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 崔丽娟 (学习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49
社会心理学一.垄本槪念P59 h社会化二个休在社会影硏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丰那社会技能.赴立礼会经烙并通过白另不断的选样和建沟.形成-応社会所认可的心煜一行为悦":•成为社公成员的过程.胡竹曾:#1个化绘指人类个休衣与社会相"「熄个人生过稈4通过学习社会文化■使自匕〃白物人转变成补公化人.并逐渐形城和发展门己的人格.不Wil&iEH己的价債规念及和应的H会厅为力式的P5 2、社会心環学制究茁会相耳仕用肯杲中人的衬会行为及其心里很眾的科洋•/起一门对个体冇补会悄境中如何从一个生肉人成丘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及其加这一丹他人及b社会相互鸽川过觀中的竹关规律进行科学硏究的学科・3.第一印象:指两个索平村识的人笫一次兄面所形成的卬象•P110 4、首因9SU&1由弟印毀导效的.卷总体卬傲形成上,MtaiJtffi的占息比后*伏利此仁息恋咆更大的现彖。
P112 5、呆轮效应:当认知舀対-个人的杲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屆他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耳他力ifii 的特征•达就是晕轮效应。
P116 6、印彖管理:一个人谧过一定的力法去楼"别人对于B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驶符合自己期里的連程.P127 7.社会刻板印缺人们逋过整介许关倍息处个人经妙形成的一种什对特定对狡的吒龙认知模式.P137 8.归因,mtKfi关I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住状态,或依据外存行为衣现卅测行为原因的迪程。
P143 g、丛本归因谋芳:在对他人行为进hi'iw时往往艸因于內邮稳定的个体特此低诂「怡用加用.P144 10、当事者与旁观者倍辜!为nW4<H于他人对此丿川.0 4P247 IK人际关系:人号人之何通过•□接交徉形成起来的柿厅•之何的怙感联札P221 12.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问的相互按納和再厭.P268 13.枕会测fit決从科体的他厦•迄凰地搁可W个畔体的人称关系状况.以攻直枚碎体内人际关系狀况的一种力法.叨7 14、亲社会行为:泛描一切符合社会期里而对他人、护体或社会右益的行为「P301 15、侵犯二一种冇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古行动。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相对于所处的客观情境,我们的社会行为更多取决于我们对情景的解释;►我们既会“直觉”又会“深思熟虑”,这叫做“双重加工”,社会直觉通常强大但有时也很危险。
(《思维,快与慢》就是阐述这一问题);►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人类思维鲜有不偏不倚,所以如果我们想将自己所珍视的思想结晶与真实的社会现实互相验证的话,就需要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研究。
►“生活是正着活,却是倒着去理解”——对于过去的事情,人们总是试着找到一定的解释,从而也会造成“后见之明偏差”,导致人们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相关研究”(探寻自然联系)和“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一编社会思维二、社会中的自我►焦点效应——人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透明度错觉——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1.自我概念:我是谁►自我图式:对自己的认识►社会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自我概念;自我与文化►我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进而膨胀;►西方更加注重自我独立于个性,而东方则相反自我认识►规划谬误—高估计划是人们的通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部分人智大于明►免疫忽视现象——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恢复和适应能力要强得多!高估我们对重大事件的情绪反应的持久性!►双重态度系统: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2.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自尊——使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它使我们所有的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综合,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真实且具体的反馈是最好的——例如说你真得很擅长数学自尊动机►自尊受威胁时,高自尊通常做补偿反应,低自尊更易被击垮►恐惧管理理论:为感受生命价值,我们必须通过迎合社会标准去坚持追求自尊自尊的阴暗面►高自尊并非都是好事,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自律远远比自尊更有价值”3.“知觉到的自我控制”的意义自我的能量►意志力类似肌肉,会消耗会加强►自我概念会影响行为:多想积极结果,更可能制定实施一个成功的策略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做一些事(例:我知道你能行!);如果你由衷的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你是特别的!)控制点(事在人为还是人各有命?)►认为事在人为的人更乐观积极,表现会更好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习得性无助——对于自己认为通常无法控制的事情,倾向于选择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阅读书目名称:《社会心理学》作者:崔丽娟、才源源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读后感“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
其研究领域设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中。
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所以,当我阅读完《社会心理学》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仅要吸收其中包含的理论意义,更要实践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一些认识,所以我想就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目的性得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指出:“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有谁不能想起某个特殊教师的影响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教师就被赋予“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且,教师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具体贯彻者、实施者和体现者。
因此,在儿童社会化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我即从两方面说下我对于第二编中谈及的关于社会化在教育中的体现的感想。
一、教师威信。
有威信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思想活动,把高深的伦理原则与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具体事物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实现其社会化。
这些都能从我们身边找到具体的体现:比如,当学生确认教师所讲的知识如果是真的,所提出的意见与希望是正确的,他们就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实现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此外,学生还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转化为主观需要。
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富有鼓动性,能够激励学生进步。
我还发现,学生对于有威信的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易于接受,并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
获得表扬会感到愉快、自豪,从而产生想要表现更好的愿望;而未获得表扬的学生会去积极争取;而即便获得批评甚至处分,也会有所触动,心服口服,并决心改正。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一.心理学分类
1.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2.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3.人格,社会'实验,认知是心理学的四大支柱
二 .社会心理学定义
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三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交际过程
3群体过程(跨文化研究\环境,种族偏见与伦理,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健康心理学)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择题)
1.实验法:
2.调查法:在研究社会态度和直觉上是有效的
3.观察法:
4.档案研究法:
五.社会心理学发展起源
1.产生阶段
1人:孔德标志社会学的建立
2书:迈独狐出版《社会心理学导论》,开创了本能心理学
罗斯出版《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建立
4形态:
社会心理学初创的四种形态:
德国冯特的民族心理学,
法国塔尔德'图尔曼,庞勒的群众心理学;
英国本能心理学,
美国社会心理学
2.发展阶段
阿尔波特,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标志实验心理学诞生
米德,社会心理学的集大成者
欧洲社会心理学手册的出版,2001,解构美国社会心理学霸权地位
四.经典理论
社会思维
第四章社会关系
社会影响
巴纳姆效'刻板印象|自我概念。
1.社会心理学的界定:社会心理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总称。
社会心理学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强调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重视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关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研究对象:个体心理与行为(社会和文化如何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态度和态度改变;社会认知、归因和认知失调;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动机、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人际与群体心理与行为(与群体的相互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吸引;人际相互作用、遵从和服从;击性和亲社会行为;……)群体过程(群体过程和群体行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文化与社会心理)2.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定义的含义社会强制性、主观能动性、毕生持续性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生活目标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观因素——遗传素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依赖期。
客观因素——社会环境(指影响和作用于个体的全部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
3.社会角色: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特征职能性、扮演性、多重性、固定性角色规范是群体中每一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是社会规范的中介。
角色期望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
一个人为了有效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必须知道自己所承担角色的一套行为模式,这种认知来自于他人的期待。
角色知觉是角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对角色及有关角色现象的整体反映。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2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
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2、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识记)1).微观的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2).中观的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3).宏观的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4、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1.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2.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3.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2.特点:对社会经验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3.要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a.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b.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c.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a.塔尔德《模仿律》b.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c.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顶峰(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理论基础是潜意识,性本能和本我、自及超我的人格理论。
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幻觉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等。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当涉及社会心理学的阅读笔记时,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要点,可以帮助你整理和记录重要的内容:
1. 重点概念和理论:将重要的概念、理论和模型记录下来。
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身份认同、团队合作等。
确保你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的核心概念。
2. 实证研究和研究方法:记录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重要信息。
了解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例如实验、调查、观察和内容分析,并理解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回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3. 重要实验和研究:记录有关重要实验和研究的详细信息。
包括研究目的、参与者、方法、结果和结论。
这有助于你深入了解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方法。
4. 关注的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包括广泛的研究领域,例如社会认知、人际关系、态度和行为等。
记录你最感兴趣的领域,并注意你在阅读中发现的重要研究。
5. 研究的应用和实践:注意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领域,例如组织行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
记录与你个人或职业生活相关的实际应用。
6. 疑问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引发疑问和思考的部分。
记录下来,并在后续阅读和学习中深入研究这些问题。
7. 总结和复习:在每次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进行总结和复习。
整理你的笔记,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和观点。
这有助于你巩固学习,并在需要时更容易回顾。
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适应和优化这些建议。
通过整理和记录笔记,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社会心理学崔丽娟尹亭亭12年4月3日有些归纳不出来,里面木有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社会心理学的定义;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定义;我国学者的阐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①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质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调差法(问卷法,访问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③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德国名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2.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①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研究者的偏向被试的偏向②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有12种本能(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
3.熟练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相对于所处的客观情境,我们的社会行为更多取决于我们对情景的解释;►我们既会“直觉”又会“深思熟虑”,这叫做“双重加工”,社会直觉通常强大但有时也很危险。
(《思维,快与慢》就是阐述这一问题);►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人类思维鲜有不偏不倚,所以如果我们想将自己所珍视的思想结晶与真实的社会现实互相验证的话,就需要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研究。
►“生活是正着活,却是倒着去理解”——对于过去的事情,人们总是试着找到一定的解释,从而也会造成“后见之明偏差”,导致人们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相关研究”(探寻自然联系)和“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一编社会思维二、社会中的自我►焦点效应——人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透明度错觉——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1.自我概念:我是谁►自我图式:对自己的认识►社会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自我概念;自我与文化►我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进而膨胀;►西方更加注重自我独立于个性,而东方则相反自我认识►规划谬误—高估计划是人们的通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部分人智大于明►免疫忽视现象——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恢复和适应能力要强得多!高估我们对重大事件的情绪反应的持久性!►双重态度系统: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2.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自尊——使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它使我们所有的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综合,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真实且具体的反馈是最好的——例如说你真得很擅长数学自尊动机►自尊受威胁时,高自尊通常做补偿反应,低自尊更易被击垮►恐惧管理理论:为感受生命价值,我们必须通过迎合社会标准去坚持追求自尊自尊的阴暗面►高自尊并非都是好事,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自律远远比自尊更有价值”3.“知觉到的自我控制”的意义自我的能量►意志力类似肌肉,会消耗会加强►自我概念会影响行为:多想积极结果,更可能制定实施一个成功的策略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做一些事(例:我知道你能行!);如果你由衷的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你是特别的!)控制点(事在人为还是人各有命?)►认为事在人为的人更乐观积极,表现会更好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习得性无助——对于自己认为通常无法控制的事情,倾向于选择听之任之、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