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 (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热学(必)热学习题课(必)电磁学(必)电磁学习题课(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大气科学导论(限)基础天文(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一)(必)大气科学导论(必)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近代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二年级春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二)原子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B)(必)量子力学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天体物理(必)数学物理方法专题(限)光学前沿(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原子物理(必)原子物理习题(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B)(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习题(必)固体物理导论(必)天体物理专题(必)天文文献阅读(必)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光学与红外)(必)大气物理学基础(必)流体力学(必)大气探测原理(必)概率统计(B)(限)综合物理实验(一)(限)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限)生物物理导论(限)弦理论基础导论(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工程图学及其应用(限)核科学前沿讲座(限)卫星气象学(限)天气分析与预报(限)全球环境与气候变迁(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固体物理学(必)固体物理习题(必)近代物理实验(I)(必)恒星大气与天体光谱(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I(高能与射电)(必)天气学(必)大气动力学基础(必)计算方法(B)(限)量子场论专题讨论班(限)几何光学及光学仪器(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I)(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限)加速器物理基础(限)微机原理及上机(限)材料物理(限)天文测距导论(限)天体物理前沿(限)大气物理实验(限)云物理学导论(限)遥感大气探测(限)近海海洋学(限)大气化学导论(限)四年级秋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群论(限)高等量子力学(限)量子统计物理(限)量子场论(限)表面物理(限)粒子物理(限)等离子体物理(限)激光实验(限)量子光学(限)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限)原子、分子光谱(限)计算物理学(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验(限)科研实用软件(限)激光物理学(限)气候模拟(限)半导体物理学(限)超导物理学(限)材料物理(限)纳米科技进展(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春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强场光物理(限)多体系统的量子理论(限)量子材料前沿讲座(限)固体理论(限)非线性物理专题(限)光学理论(限)非线性光学(限)光电功能材料(限)量子规范场论(限)李群和李代数(限)激光实验(限)广义相对论(限)介观光学导论(限)辐射物理(限)其他秋季学期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大气概论(通)公共物理学(公)纳米科学前沿(通)其他春季学期Java编程(公)演示物理学(通)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通)现代天文学(通)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公)理论物理导论(通)物理宇宙学基础(通)今日物理(通)008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一年级秋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上)(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下)(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其他春季学期——010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必)今日化学(必)普通化学(必)普通化学习题课(必)普通化学实验(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力学(必)定量分析(必)定量分析实验(必)有机化学(一)(必)有机化学实验(I)(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热学(限)热学习题课(限)中级分析化学实验(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电磁学(必)普通物理实验(必)有机化学(二)(必)有机化学实验(I+II)(必)生命化学基础(必)线性代数(B)(限)线性代数(B)习题(限)光学(限)光学习题课(限)中级有机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级有机化学实验(限)化学信息检索(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无机化学实验(必)仪器分析(必)仪器分析实验(必)结构化学(必)高分子化学(必)遗传学实验(必)应用化学基础(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化学(必)物理化学习题(必)物理化学实验(必)化工基础(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色谱分析(限)中级分析化学(限)环境化学(限)放射化学(限)波谱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化工实验(必)化工制图(必)化学开发基础(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材料化学(必)高分子物理(限)中级物理化学(限)中级物理化学实验(限)生化分析(限)界面化学(限)理论与计算化学(限)生物物理化学(限)高等电化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化学动力学选读(限)材料物理(限)高分子物理(限)催化化学(限)立体化学(限)辐射化学与工艺(限)胶体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多晶X射线衍射(限)综合化学实验(二)(限)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限)表面物理化学(限)生物化学实验(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今日新材料(通)功能化学(通)魅力化学(通)化学与社会(通)大学化学(通)其他春季学期大学化学(通)011 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基础化学(必)基础化学实验(普化)(必)动物生物学(必)动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生物学思想与概念(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物理学(B)(1)(必)力学习题(必)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必)微生物学(必)微生物学实验(必)植物生物学(必)植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事业与人生(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学(B)(2)(必)量子力学习题(必)有机化学(B)(必)有机化学实验(B)(必)生物化学(必)生物化学实验(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计算概论(B)(必)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实验(B)(一)(必)物理化学(B)(必)物理化学实验(B)(必)遗传学(必)遗传学实验(必)生理学(必)生理学实验(必)算法与数据结构及上机(必)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实验(限)免疫学(限)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基础分子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蛋白质化学(限)生物统计学(限)普通生态学(限)神经生物学(限)生物信息学方法(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实验(限)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限)感染与人类疾病专题讨论(限)计算神经科学(1)(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发育生物学(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免疫学(限)系统生物学选讲(限)药理学基础(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1)(限)生物数学建模(限)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限)计算神经科学(2)(限)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限)分子医学高级教程(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生物技术制药基础(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限)生物学综合实验(限)分子生物学专题(限)生物医药工程及管理(限)真核细胞DNA复制和Checkpoint控制(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普通生物学(B)(通)普通生物学实验(B)(通)生物进化论(通)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保护生物学(通)科学是什么(通)科学是什么:讨论课(通)其他春季学期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普通生物学(A)(通)普通生物学实验(A)(通)012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地球科学概论(一)(必)计算概论(B)(必)普通化学实验(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普通物理学(B)(一)(必)地球科学概论(二)(必)结晶学与矿物学(必)地球科学前沿(必)二年级秋季学期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基础物理实验(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普通物理学(B)(二)(必)古生物学(必)普通岩石学(上)(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地图学(必)概率统计(B)(限)离散数学(限)程序设计语言(限)地貌与自然地理学基础(限)环境与生态科学(限)测量学概论(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岩石学(下)(必)构造地质学(必)地史学(必)固体力学基础(必)遥感概论(必)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脊椎动物进化史(限)自然资源概论(限)数据库概论(限)导航与通讯导论(限)城市与区域科学(限)地球灾害(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地球化学(必)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必)大地构造学(限)地球物理学基础(限)古生态学与古环境分析(限)古生物学前沿(限)古植物学及孢粉学(限)沉积学概论(限)环境矿物学(限)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限)计算数学(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限)网络基础与WebGIS (限)色度学(限)智能交通系统概论(限)GIS实验(限)地球重力学(限)岩石力学(限)弹性力学B (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GIS设计和应用(必)地震学(必)宇航技术基础(必)矿床学(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限)中国区域地质学(限)海洋地质学(限)遥感地质学(限)宝石学(限)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限)灾害地质学(限)构造地质学前缘(限)地层学原理与应用(限)矿物材料学(限)地球化学科学前沿(限)高温高压物质科学(限)地质样品化学分析(限)地震地质学(限)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限)软件工程原理(限)地学数学模型(限)物联网技术导论(限)地球物理数值计算方法(限)地球物理在工程中的应用(限)地震学实验(限)太阳大气层与日球层物理学(限)中高层大气物理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石油地质学(限)物理沉积学(限)岩石学前缘理论与方法(限)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限)岩浆作用理论概述(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限)操作系统原理(限)数字地形模型(限)数字地球导论(限)地理科学进展(限)遥感应用(限)遥感图像处理实验(限)电离层物理学与电波传播(限)空间天气学基础与应用(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其他秋季学期地球历史概要(通)地震概论(通)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通)其他春季学期太空探索(通)地震概论(通)地史中的生命(通)013 环境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一年级春季学期——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世界文化地理(通)现当代建筑赏析(通)生态学导论(通)其他春季学期——016 心理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心理统计(I)(必)普通心理学(必)一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必)SPSS统计软件包(必)高级统计SPSS上机(必)二年级秋季学期实验心理学(必)实验心理学实验(必)认知神经科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二年级春季学期生理学(必)CNS解剖(必)发展心理学(必)心理学研究方法(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三年级秋季学期生理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学实验(必)认知心理学(必)三年级春季学期变态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实验(必)组织管理心理学(必)实验儿童心理学(限)人格心理学(限)教育心理学(限)职业心理学(限)婴儿心理学(限)感觉与知觉(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心理学研究方法(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心理咨询与治疗引论(限)其他秋季学期异常儿童心理学(限)社会性与个性发展(限)社会心理学(通)社会认知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限)爱的心理学(通)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其他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公)组织管理心理学(通)大学生健康教育(公)生活中的心理学(公)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朋辈心理辅导(公)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必)汉语语言修养(必)新闻学概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英语新闻阅读(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广播电视概论(必)广告学概论(必)编辑出版概论(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传媒法律法规(必)网络采编实务(限)传播学英语经典阅读(限)二年级春季学期传媒发展史(必)出版经营管理(必)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必)广告心理学(必)广告策划(必)广告视觉传达(必)市场营销原理(必)中国新闻传播史(必)基础采访写作(必)视频编辑(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纪录片简史(限)名记者专题(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电子出版技术(必)编辑使用语文写作(必)选题策划与书刊编辑实务(必)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必)播音与主持(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必)广播电视新闻分析(必)广告文案(必)品牌研究(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公共关系(必)电脑辅助设计(必)外国新闻传播史(必)高级采访写作(必)新闻与中国当代改革(必)网络传播(限)汉语修辞学(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广播电视专题研究(限)英语新闻采写(限)三年级春季学期期刊编辑实务(必)出版案例研讨(必)视听语言(必)广播电视新闻(必)广告媒体研究(必)广告类型研究(必)市场调查(必)广告管理(必)媒体与社会(必)新闻摄影(必)新闻编辑(必)新闻评论(必)中国文化史(限)媒体与国际关系(限)媒介经济学(限)公关策划与危机管理(限)CI研究(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实习(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广播电视研究(必)广告综合研究(必)媒介经营管理(必)中国文化与社会(必)其他秋季学期中国古籍资源与整理(公)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英语新闻阅读(通)新媒体与社会(公)其他春季学期中国图书出版史(通)汉语修辞学(通)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电视节目制作与策划(公)英语新闻阅读(通)影像与社会(通)021 历史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上)(必)中国历史文选(上)(必)中国历史文化导论(必)世界史通论(必)外文原版教材阅读指导(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必)中国历史文选(下)(必)外文历史文选阅读指导(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中国近代史(必)中国史学史(必)古希腊罗马史(必)中世纪欧洲史(必)美洲史(必)非洲史(必)外文历史文献选读(必)古希腊语阅读(I)(公)二年级春季学期史学概论(必)中国现代史(必)古代东方文明(必)欧洲史(必)亚洲史(必)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限)外文历史史料选读(上)(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外国史学史(必)《四库全书总目》研读(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限)中国近代经济史(限)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限)中国古代史专题(限)社会史研究导论(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限)蒙古古代史(限)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世纪欧洲社会与政治:文献和研究(限)纳粹德国史(限)影像中的非洲历史与文化(限)外文历史名著选读(下)(限)英文历史学文献翻译(限)欧洲一体化研究(限)三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史田野方法(限)唐宋元中国与中世纪欧洲(限)中华民国史专题(限)敦煌学导论(限)中国古代官阶制度(限)中国古代民族史(限)中国经学史(一)(限)先秦史专题(限)魏晋南北朝史专题(限)隋唐史专题(限)近现代中韩关系史(限)简牍学概论(限)世界现代化进程(限)英国史专题(限)印度史专题(限)东北亚史(限)中外史学比较(限)现代国际政治史(限)20世纪欧洲史(限)美国对外关系史(限)日本史专题(限)古希腊语阅读(2)(公)拉丁文基础(2)(公)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通)中世纪西欧社会史(通)现代希腊语(2)(公)基础意大利语(1)(公)基础意大利语(2)(公)中国通史(古代部分)(通)基础拉丁语(2)(公)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通)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通)中国近代思想史(通)欧洲文艺复兴(通)欧洲启蒙运动(通)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通)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通)。
天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天文学专业是研究天体、宇宙空间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对于天文学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各大高校在天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天文学人才。
天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天文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其对天体运动规律和宇宙结构的深刻理解,以及解决天文学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天文学专业常见的课程设置:1. 天体物理基础天体物理基础是天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宇宙中各种天体的物理性质、结构和演化过程,包括恒星的形成、演化,星系的结构和演化,黑洞、脉冲星等特殊天体的性质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深入了解天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后续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2. 天体观测与数据处理天文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天文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实际的天文观测实践,学生可以熟悉天文观测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提高天文观测实验能力。
3. 天文学导论天文学导论是天文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包括宇宙的起源、演化,天体的形成和运动规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天文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趋势,培养出对天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4. 太阳系天体学太阳系天体学是天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太阳系内各类天体的性质、结构和运动规律,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深入了解太阳系内各个天体的特点和演化过程,为太阳系观测和研究做好准备。
7. 天文学实习天文学实习是天文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天文观测、科研课题和科学研究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手册北京大学教务部2014年6月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手册(含通选课、平台课、公共必修课目录及说明)说明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大学本科生通选课、大类平台课、公共必修课目录及说明,目的是为学生在北大的选课和学习提供指导。
通选课目录中包含课程名单、领域分类及课程说明;学科大类平台课目录中包含课程名单及课程说明。
另外,为方便学生选课,本手册还附上了我校公共必修课目录及说明。
素质教育通选课是学校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在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理念而开设的。
通选课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选修。
大类平台课从2009级学生开始设立,是相近学科的共同基础课,是学生进入相关院系的基础平台。
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专业选择,通过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根据院系专业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联,学校设立了理工、文史、社科和经管四个学科大类。
本手册将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务部保留修改内容的权利。
本手册电子版可查看网址:/txkzl/txkzl_main.htm。
本科生课程介绍请登录“北京大学综合信息门户”,在“课程信息——课程介绍”中查看;也可在选课时登陆选课网站查看。
联系方式:(8610)62751404北京大学教务部2014年6月目录通选课简介及目录 (1)通选课问答 (1)北京大学本科生通选课目录 (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通选课课表 (11)学科大类平台课程简介及目录 (18)学科大类平台课简介 (18)北京大学学科大类平台课目录 (20)政治理论课课程简介及目录 (27)《军事理论》课程简介 (27)体育与健康课程简介 (29)计算机类公共课程简介及目录 (30)大学英语课程简介及目录 (34)通选课简介及目录通选课问答1、我校为什么开设通选课?现代社会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知识广博、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便为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个人今后的多向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这与终身学习和职业流动的现代化潮流是相适应的。
、天文学系简介作为六大自然科学基础之一的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其中天体物理学是当代天文学的主体。
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它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当今学术界不少研究热点,诸如暗物质与暗能量等,都与天体物理学紧密相关,也为我系师生所关心和探讨。
越来越多的先进地面及空间望远镜的建设和使用,必将迎来二十一世纪天体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我系力争用一流的师资培岀一流的学生,努力使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科成为职业天文学家的摇篮。
北京大学天文学科源于1959年,天文学系成立于2000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做岀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天文学科具有很好的办学环境和发展潜力。
北京大学在与兄弟院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岀,成功地获得美国著名科维理基金会捐助,在北京大学创办以全新体制运行的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
这充分显示了近年来天文学研究和教学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势头和国际影响力。
科维理基金会在世界著名大学中设立研究所(其中天文学方向的有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所、芝加哥大学宇宙物理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以及新近成立的英国剑桥大学宇宙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得以跻身享誉世界的著名科维理研究所行列,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天文学研究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吸引优秀人才的竞争力。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目前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两个培养方向。
天体物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广泛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在计算机、外语和其它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方向的学生除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外,还将掌握天文新技术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
天文学所学课程
以下是一些天文学所学课程的例子:
1. 天体物理学:研究星体的物理性质、演化历史以及宇宙的物质和能量结构。
2. 行星科学:研究行星的形成、内部结构、大气层和地壳等方面的知识。
3. 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探索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未知现象。
4. 天体测量学:研究测量天体位置、距离、亮度等参数的方法和技术。
5. 天体力学: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行星、卫星和彗星等的轨道运动。
6. 天体光学:研究天体的光学性质,包括天文望远镜的设计和使用。
7. 天体化学:研究天体中元素的起源、演化和丰度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8. 天体生物学:研究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和演化的可能性。
9. 星系天文学: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化和结构,包括银河系和其他星系的研究。
10. 天体物理学实验:进行天文学实验研究,验证理论模型和观测结果。
这些课程是天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不同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选修课程和研究领域,如恒星演化、活动星系核、射电天文学等。
天文校本课程一、课程性质《天文地理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如天文台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主动地实践中获得天文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积极地思索发现问题、自主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二、课程类型天文地理校本课程在高中课程结构中属科学学习领域,涉及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
科目上从属于地理,并涵盖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
模块上属校本课程,即科学选修二。
本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要求较高,在全面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更突出学生学习科学的选择性以及重视对天文问题的探究,并强调科学问题提出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新课程改革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其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天文观测、天文科学问题的提出、假说提出或课题研究。
2 过程与方法除课堂教学外,组成天文兴趣小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讨见解和成果。
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野外天文观测考察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星空、探索宇宙的兴趣;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增强利用宇宙资源、保护宇宙环境的使命感。
四、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天文概论第一章天文简史§1.1 古代天文学发展§1.2 星座故事§1.3 近代天文学发展§1.4 现代天文学与展望第二章宇宙环境§2.1 宇宙起讫问题与假说§2.2 宇宙天体类型§2.3 恒星§2.4 恒星演化§2.5其他天体类型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3.1 太阳系§3.2 太阳系成员§3.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4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第四章天体力学§4.1 万有引力定律§4.2 万有引力定律运用§4.3 其他天体力学现象第二部分天文观测第一章光学望远镜§1.1 凸透镜§1.2 凹透镜§1.3 折射望远镜§1.4 凹面镜§1.5 反射望远镜§1.6光学望远镜特点及运用第二章射电望远镜§2.1 黑体辐射定律§2.2 射电望远镜类型§2.3 射电望远镜特点及运用第三章天文观测§3.1 天球坐标§3.2 星图判读应用§3.3 宇宙探测前沿观测活动:●常规观测辨认银河系;观察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观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观察太阳大气层、太阳黑子等;观察月球表面地貌、观测月相变化,总结变化规律;●特殊天象实时追踪彗星流星雨日食和月食其他各种天象野外观测在有特殊天象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前往野外(如崇明东滩、天平山等地)观测。
北大天文学系2014年秋季学期天文专业课程安排
(北京大学9月15 日开始上课,如必要任课老师可在与同学协商后对上课时间作适当调整)
研究生课程及授课教师:宇宙学与星系形成(陆由俊);恒星结构与演化(Stephen Justham),天文文献阅读(刘富坤);天体物理中辐射机制(黎卓);星系物理学(彭逸西),天体物理专题(刘晓为),致密星物理(徐仁新)。
Seminar具体时间以每周通知为准,要求全体研究生(如无特殊情况)务必参加,同时欢迎本科生参加。
本科生课程及授课教师:理论天体物理(刘富坤),天体物理专题(刘晓为),天文文献阅读(刘富坤);天文技术与方法1(张华伟);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张坚)
(选刘晓为“天体物理专题”的学生需选择组参加每周的定期讨论,具体安排请与各组负责老师联系:即“星系宇宙学(范祖辉)”、“恒星与星际介质(刘晓为)”、“粒子天体物理(徐仁新)”、“吸积盘与活动星系核(刘富坤)”。
high energy and gravity astrophysics (李立新和黎卓),Planets组会(Thijs)"Clusters"组会(Thijs and Richard),黑洞、星系物理、和行星动力学(于清娟)。
天文学专业学什么课程高考后选择专业时,天文学专业学什么课程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文学专业学什么课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文学专业课程天文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天文、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天文观测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天文学专业主干学科:天文学。
天文学专业主要课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普通天文学、实体天体物理、恒星物理基础、计算天文学入门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系统的数学及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进行天文观测的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天文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5.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天文学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和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天文、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天文观测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拓展阅读:天文学专业考研方向考研方向1:天体物理专业介绍:天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规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和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群众科普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硕士生应具有天体物理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本专业系统的专门知识。
一、天文学系简介作为六大自然科学基础之一的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其中天体物理学是当代天文学的主体。
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它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当今学术界不少研究热点,诸如暗物质与暗能量等,都与天体物理学紧密相关,也为我系师生所关心和探讨。
越来越多的先进地面及空间望远镜的建设和使用,必将迎来二十一世纪天体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我系力争用一流的师资培出一流的学生,努力使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科成为职业天文学家的摇篮。
北京大学天文学科源于1959年,天文学系成立于2000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天文学科具有很好的办学环境和发展潜力。
北京大学在与兄弟院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获得美国著名科维理基金会捐助,在北京大学创办以全新体制运行的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
这充分显示了近年来天文学研究和教学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势头和国际影响力。
科维理基金会在世界著名大学中设立研究所(其中天文学方向的有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所、芝加哥大学宇宙物理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以及新近成立的英国剑桥大学宇宙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得以跻身享誉世界的著名科维理研究所行列,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天文学研究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吸引优秀人才的竞争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目前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两个培养方向。
天体物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广泛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在计算机、外语和其它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方向的学生除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外,还将掌握天文新技术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
天文学专业课程
天文学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通识类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教学内容。
2. 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和物理学,其教学内容应不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数学和物理学的教学要求,以巩固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
3.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和观测教学基本内容。
其中,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天文学基础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等;观测教学内容包括天文观测技术、观测数据处理和天文观测方法等。
天文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天文观测、天文研究、天文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天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尤其是在天文观测、宇宙学、天文学研究等领域。
北大天文学系2014年春季学期天文专业课程安排
本科生课程及授课教师:天体物理(11级,徐仁新),天体物理前沿(黎卓),恒星大气与天体光谱(刘富坤, 刘晓为), 现代天文学(柯文采),基础天文(吴学兵),物理宇宙学基础(范祖辉)
研究生课程及授课教师:天体物理动力学(范祖辉);天体物理前沿(黎卓),弥散介质天体物理学(刘晓为);等离子体天文导论(闫慧荣),天文数据处理(张坚), 天体物理专题II(刘晓为).粒子天体物理讨论班(徐仁新),恒星形成讨论班(吴月芳). 物理宇宙学(范祖辉),宇宙学与星系形成讨论班(范祖辉),恒星与星系介质物理讨论班(刘晓为),高能天体物理讨论班(刘富坤),对以上安排如有疑问,请速与姚洁联系(Tel.: 62751134; Email: yaojie@)。
北大天文学系2014年秋季学期天文专业课程安排
(北京大学9月15 日开始上课,如必要任课老师可在与同学协商后对上课时间作适当调整)
研究生课程及授课教师:宇宙学与星系形成(陆由俊);恒星结构与演化(Stephen Justham),天文文献阅读(刘富坤);天体物理中辐射机制(黎卓);星系物理学(彭逸西),天体物理专题(刘晓为),致密星物理(徐仁新)。
Seminar具体时间以每周通知为准,要求全体研究生(如无特殊情况)务必参加,同时欢迎本科生参加。
本科生课程及授课教师:理论天体物理(刘富坤),天体物理专题(刘晓为),天文文献阅读(刘富坤);天文技术与方法1(张华伟);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张坚)
(选刘晓为“天体物理专题”的学生需选择组参加每周的定期讨论,具体安排请与各组负责老师联系:即“星系宇宙学(范祖辉)”、“恒星与星际介质(刘晓为)”、“粒子天体物理(徐仁新)”、“吸积盘与活动星系核(刘富坤)”。
high energy and gravity astrophysics (李立新和黎卓),Planets组会(Thijs)"Clusters"组会(Thijs and Richard),黑洞、星系物理、和行星动力学(于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