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
- 格式:ppt
- 大小:163.51 KB
- 文档页数:8
白居易古诗词白居易古诗词(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古诗词1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鉴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苛捐杂税的繁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古诗词2春老【唐】白居易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
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洛阳春【唐】白居易洛阳陌上春长在,昔别今来二十年。
唯觅少年心不得,其余万事尽依然。
春眠【唐】白居易枕低被暖身安稳,日照房门帐未开。
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
春题华阳观【唐】白居易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
落花何处堪惆怅,头白宫人扫影堂。
春雪过皇甫家【唐】白居易晚来篮舆雪中回,喜遇君家门正开。
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答春【唐】白居易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
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代春赠【唐】白居易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
但知莫作江西意,风景何曾异帝乡?和友人洛中春感【唐】白居易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江南春【唐】白居易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白居易《秦中吟·轻肥》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秦中吟·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是白居易代表作,著名组诗《秦中吟》中的第七首,题目一作《江南早》。
他曾在一首诗中说到自己写作《秦中吟》的缘由,是因为“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某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悲吟一事。
”地和是唐宪宗年号,从公元806年到820年,一共十五年,白居易于元和三年(公元808)任左拾遗,也就是他在上面所说的谏官,他在任左拾遗时看到当时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些不便于在朝堂上议论,就写成了“一悲吟一事”的《秦中吟》。
也许一般的读者对这首诗的题目《轻肥》感到有些费解,搞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词还是蛮有来历的,出自《论语》一书的《雍也》章中的“乘肥马,衣轻裘。
”意思是说坐的是高头大马拉着的车辆,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
所以,白居易这首《轻肥》诗的题目就是指的诗中那些驾着马车、招摇过市的宦官们。
的确,在诗歌的开场白里,诗中人物刚一登场亮相,豪奢之气便扑面而来了,“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他们是坐在一辆辆豪华的马车中出场的,先声夺人,不可一世。
“意气”之“骄”,竟然“满路”,而“鞍马”之“光”亦可“照尘”!这两句描写可谓是画龙点睛,活灵活现了。
当他们这一帮人在街市上旁若无人地横冲直撞时,那么街上的人们在退避三舍之际,忍不住会互相打听一下,气焰如此嚣张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呀?“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有知情的说,其实不过是宫中的宦官罢了,可是不明就里的人仍然搞不懂,要说宦官也只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哪来这么大的威风啊?原来这帮人并不是一般的干杂役做粗活的小宦官,而是深受皇恩的朝中重臣了,"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白居易《秦中吟》赏析(一)白居易在朝廷直言不阿,作诗针砭时弊触怒权贵,被贬到江州。
在江州期间,他把自己创作的八百余首诗编成诗集,成集以后写了一首诗: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元九是元稹,李二十是李绅,他们都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这首大意是说:我有一篇风情无限的《长恨歌》,又有针砭时弊的十首《秦中吟》;元稹常常偷学我作诗的格律,李绅也非常佩服我的诗。
我虽然活在世间与富贵无缘,但死后文章可以流传美名;不要怪我说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诗集编好,完成一件大事,白居易内心难免有些得意,赠诗给元稹、李绅炫耀一番。
白居易的诗按照创作动机可分两大类。
一类体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以针砭时弊为目的,这类诗以《秦中吟》为代表,即“十首秦吟近正声”。
另一类则体现艺术修养,表达他对美学的欣赏和体验,这类诗以《长恨歌》为代表,即“一篇长很有风情”。
《长恨歌》已经赏析完毕,本篇开始赏析《秦中吟》。
《秦中吟》是组诗,共十首,是白居易在元和五年(810)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
“秦中”是地名,指现在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长安地处秦中。
“吟”指诗歌。
白居易在长安写了十首诗,因此名为《秦中吟》。
《秦中吟》记录了当时贪官污吏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及黎明百姓的苦难生活。
《秦中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统治阶级进行尖锐讽刺和无情批判,同时表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与深沉的忧国之情。
“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认为诗歌的功能是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统治阶级治理好国家。
而《秦中吟》恰好符合这个标准,因此白居易在诗中写到“十首秦吟近正声”。
《秦中吟》包括十首诗:《议婚》、《重赋》、《伤宅》、《伤友》、《不致仕》、《立碑》、《轻肥》、《五弦》、《歌舞》、《买花》。
下面我选其中几首进行赏析。
《秦妇吟》原文解析(全文解析)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攻入长安,僖宗出逃成都,韦庄因应试正留在城中,目赌长安城内的变乱,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卧病;离开长安的第二年,中和三年(883年)在东都洛阳,他将当时耳闻目见的种种乱离情形,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自述”,写成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秦妇吟》无疑是我国诗史上一才华横溢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长诗诞生的当时,民间就广有流传,并被制为幛子悬挂;作者则被呼为“秦妇吟秀才”,与白居易曾被称为“长恨歌主”并称佳话。
其风靡一世,盛况空前。
然而这首“不仅超出韦庄《浣花集》中所有的诗,在三唐歌行中亦为不二之作”(俞平伯)的(秦妇吟),却厄运难逃。
由于政治缘故,韦庄本人晚年即讳言此诗,“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幛子,以此止谤”(《北梦琐言》)。
后来此诗不载于《浣花集》,显然出于作者割爱。
至使宋元明清历代徒知其名,不见其诗。
至近代,《秦妇吟》写本复出于敦煌石窟,真乃天幸。
从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冬到公元883年(中和三年)春,即黄巢起义军进驻长安的两年多时间里,唐末农民起义发展到高潮,同时达到了转折点。
由于农民领袖战略失策和李唐王朝官军的疯狂镇压,斗争残酷,而百姓蒙受着巨大的苦难和悲惨的牺牲。
韦庄本人即因应举羁留长安,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卧病,他便成为这场震撼神州大地的社会巨变的目击者。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在他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即中和三年,在东都洛阳创作了这篇堪称他平生之力作的史诗。
在诗中,作者虚拟了一位身陷兵中复又逃离的长安妇女“秦妇”对邂逅的路人陈述其亲身经历,从而展现了那一大动荡的艰难时世之各个方面。
总之,《秦妇吟》既是一篇诗体小说,当然具有纪实性质。
全诗共分五大段。
首段叙述诗人与一位从长安东奔洛阳的妇人(即秦妇)于途中相遇,为全诗引子;二段为秦妇追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前后的情事;三段写秦妇在围城义军中三载怵目惊心的各种见闻;四段写秦妇东奔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末段通过道听途说,对刚刚平定的江南寄予一线希望,为全诗结尾。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秦中吟歌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前言】《秦中吟歌舞》长安已是一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衣紫绶的公侯显贵。
这些贵人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足而没有饥寒之忧。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
朱轮马车又拉着客人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高官、而坐在首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行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
可谁会想到阌乡的大狱里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注释】①秦中:指当时的都城长安②岁云暮:出自《魏书》中的“岁聿云暮”句,指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朱紫:朱衣紫绶的简称,代指高官④秋官、廷尉:都是主管刑狱官员的别称。
【翻译】长安已是一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衣紫绶的公侯显贵。
这些贵人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足而没有饥寒之忧。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
朱轮马车又拉着客人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高官、而坐在首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行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
可谁会想到阌乡的大狱里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鉴赏】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
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
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
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
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秦妇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秦妇吟唐代:韦庄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
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入门痴似醉。
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
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
北邻诸妇咸相凑,户外崩腾如走兽。
轰轰昆昆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
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
阴云晕气若重围,宦者流星如血色。
紫气潜随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
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
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旋抽金线学缝旗,才上雕鞍教走马。
有时马上见良人,不敢回眸空泪下;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
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
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聘。
琉璃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
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
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北邻少妇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
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缘上重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
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锯,不敢踟蹰久回顾。
旋梳蝉鬓逐军行,强展蛾眉出门去。
旧里从兹不得归,六亲自此无寻处。
一从陷贼经三载,终日惊忧心胆碎。
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
鸳帏纵入岂成欢?宝货虽多非所爱。
蓬头垢面眉犹赤,几转横波看不得。
衣裳颠倒语言异,面上夸功雕作字。
白居易赞美舞蹈表演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白居易赞美舞蹈表演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白居易赞美舞蹈表演柘枝妓唐七律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霓裳羽衣舞歌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行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柳雀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注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其次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从前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原文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诗人白居易因遭谗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自己虽在政治宦途上遭挫,但多年来所创作的几百首诗文却足以自矜。
于是,他“检讨囊帙”,将约八百首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编成十五卷,集成后题了这首诗。
第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诗歌鉴赏一、(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二、(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仲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四、(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秦中吟歌舞》(2013·浙江卷·T21-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一脉相承。
(2分)【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解析】本题的考查方式与前几年·浙江卷的考查方式相比有较大变化,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该诗描写了公侯朝臣的奢华生活,结尾两句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两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答:【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赏析,而且规定是对“对比”艺术的分析,难度较大。
要理解本诗前后描写不同,找出“对比”的内容,可从结构和艺术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