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欧洲
- 格式:docx
- 大小:22.03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地理位置(1)亚洲①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②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③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欧洲欧洲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3.地形(1)亚洲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是除南极洲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
亚洲有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处死海湖面。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④此外,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如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欧洲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面起伏不大,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也是地形比较单一的大洲。
4.气候(1)亚洲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亚洲的气候特征: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b. 大陆性特征显著;c. 季风气候显著。
(2)欧洲欧洲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最广泛。
5.河流①主要大河:长江的长度和水量都居亚洲第一位,居世界第三位。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湄公河。
②亚洲河网分布的主要特点: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著名的内流河有锡尔河和阿姆河。
③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死海;一半咸水一般淡水的湖泊巴尔喀什湖。
(2)欧洲①欧洲的河流特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水流平缓、河流短小、水量丰富、航运价值高。
亚洲和欧洲
欧洲和亚洲本是一块大陆,称作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划分成两个洲,欧洲和亚洲。
在现代的地理学中,欧亚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这一条长线。
叶卡捷琳堡因位于欧亚分界线而闻名于世。
俄罗斯地理学家塔季谢夫发现受气流影响,乌拉尔山脉两侧动植物差异明显,因而提出以乌拉尔山为界划分欧亚大陆,并得到普遍认可。
从古至今都有人认为欧亚大陆本为一体,不必人为地分成两个洲,而可以统称为欧亚洲。
由于欧亚大陆本身太大,更主要的是两边有着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主张从没得到过太多的支持。
亚洲及欧洲知识归纳总结为了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我将按照知识归纳总结的格式来写这篇文章。
以下是我根据题目给出的标题所总结的亚洲及欧洲知识。
亚洲及欧洲知识归纳总结一、地理概况亚洲与欧洲是地球上最大的两个大洲,它们地理位置相邻,被乌拉尔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分隔。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占地面积约三分之二,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它被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北亚等地区。
欧洲则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被北冰洋、地中海和黑海环绕,常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等地区。
二、历史文化亚洲和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的发展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拥有众多的古代文明,包括中国的汉文化、古埃及文明、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等。
另外,亚洲还涌现了一系列世界级文化遗产,如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富士山等。
欧洲也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例如古希腊罗马文明、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浪漫主义等,这些文化因其影响范围和深度而受到全球的认可。
三、经济发展亚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两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亚洲还拥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科技、制造业和金融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
欧洲也是一个经济强大的地区,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共同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欧洲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支柱,其中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政治与国际关系亚洲和欧洲的政治格局各不相同。
亚洲有多个大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亚洲还面临一些地区性的政治问题,如中东地区的冲突和朝鲜半岛问题。
欧洲则是以欧盟为核心的一体化地区,欧盟的成立为欧洲国家带来了和平与繁荣。
然而,欧洲也存在一些政治挑战,包括英国的脱欧以及一些成员国之间的分歧。
五、文化交流与合作亚洲和欧洲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读图时运用各种资料尽可能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亚洲地形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学难点: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教学过程:[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喜欢旅行吗?那么恭喜大家,这学期的地理课,将是一次环球旅行。
现在请大家把我们的旅游指南拿出来,翻到目录。
上学期我们了解整个地球的概况,那么这学期我们要从大洲看起,大家看目录,这里有几大洲?(五大洲,其中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我们说地球上有七大洲,那么这里还少了哪两个大洲?(大洋洲、南极洲),大洲里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域,这里我们要学习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和南极。
了解完地区,下面就该了解国家了,看看这些重要地区里的典型国家都有哪些特点和风土人情。
好了,下面咱们就一起,带着这本旅行指南,就是我们的课本,开始我们新一轮的环球航行。
第一站是目录,下一站从咱们的家门口开始看起,《亚洲及欧洲》[板书] 亚洲及欧洲[导入] 大家可以看到本节的标题是——亚洲及欧洲,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将亚洲和欧洲放在一起看呢?问什么不把亚洲和南极洲放在一起看呢?(因为这两个大洲在同一块大陆——亚欧大陆上;各个方面都有联系,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讲解]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名称由来首先我们来看名称由来,大家看到有两个比较陌生的词“亚细亚”“欧罗巴”,他们分别是亚洲和欧洲的音译名。
亚欧大陆是古文明比较兴盛的旧大陆。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都在这块旧大陆上,往西还有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先人都在这块他们认为非常辽阔的陆地上生活着,再往四周都是大洋,谁也没有向外去看过,过了大洋是什么,我也没有去过,传说是万丈深渊。
于是他们把亚洲这一边称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亚细亚。
亚洲(Asia)之名由此而来,欧洲(欧罗巴洲)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讲解] 2、亚洲的位置要分析一个区域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和欧洲的位置。
我们主要看看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亚洲的位置。
我们描述位置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描述,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大家看到书本第二页的图6-1亚洲东边濒临什么大洋?(太平洋)北边呢?(北冰洋)南面呢?(印度洋)西边和那个大洲相连?(欧洲)西南面是哪个大洲?(非洲)亚洲和非洲之间隔着一个运河是什么运河?(苏伊士运河)大家再看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什么海峡?(白令海峡)白令海峡的那边是什么洲?(北美洲)[复习]经纬线和经纬度是我们上学期大家学得比较吃力的一个知识,到现在为止都还有同学一说到经线先去想究竟是横着的还是竖着的。
所谓经线,是经过南北极,肯定是竖着的,所谓纬线,是围绕地球的圈,大家可以联想赤道,所以是横着的。
所有的经线都要穿过南北两极,所以都是一样长的,指示南北方向。
围绕地球旋转的圈长短不一,其中0°纬线也就是赤道最长,随着纬度的增加,往南往北,纬线逐渐变短。
现在看图6-1,看到最上边的北极,那些从北极发射出来的线就是经线对不对?我们首先找到0°经线,0°经线往东是东经,往西是西经,亚洲最西端在土耳其海峡岸边,大约为东经26°,我们再往东看,一条一条经线的数……往东看到东经160°。
从这里再往东就进入西半球了。
亚洲最东端已经越过180°经线,到了西经170°附近。
所以亚洲东西跨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我们再来看纬度。
亚洲最南的位置已经越过了赤道,到来了南纬10°附近,新加坡大约为北纬1.5°,我国的海南省海口市大约为北纬20°,深圳大约为北纬22°,首都北京大约为北纬40°,我国最北端为北纬53°附近,北极圈为北纬66.5°,从亚洲最北端是北冰洋中的岛屿,已经过了北纬80°了。
亚洲南部跨纬度超过了9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是世界上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最大的大洲。
[总结] 从东西两半球来看,亚洲主要在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
[活动] 我们仿照刚才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来描述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名称由来2、亚洲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讲解法,讲授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通过时区和日期变更的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计算教学难点:区时和日期的换算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知道了认识大洲首先要知道位置,分析大洲位置的方法上节课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是什么(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看)按照这个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欧洲的位置,因为欧洲和亚洲的大陆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根据地图册P7-8,利用讲过的方法描述欧洲地理位置[总结]1、海陆位置(按逆时针):欧洲北临北冰洋,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北冰洋,西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欧洲轮廓破碎,是全球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大州。
2、经纬度位置(范围):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0°N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复习]半球划分的问题: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经线圈为界。
0°经线,即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当初在1844年时,英国不遗余力地争取到了这条标志性的经线经过本国的首都,以此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但我们现在来看这条东西经的分界线,经过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如果以0°和180°经线来划分东两两半球,那就都欧洲和非洲分碎了。
为了避免都欧洲和非洲分碎,分界线在0°和180°的基础上,都往西挪动了20°,以西经20°和东经160°来分东西两半球。
这样亚洲、非洲、欧洲和澳大利亚主要在东半球,而南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
只是大家感到比较困难的是要知道从0°往西到西经20°的这20°是西经,却在东半球,东经160°到180°的这20°是东经,却在西半球。
也就是上学期我们总结的:经度小于20°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全在西半球,20°160°之间,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
[过渡]继续我们世界之旅的话题。
话说我们的这趟环球旅行,比起当年的麦哲伦同志可要幸福很多,麦哲伦虽然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但是他们却真实地丢失了一天时间。
他们明明从出发那一天起,每天都紧挨着记了日记,但记的日记却少了一天。
他们大为惊奇自己怎么丢失了这一天,不可思议中便只有莫名其妙地去教堂进行忏悔,祈求上帝对他们的宽恕。
其实原因很简单,学过今天的内容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喜欢足球的球迷,看欧洲、南美等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要熬夜,甚至凌晨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看。
有的文盲球迷就发牢骚了:这些人怎么神经有问题呀,半夜三更起来踢足球?这是他没学过地理,咱们今天学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是因为我国与欧洲、南美等地的时间是不同的。
[板书]二、不同地区时间的计算地球是一个球体。
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东边地方总比西边地方先看到太阳,即东边时间要比西边早看到日出。
就像亚洲,东西跨度160多度,白令海峡日出的时候,地中海地区还是满天星星还是昨天晚上呢。
[引导讨论]带下面的问题问题去阅读材料第二段,了解什么是地方时(后学生回答)[板书]1、地方时[讲解]简单地来说,地方时就是地球上某地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正午)定为当地的12时,然后根据此推定一天的时间(出地平线当地的6时,落地平线当地的18时等)。
这样一来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各地的地方时就会不同,因为各地日出时间是不一样的。
这样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带来的各种不便,就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为标准,开始划分时区,即时间的区域。
[板书]2、时区的划分(看P4活动图讲)全球一共24个时区。
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那么经度相差15度,就会有1小时的时差,经度相同就没有时差。
先以0度经线中央经线的东西各7.5度共15度范围内为零时区,从零时区向东每跨15度从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向西每跨15度从西一到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度合在一起15度为一个时区,叫东西十二区。
北京是东八区,我国采用的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我们称之为“北京时间”,将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
[板书]3、时区的计算有了时区,世界各地的时间换算就简化为加减几个小时。
加减时差先要统一一个原则: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零时区为0,东加西减,东时区比西时区早,东时区永远在西时区的东面。
大多少就加几个小时,小多少就减几个小时。
[活动]P4活动2,结合图1-2,先分析每个地点的时区数是正是负,再依据计算原则东加西减。
[讲解]莫斯科东三区(+3),北京东八区(+8),大阪(+9),多伦多(-5),巴黎(0),伊斯坦布尔(+2),莫斯科下午17:20,相差5个小时,北京在莫斯科东边,东加,加5个小时即可,即22:20;大阪自己算;多伦多,在西时区,相差(+3)—(—5)=8个小时,西减,减去8个小时,9:20;巴黎,零时区,与东三区差3小时,在东三区西面,西减,减去3小时,14:20;伊斯坦布尔自己算。
我们每往东边走跨越一个时区就要将手表拔快一小时,往西走就拔慢一小时。
这样越往东越早,越往西越晚。
而地球是圆的,往东走到哪里算最早,往西走哪里算最晚?于是国际上规定:以180度经线为准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
[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西侧为东十二区,它最早;这条线东侧为西十二区,它最晚。
在东西十二区内部,这两个半区往来要进行日期的变更:具体从东十二区(+12)向东到西十二区(-12),数字减小24,就减24小时,即减一天;反之,就加24小时,即加一天,所以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