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作业1
- 格式:docx
- 大小:15.31 KB
- 文档页数:3
北理工《汽车文化》在线作业-0003试卷总分:100 得分:0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1.()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汽车设计大师。
A.威廉姆-迈巴赫B.费迪南德-波尔舍C.亨利-福特D.戈特利布-戴姆勒正确答案:B2.奥迪车标四个连环的标志,表示DKW、霍希、奥迪和()四家公司组成联合汽车公司。
A.纳素B.迈巴赫C.波尔舍D.漫游者正确答案:D3.一汽解放牌卡车的车标“解放”手写体是由()写的。
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段君毅正确答案:A4.变速器被包含在以下哪个系统中?()A.传动系统B.行驶系统C.转向系统D.动力系统正确答案:A5.奇瑞牌轿车的生产基地位于:( )A.中国上海B.中国芜湖C.美国底特律D.德国斯图加特正确答案:B6.()车队成立于1929年,总部设在意大利摩德纳,是F1历史上最具历史传奇色彩的车队,红色是其标志色。
A.雷诺B.麦克拉伦C.威廉姆斯D.法拉利正确答案:D7.法拉利赛车的车标是( )。
A.金丝雀B.飞鹰C.飞豹D.奔马正确答案:D8.下列汽车安全技术中,属于被动安全技术的是()。
A.ABSB.WHIPSC.TCSD.ESP正确答案:B9.1934年,美国()汽车公司的气流牌(AIR-FLOW)轿车首先采用流线型车身,是流线型汽车的先锋。
A.通用别克分部B.通用C.福特D.克莱斯勒正确答案:D10.著名的F1赛车手舒马赫是()人。
A.法国B.德国C.英国D.巴西正确答案:B11.汽车ABS技术属于()。
A.主动安全技术B.被动安全技术。
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一)引言概述: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关于汽车领域的研究项目,该设计旨在探索汽车技术和创新,以及解决现有汽车相关问题。
本文将就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五个关键方面。
正文:1. 汽车性能提升:- 引擎技术的研究和改进- 车辆动力系统设计的优化- 悬挂系统和刹车系统的改良- 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优化- 利用先进的材料提高汽车轻量化性能2. 汽车安全性研究:- 研发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 改进被动安全设计,包括车身结构和气囊系统- 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如自动泊车和自适应巡航控制3. 新能源汽车技术:- 开发电动汽车的关键组件,如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 提高充电技术的效率和便捷性- 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 研究混合动力技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4. 智能互联汽车技术:- 开发具有高级智能功能的汽车信息娱乐系统- 研究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技术,如车联网和车辆间通信-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如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系统5. 汽车设计创新:- 提升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舒适性- 研发可持续发展的汽车设计,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 利用新材料和生产工艺改善汽车质量和耐久性- 探索未来汽车概念设计,如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共享汽车总结: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多样化且发展迅速的领域。
本文针对汽车性能提升、汽车安全性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互联汽车技术和汽车设计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通过这些研究和创新,将为未来的汽车发展和汽车行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基于PBL的小学高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汽车设计》项目为例[1]摘要:新课标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同时,互联网+时代,各种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教育内容多元化,那么,教师的教学方式该做如何改变呢?文章针对小学高段综合实践课程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和实践,探讨小学高段学生的思维开发路径,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综合实践;项目式学习;创新能力一、关于PBL教学模式(一)PBL定义基于项目的学习(PBL)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并且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1]。
(二)PBL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1.以项目为中心教师围绕所选项目,精心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任务,进行分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分享交流。
在这个项目问题探究解决过程中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完成学习。
2.“师”本位转变为“生”本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而PBL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充当的主要角色是引领者、指导者、答疑解惑者;学生作为主体,主要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往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在PBL教学模式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探究者、成果的评价者。
3.注重团队协作教师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设定问题项目后,学生仅凭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因此各学习小组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就必须细分任务,确定各任务的执行人员以及规定完成的时间节点,团队必须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项目的学习。
(三)PBL教学模式下的活动设计教师从实际出发,设计如下项目式学习实施模式。
提出任务:教师设计真实情境,明确任务要求,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情境。
V90680‘西华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汽车车架的轻量化设计研究生指导教师:专、№研究方向:培养单位:论文起止日期曲昌荣巢凯年f教授1车辆工程汽车陛能测试与分析西华大学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2。
6年5月西华人学硕十学位论文1.具有良好的图形用户接口(GuI)(如图2l所示)Fi醇.1GulofANSYS例2.1ANsYs软件图形用户界面通过GUI可方便的交互访问程序的各种功能、命令、用户手册和参考材料,并可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分析,因而使ANSYs易于使用。
在用户接口中,ANSYS程序提供了四种通用方法输入命令:菜单、对话框、工具杆、直接输入命令。
菜单出运行ANSYS程序是相关的命令和功能组成,位于各自的窗口中,用户在任何时候均可用鼠标访问这些窗口,这些窗口也可用鼠标移动或隐去操作。
ANSYS命令根据其功能分组,保证了用户快速访问到合适的命令。
2全交互式图形它是ANSYs程序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图形对于校验前处理数据和在后处理中检查求解结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西华人学硕十学位论文Fi醇.3Geome廿icmodeIofatnJck图2.3载货汽车车架的几何模型2.2.4模型的网格划分汽车的车架大多数是由薄壁型钢焊接和铆接而成,其中槽钢就是最常用的一种型钢,该货车也采用槽钢。
由于载荷常常不通过这些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由材料力学可知,这些杆件不但要发生弯曲变形,而且还要发生扭转变型。
薄壁杆件抗扭的能力较差,当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必须考虑到杆件的扭转变型。
在建立板壳单元刚度矩阵时,板壳单元有三节点、四节点、六节点、八节点等几种类型的单元,由于货车车架纵梁和横梁均为平直的槽钢,故可以采用四节点和八节点单元,而八节点单元精度较高。
对于高次单元由于内部应力不是常量,可以较好的适应结构变化的应力场,用较少的单元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高次单元的刚度矩阵比较复杂,形成结构刚度矩阵要花很长的计算时间。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后备功率小)二、主要内容:1.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
2.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3.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4.绘制膜片弹簧零件图。
5.绘制膜片弹簧离合器装配图。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1.按照给定的参数进行设计。
2.膜片弹簧设计计算编制程序完成,并打印出膜片弹簧特性曲线图(图上必须表明六个点及主要参数)。
3.说明书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4.必须按时完成。
5.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6.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离合器总装配图一张(1∶1)、膜片弹簧零件图一张(1∶1)。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1.首先,根据已知数据初算摩擦片尺寸,然后,根据相关约束条件进行验算。
2.根据摩擦片外径初步确定膜片弹簧外径。
3.初步确定膜片弹簧有关参数及用程序进行对参数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压盘传动及定中方式确定。
5.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五、进度安排1.准备及任务布置1天。
2.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1天。
3.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3天。
4.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1天。
5.绘制膜片弹簧零件图1天。
6.绘制离合器装配图3天。
7.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
8.机动时间1天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 (3)1.1摩擦片外径的确定 (3)1.2 后备系数β (7)1.3单位压力P (7)1.4离合器基本参数的校核 (8)第二章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10)2.1膜片弹簧的设计 (10)2.2压盘设计 (16)2.3离合器盖设计 (17)2.4传动片设计 (18)2.5从动盘毂设计 (19)2.6从动片设计 (21)2.7扭转减振器设计 (22)第三章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27)3.1操纵机构方案选择 (19)3.2离合器的传动计算 (19)3.3离合器总泵设计参数的确定 (21)3.4踏板力的计算 (22)总结 (25)参考文献 (26)前言在汽车中,离合器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
《汽车的基本构造》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包括汽车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以及汽车的工作原理。
通过进修,学生将能够对汽车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日后深入进修汽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汽车的基本构造:学生需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包括车身、底盘、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汽车的各个部件:学生需要对汽车的各个部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轮胎、灯光系统等。
3. 汽车的工作原理:学生需要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油燃烧原理、传动系统原理、制动系统原理等。
三、作业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教科书、网络资料等,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制作PPT:学生需要制作一份PPT,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个部件的功能,以及汽车的工作原理。
3. 实地考察:学生需要到汽车修理厂或汽车展览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汽车的实际情况。
4. 提问答疑:学生需要在PPT展示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同砚思考和讨论。
四、作业评判:1. PPT制作质量: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排版的美观性等。
2. 提问能力:评分标准包括问题的深度、引导同砚思考的能力等。
3. 实地考察报告:评分标准包括对汽车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五、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阅读相关资料,准备PPT制作材料。
2. 第二周:制作PPT,准备实地考察。
3. 第三周:实地考察,整理考察报告。
4. 第四周:进行PPT展示,提问答疑。
六、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对汽车的基本构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日后深入进修汽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PPT展示,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主进修的能力。
希望同砚们在本次作业中能够认真进修,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是汽车设计师》板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技术设计》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我是汽车设计师”。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以及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汽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汽车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及创新思维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汽车设计,以及如何进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汽车设计案例、白板、马克笔。
学具:设计草图纸、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国内外优秀汽车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汽车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经济性。
讲解汽车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制作、模型制作。
强调创新思维在汽车设计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汽车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并绘制草图。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某一主题为例,现场演示从需求分析到草图设计的全过程。
讲解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汽车设计。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设计草图,进行创新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六、板书设计1. 汽车设计基本原则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经济性2. 汽车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制作模型制作3. 创新思维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未来城市交通工具”为主题,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性的汽车。
2. 作业要求:提交设计草图、设计说明(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创新点等)。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设计》作业题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1.货车按发动机位置不同分几种?各有何优缺点?2.货车按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不同分几种?各有何优缺点?3.大客车按发动机位置不同布置形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4.轿车的布置形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5.根据气缸的排列形式不同,发动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6.根据冷却方式不同,发动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7.汽车的质量参数包括哪些参数?各自如何定义的?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和装载质量(载质量);质量系数;总质量;轴荷分配8.汽车轴距的确定原则是什么?影响轴距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轴距L的选取原则(a) 轿车级别越高,L越长。
(b) 装载量多的货车L应取长些。
(c) 载客量多的客车L应取长些。
(d) 机动性要求高的汽车L应取短些。
i) 轴距L的变化,影响下列参数随之改变: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最小转弯直径Dmin;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轴荷分配。
以上参数在L小时均减少。
ii) 轴距L过小时有下列不利之处:(a)车箱(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
(b)上坡或制动时轴荷转移过大 制动性、操纵稳定性下降。
(c)车身纵向角振动增加,平顺性降低。
(d)传动轴夹角变大。
9.汽车轮距大小不同对什么问题有影响?影响轮距的因素有哪些?(P18)i) B的变化影响下列参数变化:随着B的增加,车箱(驾驶室)内宽也增加;侧倾刚度增大;总宽增大;总质量增大;最小转弯直径Dmin增加;轮距B的确定原则(a) 因为总宽不超过2.5m,所以B不宜取大。
(b) B1的确定要保证布置下发动机、车架、前悬架、前轮和转向轮转动空间及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的间隙。
(c) B2的确定要受后部车架宽度、悬架、轮胎宽度影响,并保证他们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10.画汽车总布置图用到的基准线(面)有哪些?各基准应如何确定?条件:满载;车头在左侧1 车架上平面线:车架上平面在测试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该面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