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价值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民办高校二级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认识和思考作者:宋庆彬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6期摘要:民办高校的二级院(系)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载体,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科学、健全与否关系到教育教学事业能否科学持续发展,能否培养出更好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政共同负责制是以党委作为政治核心、行政一把手作为行政指挥、党政密切配合、共同负责工作的一种领导体制。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是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学院党政工作部署的需要,是强化院(系)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的需要。
实施的关键在于开好党政联席会,在于党政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于抓好制度和领导班子建设。
关键词:党政共同负责制二级院系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办高校的二级院(系)是按照专业类别设立的教学科研组织和管理单位,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载体,是育人的前沿阵地,是学院工作的第一线。
民办高校的二级院(系)具备科学、健全的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对其教育教学事业科学持续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二级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由来2010年8月,中共中央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新条例是对1996年颁发的条例的修订,符合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高校的新要求。
在高校二级院(系)党总支的主要职责界定上由原先的“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修改为“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
2012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印发的《关于贯彻的若干意见》第二条规定:“坚持和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巩固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巩固和深化高等学院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集体领导体制。
坚持院(系)工作集体领导原则,院(系)党组织与行政共同决策本单位重要事项、共同负责落实本单位各项工作、同步接受工作考核、协同推进事业发展”,“党政联席会议是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决策形式”。
对高职院校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必要性、优势与挑战、具体措施、机制建设和促进因素等方面展开思考。
高职院校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权责不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为此,应注重相关机制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提升管理效能。
只有有效推进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要重视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激发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必要性、优势、挑战、具体措施、机制建设、促进因素、总结思考、展望未来、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其肩负着培养国家急需的技术人才的使命。
过去高职院校在党政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委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确等。
为了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的党政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
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指在高职院校中,系(部)党委书记和系(部)院长共同负责系(部)的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这种管理制度的实施旨在强化党的领导,优化院校管理体制,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当前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问题意识高职院校在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意识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党政分开、权责不清的情况,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了一些违纪违法现象。
一些高职院校中,系(部)党政负责制不够完善,党委和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模糊,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工作推进缓慢。
而且,一些高职院校在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部门或个人出现了独断专行的情况,影响了整体管理效果。
对高职院校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思考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如何实施有效的党政共同负责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中,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它可以更好地协调校党委和校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重要性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达到协同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所设立的机构,应该把党组织与学校行政机构结合起来,共同负责学校的发展和管理。
将党组织与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结合起来,可以弥补各自职能的不足,弥补市场化经营模式下可能存在的人性化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教育和服务。
二、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需要注重的问题1、政策的协调配合在高职院校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时,需要学校行政管理机构与党组织之间协调配合,保持同步性。
学校行政管理机构需要根据党组织的意图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以便为学生在健康成长方面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2、员工队伍建设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协同作用,而员工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党务工作者需要了解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音乐学习活动,而学校行政管理机构也需要了解党务工作者。
3、学校的文化理念高职院校的文化理念与发展战略是高校管理者和党组织必须考虑的事情。
因此,在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和校党委之间需要进行指导和协调,以确定实施方案,并共同推动实施。
三、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建议1、加强沟通合作实施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需要加强政治意识,充分发挥学校和党组织作用,制定出合作方案。
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互信,形成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学校工作的发展。
2、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职工工作热情,确保校党委和行政管理机构间的密切协调,创造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学校工作的向心性。
论我国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作者:缪世林闻曙明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4期[摘要]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多年探索与实践的必然选择。
这种领导体制是否稳定、能否正常地发挥作用,从外部来讲,取决于上级党委的规定;而从院(系)内部来讲,则取决于党政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
和谐行政在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使得院(系)领导班子这个系统趋于稳定,从而与学校系统发生良性的作用,发挥最大的效能。
[关键词]党政共同负责制和谐行政管理[作者简介]缪世林(1968- ),男,苏州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闻曙明(1965- ),男,苏州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哲学和高等教育学。
(江苏苏州215123)[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正义:高校和谐行政的哲学基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03SJB6300035)[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6-0024-02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是与高校体制相适应的,它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不断变化,并由我国的性质所决定,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在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党委行政的决定,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协调各种利益矛盾,充分调动院系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实现和谐行政管理,顺利完成本单位的教学科研任务。
一、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内涵和政策依据所谓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指以院(系)党委(党总支)作为政治核心、行政“一把手”作为行政指挥、党政密切配合、共同负责工作的一种领导体制。
它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改革经验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善高校院(系)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而且更有利于调动院(系)行政的积极性和发挥院(系)行政的作用。
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价值分析摘要: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在党政领导下的共同负责,是院(系)党政地位平等基础上的集体领导,是被实践证明适合我国国情、符合高等学校校情的有效运行机制,针对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以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的作用,确保党政共同负制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行政共同负责制
目前,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已经运行多年,通过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能较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给行政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的独立自主性的保证“政治与业务”平衡发展的务实有效的体制。
具体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集体领导、共同负责,有利于科学决策
党政共同负责是一种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的领导体制,事实上都是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完成上级赋予部门的各项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好部门的工作。
共同负责在本质上强调了集体领导的原则,共同负责表明了在院系党政之间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而是作为领导集体共同保证院系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本院系的教学、科研、党建、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以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各项工作共同负责。
共同负责在决策上强调了共同负责的理念,院系党政必须严格遵照决策程序,将党政联席会议作为院系的最高决策机构,在院系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共同负责。
院系党组织和院系行政作为领导集体要共同对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负
总责。
院系党政的主要任务就是共同在院系工作中坚决贯彻和落实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决定。
也就是说,在工作中,院系党组织既要对校党委负责,也要对校行政负责;院系行政既要对校行政负责,也要对校党委负责。
2互相监督,相互促进,有利于科学发展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院系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相对独立性,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院系自主权的扩大以及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院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及责、权、利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院系以前作为高校内部管理运行体系中执行机构的组成部分,仅仅具有具体战术决策和管理职能,而现在则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的对本单位建设与发展进行战略决策的职能。
因此,科学、合理的院系决策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领导体制问题始终未能明确,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因而有些高校院系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现象,例如,院系党组织和行政在工作中互不协商、通气;有些重大决策不经集体讨论,由个人说了算,工作出现失误时,却无人承担责任;班子成员各行其是,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取得了成绩却竞相揽功;院系党组织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致使校党委和行政的决定在院系不能很好地得以贯彻和落实,甚至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
凡此种种,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院系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行党政共同负责,不仅有助于提高院
系决策水平,加大改革与发展的力度,而且有助于在领导班子中形成一种团结向上、互相监督促进的机制,还有助于领导集体正确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依法治教和依法施教。
3理顺关系,创造环境,有利于贯彻落实上级决定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实践证明,这一学校领导体制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更好地完成高校担负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任务。
院系党政的主要任务是共同在院系工作中坚决贯彻和落实校党委和行政的决定。
如果实行院长(系主任)负责制,院系一级党组织对院系工作没有一定的领导权、决策权,那在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亚层次组织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无所依托,党委工作也就很难在院系得以进一步的延伸。
如果实行院系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看似与学校领导体制一致,但是却会导致院长的行政指挥作用难以发挥。
实行党政共同负责,既充分考虑了院系工作的特殊性,也体现出在院系工作中加强了党的领导。
这样,不仅理顺了院系党政的关系,而且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实施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并且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环境。
4把握方向,加强领导,有利于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所承担的培养专门人才、开
展科学研究和进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几乎都是由院系直接完成的,因而院系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最直接、最具体的贯彻执行者。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高校党的作用被淡化,思想政治工作被忽视,那将会给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明显加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
同时,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出现了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
这些无一不给我国高等教育以及高校师生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诸方面带来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高校工作中如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育人方向,是高校党委、行政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同样也是院系党组织和行政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院系党组织一方面要真正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院系重要事项的讨论和决定,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院系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师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因此,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加强党对院系工作的领导,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的组织保证,更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接班人”的组织保证。
注:此论文系2012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基于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批号gxdj2012-b075 )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