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5
温家宝总理对教师的三点期望,应该就是教师应有的教育情怀:——要充满爱心。
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霍懋征老师说过:“就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就是爱。
爱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希望您们关爱每一名学生,视学生为弟妹、如儿女,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勇于创新。
教育既就是科学,也就是艺术。
教师从事的就是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钱学森先生曾回忆说,在她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就就是在师大附中。
六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她的影响很深。
当时数学老师傅仲孙特别提倡创新,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如果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有创新,就给100分,还要另加奖励。
杰出教师的过人之处,就就是能够在平凡的教学点滴之中,探索教育的真谛,追求事业的卓越。
希望您们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氛围,使美好的教育理想变为现实。
——要刻苦学习。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中小学教育就是人生启蒙、知识准备、世界观萌芽的特殊阶段,学为人师尤为重要。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
您们虽然从学校毕业了,但您们的社会实践才刚刚开始,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与教学质量。
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要甘于奉献。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薪火相传,依靠的就就是道贯古今的师者,依靠的就就是化育天下的精神。
您们选择了做教师,就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高尚,就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您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应该像小河奉献给大海、阳光奉献给大地那样无私、那样无怨无悔、那样一往情深。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作者:张晓梅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第12期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
教育情怀就是给我们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
自2016年9月12日从丰县到如东学习两个多月来,我更深深领悟到教育情怀的含义,也看到了如东的教育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不必说教师们伏案工作的身影,也不必说放学后教室内依然闪耀的灯光,单是对教育的研究探索就足以让我体会到他们教育情怀的深厚。
记得2016年9月20日,我随我的导师叶敬国主任去海门海永学校参加活动。
活动的内容是由李凤工作室、姜树华工作室、陈铁梅工作室、潘雪峰工作室联袂开展的“联合课程”研讨会。
“联合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多学科的一个大融合。
一堂课45分钟,围绕“穆桂英牵手花木兰,醉美中国风”的主题,分别有何雪芳老师、陈旦老师、金海滨老师各上一节语文课、美术课、体育课,各占时15分钟。
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它具有主体性、学科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
更令我惊诧的是,这样的团队领衔人物,有退休的老局长,有业务大腕,有青年骨干。
研究气氛之浓厚,更令我震撼。
至今耳边还萦绕着一位领衔导师的话语:“平时学科教学之外,有一个学科的大融合,找他们的旋律,让学习从四面八方而来,犹如夜里灯光从四面八方而来汇成美丽的夜空。
”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课程研发,是群策群力,是所有同行路上的教育人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对教育的一种深厚情怀。
还记得2016年9月23日,随导师驱车到如东马塘中学参加“名师提高班与教育教学共同体研讨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名师要一直提升自己,青年骨干教师要在共同体中迅速成长的道理。
清楚地看到了教育教学共同体对区域的引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区域共同体”是指以一个学校为中心,和附近学校连成一个区域,共同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开展活动的团体。
一个共同体一年开展大型的活动5次,每次活动确定一个研究的话题,可以上研讨课、做讲座、校长论坛等,促使教育教学的提升与高效。
做新时代有教育情怀的英语老师——滕州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学习心得西岗镇中心小学王维兴今年11月11-16日,我有幸参加了滕州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为期六天的学习中,我们参观了杭州市胜利实验小学和下沙市经济开发区文思小学,观摩了5节英语公开课,听取了陈李明、龚亚夫、鲁子问、孙琳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还参加了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资深职业发展咨询师David Stevenson组织的牛津分级阅读教学。
六天的学习紧张而又充实,给了我许多启迪、许多思考,从思想和心灵上给了我一次又一次洗礼。
我们的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我们唯有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才能享受教育带给我们的幸福,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快乐的学习,幸福的生活,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英语教学做到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
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语是我们第二语言,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多,学生学得用不上,就会缺少兴趣,就会逐渐遗忘。
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创设运用英语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生活中其实用到英语的地方很多,努力让英语教学做到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
学习期间,几位老师的英语课都体现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杨炜炜老师执教的PEP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Read and write》。
杨老师个人素养极高,课堂上杨老师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锻炼学生英语思维。
特别是她安排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给机器人Robin回电子邮件,提供出真实回复电子邮件的情境,给出学生标题和开头,指导学生写的内容,让学生仿写,做到了读写结合,同时注意了分层教学,扎实、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一位教育家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为教育树立了两个伟大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
”也有人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爱是一个聪慧、高尚公民的核心品格,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更好地为自己、他人和社会创造幸福。
教师承载了太多的职责,不仅需要静心教书,更要潜心育人。
在这个教育环境并不理想的现实社会中,要达成教育的伟大目标,需要教育人有一种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是能给我们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
一、要有理想信念。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三尺讲台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现实的教学工作之中。
我们应该树立哪些理想信念呢?最主要的是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以及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一)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教师肩负着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未来接班人的理想和信念。
因此,我们应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归属感乃至有信仰的年轻一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二)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理念和信念的高度决定着教师在教育事业上所能取得的成就,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坚定而高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创造适应每位儿童天性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尊重每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激活每位儿童的兴趣和潜能,成就每位儿童的精彩和未来。
当有情怀的教师,做有温度的教育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151-01教育应该是充满温情的,是有温度的,其就像温暖和煦的阳光,就像是涓涓细流一样,能够促进禾苗的生长,能够让大地焕发生机。
曾几何时,我就渴望做一名教师,做一名乐观、开朗、向上,且能够把阳光洒进学生心理的老师。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非常有幸能成为春蕾学校的一员,工作多年来,有欢乐,有难过,有美好,也有无奈。
工作的时间越长,与学生们接触的越多,“当有情怀教师、做有温度教育”的想法就越加明确。
因为当我看到学生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喜,当我感受到学生们炽热的求知眼神,当我的付出让学生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时,内心的喜悦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因此,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依然要不忘初心,当有情怀的教师,温度在敬业精神,温度在关爱学生,温度在加强榜样示范。
一、有温度的敬业精神曾有不少人向我表示:“做老师真轻松,有周末,有寒暑假日”,曾经我也天真的认为做老师会比较轻松。
但是直到我真正站到三尺讲台上,面对几十个古灵精怪的小天使,我才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份量,才真正感受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所在。
通常情况下,一个家长抚养两个孩子都会筋疲力尽,而老师们是要一个人照顾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习惯以及学习能力,教师都要了然于心。
还有日常中的备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家校沟通以及学校方面的其他工作等等,真的是让人片刻不得闲,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要有一定的敬业精神,才能让教育更具有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更有温度。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
终身学习本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内容的教研活动,无论是教学设计方面的,还是教学案例分享方面的,还是阅读专题模块的,还是德育教育方面。
因为教学同仁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教师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知识的呈现与引导方面,马虎不得,因此教师自身方面,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研究教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问题的预设,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任何疑问,并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思维。
用情怀做教育走进迁安市第八实验小学,你会发现许多这样的文字: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滴水穿石,润物无声,润德楼……别致、创意、文化。
文字中孕育了水的所有品质:透明、灵动、至柔、坚韧、包容……水韵八小,就有着这样一位如水的校长,她就是柴翠云——一位用情怀做教育的仁者。
因热爱而选择,因自律而优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因为爱上教师站立的三尺讲台,一支传递知识的粉笔,一副声情并茂的教师形象,恋上被老师给予的温暖与幸福,从小在柴翠云的心里便播下了“长大要做教师”的种子。
中考填报志愿柴翠云未和任何家人商量,直接在志愿书上报了师范,从此便开启了她有声有色的教师生涯。
1991年毕业进入迁安市第三实验小学,有幸赶上发展平台——市教研室培养青年教师,在一个大家共享的机遇面前,柴翠云抓住机会,不断自我打磨,听课、评课,深刻反思,取长补短,打造自己最优课堂。
她见解独特,眼光长远,注重知识间的相通性,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在出色的完成本专业——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跨学科听课。
柴翠云说:不做好充分准备我绝不走上讲台;一生只为一件事,那就是教学。
正是凭着这份热情与严谨,柴翠云很快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
仅仅19岁,便代表学校为全县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参加各种教学比武,省电教馆录课曾被联合国远方师资培训班入选为培训教材。
三年的业务锤炼与打磨为柴翠云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她在三尺讲台上的精彩绽放开启了良好开端。
在那个挤破脑袋也要把工作从农村调到城市的年代,柴翠云做了一个逆天的决定:我要去沙河驿红庙子小学任教,年仅22岁的柴翠云对教育单纯到只剩痴狂。
如她所言,教书没有城乡概念,在哪里都可以把教育做好。
1994年柴翠云走进了基层——沙河驿红庙子小学,这一去便是10年。
在这里,柴翠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人生。
农村学校实施包班政策,一位教师兼任本班内的所有学科。
任教学科的增加,教学内容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凭着对教学与生俱来的悟性和灵感,再加上当年跨学科听课的经验积累,她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