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一(教师版)
- 格式:pdf
- 大小:229.60 KB
- 文档页数:6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1.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记》中这句话反应了()A.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2.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个人天赋B. 社会分工C. 国家性质D. 教育3. 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A. 学生B. 家长C. 教师D. 校长4.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A. 游戏活动B. 学科活动C. 科技活动D. 文学体育活动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 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 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6.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A. 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B. 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 观察者是否直接进入活动D. 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果7. 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 立即包扎伤口B. 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C. 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 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8. 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 广阔性B. 流畅性C. 变通性D. 独创性9.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0. 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乘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
这属于()A. 正强化B. 负强化C. 自我强化D. 替代强化11.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话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学校B.家庭C.社会D.工作单位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B.杜威C.格塞尔D.孟子3.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
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道德行为习惯D.积极的道德情感4.“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
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6.在德育过程中,李老师以表扬、激励为主,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A.长善救失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疏导原则D.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7.老师不准吵闹的学生下课时间到外面玩,并要求其抄一段课文,如抄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
A.连续强化B.间歇强化C.正强化D.负强化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9.昨天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这属于( )。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认知方式B.发散型认知方式.C.沉思型认知方式D.场独立型认知方式11.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12.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属于( )。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一(考生版)试卷题量:26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RXQ5oui一、单选题1、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中,( )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A、改革创新B、育人为本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2、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 )A、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B、记忆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D、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3、“拔苗助长”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式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直观性4、在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参观法C、讲述法D、讲解法5、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6、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7、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实施B、计划C、检查D、总结8、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客观事实、研究课题、方法技术B、研究课题、科学理论、研究手段C、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D、研究对象、方法技术、研究成果9、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 )的具体表现。
A、情感B、意志C、性格D、想象10、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材料,这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1、( )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A、全面总结B、操行评定C、个别教育D、专题总结12、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创造学习C、探究学习D、合作学习13、思维反映的是( )A、过去的经验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D、人的愿望14、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的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桑代克D、班杜拉15、一个人只有( ),才能鉴定为“健康”。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第一
套
本系列为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试卷紧密结合最新的考试大纲,几乎涵盖了考试大纲列示的所有考点,祝广大考生考试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案
D.教科书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3、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阶段。
A.求生
B.巩固
C.更新
D.成熟
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5、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科任教师
6、“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7、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雅各布松
D.埃利斯
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权威机构精心编制。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求同存异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
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示范性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B.少年宫C.同学D.社会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B.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D.课程设罝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B.吃止痛消炎药C.冷敷受伤手指D.热敷受伤手指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觉()。
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一、11.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B.习得性无助C.自我估价降低D.认知功能障碍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B.直观动作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2017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2.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3.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B、德育C、体育D、学习4.”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A.国家性原则B.公共性原则C.方向性原则D.强制性原则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教学论述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斯宾塞6.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设计D、课程实施7.”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A、贾克森B、斯宾塞C、杜威D、赫尔巴特8.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10.教育学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11.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12.德育的基础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构成()。
A、授受关系B、给予关系C、接受关系D、平等关系14.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义务教育C、终身教育D、建立学习型社会15.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A.赫尔巴特B.康德C.卢梭D.杜威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3.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YJ6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0.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12.教育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1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14.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艾里斯15.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载体是( ).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4.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调整班干部,换上我信任得力的助手;二是每天尽可能呆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四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好像"怕"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上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请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自由选择一个教学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2.D[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3.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4.A[解析]略.5.B[解析]略.6.C[解析]对小学阶段的规定,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7.B[解析]略.8.B[解析]略.9.C[解析]略.10.A[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11.C[解析]略.12.A[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13.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14.C[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15.D[解析]教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2.[答案要点]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3.[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4.[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主性.5.[答案要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三、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2.[答案要点]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但这种了解应建立在平时点滴的观察中,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监视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任何活动都亲自过问,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却极少表扬学生就是不热爱学生的表现.(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表现.(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四、教学设计题[提示]教案设计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性恶论”和“性善论”分别是由( )提出的。
A.孟子和荀子B.孔子和孟子C.董仲舒和墨子D.荀子和孟子2.“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3.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是( )。
A.人格感化B.环境陶冶C.艺术陶冶D.座右铭4.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
A.教育终身化B.教育全民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5.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我们把它叫作( )。
A.青春期B.关键期C.生长期D.心理断乳期6.办学宗旨、教育理念、校风校训等属于( )。
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制度文化C.校园精神文化D.学生文化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8.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的特点B.小学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发展过程C.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D.道德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9.王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
经过了解。
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预测试卷一[单选题]1.“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江南博哥)的发展水平”是()的理论核心。
A.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B.布鲁纳的《教育过程》C.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D.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该书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单选题]2.卢梭认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天生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都是在后天不恰当的社会制度中养成的。
因此,他主张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要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卢梭的观点属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A.环境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生活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卢梭的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单选题]3.“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
”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A.成熟B.遗传C.教育D.环境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事物的发展。
[单选题]4.历史上第一个明确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
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即教师要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一切青年男女都应该进学校。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杜威提出新三中心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单选题]5.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决策者的观念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制度D.社会需求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等都对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记》中这句话反应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2.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天赋,B社会分工,C国家性质,D教育3. 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A学生B家长C教师D校长4.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体育活动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观察者是否直接进入活动,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果7. 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立即包扎伤口,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 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广阔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
9.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0. 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乘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
11.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话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
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A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可逆性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