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优质课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寸虫》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寸虫》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寸虫》,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寸虫》1活动目标: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
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
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
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
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三、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一寸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一节《认识长度单位》,围绕“一寸虫”展开,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长度单位“寸”,并学会使用直尺进行简单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长度单位“寸”,知道1寸等于多少厘米。
2. 培养幼儿使用直尺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寸”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寸虫玩具、直尺、PPT课件。
学具:每组一张测量卡片、直尺、一寸虫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一寸虫玩具,讲述一寸虫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一寸虫的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长度单位“寸”(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1寸等于多少厘米,让幼儿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寸”。
3. 使用直尺进行测量(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让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用直尺测量一寸虫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发放测量卡片,让幼儿独立完成测量任务,并在纸上记录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长度单位“寸”2. 板书内容:1寸等于多少厘米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人的手指长度,并记录在作业纸上。
2. 答案:幼儿根据测量结果,填写作业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部分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对长度单位“寸”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
开展家庭测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实践情景引入: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如一寸虫玩具)进行情景引入,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一寸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三节《一寸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一寸虫,学会用一寸虫进行测量,比较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一寸虫的概念,掌握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测量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一寸虫,学会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用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寸虫模型,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尺子、书本等)。
学具:每组一份一寸虫模型,若干长度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寸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一寸虫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一寸虫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一寸虫的长度。
(2)教师演示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示范解答。
例题:用一寸虫测量铅笔、尺子、书本的长度,比较它们的长短。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操作,用一寸虫测量组内物体的长度。
(2)小组交流,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的概念和作用2. 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一寸虫测量家中三种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长短。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一寸虫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工具(如尺子、绳子等)进行测量,激发幼儿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幼儿园大班绘本数学教案《一寸虫》一、教学目标1.了解绘本《一寸虫》的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习绘本中涉及到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等。
3.培养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绘本《一寸虫》的故事内容,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绘本《一寸虫》2.尺子、绳子、纸张等教具3.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寸虫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一寸虫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阅读绘本1.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一寸虫》,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一寸虫是用什么方法帮助其他动物的?它量了哪些动物?3.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中出现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等。
(三)讨论与操作1.教师出示教具,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幼儿学习长度单位。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绳子表示长度等。
3.教师提问:你们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四)绘画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颜料绘制一寸虫的故事场景。
2.教师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2.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一寸虫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绘本中的数学知识,引导幼儿在家庭中运用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用尺子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绘本《一寸虫》的阅读与讨论,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数学优质教案《一寸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材第七章《测量与计量》,具体内容为《一寸虫》。
通过学习一寸虫测量方法,让孩子们解长度单位,掌握基本测量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解一寸虫长度单位,能够运用一寸虫进行测量。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一寸虫长度单位,运用一寸虫进行实际测量。
2. 教学重点:掌握一寸虫测量方法,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寸虫模型、尺子、教学PPT。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盒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一寸虫模型,让孩子们观察一寸虫形态,引导他们说出生活中见过类似生物,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一寸虫长度单位,让孩子们解一寸虫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范例题目,带领孩子们一起用一寸虫进行测量,解答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运用一寸虫进行实际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5. 团队协作(5分钟)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测量题目,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2. 内容:一寸虫长度单位一寸虫测量方法测量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一寸虫测量自己文具盒、课本等物品长度,记录测量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一寸虫测量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们思考,除用一寸虫测量长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激发孩子们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深入程度,再者是对教学难点处理,以及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深度。
大班《一寸虫》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主题为《一寸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一寸虫的身体结构及其特点的了解,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寸虫的测量方法,并学会运用一寸虫进行简单长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一寸虫的身体结构,掌握一寸虫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一寸虫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寸虫的测量方法,物体长度的测量。
教学重点:一寸虫的身体结构,运用一寸虫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寸虫模型、卡片、尺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寸虫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一寸虫的外形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寸虫测量卡片,讲解一寸虫的测量方法。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一寸虫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测量卡片和一寸虫模型。
(2)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提示,运用一寸虫测量卡片上的物体长度。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与拓展(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寸虫测量更复杂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寸虫》2. 板书内容:(1)一寸虫的身体结构(2)一寸虫的测量方法(3)物体长度的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一寸虫测量铅笔、橡皮、书本的长度。
(2)思考:如何用一寸虫测量一个弯曲的线条?2. 答案:(1)铅笔:5寸,橡皮:3寸,书本:10寸。
(2)将弯曲的线条拉直,用一寸虫测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寸虫的测量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一寸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一寸虫》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一寸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了解一寸虫的生长变化过程,探讨一寸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一寸虫的基本特征,掌握一寸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寸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一寸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寸虫实物或图片、放大镜、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一寸虫,让幼儿描述一寸虫的外观特征。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寸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讲解一寸虫的身体结构和基本特征。
结合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一寸虫的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用画纸、彩笔描绘一寸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讨论与分享(15分钟)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引导幼儿关注一寸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一寸虫及其生活环境。
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触角、翅膀、足。
2. 一寸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3. 一寸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食物、栖息地、天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目中的一寸虫。
2. 答案要求:正确描绘一寸虫的身体结构、生长变化过程,表现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一寸虫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024年幼儿园数学活动《一寸虫》大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三节《一寸虫》。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一寸虫,学会使用一寸虫进行简单的测量,并能运用一寸虫比较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一寸虫,掌握一寸虫的测量方法,能运用一寸虫比较物体的长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测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寸虫的测量方法,物体长度的比较。
教学重点:认识一寸虫,学会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寸虫模型,一寸虫卡片,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
2. 学具:每组一份一寸虫卡片,每组若干长度不同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寸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一寸虫的特点。
(2)教师通过故事《一寸虫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一寸虫的作用。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一寸虫的测量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一寸虫比较物体长度。
(2)教师引导幼儿注意一寸虫的使用方法,强调测量时要对齐、紧贴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一寸虫卡片和物品,让幼儿分组进行测量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检验与分享(5分钟)(1)每组幼儿展示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模型图2. 测量方法示意图3. 物体长度比较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一寸虫测量家中或幼儿园内的物品,记录长度,并与同伴分享。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用一寸虫测量弯曲的物体,激发幼儿对测量工具的探究兴趣。
幼儿园数学活动《一寸虫》大班优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在教学《一寸虫》这一课程中,我们将依托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内容,重点探讨如何利用一寸虫这一有趣形象,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测量长度基本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一寸虫,解其特点;运用一寸虫进行长度测量;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测量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一寸虫特点,知道一寸虫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2. 培养幼儿运用一寸虫进行长度测量能力,提高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一寸虫进行长度测量。
教学重点:认识一寸虫,解其特点;掌握长度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寸虫模型、尺子、教学课件。
2. 学具:彩色笔、测量卡片、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寸虫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一寸虫特点,引导幼儿关注一寸虫身体长度。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寸虫测量方法,通过课件展示一寸虫与尺子对比,让幼儿理解一寸虫身体长度可以作为测量标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测量卡片,让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寸虫》2. 板书内容:一寸虫特点:身体长度为1寸(约2.54厘米)测量方法:利用一寸虫身体长度作为测量标准注意事项:保持一寸虫平直,避免弯曲或折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一寸虫测量家人手指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手指长度可能为23个一寸虫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度,解他们对测量方法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利用一寸虫测量其他物品长度,如铅笔、书本等,培养幼儿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力。
幼儿园数学活动《一寸虫》大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三节《认识长度单位》,以《一寸虫》为主题,通过有趣的故事情景,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寸”,并学会使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寸”这一长度单位,掌握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长度单位“寸”,并运用直尺进行测量。
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寸虫故事挂图、直尺、磁性教具、示范用的一寸虫模型。
学具:每组一张一寸虫测量图、直尺、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寸虫》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一寸虫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展示一寸虫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介绍长度单位“寸”,并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3)操作磁性教具,展示测量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一寸虫测量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分析。
(2)示范如何使用直尺测量一寸虫的长度,并讲解计算方法。
(3)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要求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2)引导幼儿谈谈在测量过程中的感受,强调合作、分享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寸虫》2. 内容:(1)长度单位:寸(2)测量工具:直尺(3)注意事项:对齐、拉直、读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记录下来。
(2)与家人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讨论如何提高测量准确性。
2. 答案:(1)手指长度(以寸为单位)。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一寸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一寸虫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一寸虫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一寸虫测量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一寸虫模型、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各种物品(如书本、铅笔、玩具等)。
2.环境布置:在教室里设置测量区,摆放各种物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寸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一寸虫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教师讲述一寸虫的故事,引发幼儿对一寸虫的兴趣。
2.探索一寸虫的测量方法(1)教师将一寸虫放在书本上,引导幼儿观察一寸虫与书本的长度关系。
(2)教师演示如何用一寸虫测量书本的长度,并讲解测量原理。
(3)幼儿分组讨论,尝试用一寸虫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
3.操作活动(1)教师发放测量工具和物品,指导幼儿进行测量操作。
(2)幼儿在测量区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一寸虫的测量规律。
4.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寸虫接力”游戏,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一寸虫的测量方法,完成接力任务。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趣事,培养幼儿的交流表达能力。
(3)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测量活动,共同探索一寸虫的奥秘。
2.环境创设:在教室里设置测量角,摆放各种物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练习测量。
3.区域活动:在数学区设置一寸虫测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测量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一寸虫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积极参与测量操作,并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测量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大班科学数学优质课《一寸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详细内容为“一寸虫”的故事导入,通过故事引出长度测量的概念,学习使用直尺进行简单物体的长度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直尺进行物体长度测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使用直尺进行物体长度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长度测量的概念及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寸虫故事课件,直尺,测量对象(如铅笔、书本等)。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寸虫》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一寸虫,思考一寸虫是如何帮助其他小动物测量长度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故事中的例子,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演示使用直尺进行物体长度测量的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测量对象,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学生操作(10分钟)学生在白纸上用铅笔和直尺测量并记录测量对象的长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提问学生:除了直尺,还有哪些工具可以进行长度测量?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故事导入2. 长度测量概念3. 直尺使用方法4. 测量对象及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直尺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记录长度。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作业题目:思考并举例说明,除了直尺,还有哪些工具可以进行长度测量?答案:如尺子、卷尺、绳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直尺的使用方法,完成测量任务。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如测量身高、家具尺寸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024年幼儿园数学活动《一寸虫》大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材第三章《测量与比较》第二节《一寸虫》。
主要内容是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一寸虫”的特征,引导幼儿运用手指、小木棒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一寸虫的含义,能够用手指、小木棒等进行长度测量。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测量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一寸虫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手指、小木棒等进行长度测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寸虫故事PPT、一寸虫道具、测量工具(手指、小木棒等)。
学具:每组一套测量工具(手指、小木棒等),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一寸虫故事PPT,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关注一寸虫的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实践活动一(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用手指、小木棒等工具测量一寸虫的长度?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运用工具进行测量。
3. 实践活动二(10分钟)每组选择一个组长,组织组员合作测量一寸虫的长度,记录在记录表上。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给予适时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讲解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的故事2. 测量工具:手指、小木棒等3. 测量方法:合作测量、记录4. 例题解析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家里的物品,记录在记录表上。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延伸:尝试用其他工具进行测量,如绳子、尺子等。
1. 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
2. 加强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幼儿发现测量的规律。
幼儿园数学活动《一寸虫》大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三章第一节,主题为“认识长度单位——一寸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一寸虫的概念,学会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长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一寸虫的概念,知道一寸虫是长度的一种单位,能够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一寸虫,学会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比较物体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寸虫模型、尺子、彩色笔、白纸、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一盒彩色笔、一袋一寸虫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寸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一寸虫的特征。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一寸虫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一寸虫的概念,引导幼儿认识长度单位。
(2)教师示范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让幼儿跟随操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卡片,上面有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幼儿用一寸虫测量并记录。
(2)教师讲解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让幼儿尝试比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把尺子、一盒彩色笔和一袋一寸虫模型。
(2)教师出示练习题目,让幼儿分组合作完成。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测量和比较的结果。
(2)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的概念和作用。
2. 用一寸虫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一寸虫测量家里的一本书、一支笔和一把剪刀的长度。
(2)比较三件物体的长度,记录在表格中。
2. 答案:(1)书:10寸;笔:3寸;剪刀:5寸。
(2)比较结果:书最长,笔最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优质教案《一寸虫》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详细内容为《一寸虫》故事导入,通过故事让孩子解测量基本概念,并掌握使用一寸虫进行简单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测量基本概念,知道测量是用来比较物体长短工具和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能使用一寸虫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在小组内分享测量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测量概念,掌握一寸虫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寸虫模型、故事挂图、测量工具(尺子、一寸虫)、教学PPT。
2. 学具:每组一个一寸虫模型、彩色笔、测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寸虫》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一寸虫,激发他们对测量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故事内容,讲解一寸虫测量方法,让幼儿解如何使用一寸虫进行长度测量。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幼儿用一寸虫测量彩色笔、测量卡片上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小组分享(5分钟)各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寸虫》测量活动2. 内容:测量概念一寸虫使用方法测量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一寸虫测量身边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对测量兴趣,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一寸虫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在家庭中,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测量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测量知识,提高测量技能。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进行测量,拓展他们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二、例题讲解在讲解例题时,我以一寸虫模型为例,详细讲解一寸虫使用方法。
2024年1大班科学数学优质课《一寸虫》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三节《一寸虫》。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一寸虫的概念,掌握一寸虫的测量方法,运用一寸虫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一寸虫的长度,学会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
2. 能够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寸虫的实际运用,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一寸虫的认识,测量活动的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寸虫模型、PPT、测量卡片、尺子、绳子。
学具:每组一张测量卡片、若干一寸虫模型、绳子、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寸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一寸虫的长度,让幼儿知道一寸虫等于一厘米。
(2)讲解一寸虫的测量方法,示范如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范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共同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测量卡片,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测量活动。
(2)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1)请各组汇报测量结果,进行展示与评价。
6.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一寸虫的测量方法,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寸虫进行测量。
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的概念及长度2. 一寸虫的测量方法3. 测量活动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一寸虫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一寸虫测量更长的物体,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指导。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大班科学数学优质课《一寸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详细内容为《一寸虫》一节。
通过学习一寸虫的测量方法,让学生理解测量长度的重要性,掌握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寸虫的特点,理解测量长度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测量长度的重要性,掌握一寸虫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寸虫模型、测量工具(如直尺、绳子等)、图片。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绳子、彩笔、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一寸虫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一寸虫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寸虫的测量方法,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自然物(如绳子、手指等)进行测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测量一寸虫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5分钟)6.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其他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测量长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测量。
六、板书设计1. 一寸虫的测量方法2. 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3. 其他测量工具介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身边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作业题目: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测量长度,与家长分享。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测量长度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